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鼎湖山听雨
肖复兴
①鼎湖山,向往已久。全赖谢大光那篇《鼎湖山听泉》的诱惑,那篇发表于1982年的散文,将鼎湖山写得实在太美。
②一眨眼,三十六年过去了。2018年深秋时节,我终于赶到肇庆。阴云密布的夜色中无法爬山,就在山脚下住下,想明天一早就近上山,寻找大光听泉的幽境,谁想,竟然下了整整一夜大雨,第二天清早依然阴雨绵绵。
③我想起大光写过的:“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无法如大光一样鼎湖山听泉,也要上山,去鼎湖山听雨吧,
④我先坐游览车直到鼎湖山顶宝鼎园,山路蜿蜒,被山风吹得飘动的雨雾中的山,似乎跟着也在飘动,像活了起来。沿途山边,一棵紧挨一棵密匝匝的绿树,看得很清楚,都被一场大雨浇得浑身湿透,如大光写的那样,是“A沉甸甸的湿绿”。只是大光所说的山间这些绿树翻滚“犹如大海的波浪”的壮观,被雨雾遮挡得看不到了。
⑤后来,雨小了很多,枝叶间挂着晶莹的雨珠,含泪带啼般,被细细的风吹拂得摇摇欲坠,偏偏就是不肯掉下来,仿佛有了某种磁力,在表演着踩钢丝的杂技。或许,是鼎湖山的树格外坚强和神奇吧,这座被称为“北回归线的绿宝石”的山上,有近两千种树木,其中,包括很多神奇的树种。老树可以成精,何况是岭南四大名山之首的鼎湖山,有着佛教第十七福地的美名。
⑥被大光描绘得万种风情千般韵味的泉声,是听不清,甚至听不到了,都被雨声淹没。别看雨比昨夜小了很多,但齐刷刷打在树叶上,像击打着千万面的小鼓,满山响彻此起彼伏的回声。时大时小的雨声,噼噼啪啪,淅淅沥沥……打在树叶间、山石和游览车的棚顶上,大珠小珠落玉盘一般,完全抢去了泉声的风头,让泉声只好暂时B退居二线。那一刻,雨声或为鼎湖山的主角。
⑦游览车赶到宝鼎园。这是建在山顶上的一座袖珍园林,繁花茂树,簇拥着硕大的几只宝鼎和一方端砚,一看便是新修的,大概,是当年大光没有见到的新景致,奇怪的是,在这里听不到雨声,也听不到泉声。不是雨变大了,也不是泉声没有了,而是这里游客很多,争先恐后在宝鼎和端砚前照相,笑语喧哗。
⑧从宝鼎园往下走,先到蝴蝶谷看鼎湖。鼎湖不大,却分外的绿,绿得像翡翠,和九塞内美妙的水有一拼。在这里,雨声四起,声音柔和,显得有些缠绵,是广东音乐中丝竹之声的感觉。雨水打在湖面上,溅起丝丝涟漪,特意让只能听见而看不见的雨声,变为了有形,可以一掬触摸。
⑨到庆云寺的时候,雨声变得格外清澈,而且有了一种独特的香味。都说深山藏古寺,庆云寺兴建于明朝。古寺和名山,如同美酒金樽、宝马雕鞍一样,是绝配。雨声在这里清澈如同梵音袅袅,和打在古寺的寺顶、台阶、香炉、经幡上,或许相关;雨声的香味,却和古寺无关。香味来自寺下的几株桂花树。那几株桂花树不高,看来很年轻,是银柱。藏在枝叶间的花瓣并不明显,香味却很是浓郁撩人,弥漫在空气里,被风吹得像长了翅膀,肆无忌惮地四处荡漾。让雨声也情不自禁地染上了它们馥郁的香味。
⑩再往下走,便到了大光所写过的补山亭,还有飞水潭。飞水潭的瀑布不大,却有了自己的声响,不甘于雨声如此一路招摇,要与之争锋,在这里,雨水打在树叶间溅起回声,飞水潭冲到岩石上进出响声。雨声和泉声,亮开各自的嗓门儿,表演一曲二重唱,最后混合在一起,沿着往下流淌的溪水,蜿蜒地隐没在远处的树丛之中。
⑪我以为,这应该是此次鼎湖山听雨的高潮,但我错了,再往下走,走到平缓的山坡上,看到依山而立一块巨大的石头,石上完整雕刻着大光《鼎湖山听泉》全文,一片泉声,被一个作家感受。写成一篇文章;一篇文章,被一座大山记住,雕刻成一座石雕;一座石雕被后人看到,重新认识一座名山,重新感知大自然。无论是鼎湖山听泉,还是听雨,到这里,的确赶上了高潮,起码,那一刻,我为鼎湖山,也为大光的诗情画意而感动。
(选自《河北日报》,有删减)
(阅读链接)《鼎湖山听泉》是著名散文家谢大光的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作者去广东省肇庆市的鼎湖山听泉,将白天和夜晚听到的泉声用优美的笔调倾诉出来,表达对鼎湖山泉水的喜爱。
1.理解一篇文章,要从字词句着手,同一词句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含义也各有差别。请你结合上下文,理解下面两个词语的含义。
A沉甸甸:
B退居二线:
2.根据选文内容,梳理作者的写景思路。
___________——宝鼎园——__________——庆云寺——补山亭——飞水潭——___________
3.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⑦段因为游客很多,人声鼎沸,导致作者在宝鼎园听不到雨声,作者直接表达了不满之意。
B.第⑪段划线句酣畅淋漓地突出了“一篇文章、一座石雕、一座名山”三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使说理环环相扣。
