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请以“有 就有了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②...

请以“有         就有了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或地名。③书写工整,不得抄袭。④不少于550字。

 

参考例文 有发现就有了美 美是母亲的悉心照顾,美是朋友的细心提示,美是老师的认真背影,美是同学的刻苦身影,美更是身边的唐诗、宋词、元曲名篇名著。只要你善于发现,到处都是美景。 阳春三月,校园里的丁香花开得正艳,白色中微透着粉色,像姑娘们洁白的笑脸,真真幽香沁人心脾。 有一个小男孩,一个人孤独地走在校园中。今天是“三八妇女节”,同学都在商量着送什么礼物给妈妈,感谢妈妈对自己的关爱。然而,这个小男孩身无分文,又想送点儿什么给妈妈,他为这件事焦虑不堪。 小男孩闻到了丁香花的方向,忽然眼前一亮,为什么不摘朵丁香花送给妈妈呢?小男孩蹲在丁香花前,他想得到那朵开得洁白的丁香花。妈妈看到这么漂亮的丁香花,一定会很开心。但是校园是严禁摘花的啊!小男孩犹豫不决,他的心里就像又两个小人在争吵,一个说:“摘吧,你又不是故意破坏花草,是为了送给亲爱的妈妈,孝心可嘉,没人会怪你的。”而另一个说:“不能摘啊!同学们看见了,就都会摘花,这样,校园里的花就会遭到灭顶之灾的啊!” 小男孩一想到校长那张严厉的脸,还有老师责备的眼神,他就不自觉的摇了摇头。 时间好像停滞了小男孩呆呆的站在丁香花从边。最后,他下定决心,只摘一朵,而且神不知鬼不觉的摘下一朵,谁也不会知道。他小心翼翼地将手伸过去。这时,刚好有几个同学说笑着经过他的身旁,小男孩迅速地将手缩回去,他脸比丁香花还要白。 周围又安静下来,小男孩还是一筹莫展。这时,他的老师正好路过这里,问小男孩:“你是不是想摘一朵花?”小男孩羞涩地点了点头。 老师诧异地问:“难道你不知道校园里是不允许摘花的吗?”“我知道,但是今天‘三八妇女节’,我没有什么可以送给妈妈。她生病了,躺在家里,整天都要打针吃药,家里全是难闻的药味,我想摘一朵丁香花,就一朵送给妈妈,让家里也飘着这幽幽的花香。”小男孩的声音很小,但每一句话都撞击着老师的心灵。 想到自己的老母亲也因病卧床不起,靠药维持着生命,她的心不知被什么东西扎了一下。老师摘下一朵开得最洁白,最美丽的丁香花递给小男孩。 小男孩严重泛着泪花,深深地向老师鞠躬,飞快的向家跑去。 老师来到鲜花店买了一枝康乃馨,朝母亲住的小屋走去…… 这就是美,美就在你的身边,只要你有一双会发现美得眼睛,那世界都是美的…… 【解析】 “有 就有了美”是半命题作文。题目横线上所填写内容要和“美”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如:“发现”美,美可以指审美方面,如美丽、漂亮;“理解”美。美可以指感受方面,如感到满意、舒服等;“表达”美,美可以是评价方面,如夸赞、称颂等。本题要求写一篇记叙文。围绕“所补内容”叙写一个故事,表达“美”的主题。注意记叙文要素的完整性,采用合理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豌豆上的公主

安徒生

①从前有一位王子,他想找一位公主结婚;但是她必须是一位真正的公主。所以他就走遍了全世界,要想寻到这样的一位公主。可是无论他到什么地方,他总是碰到一些障碍。公主倒有的是,不过他没有办法断定她们究竟是不是真正的公主。她们总是有些地方不大对头。结果,他只好回家来,心中很不快活,因为他是那么渴望着得到一位真正的公主。

②有一天晚上,忽然起了一阵可怕的暴风雨。天空在掣电,在打雷,在下着大雨。这真有点使人害怕!这时,有人在敲门,老国王就走过去开门。

③站在城门外的是一位美丽的公主。可是,天哪!经过了风吹雨打之后,她的样子是多么难看啊!水沿着她的头发和衣服向下面流,流进鞋尖,又从脚跟流出来。她说她是一个真正的公主。

④“是的,这点我们马上就可以考查出来。”老皇后心里想,可是她什么也没说。她走进卧房,把所有的被褥都搬开,在床榻上放了一粒豌豆。于是她取出二十床垫子,把它们压在豌豆上。随后,她又在这些垫子上放了二十床鸭绒被。

⑤这位公主夜里就睡在这些东西上面。

⑥早晨大家问她昨晚睡得怎样。

⑦“啊,不舒服极了!”公主说,“我差不多整夜没有合上眼!天晓得我床上有件什么东西?有一粒很硬的东西硌着我,弄得我全身发青发紫,这真怕人!”

