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各题。 (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各题。

(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 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 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 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二)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①!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②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注)①叟:对年老男人的尊称。②后:怠慢。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利:天时不如地   兵革非不坚 B.是:天时不如地利  焉得为大丈夫乎

C.至:寡助之       于夏水襄陵 D.以:天下之所顾    不疾也

2.把语段(1)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简要分析语段㈠的论证思路。

4.结合两个语段,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君主应该怎么治理国家。举例说明。

 

1.B 2.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3.先提出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接着举进攻失利的例子阐明“天时不如地利”,然后列举防御失利的例子阐明“地利不如人和”,最后将论点的范围由战争推及治国。 4.君主不应追求个人利益,要有仁义之心,施行仁政。西汉文景之治,休养生息 ,或“唐太宗开元之治,轻徭薄赋;明宣宗仁孝治天下,亲征恤民” 【解析】 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 有利;锐利; B. 这;这; C. 极点;到了; D. 用;如; 故选B。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得道:指能够施行治国的正道,即仁政。至:极点。 3.本题考查论证思路。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直接提出了论点。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 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举出进攻失利的例子证明分论点:天时不如地利。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运用举例论证,举出防御失败的例子证明分论点:地利不如人和。4)最后,由战争扩展到治国,证明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观点,进一步证明论点。 4.本题考查内容分析。1)结合“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可知,君主要重视“人和”,要重视民心。2)结合“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可知,孟子建议梁惠王不要追求利益,而是要心怀仁,有仁义,那么就能成为被拥戴。故两篇文章都告诉君主要心怀仁义,要重视民心。3)隋文帝厉行节俭,爱惜百姓,给百姓减轻了许多负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夕阳无事起硝烟

①晚归的路上,城市的霓虹灯流光溢彩,夜色斑斓,繁华无处不在。我披着迷离的夜 色走入地铁.一个小时后出站,从城中心回到了五环郊区,远离了都市喧嚣,行人寥寥,但我并不丈得落寞冷清,反而喜欢这种宁静致远的意境,视野开阔,情怀邈远。

②从地铁站走回家,我要步行十五分钟,沿途路过一个大学。那天走到大学门口,看见一个大叔正在卖烤红薯。他一边卖红薯,一边往烤箱里添红薯,烤箱里面填满了木头,正在熊熊燃烧,弥漫着香气的炊烟缓缓飘出来,淡淡袅袅,具有天然的美感。

③彼时暮色渐浓,夕阳的余晖彤红万里,笼罩着四野,人声寂静,缕缕炊烟悠然入静,让我想到了儿时生活的田园。

④儿时的乡下,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带着烟囱的厨房。远山如黛,月色辉映时,乳白色的炊烟便浅浅溢出,柔柔缓缓地飘浮上升,直至与那天青色融为一体,消失在淡远缥缈的天际。村子掩映在一片昏黄的光晕里,仿佛一幅意境清幽的古典画,而炊烟就是这幅画中的点琦之笔,空灵飘逸,衬托出暮色的安宁和轻柔。

⑤多年后,读到诗人林逋的诗句“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时,心动不已,这寥寥数言便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了炊烟的美感。秋景静态,独鸟动态,动静相宜,背景是无边的夕阳暮色和寒意袭人的炊烟。在这幅画中,炊烟传递的是人间烟火气息,炊烟下面住着一个个温馨和睦的家,如此,这幅画才有了生气和意蕴,耐人品味。

⑥我怀念儿时的炊烟那是幸福和温暖的象征,饱含着人间的喜乐和温情。

⑦ 傍晚时分,村里热闹极了,忙碌了一天的农人们扛着农具,谈笑风生地往家走;散学的儿童围在村前的空地上做游戏,欢声笑语,追遂打闹。此刻.勤劳的农妇们在灶台边忙着准备晚饭,生火、烧水、煮饭、炒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我和小伙伴则在外面接戏.乐不思归。等到看见自家炊烟消失了,便知道饭已做好才恋恋不舍地回家吃饭。走进厨房,烟雾袅袅、热气腾腾,一家人坐在一起,在光影交错中大快朵颐,享受着食物的美味和相伴的甜蜜。

