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作文。 “无可奈何花落去”是词人读懂人生的感慨,“读你千遍也不厌倦”是歌手读懂真...

作文。

“无可奈何花落去”是词人读懂人生的感慨,“读你千遍也不厌倦”是歌手读懂真情的呼唤,“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文人读懂时代的担当,万有引力是科学家读懂苹果落地的思考……,一诗一文,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需要用慧眼去阅读,用心灵去感悟。

请以“读懂”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范文: 读懂父亲的目光 父亲的目光是一本人生的字典,教给我人生的哲理…… ――题记 或许是因为父亲太严厉,从小到大,我对父亲没有什么亲切感;或许是因为父亲工作的缘故,很少在家,我缺少与父亲交流的机会,而与父亲变得生疏。可是,父亲的目光却是多样的,它教给我太多太多。 高兴时的目光 虽然父亲从不辅导我的学习,却总是时不时“拐弯抹角”地询问我的学习情况。每当父亲晚上下班回家时,看到我伏在桌前认真学习,便会悄悄地站在旁边静静看着。目光里满是慈爱,看的那样入神,似乎是在欣赏一幅美妙的画卷。那目光使我不由自主地更加努力学习。而当我拿着优异的成绩单兴奋地跑回家,喜滋滋地说着我的分数时,父亲总是在一旁笑得无比灿烂。 我想,那份喜悦应该是无与伦比的吧!看着成绩单,父亲的目光里又添了几份欣慰和自豪。也许父亲并不知道,那目光让我无比的快乐,也给予了我莫大的鼓舞。 哦,父亲高兴时的目光教我懂得了学习的欢乐! 生气时的目光 当然了,父亲也会生气,说真的,父亲生气时的目光是非常恐怖的。记得7岁的那年,有一次,爷爷买了个好玩的玩具,我和弟弟为了争着谁先玩,而打闹了起来。父亲当时也在旁边,虽然很生气,却并没有说什么,只是阴沉着脸,用无比严厉的目光看着我。那可怕的目光像冰冷的两把利剑,直穿到我的心里,告诉我作为姐姐要多让着弟弟。 幼小的我,虽然极不情愿,但毕竟还是怕爸爸发火呀,只好噘着小嘴,放开了紧紧抓着玩具的手。后来每当和弟弟妹妹争抢东西或吵打时,父亲总是用同样严厉的眼神,教育我同一句话:做姐姐的,多让着弟弟妹妹。那时的我,很不能理解,父亲为什么总是让我忍让,我为什么总是要玩他们不爱玩的玩具,吃他们已经吃腻了的糖果。 有时候,甚至还怀疑父亲不爱我。后来长大了一点,才明白原来父亲是在培养我的谦让精神。 哦,父亲生气时的目光教我懂得了谦让! 疲劳时的目光 因为父亲的工作――开出租车,所以父亲总是早出晚归,当然会很疲劳。有时,半夜很晚父亲才拖着沉重的步伐回到家。常常刚刚进门,就坐倒在沙发上。父亲那因长时间开车而布满血丝的眼睛,透露出的目光是无比的劳累和辛苦。看着那目光,我渐渐开始学会了节省,因为我明白我所用的每一分钱都是父亲的血汗钱,它们是那样的来之不易! 哦,父亲疲劳时的目光教我懂得了节省! 哦,父亲的目光是一本字典,一本人生的字典!里面满载着人生的哲理,伴随着我成长。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会读懂那本字典里最深奥的文字! 【解析】 考查话题作文的写作。话题“读懂”是一个动词,读懂了什么?所以首先需明确“读懂”的对象。“读懂对象”可指具体的人或物,也可指抽象的东西。具体的“人”可以指自己身边的人,如父母亲人、老师同学朋友等,也可以指其他人,如某个作家、某个明星、某个音乐家等等,还可以是文学作品中的某个人物;具体的“物”可以指小屋、一条河、一座山、一棵树、一朵花、一条狗等,也可以指一句诗、一首诗、一本书、一句话;“抽象的东西”可以指某种情感、某种好品质、某种处世态度、某种人生等等;“读懂对象”的内涵很丰富,选取其中一个对象展开叙述,具体叙述从不懂到懂、从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即可。在写法上,可以使用以小见大、细节描写等写法,深化文章的内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在叙述过程中,可适当穿插议论抒情性的语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试题。

奋斗的另一面

最后一课,社会心理学教授在讲台上告诉他的学生们:“奋斗通常是指一种强硬的人生态度,主张不屈不挠的,勇往直前。但事实上,人面对社会乃至整个自然界,是极其渺小的,因此,不要因为年轻的激情而被‘奋斗’这个词误导。”

学生们很惊奇,这样的话竞然由敬爱的导师讲出来,活像某个小品中的场景。教授显然看懂了台下的情绪,笑呵呵地说:“在我看来,奋斗包含两个层面——积极斗争和消极适应。请大家随我走一趟。”

