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孝乃德之本》,完成后面小题 ①《论语》记载:一天,孔子的学生子夏问孔子什么...

阅读《孝乃德之本》,完成后面小题

①《论语》记载:一天,孔子的学生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只讲了两个字——色难。意思是说,给父母好脸色是最基本的孝道,也是最难做到的。

②父母对于儿女的很多不是,都不会往心里去,唯独最难接受的,就是儿女给脸色看。有位老太太,中午去儿子房间找报纸,正碰上儿子回来。儿子刚谈砸了一桩业务,心情不太好,见母亲在他的床上摸索,生硬地说:“妈,你没事在自己房里好好待着,别到处乱串。”母亲解释说:“我只是找张报纸,顺便在你们床上坐一会儿。”儿子的脸色很难看,出门前扔下一句:“吃饱没事干。”没想到当天夜里,这位老母亲选择了轻生。

③儿女给父母好脸色难在哪里?难就难在对父母的一些衰老行为,如多愁善感,行动迟缓,说话絮絮叨叨,做事丢三落四等,要能够始终给予理解、宽容和善待。难就难在对自己的一些不良行为,如任性、娇气、以自我为中心等,要能够不断进行反省、克服和纠正,特别是在外无论遇到什么不顺心、不如意的事,都不能把情绪带到家里来。难就难在给父母好脸色,要能够持之以久。一时一事给父母好脸色不难做到,难的是处处事事都是如此,尤其是当老人久病在床的时候。

④一个人从母亲十月怀胎到呱呱坠地,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从上学、择业到结婚生子,父母究竟付出了多少精力和心血?山东枣庄“捐肾救母”的田世国说:“母亲生我养我,可我做的连她给我的万分之一都没有。”常思养育之恩,孝老爱亲才不会为难。

⑤除了感恩之心,恭敬之心对于行孝也极为重要。《礼记祭义》云:“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给父母好脸色,关键是要常思养育之恩,常怀恭敬之心,常省自身之过,始终对父母怀有深切的爱心和敬意。有了恭敬心,与父母说话的态度和语气,自会温婉谦和,照顾侍候父母,自会恭谨周到。有了恭敬心,父母的教诲会认真聆听,父母的责备会虚心悦纳。

⑥国风之本在家风,家风之本在孝道。愿天下儿女,常以发自内心的微笑去慰藉父母的心灵,当我们树起尊老爱老、孝老护老的现代风尚,孝心汇聚成流一定可以滋润出社会的和谐美好。

1.简析第①段的作用?

2.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请赏析第⑤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唯独难接受的,就是儿女给他们脸色看”句中加点词语“”能不能去掉?

 

1.暗示本文的中心论点,通过《论语》中子夏与孔子的对话,引发读者的思考,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 2.举例论证。列举一位儿子对待母亲的例子,从反面具体确切地论证了“给父母好脸色是最基本的孝道,也是最难做到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运用排比句式,论证了恭敬之心对于行孝也极为重要的观点。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4.不能去掉。“最”表限制,写出了父母对儿女“使脸色”的难以接受程度极高,突出了给父母好脸色的重要性。如果删去,则与事实不符。该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解析】 1.考查开头段的作用。首先熟记开头段的作用,其次要从结构和内容方面进行回答。文章的开头即引用了夏与孔子的话,通过两人的对话引出孝是色难,从而引出了“给父母好脸色是最基本的孝道,也是最难做到的”的观点,这也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故开头能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通过一问一答,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同时用两人的对话开头,也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把开头段的作用结合具体的文本进行分析、整合即可。 2.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常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论证方法及作用即可。答题格式: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具体作用。第二段选取了一位老太太的事例,故可知运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举一位儿子给母亲不好的脸色从而导致母亲轻生的例子,这是一个反面的例子,故是从反面来论证文章的观点。 论证方法都是为论证论点服务的,本文的论点是“给父母好脸色是最基本的孝道,也是最难做到的”,结合举例论证的作用及论点进行分析。 3.考查语句的赏析。“常思养育之恩,常怀恭敬之心,常省自身之过”连用三个相同句式,故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之所以要做到“常思养育之恩,常怀恭敬之心,常省自身之过”,是为了给父母好脸色,始终对父母怀有深切的爱心和敬意,从而论证了 “恭敬之心对于行孝也极为重要”的论点。据此结合排比的作用进行分析即可。 4.考查议论文的语言。解答此题,首先明确加点词语的意思或作用,其次结合具体的文本和议论文语言的特点进行分析。“最”表示在程度上达到极点,这一句写出了父母对儿女给脸色看难以接受程度是极高,由此可以看出给父母好脸色的重要性,如果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这是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的体现。据此可知,“最”不能删去。结合上述内容阐述理由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世界不只有一种颜色》,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小时候的笨拙程度在当地是出了名的。

②11岁时给寺庙当义工涂廊檐,却不小心打了竹架板上的颜料盘,画漆翻落下去,将下一层义工的头发染得五彩斑斓,那种防水漆无法用水洗掉,只能用煤油,煤油的味道十分难闻,看着同伴因为我的失误而被煤油洗头,心里感到十分不安。让人更加无法容忍的是,仅隔一天,我又打翻了颜料盘,并且成功地落在了另一个人的头上。