⑧一年四季,炊烟绵延不息。每次外出归家,远远地看见自家厨房上冉冉升起的炊烟,我就感到踏实和心安。回到家,烟火迷离中,一家人别后重逢,喜笑颜开,这情境仿佛 梦境一样轻柔虚幻,给平淡的生活添了一丝柔情诗意。

⑨后来上学工作离开家乡,久居都市,我渐渐习惯了城里的灯红酒绿,心里却依然想念家乡的落日炊烟。城里的生活便利、精彩、丰富,可是缺少人情味.缺少自然美,钢筋水 泥建起来的高楼大厦极富现代气息,颇具观赏性,却少了天然的美感幸运的是,我在晚 归的路上偶遇.烤红薯的炊烟,那朦胧晕染的烟雾,浑似记忆中的炊烟,慰藉了我的思乡情绪。

⑩我遥望着家的方向,那里此刻一定炊烟袅袅,万家灯火,团圆时分。

(作者:谢云凤。有删改)

1.炊烟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2.第⑨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结合文章,分析其作用。

3.文章以“夕阳无事起寒烟”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哦,高老头

①高老头是我初中时的政治老师。刚踏进初中的大门,上的第一堂课便是政治。我 们安静地坐在教室里,翘首以待即将揭开神秘面紗的政治老师。谁承想,铃声刚过,一个年近花甲、头发斑白、身材高大的老头一堵墙似的立在了教室门口。

②高老头喜欢给我们讲大道理,更喜欢让我们背政治题。一次他在课堂上抽检背诵情况,好几个同学都背不出来,他顿时火冒三丈。其时,坐在窗户边的我正在入神地看着窗外的一头牛。高老头见了,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他指着我的鼻子说:“你,站起来背一 下。”他大概料定我不会背,本想拿我开刀,杀鸡儆猴。谁知我一站起来,一口气将他布置的题目都背了出来。高老头转怒为喜,慷慨激昂地夸了我一通,要大家向我学习。也许就是从那时起吧,高老头认定我孺子可教,对我特别关心起来。

③那时候我住校,家里穷,不能像一些同学那样花钱到食堂里打菜。每周日下午背着米袋和一罐腌菜返校,就是一周的口粮。高老头不是我们的班主任,但不知怎么了解到我的情况。有一回,我背着米和菜返校时,被高老头叫住,他翻开我的布袋看了看我带的菜罐没有任何作料的芋头丝。他看着我,意味深长地说了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④这以后,高老头经常吩咐我放学后到他办公室去,有时是整理作业,有时是帮着批改试卷。我心里惦记着该吃饭了,又不敢违逆老师的旨意,只好老老实实地做事。等我做得差不多了,高老头像变戏法似的端进来一大钵饭菜,全是我平时难得吃到的肉、蛋和豆腐之类。“瞧瞧你这瘦瘦的样子,快吃,长身体的时候,要多吃才好。”我想推脱高老头瞪圆了眼睛,不容我分辩:“都打好了,给我吃掉!”我于是大口大口地吃起来高老头便回归了慈和的样子,眯缝着眼睛怜爱地看着我,就像看着自己家的小孙女。

⑤初三那年,我鬼使神差地迷上了养蚕。从村里的小伙伴那里要到了一些蚕卵,看着它们孵化成小蚕,便精心地侍弄起来。在农村中学,每年中考前气氛都是极度紧张的,老师们恨不得把所有知识一下子塞满我们的脑瓜子。我成绩尚好,被老师们寄予厚望。可惜我心智幼稚,意识不到决定命运的时候就要来了,还像往常一样没有一点紧迫感。 下了课,我就从抽屉里搬出我的蚕宝宝,忘我地摆弄着,有时上课也免不了要偷看几眼。 高老头知道我养了蚕,他看过我摆弄纸盒子,还开玩笑说要我卖给他,一元一条:当时我 红着脸一言不发,生怕他把我的蚕没收了,幸亏他很快走开了。随之而来的月考.我的成绩可想而知地下滑了,班主任、语文老师、数学老师、英语老师……大凡中考必考科目的老师都轮番来教训我。

