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语境作答。
任何学问都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学习语文,同样非下苦功夫不可。所谓下苦功,就是要乐于“自找苦吃”。一要苦于练笔,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齐白石作画,“不叫一日闲过”,这种精神是我们值得学习的。二要苦于阅读,博览群书,早读夜诵,即使因此“口舌生疮”、“手肘生茧”,也不以为憾。三要苦于思考,摄取生活素材,识别书中的真伪优劣,消化语文老师讲解的知识,都得苦思熟虑。四要苦于修改,抱着( )的态度,对待每一次作文和练习。语文涉及的知识面广,具有强烈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因此,语文学习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单靠( )的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
(1)为文中括号处选择恰当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锦上添花 精益求精 按兵不动 按部就班
(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稽(jī)首 诡谲(jué) 味同嚼蜡 文采澡饰
B.拘泥(nì) 勾(gōu)当 栩栩如生 铢两悉称
C.伫(zhù)立 荣膺(yīng) 吹毛求疵 信手拈来
D.诘(jié)难 国殇(shāng) 形消骨立 哗众取宠
古诗文默写。
(1)接天莲叶无穷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年风味徒思浙。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
(6)后值倾覆,__________,__________,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7)在孟子看来,一个真正的大丈夫应具备的精神品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文。
俗话说:“有耕耘,就会有收获。”有些人会收获果实,有些人会收获喜悦,还有些人会收获自信,也有些人能从失败中汲取经验。
请以“收获”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诗歌除外);②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仔细观察漫画,完成下列两题。
(1)请简要介绍图片的内容,不超过50字。
(2)请写出图片的寓意,不超过30字。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父亲的东篱
李汉荣
①说起来,我也算是个诗人,性情质朴、诚恳、淡远。古国诗史三千年,我最喜欢陶渊明。南山啊,东篱啊,菊花啊,田园啊,归去来啊,桑树颠啊,这些滴着露水粘着云絮的词儿,在我心里和笔下,都是关键词和常用意象。
②可是,翻检我自己,自从离开老家,进了城,几十年来,我没有种过一苗菜,没有抚摸过一窝庄稼,没有刨过一颗土豆,连一根葱都没有亲手养过。几十年了,没有一只鸟认识我,没有一片白云与我交换过名片,没有一只青蛙与我交流过对水田和稻花香的感受,没有一只蝈蝈向我传授民谣的唱法。那些民谣都失传了,只在更深的深山里,有几只蛐蛐,丢三落四哼着残剩的几首小调。
③其实,不说别的,就说我的鞋子吧,我的鞋子,它见过什么呢?见过水泥、轮胎、塑料、污水、玻璃、铁钉、痰迹、垃圾,见过无数的、大同小异的鞋子吧。
④从这阅历贫乏的鞋子,就可以看出我们是多么贫乏,就可以看出我们离土地、离故乡、离田园,离得有多么远,我们离得太远太远了。
⑤直到2001年初夏的一天,我才突然明白:我的这些孤芳自赏、不无优越感的做法和想法,只是我的自恋,带着几分小资情调和审美移情的自恋,这自恋被一厢情愿地放大了,放大成了关乎诗史、文脉、乡愁的延续了。
⑥那天下午,我回到老家李家营,立夏刚过,天朗气清,小风拂衣,温润暖和,我沿麦田里的阡陌,横横竖竖走了一阵,其实,若是直走,一会儿就到家,我想多走一会儿田埂,所以,横的、竖的阡陌我都走了个遍,横一下,竖一下,就在田野里写了好几个“正”字。因为我的父亲名叫正德。然后,我就到了家。
⑦走进老屋院子,看见父亲正在维修菜园篱笆。他用竹条、青冈木条、杨柳树枝,对往年的篱笆进行仔细修补。菜园里种着莴笋、白菜、茄子、包包菜、芹菜,一行行的葱和蒜苗,荠荠菜算是乡土野菜,零星地长在路坎地角,像是在正经话题里,顺便引用几句有情趣有哲理的民间谚语。指甲花、车前草、薄荷、麦冬、菊、扫帚秧等花草,也都笑盈盈站在或坐在篱笆附近,逗着一些蛾子、虫子、蝴蝶玩耍。喇叭花藤儿已经开始在篱笆上比画着选择合适位置,把自己的家当小心放稳,揣在怀里的乐器还没有亮出来,就等一场雨后,天一放晴,它们就开始吹奏。
⑧“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我忽然想起陶渊明的诗句。但是,此刻,在这里,在人境,结庐的,不是别的哪位诗人,是我父亲,是我种庄稼的父亲,是我不识字、不读诗的父亲。但是,实实在在,我的不读诗的父亲,在这人境里,在菜园里,仔细编织着篱笆,编织着他的内心,编织着一个传统农人的温厚淳朴的感情。我的不读诗的父亲,他安静地在人境里,培植着他能感念也能让他感到心里安稳的朴素意境。
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当然,此时正值初夏,还不是采菊的时候,菊,连同别的花草和庄稼,都刚刚从春困中醒来不久,都刚刚被我父亲粗糙而温和的手,抚摸过和问候过,父亲还在它们的脚下轻轻松了土,培了土,以便它们随时踮起脚,在农历的雨水里呼喊和奔跑。而当到了删繁就简的秋天,夏季闷热的雾散去,头顶的大雁捎来凉意,我的父亲也会在篱笆边,坐在他自己亲手做的竹凳上,面对村子边漾河岸上的柳林,向南望去,他会看见一列列穿戴整齐的青山,正朝他走来,那是巴山,我们世世代代隔河而望的南山。
⑩我突然明白了:我的不识字的父亲,正是他在维护陶渊明的“东篱”。
⑪是的,是的,我那不识字、不读诗的父亲,他不知道诗为何物,他不知道陶渊明是谁,但是,正是我的父亲,和像我的父亲一样的无数种庄稼的父亲们,正是他们,一代代的父亲们,延续和维护着陶渊明的“东篱”,延续着古国的乡愁和诗史……。
1.阅读选文第⑦-⑨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父亲是如何实践他的“东篱”的?
2.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语言特色。
3.本文标题是“父亲的东篱”,而第①⑤段写的却是“我的东篱”,是否离题?为什么?
4.谈谈你对标题“父亲的东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