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班级正在开展“保护文化遗产”的主题活动,请你按照要求逐项完成以下任务。 (1)(...

班级正在开展“保护文化遗产”的主题活动,请你按照要求逐项完成以下任务。

(1)(观点论述)今年6月8日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西民族博物馆举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活动。在现场,来自靖西市的壮锦工艺师展示了以广西民族风情和文化为题材的壁挂、披肩等壮锦成品。王浩在参观后说:“这些壮锦图案颜色都土里土气的,早过时了,该淘汰了。”“如何看待文化遗产”这个话题一时引起了同学们的热议。请围绕话题,写出观点、理由及结论。字数在80字以内。

(2)(故事链接)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是我们珍贵的文化遗产,下图与一则神话故事有关,请将该故事简要叙写出来。字数在60字以内。

(3)(对联续写)根据上联,围绕活动主题,续写下联。

上联:保护文化遗产

下联:       

 

(1)示例: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它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因此我们应该保护文化遗产。 (2)示例:炎帝神农氏的小女儿女娃被海水淹死后,化为精卫鸟,常衔木石,投到海里,一心要把东海填平。表现了持之以恒的精神。 (3)示例:(1)传承中华文明(2)守望精神家园 【解析】 (1)本题考查发表观点的能力。作答本题时,先表明自己的观点,观点要明确,然后陈述理由,理由要充分,最后得出结论。结合本题就“如何看待文化遗产”表述观点,首先明确应该保护文化遗产,从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历史意义等方面作答。如,我们要保护传承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全民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一种积淀,保护文化遗产就是对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一种认同,对于传承文明、建设先进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样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肯定与弘扬。因此我们要大力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2)考查看图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揭示故事的中心思想。答题时要注意以下三点:①读懂题目要求,寻找有用的信息。②仔细看图,明确图片表达的内容。首先看图片中的文字。其次,看图片中的人物和环境。③注意书写故事的格式:起因+经过+结果。要求语言简洁,把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写出来就可以了,要求对故事进行高度概括,不能过多展开,并且要遵循故事中的事实,不能随意算改故事的内容。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图片的文字简要叙述故事,注意题干要求,字数在60字以内。结合本题,图片的文字是“精卫填海”,根据图片可知要求学生叙述“精卫填海”的故事,结合图片的图画内容和日常积累作答。图片中一片汹涌的海浪中有一个漂亮的女孩双手交叉在胸前,低头好像在祈祷什么,天空中有一只鸟,嘴里衔着树枝。据此我们概括神话故事:相传精卫本是炎帝神农氏的小女儿女娃,溺于水中,死后其不平化作神鸟,每天衔来石头和草木,投入东海。表现矢志不渝的精神。 (3)考查拟写对联。对联书写格式要求:①字数相等,断句一致。②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③位置相同,词性相对。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④内容相关,上下衔接。根据上联“保护文化遗产”,下联:传承历史文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按要求填空。

(1)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晏殊《浣溪沙》)

(2)________,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

(3)争渡,争渡,________。(李清照《如梦令》)

(4)________,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列子》愚公移山)

(5)杜甫《春望》中写出战乱不断,家人音信极其珍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6)完整默写杜牧的《赤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炳烛而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臣____  (2)____

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3.阅读这则故事,你获得怎样的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其筋骨/无案牍之 B.乏其身/庭下如积水

C.必先其心志/何而不平 D.于畎亩之中/有时朝白帝

2.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无法家拂士/水不在深有龙 B.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渔者歌曰

C.征于色,发于声,后喻/面山 D.舜发畎亩之中/相与步中庭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阐述了人才要在逆境中造就的道理。

B.一个国家要避免“亡”,必须具备内有“法家拂士”和外有“敌国外患”两个条件。

C.文章运用排比举例和对比的论证方法说理,行文有气势,增强了论辩的说服力。

D.文章从造就人才说起,再论国家存亡之理,得出国家没有外忧内患就会灭亡的结论。

4.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查看答案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前两句写诗人虽身居闹市,但却可以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怡然自得的心境。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和“见”表现了诗人随意观赏,和南山美景不期而遇的契合感。