⑥这时,正好有一位同学央求我把蚕卖给他。他说他妹妹想养蚕都快想夜了,到处都找不到,要我行行好。一开始我不肯,他求了三次,我终于答应了,并千叮咛万嘱咐地 要他转告其妹妹好好养着。那以后,我隔三岔五就问他蚕怎么样了,他总是说养得好好 的,一条都没死,我便放心了。没有了蚕,再加上老师的严格要求,我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紧张的复习中。我学习底子好,成绩节节攀升。高老头每次给我发试卷的时候,都笑 眯眯的,眼神中充满着期待。

⑦那年暑假,我以优异的成绩被一所师范学校录取,父亲很高兴,专门请来厨师在家 里办了几桌谢师宴。那天中午,夏季的烈日也收敛了炽热,变得无比温柔,我家门前的几 棵冬青树摇曳着,送来凉爽的清风。高老头也来了,他喝得满面通红:临别时,高老头把我叫到他身边,摊开手掌,亮出十多个银光闪闪的蚕茧。蚕———买蚕的同学——茧……我一下子全都明白了。

⑧哦,高老头!我真想扑到他怀里大哭一场,可是却没有勇气。那十几个蚕茧,在夏日里泛着锃亮的光芒,直到今天,仍没有消散。

(作者:钟秀华。有删改)

1.本文主要写了高老头与“我”之间的四件事,请从“我”的角度进行概括,在下列横线上将内容补充完整。

①政治课上,“我”专注地看窗外的牛时,被高老头提问背书,“我”顺利背出后,得到高 老头的夸奖,并引起他的关注。

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养蚕后成绩下滑,高老了让“我”安心复习,请一个同学出面把蚕买走,

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文章结尾第⑦⑧段的妙处。

3.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高老头便回到了慈和的样子,眯缝着眼睛怜爱地看着我,就像看着自己家的小孙女。(从人物描写的角度)

(2)那天中午,夏季的烈日也收敛了炽热,变得无比温柔,我家口前的几棵冬青树摇曳着,送来凉爽的清风。(从景物描写的角度)

4.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第八届“兰亭杯”北京中小学生书法大赛在京颁奖

人民网6月16日讯  —获奖代表及来自海内外的学生书法爱好者在现场进行书法展示,孩子们也通过快闪的形式,现场演绎了 一曲洋溢着青 春和热情的《我和我的祖国》,真切地表达了新时代青少年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据介绍,本届书法大赛于2018年11月启动,以“砥砺奋进七十载,挥毫共书新时 代”为主题,将爱国主义与传统文化教育相融合,倡导大家书写诗词歌赋、名言警句。 截至作品征集阶段结束,累计有近3万名中小学生投稿参与,较往届征集作品数量再 创新高。经过初评、复评两轮评选,共评选出一等奖作品50幅、二等奖作品100幅、三 等奖作品200幅、优秀奖作品300幅,优秀书法教师奖10名,优秀组织奖8个。

材料二

下图是某同学的一等奖作品。

(1)请为材料一的新闻补写恰当的导语,并阐述理由。

(2)说说材料二中获奖作品的书法特点,并结合材料一的内容,分析其获奖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物逐情移,境由心造。”在我的眼里,春天是万物复苏、气清景明的季节,春天是娇嫩的;夏天是骄阳似火、绿树成荫的季节,            ;秋天是满地金黄、硕果累累的季节,秋天是醉人的;冬天是蓄势待发、万物蛰伏的季节,冬天是冷峻的。这也是人对四季大多数的认知吧!

(1)材料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2)在上面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

(1)《红星照耀中国》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百科全书”。请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个进行简要评价。

①毛泽东②周恩来

(2)《昆虫记》不仅真实地记录了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结合作品中有关“蟋蟀”的活动,说说它对你的触动。(任意两点即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