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神舟十一号航天员飞天归来“交答卷” 昨天,神舟十一号航天...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神舟十一号航天员飞天归来“交答卷”

昨天,神舟十一号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在北京航天城航天员公寓公开亮相。“今天,我们向祖国和全国人民交答卷来了。飞赴太空前,我们曾庄严承诺,请祖国放心,请全国人民放心。如今,我们实现了承诺。”指令长景海鹏说 。这是11月18日返回地球后,两位航天员首次讲述33天太空飞行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据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介绍,两名航天员返回北京后进行了3周的隔离恢复。目前,他们身体重力再适应进展顺利,各项生理指标恢复符合预期目标。隔离恢复期间,航天员中心采取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监医保措施。航天员恢复情况表明,这些措施科学有效。隔离恢复期结束后,两名航天员将进行为期1个月的疗养,促进身体全面恢复。

景海鹏:陈冬太棒了 没出现一点失误

景海鹏是我国唯一一位三度飞天的航天员。他说,由于工程技术上的不断提高,这次飞行提供了更加舒适完善的工作生活环境。与自己曾执行过的神舟七号、神舟九号飞行任务相比,这是“一次真正享受和体会失重的飞行任务”。

他在保证工作之余,专门抽出时间来欣赏和拍摄舷窗外的地球美景。在飞船上升段时,景海鹏看到了太空与地球之间形成的一道漂亮的天地线,“已经四年没有欣赏到这么美的景色了,当时心情很舒服。”景海鹏说。

“陈冬表现太棒了,如果满分100分,我给他硬邦邦的100分。”景海鹏说,陈冬把地面上教员所教的东西,都运用到天上去,没有出现一点失误。

陈冬:难忘的经历  幸运的旅程

对于第一次执行任务的陈冬来说,难忘的经历实在太多。第一天太空飘移,第一次种菜、养蚕宝宝,在太空中看祖国壮丽山河……第一次真正的失重感觉,陈冬记忆犹新。“不知道怎么用劲,只要稍微一使劲,就容易过。”他说,刚开始,每走一步都需要找束缚器,后来慢慢适应了失重环境。“我也开始享受失重,还自创了很多姿势,如翻跟头、转圈等。”

陈冬觉得,能和景海鹏组成乘组,非常幸运,一心里很踏实。任务期间,景海鹏在方方面面部非常照顾自己。“从一进船,就告诉我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平时也经常嘱咐我多休息。”让陈冬感动的是,运动时,景海鹏看到他流汗了,总会递上毛巾,甚至会把加热好的水递到他嘴边。工作中,景海鹏又是严格认真的,一次做不好就继续做,直到拿到满意的数据才行。

太空跑步的诀窍:仰起头

33天的太空之旅,航天员参与的在轨试验和实验有38项之多。每一项,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全新的挑战。跑台束缚系统技术验证就是其中一项。景海鹏说,第一次,别说跑,走都走不成样。那天晚上,景海鹏对陈冬说:“如果不成功,咱们回去可没法向科研人员交代。”

第二次,景海鹏和陈冬开始相互观察,寻找技巧,慢慢地可以走上几步了,但远远没有达到能跑起来的要求。这让他俩压力更大了。

第三次刚开始,景海鹏还是没办法跑起来。“可以理解,不能原谅。”有些无奈的景海鹏一边走着,一边仰着头对陈冬说。就在这一仰头的瞬间,景海鹏突然感觉到自己能跑起来了。突如其来的感觉,让他明白了通过头部可以调整重心。“速度越大,头需要往后仰的角度越大。”慢慢地,他走了起来,然后加快跑了起来,最终验证成功了。到了后半段,他和陈冬甚至可以双臂展开、抱着头、背着手,变换各种姿势地走或者跑。“第四次,我们完全可以像在地面上使用跑步机一样,非常轻松自如地跑起来。”景海鹏说。

1.这则材料报道的中心事件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这则报道的第二段属于新闻背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新闻报道从景海鹏、陈冬亮相开始说起,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本文的小标题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B.在太空工作中严格认真,队友之间相互配合,对待实验反复尝试,都是景海鹏与陈冬完成任务的主观原因。

C.本文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其中对两人练习太空跑步的重点描写,给读者以现场感,增强了新闻的文学性。

D.时效性是新闻的“生命”,这篇报道的刊发距离景海鹏、陈冬公开亮相只有一天,体现了新闻及时迅速的特点。

 

