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劝农 许东林 ①我小时候,春三四月,顶着暖阳去田间给正...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劝农

许东林

①我小时候,春三四月,顶着暖阳去田间给正在劳作的父母送茶水,往往会撞见三五个特殊的客人。他们戴着崭新的草帽,连串在草帽上的帽带子都是干净的白色,而且也不系,垂下来,在胸前晃着飘着。那时候,我的父母戴的草帽日晒雨淋,都是灰旧灰旧的,那帽带子也从来都是极其认真地系在下巴颌下。

②他们走过田间,会响亮地和我的父母打一声招呼,偶尔会停下来,对着田里的庄稼,伸出胳膊,指点江山一番。我那时好奇,就问父母他们的来历,母亲答得甚是模糊:是乡干部,下乡检查!

③直到读了《牡丹亭》,我才知道,当年他们的下乡检查,其实就是“劝农”。《牡丹亭》第八出就名为“劝农”,地方官员在春天下乡,鼓励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劝农这事,细究有《诗经》的古风,《诗经·甘堂》里的那位召伯,南巡之时,就曾端坐在蓊郁的棠梨树下,劝农教稼。“乍晴膏雨烟浓,太守春深劝农。”雨过天晴,春光烂漫,杜丽娘的父亲南安府杜太守,身在衙里,担心那远乡僻坞的地方,有人抛荒游懒,不肯及时春耕春种,于是命人置办劝农的花和酒,一行浩浩荡荡下乡来。但见得,田夫出粪,牧童骑牛,采桑的在桑阴下,采茶的胜采花……于是满心欢喜,一一赏花赏酒,一派官正民勤、官民同乐的清平气象。这便是劝农了。

④我想,劝农在中国古代,一定是一件极其神圣极其隆重的事,连一部主题逃不过“爱情”两个字的《牡丹亭》,都没落下“劝农”这一出。回头看那些流传久远、诗一样美的农谚里,也竟有不少劝农之声的。“布谷飞飞劝早耕,春锄扑扑趁初晴”……连布谷鸟的“咯咕咯咕”的叫声都被译成了“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读起来像进行曲,一拍子赶着一拍子。由此想见,知府大人下乡劝农的那一天,一定是个节日了。

⑤“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的这句诗里藏的典故说的是,远古时候有个蜀国,国君叫杜宇,号望帝,他在位时勤政爱民,重视农业生产,常常教导老百姓怎样遵循农时,种植庄稼,深受百姓拥护。他死后,依然深情眷眷地关怀他的子民,灵魂化作杜鹃鸟,每逢清明谷雨、立夏小满时节,便在田野上一声声鸣叫,提醒蜀民们要及时地播种、插秧。如此,望帝的“春心”,原来是一颗殷殷的劝农之心啊。

⑥如今,我已经很少能看到那戴着崭新草帽下乡劝农的干部了。我去山中访友,坐在车子里往窗外看去,视野里常常闪过一块又一块寂寞的抛荒田。那些曾经的稼禾人大多数都已纷纷奔往城市去经商或务工。良田也已欢欢喜喜卖给企业家们建厂子。春天来了,红杏花深,菖蒲芽浅,我走在高新大道上,所见皆是高大崭新的厂房,偶尔也会碰见英姿勃发的广告牌。

⑦其实,我是不该有这样的一丝惆怅的,在一片“劝商”的声音和色彩里,我还惦记着那个“劝农”的节日。但是,毕竟,劝农,它曾经是贴在农耕文化浓厚的古中国胸口上,那颗赫然醒目的朱砂痣,有喜庆吉祥之气。且就像怀念一首诗、怀念一粒粮食一样,在心底惦记吧。