C.“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本诗最具哲理性的一句,“真意”是指不加修饰的意境,突出了自然之景带给人感官上的愉悦。

D.全诗热情讴歌了闲适、宁静的田园生活,而结尾句“欲辨已忘言”则表明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无限喜爱之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花山岩画为何能申遗成功

①中国的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成为中国的第49处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中国第一处岩画类世界文化遗产。

②这处世界文化遗产主要位于广西崇左市宁明县、龙州县、江州区及扶绥县境内,由岩画密集分布的、最具代表性的三个文化景观区域组成,包含蜿蜒200公里的左江沿岸的38个岩画点。它生动表现出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2世纪之间的700年间,生息繁衍于此的壮族先人古骆越人的精神生活面貌。他们以大江转弯处的陡峭崖壁为画板,涂绘了巨大的赭红色图案记录自己的祭祀舞蹈场景。

③中国的岩画在黑龙江、内蒙古、甘肃、新疆、西藏、广西、云南、贵州、四川及江苏等地,都有大量发现,虽然存在南方、北方两大风格不同的系统,但都是描绘在崖石上的史书,是史前的大型艺术博物馆。花山岩画此次能够作为中国岩画的代表,也许是因为其所体现的独特价值。让世界遗产委员会印象最为深刻的应该是花山岩画的选址,绝大部分都选在临江或江水拐弯处,巨大的崖壁是天然的画板,巨大的画幅倒映在江中,再加上河流沿岸平坦开放的台地,共同构成一幅幅“自然与人的共同作品”,这在世界范围内非常少见。最为难得的是,这些岩画的周围环境至今保存完好,人为破坏和干扰的因素极少,青山环绕着绿水,绿水如丝带一样维系着丛丛直立的峭壁,人在水中行如在画中游,这样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令人神往。

④人类在自己的童年遗留在岩石上的画面至少已有四万年的历史,和世界上的大多数岩画表现的动物图像居多不同,人像是花山岩画的基本元素。最大的人像甚至高达3米,单个的小人像更是比比皆是,仿佛是大人像的派生系统,有着原始的创世纪的人类繁衍的启示。他们没有面部的具体特征,全部是“蹲式”的双手上举,如蛙跳一般,整齐而有序。而那些看起来富有装饰性的铜鼓、羊角钮钟、环首刀等,不但与当地的考古发现相吻合,而且渗透到现在壮族的传统文化之中。花山岩画充分证明了古人通过简单图案的不同组合串连来表现传达复杂的情节和思想的能力。

⑤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一员,都曾走过漫长的申遗之路。“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也不例外。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的花山岩画调研,算起来陆续都有50年。光是开展世界遗产的申报工作也历经了13年的努力——广西从自治区到县乡,专门进行遗产保护管理的层层机构就不知新增了多少个,各种咨询资料和大大小小的保护方案都能堆满几个房间,包括村规民约在内的保护条例无一不在贯彻“最小干预原则”,而汇聚四方人才的、先后三期的岩画保护工程更是为中国南方涂绘岩画的保护积累了最宝贵的经验……这些显然都不仅仅是为了世界文化遗产的称号。

(选自2016年7月15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花山岩画”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花山岩画此次能够作为中国岩画的代表,也许是因为其所体现的独特价值。

B.和世界上的大多数岩画表现的动物图像居多不同,花山岩画的基本元素是人像。

C.最为难得的是,花山岩画的周围环境至今保存完好,没有人为破坏和干扰的因素。

D.花山岩画由三个文化景观区域组成,包含蜿蜒200公里的左江沿岸的38个岩画点。

2.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的顺序是逻辑顺序。

B.文章题目用疑问形式生动地提出了本文的说明对象。

C.第④段中加点的词“至少”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选文的结构形式为“总—分”,五个自然段划分为:①//②③④⑤。

3.下列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人像是花山岩画的基本元素,它们没有面部的具体特征,只有简单的动作。

B.左江花山岩画的申遗工作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申报,历经50年,终于申遗成功。

C.岩画是在没有文字之前记录生活的主要方式,对于我们了解古人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都是最好的途径。

D.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位于广西境内,生动表现出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2世纪之间的700年间的古骆越人的精神生活风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