数十号人来到教授家门前的草坪上,教授指着一棵老槐树说:“这里有一窝蚂蚁,与我相伴多年。”学生们凑上前观看,树缝里有小洞,小蚂蚁们东奔西跑,进进出出,很热闹。教授说:“近些日子,我常常想办法堵截它们,但未能取胜。”学生们发现,树周围的缝、小洞大多被泥巴、木楔给封住了。“可它们总是能从别处找到出路。”教授说,“我甚至动用樟脑丸、胶水,但是,它们都成功地躲过了劫难。有一段时间,我发现它们唯一的进出口在树顶,这是很不方便的;而一周后,我发现它们重新在树腰的空虚处开辟了一个新洞口。”

学生们表示钦佩。教授说:“蚂蚁们的生存环境不比你们广阔,它们的备斗舞台实在很狭窄,更重要的是,它们深深理解自己的力量。因此,它们没有与我这个‘命运之神’对抗,而是忍让与适应。当它们知道自己无法改变洞口被堵死这一事实时,它们就很快地适应了。而自然界中那些善于拼搏、厮杀的猛兽,如狮子、老虎、熊,且前的生存境况大多岌岌可危,因为它们与蚂蚁相比,似乎不太懂得奋斗的另一层力量适应。”

教授说:“适应环境本身就是奋斗的组成部分,只有在此基础上开辟战场去对抗,生活才有胜算的光明。好了,祝你们奋斗成功。”

1.阅读全文,认真想想“奋斗的另一面”指的是什么?

2.研读文中的画线句,想想教授说这句话起什么作用?

3.生活中有人正是因为读懂了“奋斗的另一面”的含义,才成就了一番事业,请你列举两个事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试题。

生命啊,生命

①“生命”这个词人人都懂。可是,真正使我懂得“生命”并使我内心受到震撼的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件小事。

②秋日的一天,我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忽见山坡上满目枯黄中有一抹醒目的翠绿。定眼看时,原来是几簇野花,长得蓬蓬勃勃的。我叫不上名字。细看剑状的叶子泛着油光,在花的四周片片竖起。有的根部还长出一枝和叶片同样翠绿油亮的茎来,茎的顶端是一束淡蓝色的花蕾。我想,名苑华园之外并非皆下贱之物,这生长于荒郊野外的无名花不正在一片肃杀中独领风骚吗?世间万物风流百代的岂只是“金枝玉叶”?我忽而想起我的花瓶来,便信手采了几根花蕾,回家后把它插在瓶里。

③每天照样上学,放学;每天匆匆做作业,复习功课,只是偶尔瞥一眼桌角那瓶中的花蕾,它好像不愿开放,一副很疲惫的样子。这样不觉过了十几天,等我再瞥它时,哎呀!它已经蔫了!我这才猛然想起,那天插到瓶子里时根本就没有给它加水!我不禁感到歉然。不过,我庆幸我没有把这花蕾扔到窗外去,因为奇迹就在这几天以后发生了。

④那天清晨起来,我只觉有一缕馨香幽幽袭来,猛一转头,顿时惊得目瞪口呆——桌角花瓶里,那早被我遗忘的无名花悄悄开放了!蔫得成了黑蓝色的皱巴巴的花瓣间露出一星花蕊,有的已经干瘪,却仍紧紧咬着同样干瘪的枝头不甘落下。整束花不见一丝绿意。蜷曲的黄叶默默地守护着复生的花朵,犹如一息尚存的士兵在曙光中高举着那遍布弹痕的、神圣的战旗!

⑤生命啊,生命!

⑥我的血猛地躁动起来。一种从未有过的愧疚疯狂地咬啮着我的心。二十天啊,它没有得到一滴水的滋润,这个身受重伤的生命却至死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把最后的微笑和温馨留给这个世界。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伏尼契笔下的牛虻,正捂着涌血的胸口,一步步摇晃着向我走来,而我正是那个向他射出罪恶子弹的凶手!

⑦我怀着沉重的心情,虔诚地给它浇灌了水,这如饥似渴的水。我在无言中心里涌起种感奋,一种冲动;啊,生命!一介小花尚能如此,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又该如何呢?

1.从全文看,“使我内心受到震撼”的是什么?

2.赏析第④段画线的句子,说说揭示了无名花怎样的特性?

3.阅读第⑥段作者由花联想到牛虻的句子,说说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

4.文章结尾说:“一介小花尚能如此,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又该如何呢?”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试题。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十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    (强健、强壮、健康)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勉励、鼓励、激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    (珍贵、贵重、宝贵)的财产。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个    (普通、平凡、平常)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1.作者反复写“我应该感谢母亲”,结合课文具体内容,说说“我”从母亲身上得到了哪些教益?

2.在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

3.“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话中“创造了”和“创造着”两词可以互换吗?为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两段文言文,完成试题。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选文的作者____与其父、其弟并称“三苏”,同属“____八大家”之列。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无与为乐者______  ②竹柏影也______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4.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公子行

孟宾于

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庭。

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踏烂麦青青。

1.本诗描述的是:富家公子身穿“______”,骑着“骄骢”,天渐明时就到野外“______”,结果“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