⑧现在大家就看出来了,她是一位真正的公主,因为压在这二十床垫子和二十床鸭绒被下面的一粒豌豆,她居然还能感觉得出来。除了真正的公主以外,任何人都不会有这么嫩的皮肤的。

⑨因此那位王子就选她为妻子了,因为现在他知道他得到了一位真正的公主。这粒豌豆因此也就送进了博物馆。如果没有人把它拿走的话,人们现在还可以在那儿看到它呢

⑩请注意,这是一个真的故事。

1.根据文章内容,补全故事情节。

王子渴望得到一位真正的公主→_________________→老皇后考查她是否是真正的公主→_________________→王子得到了一位真正的公主

2.结合语境,从修辞或词语运用的角度揣摩第(4)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于是她取出二十床垫子,把它们压在豌豆上。随后,她又在这些垫子上放了二十床鸭绒被。

3.理解第⑨段画线句的深刻含义。

这粒疏豌豆因此也就送进了博物馆。如果没有人把它拿走的话,人们现在还可以在那儿看到它呢。

4.王子为什么说自己“得到了一位真正的公主”?联系全文,简要说说这位公主是一个怎样的人?

5.最后一段在文中是否可以省去?为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父亲数钱

⑴每个月父亲发饷的那天,家里就像过节一样,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⑵父亲踏进家门时,晚饭都已经准备好了。父亲坐下来,先不动筷子,而是伸手去怀里,掏出今天的工资,他将几张薄薄的钞票捏在手里,抖上两抖,把食指和拇指伸到嘴边,哈一哈气,开始一张张地数。当时的钱,最大面额是十块,主要是五块、两块和一块的,还有角币和分币。工资虽少,但细细地数起来,仍然要花费两三分钟。父亲数毕,报出数目,递给母亲。母亲笑眯眯地接了,走进卧房,把钱锁进一个隐秘的柜子里。她坐回饭桌旁,对着我们两个小人儿说:“存着,给你们交学费。”

⑶我早就按捺不住激动的尽情,抢过酒壶,给父亲的杯子里,倒上满满一杯酒。父亲笑眯眯地摸摸我的脑袋,左手端起酒杯,右手拿起筷子,对着桌上的回锅肉,点上几点,得到开饭的信号,我们欢喜雀跃,急不可耐地夹菜刨饭、大快朵颐。

⑷几年后,全家人围着爸爸数钱的乐趣,被工资打卡剥夺了。不过,父亲最近又开始数钱。

⑸去年,父亲得了脑梗,治疗了半年,虽然康复了,但左手左脚仍不灵便。原本爱说爱笑的父亲也变成了一个木讷的老头子,不开口说话,问话也不回。精神的沉沦加速了健康的恶化,他整日蜷在沙发上,基本活动都取消了,右腿的肌肉也开始萎缩。我们对此焦虑万分,却束手无策。

⑹还是母亲有办法,她将买菜的零钱整理起来,央求父亲:“你帮我数数,有多少钱。”

⑺父亲坐在沙发上,抬起浑浊的眼睛,茫然地望了一会儿母亲,不吭声,伸出右手去拿钱,准备开数。

⑻“左手数。”母亲叮嘱道。

⑼父亲转头望向窗外,迟疑了一下,顺从地换了左手。他笨拙地将钞票一张张拿过来,把毛票归一类,块票归一类,姿势又吃力又别扭。数完以后,母亲问他:“多少钱?”

⑽“没记住。”父亲难为情地扯了下嘴角,算是回应。

⑾“再数数。”

⑿父亲又数一次,数过三四次,方才报出钱的数目。

⒀整理菜钱这件小事,令他的眼神重新活泛起来。一段时间后,父亲精神明显好了很多。他又主动揽下一项任务:拣谷粒。每天上午,父亲就戴上老花镜,坐在沙发上,慢慢把米粒中的谷粒选出来。隔三差五,又把母亲“不小心”弄混的黑豆和绿豆分开

⒁父亲和母亲心照不宣地玩着“数钱、选豆”的游戏,三个月后,父亲能独自站立了。一段时间后,他开始练习走路。刚开始,只能扶着沙发走;慢慢地,可以拄着拐杖走几步了;现在,活动空间更大了。两个老人家,又能一起到小区里散步了。

⒁父亲数钱,两种姿态,每一种姿态里,都饱含着父母相伴相携的情分。

1.第(2)段画线部分,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怎样的作用?

2.分析第(4)段在文中的作用?

3.第(13)段中画线部分“不小心”三个字有怎样的深意?请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4.文末说:“交亲数钱,两种姿态,每一种姿态里,都饱含着父母相伴相携的情分。父亲数钱有哪两种姿态?这两种姿态里各饱含着父母怎样的情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舅氏张公健亭,言砖河农家,牧数牛于野,忽一时皆暴死,有道士过之,曰:此非真死,为妖鬼所摄耳,急灌以吾药,使藏府勿坏,吾为尔劾治,召其魂。至家,禹步作法,约半刻,牛果皆蹶然起。留之饭,不而去。有知其事者,曰此先以毒草置草中,后以药解之耳。不肯受谢,示不图财,为再来荧惑地也。吾在山东,见此人行此术矣。此语一传,道士遂不复至。是方士之中,又有真伪,何皆曰神仙哉。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卷二十》)

(注释)①延:邀请。②禹步:道士为求遣神召灵而礼拜星斗的步态动作。③蹶然:急起、惊起的样子.④荧惑:使人迷惑。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相而去                         (2)慢则不能励精

(3)延至家                         (4)不而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

(2)此语一传,道士遂不复至。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道士是如何让牛暴死,又“复活”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秋丛绕舍”的“绕”描绘了秋菊          的景象,“遍绕篱边”的“绕”描述了诗人赏菊时          的情态。

2.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者“偏爱菊”的原因。

 

查看答案

将下面的古诗默写完整。

(1)《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