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

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舜染于许由、伯阳,禹染于皋陶、伯益,汤染于伊尹、仲虺,武王染于太公、周公。此四王者,所染当,故王天下,立为天子,功名蔽天地。非独国有染也,士亦有染。其友皆好仁义,淳谨畏令,则家日益,身日安,名日荣,处官得其理矣,则段干木、禽子、傅说之徒是也。诗曰:“必择所堪。”必谨所堪者,此之谓也。

(选自《墨子·所染》,有删改)

(注释)①虺:huǐ,人名。②堪:通“湛”,浸染。

(积累)

1.下列对文中句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故患有所不辟也。(“患”的意思是“担心,忧虑”,和《送东阳马生序》中的“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的“患”意思相同。)

B.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染”的本意是“使物着色”,从全文来看,它的引申义是“熏陶,沾染”。)

C.此四王者,所染当,故王天下。(“王”在这里用作动词,解释为“称王”,正是他们善于选拔人才,成就了王业)

D.诗曰:“必择所堪。”(在这里,作者引用《诗经》的句子,呼应开头,再次强调要谨慎选择“染料”。)

(吟咏)

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染 于 苍 则 苍 染 于 黄 则 黄 所 入 者 变 其 色 亦 变 。

(比读)

3.结合两文内容,说说孟子与墨子在说理上的共同特点。

4.甲文中“贤者能勿丧耳”的“耳”这个词,加强了对贤者坚守本心的肯定。乙文中的划线句中也有这类词,请找出并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拓展)

5.古代贤人的精神品德烛照当今,并不过时。从甲、乙两文中选择一文,谈谈文章的现实意义。

我选择_______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1.A 2.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 3.都用了比喻(类比)说理/都把复杂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孟子以“鱼和熊掌”为喻,把生命比作鱼,把义比作熊掌,形象生动地阐明义比生命珍贵,就像熊掌比鱼珍贵一样。自然引出“舍生取义”的论点。墨子以染丝为喻,把天子、士人比作丝,把外在的影响(所处的对象)比作染料。告诉我们必须正确选择自己的亲信和朋友,以取得良好的熏陶和积极的影响。 4.“矣”字,肯定了选择仁义淳朴的人做朋友可以带来的好处,让事业、健康、家庭都能蒸蒸日上。表达了作者对士子们的殷殷期盼(谆谆劝导)之情。 5. 【示例】甲文:文中提出的“舍生取义”的精神,在今天的社会仍有存在的必要性。在生活中,常常碰到金钱或面子与仁义道德相违背的场合,比如在考试中,有的同学为了分数好看,偷看别的同学答案,这时就需要谨守心中道德的底线,“舍生取义”,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内心的坦荡,保持人格的纯净。(点明精神品质1分,举出生活中切实存在的例子2分,精神品质带来的好处1分)(也可以就“坚守本心”“不受诱惑”展开论述) 【示例】乙文:文中提出的“谨慎选择所处的对象”在现实社会中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日常生活中,朋友圈的层次意味着个人的层次,选择优秀的人成为朋友,那么你就能不断进步,最终也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文词语的理解。作答本题,重点在于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A.“故患有所不辟也”中的“患”的意思是“祸患”,选项错误。 故选A。 2.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做此类题时,最基本的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断句方法:读通文段,弄懂大意。断句总则:牢记一个前提领会大意。要通读文段,领会基本意思,再根据句子成分进行停顿划分。句意为:在蓝色中染就是蓝色,在黄色中染就是黄色。所放入的颜色变了,它的颜色也就变了。故断句为: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 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甲文首先从“鱼,我所欲也”至“舍生而取义者也”运用设喻,将生命与利益比作“鱼”和“熊掌”,引出中心论点。说明事实上人能不贪生,不避患;最后用“是故”两句得出结论,证明“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因而人能舍生取义。乙文首先从“染丝”设喻,把天子、士人比作丝。然后举了舜、汤、武王的示例和段干木、禽子、傅说等人的示例说明了要选择志同道合,品行端正的好友,才能获得积极的影响。连该篇文章的设喻,使得说理更加通俗易懂。 4.本题考查对词语的分析。“耳”为语气词,意思是罢了。而“耳”这个词生动地表现出了其实人人都有向善之心,之所以只有“贤者”才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贤者”能够保有“本心”而已。在乙文中,相同用法的词有“矣”,这个词同样是语气词,无实义,用在此处,表达了作者对选择益友的肯定之意,加重了劝导之意。 5.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甲文作者论证了“生”和“义”之间的关系,告诉了我们“义”重于“生”的道理。乙文作者则是通过染丝,告诉了我们“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表达了选择朋友的重要性。学生联系文章,结合生活实际回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

图表1

图表2

(材料二)

从曲高和寡到众人追捧

前些年,为传播非遗文化,传统电视媒体和门户网站,推出了大量非遗主题的视频作品。但这些作品大多属于时长较长、体量较大的传统纪录片或专题片。(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导致传统的非遗主题视频作品往往叫好不叫座。

