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在,我们所能做的不是袖手旁观,而是努...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在,我们所能做的不是袖手旁观,而是努力奋斗,共同创造一个美好未来。

B.“最美孝心少年”的事迹令人感动,每个细节都好像历历在目地出现在我们眼前。

C.当优美的旋律戛然而止时,整个元旦晚会现场出奇的寂静,人们沉浸在无尽的回味中。

D.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瞬息万变,我们只有努力学习,才不会被时代淘汰。

 

B 【解析】 A.袖手旁观: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人置身事外、不帮助别人。多指看到别人有困难,不帮助别人;与该句句意相符合; B.历历在目:意思是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用在这里使句意重复,使用不正确; C.戛然而止:形容声音因为被打断而突然终止。与该句句意相符合; D.瞬息万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千变万化,形容变化很快、很多。与该句句意相符合; 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旋()  突兀   级而上(shí)    相辅相承

B.裂(guī)  追溯   手并进(xié)    消声匿迹

C.杂(rǒng) 暄嚷   挑拨离jiān)   川流不息

D.kàn)  缄默   接而至(zhǒng) 不知所措

 

查看答案

请将下列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3)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4)坐观垂钓者,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5)_____________,微风燕子斜。(杜甫《水槛遣心》其一)

(6)是故学然后知不足,_____________。(《礼记·虽有佳肴》)

(7)《卜算子·咏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梅花纵使凋落于地,马踏车碾成为尘埃,仍是香气不改,精神犹在。这也是作者陆游的人格写照。

(8)《桃花源记》中运用借代修辞,选取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传达出桃花源中人们生活安乐自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曾这样总结现代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把思考交给了电脑,把联系交给了手机,把行走交给了汽车,把健康交给了药丸……诚然,人们在追求便捷,享受便捷时,无形中丢失了原来应该拥有甚至必须终身坚守的东西。

作为中学生,也应该很好地自我反思: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是否曾丢失过什么?例如生活中的爱心、孝心、同情心、责任心,再如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等等。

请以“不该丢失的       ”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1)先补充完整题目。(2)观点明确,论证合理。(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根据情境,按要求写作。

正值感恩节,校学生会准备出一期“献给母校”的专刊。主编邀请你以一个初三毕业生的名义为“感恩”栏目写一段话,向在三年的学校生活中帮助和关爱过你的人表示感谢。请你从班主任、任课教师、校医、保安、食堂工作人员等人中任选一个,表达感谢的心意。

要求:①语言要准确得体,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②字数不超过100字;③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中国人的玉石情结

①中国是美玉之国,玉器是华夏民族文明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玉,因其坚硬的质地、清晰细密的纹理、温润的光泽,而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又因为其稀有、得之不易,而更加珍贵;加之封建社会的统治者、文人墨客对其文化内涵的赋予,使其作为中华文化最典型的代表,作为中国人权力的象征、身份的标志和财富的体现而源远流长。

②玉是一种权力的象征。在人类文明尚处于酝酿中的原始社会,玉首先就作为权力的象征而存在。在原始的宗教祭献活动中,人们在巫师的带领下,簇拥在象征上天意志的玉器面前,走向神圣的祭坛,祈求神灵把福祉降临到他们身上。《周礼》中记录了六种被称为“瑞”的玉器---玉璧、玉琮、玉圭、玉璋、玉璜、玉琥,统治者用它们来祭拜四方天地。此时,玉是代表与天对话的法器,代表神秘而强大的力量,对玉器的膜拜能够为他们带来幸福和安定。

③在封建社会,玉对于权力的表现越来越系统化和制度化。中国古代社会是阶级意识很浓厚的社会,各阶级各守本分而不僭越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这一点在玉文化上有很明显的体现。玉器的颜色、大小、造型都象征着不同的等级,至高无上的天子用权力获得最上层的宝玉,不同品级的官员也依据权力大小而获得不同品质的玉器,不同官衔的人佩戴不同的玉佩,行走时根据玉佩发出的声音就可以判断官员的等级,闻其声,知其人就是由此而来。战国时代的和氏璧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它价值十五座城池,为了争夺它,秦国和赵国险些发生战争。君主拥有最宝贵的玉器,就代表着他拥有至高的权力,所以他们不惜发动战争来争夺玉器。

④同时,玉文化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和文化习俗。我们的民族历来有一种很坚固的文化信仰,叫“执身如玉”,人们以玉的品质作为自身德行的标准。玉,由于其自然属性,加之被赋予的文化内涵,历来受到士大夫、文人雅士的厚爱。他们常以玉喻身,所谓“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不同身份的人,佩戴不同质地的玉来寻找同类;一个人的修养和身份,也通过他所佩戴的玉器来直观的表现。中国古代的君子在佩戴玉时,他们的行为要更加的庄重和恭谨;他们的每一个动作都要符合礼的规范,姿态不能太过倨傲,走路的步幅也不能太大,而最理想的境界是,在举手投足间,让玉器相互碰撞出清脆而有节律的声音,仿佛这种清脆的声音代表着这个社会的主旋律,能净化人的灵魂。

⑤生成了亿万年的玉,遇到了中国人之后,才变成了通灵宝玉。而具有人类所有的美好品性的中国人,把玉看作了民族的精魂。因为玉也具备了人类所向往的所有的美好的品性,温文、宁静、含蓄、纯净、坚贞和正气。“君子比德于玉”,是中国人一句古训,是中国人与玉一见倾心的真情流泻。中国人活着,像玉一样,去世了,最神圣的悼念,也是“生刍一束,其人如玉”。玉最让人称道的品质还在于玉永远不折不挠。“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玉最让中国人感动的品性。玉碎了,碎了还是玉!中国人把玉看作了民族魂,近百年不折不挠奋斗,中国人有的就是一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精神,在这个世界上维持着自己的尊严。具有玉的精神的中国人,是永远也不可战胜的。

(选自《中华文本库》 ,有删改)

1.文章主要从哪两方面说明中国人的玉石情结?

2.结合文章分析中国人喜爱玉的原因有哪些,请分条表述。

3.文章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结合文中画线语句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