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传记《屠呦呦与青蒿素》,完成下列各题。
屠呦呦与青蒿素
①2015年10月5日,从瑞典斯德哥尔摩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理由是她研发出了新型抗疟疾药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一直不愿意接受采访的屠呦呦通过央视发表自己获奖感言,她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获得诺贝尔奖是一项很大的荣誉,但青蒿素获奖是集体攻的成果,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
②在诺贝尔奖之前,大部分人或许都不知道屠哟哟是何许人,一夜之间她蜚声国内外,而以她为领导的研发小组研制的新型抗疟疾药青蒿素也被大家所熟知。
③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她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把探索中药治病的奥秘作为自己的志向。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选择了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专业。在专业课程中,她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最感兴趣。大学毕业后,屠呦呦就职于中国中医研究院。那时该院初创,条件艰苦,但屠呦呦克服困难的执着精神是能战胜一切的。她在设备简陋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的工作环境中,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但她心无旁骛,埋头从事中药研究,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果。其中,研制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是她最杰出的成就。
④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界约数10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每年约2亿人患疟疾,百余万人被夺去生命。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当时正值美越交战,在越美军因疟疾减员80多万人。美国不惜投入,筛选出20多万种化合物,却未找到理想的抗疟新药。继美国之后,英、法、德等国也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寻找有效的新结构类型化合物,但一直未能如愿。我国从1964年重新开始对抗疟新药的研究,从中草药中寻求突破是整个工作的主流,但是,通过对数千种中草药的筛选,却没有任何重要发现。在国内外都处于困境的情况下,1969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出任该项目的科研组长,她领导团队的才干,至今让当年科研组的人们所称道。而屠呦呦研究操作的实践能力则更是令人叹服不已。她从整理历代医籍着手,编辑了以640方中药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然而筛选的大量样品,对抗疟均无好的苗头。她并不气馁,经过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进行筛选,最后将焦点锁定在青蒿上。但大量实验发现,青蒿的抗疟效果并不理想。她又系统查阅文献,特别注意在历代用药经验中提取药物的方法。当她再一次转向古老中国智慧时,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可治“久疟”。琢磨这段记载,她认为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坏了。于是她改用乙醇冷浸法,所得青蒿提取物对鼠疟的效价显著提高;接着,采用低沸点溶剂提取法,效价更高,而且趋于稳定。终于,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青蒿素诞生了。疟疾,一个肆意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被一位中国的女性科学家制服了。
⑤屠呦呦,以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在中华科技史上谱写了一部精彩的人生传奇。
⑥“这一医学发展史上的重大发现,每年在全世界,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发现的价值和效益并不在短期内显而易见。但也有少数,它们的诞生对人类健康的改善所起的作用和意义是立竿见影的。由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这是2011年度拉斯克奖的颁奖词。
⑦2015年的诺贝尔奖虽然有些姗姗来迟,但毕竟是令人庆幸的。当颁奖词的庄严声韵回响在地球上空的时候,各种肤色的人都在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
1.这篇传记主要记述了屠呦呦的____和____的事迹。
2.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A.疟疾是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世界上每年有百余万人被它夺去生命。许多国家的科学家都在努力研发制服它的新药物,我国的科学家率先完成了这个任务。
B.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少数重大发现的价值和效益在短期内显而易见,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研发的青蒿素就属于这一类。
C.传记第⑦段“各种肤色的人表达敬意”的主要原因是:屠呦呦研发的青蒿素每年在全世界,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
D.本文在平实的叙述中穿插一些富有文学色彩的描写,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如对屠呦呦研发青蒿素艰难历程的描写就很细腻生动。
3.第④段告诉我们:屠呦呦获得突破性进展,主要是改进了提取药物的方法。她这样做是从哪里受到的启发?改进的最关键的两种提取药物的方法是什么?