1.文中写了哪些与“劝农”有关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三点。

2.请从运用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1)视野里常常闪过一块又一块寂寞的抛荒田。

(2)劝农,它曾经是贴在农耕文化浓厚的古中国胸口上,那颗赫然醒目的朱砂痣,有喜庆吉祥之气。

3.文中引用《牡丹亭》《诗经》以及李商隐诗里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4.阅读全文,说说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①小时候,看到乡干部下乡检查;②《牡丹亭》“劝农”中地方官员下乡劝农;③《诗经·甘堂》里的那位召伯南巡时劝农教稼;④李商隐诗里典故:蜀国国君教导老百姓遵循农时,种植庄稼。 2.(1)运用拟人的方法,使一块块荒田具有人的感情,形象地写出了田地的荒凉与无奈。也表达了“我”对抛荒的忧虑。 (2)运用比喻的方法,将“劝农”比作朱砂痣,强调了“劝农”传统文化的浓郁厚重、喜庆吉祥。 3.引用《牡丹亭》《诗经》以及李商隐诗里的故事,写出了古代对农业生产的重视,突出了劝农的重要性。 4.通过对古时“劝农”及现今的“抛荒”现象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劝农文化的怀念,对弃农经商的惆怅与忧思。 【解析】 1.本题考查梳理和概括文章内容。通读全文,划分层次,结合相关内容回答。文章第①②段写小时候,看到乡干部下乡检查;第③段写《牡丹亭》“劝农”中地方官员下乡劝农,《诗经·甘堂》里的那位召伯南巡时劝农教稼;第⑤段写李商隐诗里典故:蜀国国君教导老百姓遵循农时,种植庄稼。 2.本题考查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首先对句子进行定性,看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次结合句子的这一特点及内容分析作用,即写出了什么。(1)“寂寞的抛荒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2)“它曾经是……,那颗赫然醒目的朱砂痣”,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然后依据修辞手法作用的答题模板“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xx事物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情感”进行答题。(1)句,结合“寂寞”“那些曾经的稼禾人大多数都已纷纷奔往城市去经商或务工。良田也已欢欢喜喜卖给企业家们建厂子”可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田地的荒凉与无奈。也表达了“我”对抛荒的忧虑。(2)句,结合“贴在农耕文化浓厚的古中国胸口上”“喜庆吉祥之气”可知,写出了“劝农”传统文化的浓郁厚重、喜庆吉祥。表达了“我”对“劝农”的怀念之情。 3.本题考查引用材料的作用,文章引用的材料都是为主题服务的。本文的主题是“劝农”,“《牡丹亭》第八出就名为‘劝农’,地方官员在春天下乡,鼓励农民从事农业生产”“《诗经·甘堂》里的那位召伯,南巡之时,就曾端坐在蓊郁的棠梨树下,劝农教稼”“望帝的‘春心’,原来是一颗殷殷的劝农之心啊”,分别写出了古代对农业生产的重视,突出了劝农的重要性。 4.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情感。要结合文章的议论、抒情句子分析。“我已经很少能看到那戴着崭新草帽下乡劝农的干部了。我去山中访友,坐在车子里往窗外看去,视野里常常闪过一块又一块寂寞的抛荒田。那些曾经的稼禾人大多数都已纷纷奔往城市去经商或务工。良田也已欢欢喜喜卖给企业家们建厂子”写出了作者对弃农经商的惆怅与忧思,“劝农,它曾经是贴在农耕文化浓厚的古中国胸口上,那颗赫然醒目的朱砂痣,有喜庆吉祥之气。且就像怀念一首诗、怀念一粒粮食一样,在心底惦记吧”表达了作者对劝农文化的怀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著阅读

(1)根据你对法布尔《昆虫记》的了解,选出不是评论法布尔《昆虫记》的一项:

A.法布尔像侦探似的长时间追踪观察昆虫,用了观察和实验的方法研究昆虫的本能和习性,记录了各种昆虫真实的生活状态。

B.法布尔以人性观察虫性,融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昆虫记》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

C.法布尔像哲学家一般的思,像美术家一般的看,像文学家一般的写。诞生《昆虫记》的荒石园,成了人类朝圣的精神圣地。

D.法布尔在《昆虫记》中尖锐地指出农药的使用严重污染了自然环境,旨在唤醒民众的环保意识,提议人们要热爱小动物。

(2)有人说:“每一本书都可能是一扇窗户,改变着我们对世界观望的方向。”

请你从以下两部名著中任选一部,结合具体事件,谈谈你对上面这句话的感悟。

(备选名著)《红星照耀中国》    《飞向太空港》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得来的。洛阳在洛河的北面,衡阳在衡山的南面,华阴在华山的北面。

B.国外的很多经典名著也被选入语文教材,我们学过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列夫·托尔斯泰》,英国作家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

C.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饮酒》《春望》《赤壁》《雁门太守行》都是律诗。

D.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根据生理状况,孩子七八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

 

查看答案

根据图片,猜测“北”的造字本义。

 

查看答案

古诗文名句填空。

①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____________。(《富贵不能淫》孟子)

____________,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③“借景抒情”是古诗词中比较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如,崔颢在《黄鹤楼》中,一句“黄鹤一去不复返,____________”,表达出登楼远眺者面对昔人已去的愁绪;李白出蜀漫游,渡过荆门,写下了“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__”,表现了他远游的喜悦和开阔的胸襟;杜甫在《春望》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了长安城里草木丛生,人烟稀少,抒发了诗人对国破城荒的悲凉之情,有一种物是人非的历史沧桑感。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香港的前途和命运始终掌握在包括香港同胞在内的中国人民手中,美方想借搞乱香港来遏制中国发展,是枉费心机,痴人说梦。

B.近年来,人类为了自己的私利,对鲨鱼进行了大量捕杀,导致多种鲨鱼濒临灭绝。

C.发家致富是许多人努力的目标,对于自身经济条件不太好的人来说,东山再起是他们唯一的希望,也是改变现状的最佳途径。

D.在生活工作中,我们不免发现有些人有两副面孔:对待领导,和颜悦色;在保洁阿姨、外卖小哥面前,则自以为是,盛气凌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