③那个人在颜料盘扣在他头上的瞬间用手紧紧地摁住它,当他抬头往上看时,发现了我那张圆圆的,充满内疚的脸。他愤怒地问,怎么又是你,然后告诉我,他只有一个要求,不要用煤油洗他的头。

④我立即想出了更好的办法——剃头,对方起初并不同意,但我告诉他,我会陪他一起,将自己的头发也剃掉的,他脸上闪过一丝意外的神情,好处是,他答应了。但事实出乎我们俩人的意料,他剃完头发后,我用很凝重的声音告诉他,颜料已经连头皮都染了。只能用煤油再洗一次了。那一刻,我在他的眼中看到了想要吞噬我的火焰。

⑤我不得不换成从下往上用铁锹扔水泥的工作,结果因为用力过猛,水泥变成一条线,直接贴在了对方身上,看着对方一砣一砣地从身上往下扒水泥,我吓得瞬间石化。

⑥中午吃饭时,有位女生因为我笨得出名,故意坐得离我远一些,以免被我误伤。谁知我不甘接受这一事实,心想一定要在吃饭速度上超过她,谁知用力过猛,碗里的面条飞弹而出,落在了那女生身上。

⑦当时唯一的安慰是,我发现了一个跟我一样笨拙的男子,他用铁锹勾上面的水泥桶,于是我们看到了他被水泥浇灌的情景,别人都笑得快要岔气。唯独我不笑,我有什么理由笑一个和我一样笨拙的人呢,我走过去安慰他说:我不会笑你的。那人用疑惑的眼神看我,我说,因为我长大后,会和你一样笨的。

⑧他突然双眼放光,极为激动地问:你是黄保余吧?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我的影响力有多大。后来我妈跟我说,你看你,千活不行,吃饭不行,说话也不行,当不了官也当不了民工,以后怎么混。

⑨我也认同母亲的,我干活不行,当不了官也当不了民工,但我当老师教写作还可以的,上中学时出版了长篇小说,并因为这部小说,被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中国少年作家班评为首届“中国十大少年作家”。主编的图书出版后,每本都畅销。但是,无论我怎么学习,我的普通话还是不够标准,但更多的学生喜欢听我讲课,我们的学校里汇集了全北京语文最优秀的孩子。

⑩后来想,世界不只有一种颜色,为什么我们非得在某一处涂得那般辛苦,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也许更有意义。

⑪我们单位的设计寇寇老师每周有四个半天去教小学生画画,孩子们常问太阳可不可以涂成蓝色、树叶可不可以是红色、向日葵可不可以是绿色?寇寇老师总是让他们涂成自己想要的颜色。

1.本文以“世界不只有一种颜色”为题,有什么好处?

2.文章一直在写发生在作者身上的事,为什么又写到了寇寇教学生学画画的事?第段的内容能否删去?

3.文章第⑦段中,当那个男子被水泥浇灌时,为什么唯独作者不笑?

4.文章多次提到“颜色”,其中第⑩段和⑪段中的“颜色”是否相同?

5.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写几句流畅的话,具体描写作者看到的对方一砣一砣地从身上往下扒水泥时的尴尬。

 

查看答案

根据要求,在下列横线上填写课文中的有关句子

①《咸阳城东楼》一诗中以写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对历史沧桑的无限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李商隐《无题》中赞美献身事业,奉献不止的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饱含诗人无限辛酸,流露出内心的愤懑不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作者超越个人忧乐的宽广胸襟和以天下为已任的济世情怀。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让我们一起完成“君子自强不息”综合性学习活动。

(1)24岁的陶津津,河北石家庄人,8年前一次意外失去了右臂。最初他想找份工作却处处碰壁,他说“不想跟父母要钱,也不想让人笑话”,就在村里建筑队一干五六年。“要么不来,要么来了证明给别人看,咱是可以的。”陶津津坚信自己可以渐渐从伤痛中走出来。有人说陶津津是坚强的楷模,也有人说,他这是故作坚强之态。对此你怎么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讲叙保尔修建铁路时艰苦工作的故事。字数在9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陶津津的故事,在主题班会上,老师拟写了上联,现请你根据上联,将下联补充完整。

上联:断臂楷模无畏艰难困苦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面的文学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

A.正史,指清朝乾隆年间诏定的,从《史记》到《明史》二十四部史书。

B.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明清两代定为每三年一次,中榜称为“举人”。

C.殿试在会试后举行,也叫廷试。以成绩高低分为“三甲”。

D.旧时每晚九时左右开始打鼓报告初更,因此晚上九时被称为初更。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汉字书写大赛,让人们重拾汉字之美,也就越发珍惜纸质时代的好。

B.华人游子用他们所钟爱的音乐方式,在过去的岁月中创作了优秀的大量的歌曲。

C.深受人们喜爱的中国京剧脸谱艺术,被公认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

D.为了4育人环境,提升办学水平,学校加快了校园环境改造的速度和规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