4.屠呦呦获得成功的因素有很多,请参考示例,从第③④段中再梳理出一个因素并稍加说明(可以引用原文说明,也可以概括说明)。
示例:志向。屠呦呦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把探索中药治病的奥秘作为自己的志向。
5.屠呦呦获得成功的哪一个因素对你触动最大?请就这一因素谈谈你的感受。
阅读《别把我当陌生人》完成下列小题
⑴“记住,路上,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接受陌生人给你的一切食物和饮料!只要离开位子,回来时一定要把杯中剩下的水倒掉!”
⑵去年夏天,我坐火车去新疆开会。三千多公里的路途,没有同伴。出发前,家人这样反复叮嘱我。
⑶刚走进包厢时,我心里很忐忑,不知道这一路上要面对些什么人。一个男人进来了,身后有个四五岁的小姑娘,大概是他女儿。随后,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蹦蹦跳跳地过来了,她妈妈紧跟在后面。整体环境不错,我精神放松了很多。
⑷晚上10点多,我锁好门,把手提包压在枕头下面,躺下。不知不觉,已到深夜。在似睡非睡中,我听到了扭动门锁的声音,接着,“哗啦”一声,门被打开了,我猛地打了个机灵,紧张不已。一个黑乎乎的脑袋探了进来,借着通道幽暗的灯光,我看到那是一个身材高大,样子凶悍的男人。此时,包厢里其他人还在熟睡,我吓得头皮发麻,浑身哆嗦。他打探一番后,挤进门来。我不知从哪里来了勇气,大喝一声:“干什么的?”
⑸“我,我上车呀。”那个男人被我的喊声吓了一跳,接着他把行李拖了进来。原来真是上车的。虚惊一场!
⑹早晨醒来,我赶紧摸了摸枕头下面,包在。随便吃了早点,又躺下看书。中间出去过几次,回来后,我都把杯中剩下的水倒掉。在这样的环境里,当心无大碍。
⑺包厢里,两个孩子在嬉闹,大人们都很安静。我拿出零食吃的时候,挺想给那两个孩子,可担心遭到拒绝,又忍住了。我想,上车前,他们的父母一定无数次告诫他们,不要接受陌生人的食物。
⑻“阿姨,你怎么躺了半天也不下来玩儿?”小姑娘仰着脸,忽闪着大眼睛对我说。
⑼我笑了笑,赶快从上铺下来,和孩子们玩了起来。“阿姨,吃荔枝吧!”小姑娘用她胖嘟嘟的小手递给我一颗饱满的荔枝。我愣了一下,连忙接过荔枝,轻轻地说了声谢谢,手有些颤抖,还有些僵硬。
⑽孩子给每个人都发了一颗荔枝,包厢里的每个人都伸手接着,小姑娘笑了起来,眼睛像弯弯的月亮湖。那颗荔枝,我一直攥在手里,舍不得吃。小小的荔枝,如同两个世界的缩影。 成人的世界如荔枝皮,粉饰,坚硬,粗糙;孩子的世界如荔枝瓤,莹白,晶透,柔软。孩子的心,像一把钥匙,开启了那把坚实的锁,紧闭的门彼此敞开了。
⑾于是,我们的小包厢成了快乐的大家庭。美食共享,格外香甜。我把最好吃的都留给了小姑娘,还抱着她,给她讲故事,把她原来松散的头发编成漂亮的小辫,给她拍了很多照片。孩子对我也越来越依恋,一会儿看不见我,就到处找。或许是她离开妈妈太久,我是个母亲,我身上有妈妈的味道。那天夜里,她是在我怀里睡着的。
⑿第三日清晨,快到终点站了,可我的心里却平添了一丝怅惘。车停了,人们如潮水般从车身里漫出。我抱着小姑娘,她爸爸帮我提着大行李箱。孩子紧紧搂着我的脖子,趴在我肩上。就要和他们分别了。我依旧紧紧抱着孩子,我们脸贴脸。她父亲将她抱走那一刻,她哭着大声喊“阿姨”!我心里好难受,背过身去。
⒀手机响了,收到朋友发来的短信:“出门在外一定要小心,不要轻易和陌生人说话,不要接受陌生人给你的任何食物和饮品!”我笑了笑,走进人海中……
1.请根据提示,将选文中表现“我”心情的词语填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刚进包厢时,忐忑→深夜包厢门被打开时,(___________)→想给孩子零食时,(_________)→快到终点站时,(_____________)→ 与小姑娘分手时,(______________)。
2.文中第⑼自然段写“我”的手有些颤抖,还有些僵硬,原因是什么?