1.景海鹏、陈冬两位航天员首次讲述33天太空飞行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2.(1)补充说明新闻内容,交代了航天员的恢复状况及我国有效的恢复措施。(2)增强新闻知识性,讲述航天员航天背后的相关内容。(3)让读者全面了解航天经历,突出航天员的勇敢和奉献精神。(4)深化新闻主题,体现答卷的意义。 3.C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新闻内容的概括能力,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一定要找出文段中的时间、地点、人物,还要把发生的事情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概括方法是:时间+人物(事物)+地点+事件。具体方法是:抓关键词语;关注重要句子;如果有导语就要抓住导语进行归纳,因为导语是新闻内容的高度概括。据此可以概括为:景海鹏、陈冬两位航天员首次讲述33天太空飞行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本内容结构的基本能力。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事实发生发展的历史条件和环境条件。历史条件指事实自身的历史状况,环境条件指事实与周围事物的联系。介绍背景, 能对新闻事实起到说明、补充、衬托作用,又称为“新闻背后的新闻”。并且有利于了解新闻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新闻的认识和理解,深化新闻的主题,并有丰富内容、增加知识性和趣味性的作用。第二段属于新闻背景极为形象的说明了航天事业的艰辛不易,在本文中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也彰显出中国航天员的勇敢奉献精神,从结构上来看,增强新闻的知识性,使得新闻内容更加详实。 3.此题考查学生对新闻内容的理解和特点的把握。解答此题,根据问题找到相应的段落,逐条总结即可,在总结的时候寻找每段的中心句和文章的中心句。C项的表述不准确,文章没有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本文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的说法是错误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相顾无相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

(3)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 。(崔颢《黄鹤楼》)

(4)王维的《使至塞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名句,写塞外景象,开阔鲜明,气势雄浑。

(5)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美丽月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景清借书

景清倜傥尚大节,领乡荐,游国学。时同舍生有秘书,清求而不。固请,约明日还书。生旦往索。曰:“吾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生忿,讼于祭酒。清即持所假书,往见,曰:“此清灯窗所业书。”即诵彻卷。祭酒问生,生不能诵一词。祭酒生退。清出,即以书还生,曰:“吾以子珍秘太甚,特以此相戏耳。

(注释)①领乡荐:科举制度在各省举行的考试叫乡试,乡试考中的称为举人,也叫领乡荐。②秘书:少见的珍贵书。③祭酒:国子监的主管官员。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景清/倜傥尚大节 B.时/同舍生有秘书 C.生旦/往索    D祭酒/叱生退

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与___________      (2)忿____________      (3)叱_____________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吾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

(2)吾以子珍秘太甚,特以此相戏耳。

4.从古人读书的这则充满戏剧性的故事中,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春题湖上 

(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注释)①乱峰:形容山峰很多。②线头:指毛毯上的绒头。抽:抽出、拔出。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鸟瞰西湖春日景色,谓其“似画图”。作者以具有如此浓重感情色彩的字眼入诗,并非偶然。

B.“碧毯”二句出人意料地把笔舌转到对农作物的体察上。

C.“青罗裙带展新蒲”写罗裙上的飘带就像河边香蒲新长出的嫩叶。

D.尾联写诗人不能抛下杭州而去,有一半原因是为西湖而逗留。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以“湖”为中心,用白描手法描画了一幅湖上春景图。

B.颔联中“排”字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棵棵青松排列在山坡之上,非常整齐。

C.诗歌写景的顺序是由远及近,由点到面。

D.这首诗赞美西湖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留恋之情。

 

查看答案

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秋天是浓得化不开的水,__________。秋天是乱得解不开的结,似能解开却又重新纠结。秋天是甜得舍不下的蜜,似能戒掉又经不住索取。

A. 似能捧起又从指尖流过    B. 似从指尖流过又能捧起

C. 似能捧起又能轻轻放下    D. 似能轻轻放下又能捧起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花草树木枯萎,鱼鸟虫兽死亡,人类自然也就无法生存了。

②恐怕到了那个时候,地球的最后一滴水就是人类的眼泪。

③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水是万物生长的根基。

④如若有一天,地球的水枯竭了,那么人间就会变成地狱。

⑤正是有了水的滋润,一切生物才能如此欣欣向荣,如此生机勃勃。

A. ④③⑤①② B. ③④②①⑤ C. ③⑤④①② D. ④①②⑤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