C.鼎湖山的雨在作家肖复兴的笔下,时而噼噼啪啪,时而柔和缠绵:时而欢快无比,时而又如梵音袅袅,似乎有了禅意。
D.本文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使文章条理清晰。读者仿佛置身其中,随作者一览美景。
4.这篇散文从多感官角度描写雨,请结合内容分别举例。(至少写三种)
5.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⑨段划线语句。
6.选文以“听雨”为题,却为何在文中多次提及“泉声”,并引用“听泉”的内容?
古诗词默写填空。
(1)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_____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2)_________________,爱上层楼。(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3)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4)李白的诗如长风巨浪,波澜壮阔。《行路难》刚抒写寒士失意的悲哀,而转瞬间又唱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高昂的旋律。
(5)“月”有思家的苦:“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有旅人的愁:“___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月”中更有旷达与祝福:“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月”这一古老而富有生命力的意象,千百年来为文人咏叹。
下面有关名著阅读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泰戈尔是印度文学巨匠,在多领域建树颇丰。他的诗歌创作多以母爱和童真为主题,代表诗集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等。
B.林冲是上层人物造反的典型。他一直循规蹈矩,但多次遭人陷害,最后是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才被逼上梁山。
C.明清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殿试录取进士分为三等,叫“三甲”,榜用黄纸写,所以称“黄甲”,也谓金榜,故有“金榜题名”之说。
D.《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罗贯中。小说创作于东汉,描述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
下面对句子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它的挺立,意味着一些人要倒下,
②它要求建造者准备几百吨的血,几千吨的泪,几万吨的汗,不计其数的生命。
③却在无意间为后世留下珍宝,进而为一个民族制作了图腾。
④往往,古迹的设计者和建造者只是出于一个并不繁复的设想,
⑤往往,举世瞩目的古迹,就是在深重的苦难中建造的。
A.⑤①④②③ B.⑤②①④③ C.④③⑤②① D.④③①②⑤
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汉十高铁开通之后,十堰实现了两小时通武汉,六小时达广州北京,各种资源加快融通,高铁经济呼之欲出。
B.2019南水北调十堰国际马拉松鸣枪开跑,这是南水北调马拉松大满贯系列赛首届首站比赛。
C.今年是十堰建市50周年,十堰人民用担当、智慧与勤劳,塑造了内陆山区崛起的壮美华章!
D.首次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在中西部地区十堰市召开,这说明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卓有成效。
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作案者周密的谋划和熟练的手法相得益彰,使案情扑朔迷离,增大了侦破的难度。
B.也许是物质生活丰富让味觉麻木了吧,面对美味大餐,我们常有味同嚼蜡的感觉。
C.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国人要读经典,从古典诗词和名著中波取养分,反复阅读,开卷有益。
D.房县是诗经文化的发源地,堪称“诗祖故里”,尹吉甫的传说及诗经民歌在房县纷至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