3.结合语境,品析词句。
①那颗荔枝,我一直攥在手里,舍不得吃。(品味带点的词)
②“成人的世界如荔枝皮,粉饰,坚硬,粗糙;孩子的世界如荔枝瓤,莹白,晶透,柔软。”(赏析句子)
4.请说说本文开头段和结尾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5.文章的题目“别把我当陌生人”你是怎样理解的?读完文章你有何感想?
比较阅读文言文《记承天寺夜游》与《苏轼传》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徙知徐州①.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人争出避水。轼曰:“富人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②,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③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④.轼庐⑤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⑥以守,卒⑦全⑧其城。
(选自《苏轼传》)
(注释)①徙知徐州:到徐州任太守。②涂潦:泥沼雨水。③畚锸(běn chā):箕畚铁锹。④版:古城墙之夹板,中填土石,夯实,垒而成墙。⑤庐:搭起茅屋。⑥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⑦卒:终于。⑧全:保全。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念无与为乐者____
②泛于梁山泊____
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C.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D.率其徒/持畚锸以出
3.用现代汉语翻译: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4.甲文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____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难言的感情尽在其中。乙文通过写苏轼任徐州太守时率领军民抗洪救灾保全徐州城的事情,表达了作者对苏轼的____之情。
5.阅读乙文后,你认为苏轼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归纳。
阅读古诗《黄鹤楼》,完成下列各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黄鹤楼时的____,抒发了______之情。
2.下列对诗歌的分析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颔联四句,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了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逆料的感慨。
B.颈联写登楼所见之明丽之景,阳光、绿树、芳草、沙洲,境界阔大,色彩鲜明。
C.尾联以抒情作结,傍晚烟雾升腾,江面凄迷,凝眸远望,不见故乡,愁绪顿生。
D.本诗所写景象前后三变,先是朦胧凄迷,接下来明丽如画,最后归于神异渺茫,风貌有别,诗意也生波澜。
当前,老河口市以实现“示范市、小康城”为奋斗目标,以“为民创建、利民惠民”为理念,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简称“创文”)作为全市重点工作来抓,举全市之力打好“组合拳”,奏响“大合唱”,着力塑文明之魂、创文明之城。那么接下来,我们要看看作为中学生的你会如何表现了?
(文明劝导)在“创文”活动中,为了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这种不文明行为,各社区专门配备了“禁烟劝导员”。假如你是“禁烟劝导员”,在某个公共场所看到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正在吸烟,你会怎样劝导他?要求:文明劝导,语言得体。
(拟写标语)请依据,补写宣传标语,为“创文”造势。
宣传标语:打好“组合拳”塑文明之魂, 。
(出谋划策)学校为了配合我市“创文”,围绕“争做文明小市民”主题,想组织一系列的活动,请你为学校出谋划策。要求:活动要紧扣主题,具有操作性。
活动一:“文明小市民从我做起”主题演讲比赛。
活动二:
活动三:
(社区调查)为了解社区文明现状,你所在的活动小组从社区获取了以下统计数据,请你写出阅读下面两份统计数据后得出的结论。
社区便民配套设施统计表
时间 项目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新增绿化面积(平方米) | 1258 | 3134 | 5846 |
道路改造(米) | 75 | 98 | 143 |
公用健身区(个) | 2 | 3 | 4 |
社区不文明行为统计表
时间 行为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乱丢乱扔 | 35% | 24% | 11% |
随地吐痰 | 41% | 26% | 5% |
公共场所吸烟 | 38% | 20% | 16% |
我的结论:
默写。
(1)树树皆秋色,________。(王绩《野望》)
(2)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笔力苍劲,意境雄浑,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
(4)《龟虽寿》中,表现作者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意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答谢中书书》中,作者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林翠竹,四时具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