近年来,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凭借强大的社交功能吸引了大量年轻人,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研究机构Trustdata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抖音月活跃用户数突破3.5亿,快手月活跃用户数突破2.3亿。

因此,短视频逐渐成为非遗传播的新兴载体。不少非遗传承人在短视频平台上开设账号,发布与非遗有关的短视频内容,吸引了大量年轻粉丝的关注。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往在非遗的传承与保护过程中,以展览、展演等形式对非遗进行宣传是最常见的做法。这种定期集中的技艺展演与作品展示,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较大,传播覆盖面和影响力都有限。此外,搬演式的集中展示与宣传往往使非遗文化脱离了原有语境与实践土壤,在艺术效果与现场表现力方面大打折扣,无法原汁原味展现非遗文化的魅力。

短视频随手拍、随时发的在场性,使非遗文化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下被方便快捷记录与传播。而短视频平台上日均过亿的活跃用户,使每条短视频都有机会获得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浏览量。虽然单条短视频由于时间限制无法完整展现一些非遗技艺的全部环节,但长期的、海量的传播,却能逐渐揭开非遗的面纱,让它露出完整的容貌。

从自娱自乐向专业化迈进

虽然短视频为非遗带来了巨大关注度,但非遗传播中仍然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通过对当下各大平台上的非遗主题短视频进行分析不难发现,人们观看这类短视频主要还是出于娱乐、猎奇心理。他们的观看往往是走马观花式的快速浏览,最多为视频点赞后即离开,一般不会进行更深入的后续互动。如何让人们更深入地参与到非遗传播中,进而产生情感和行为变化是目前非遗短视频传播的一大难点。

另外,一项非遗技艺或作品,通过短视频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关注并不难,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是,当非遗的所有环节被全面展示后,如何“不掉粉”,如何持续吸引人们的关注。

(选自《光明日报》)

(材料三)

中国网娱乐11月26日讯深圳卫视《诗意中国》第二季第五期播出之后,一条短视频火了。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头条新闻、深圳共青团等新媒体纷纷转发点赞,网友直呼:给跪了。这条展现非遗艺术的口技短视频,来自《诗意中国》的一个节目片段:90后口技人方浩然现场神还原初中课文《口技》,截止11月26日,视频播放量破两千万,相关微博话题“口技牛人神还原语文课文”阅读量高达2.3亿;同时登上微博热搜榜,霸榜时间长达12小时。

口技短视频主角方浩然,是一名90后小伙子。别看他如此年轻,却已经是第四代口技非遗传承人。节目中他告诉观众,不到30岁的他,已经学了20年的口技:其中自学了十年,又拜师我国著名口技大师牛玉亮系统学习了十年。这期间凭借的是对口技这门传统艺术的热爱以及传承传统文化的决心,他才能在无数个练功的日夜坚持下去,不忘初心。为了复原《口技》这篇课文,方浩然花了三年时间,最终为观众圆了一个初中时代难以想象的梦,也让更多人看到传统文化在年轻人身上传承的可能性。

1.阅读材料一中两份图表,请你写出表格中反映的结论。

2.下列选项中,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非遗之所以能借助短视频传播,主要原因在于相比传统媒体,短视频用户数量多、传播范围广。

B.短视频随手拍、随时发的特性,让非遗文化能在原有语境与实践土壤中被真实实时记录与传播。

C.当下的非遗传播面临着娱乐化、猎奇化、短效化的难题,如何获得观众的情感共鸣和持续关注是当前重要任务。

D.“口技牛人神还原语文课文”短视频的成功,代表着非遗在年轻人中间已经得到了广泛传承。

3.根据材料意思并结合社会现实,为材料二中(1)处横线上填写合理的推论。

4.材料二中(2)处横线上缺少一个小标题,请你结合语段,为(2)处补充一个合适的小标题。

5.当非遗的所有环节被全面展示后,如何“不掉粉”,如何持续吸引人们的关注?请你结合文本内容写一条针对性的建议。

 

查看答案

    地窖的秘密

(法)吉贝尔·塞斯勃洪

①国王陛下颁布了一道诏令,宣称他将每月一次亲临一个臣民的家,并在那里进餐。朝廷的反对派就立刻散布舆论,说这种做法是“收买人心”。国王无论干什么,反对派准会发表点攻击性的评论,把国王贬得一钱不值,什么“好大喜功”啊,“怯懦无能”啊,等等,不一而足,向来如此。这回,国王去臣民家里进餐一事,他们只报以耸耸肩膀,鄙夷地斥之为“收买人心”。哪知,这次他们可错怪了国王。因为国王的这项决定,看来事体不大,却有深刻的用意。国王向来研究历史,深知曾有许多王朝由于不懂得跟人民保持接触的重要性,不察民情,进而失掉民望,最后归于灭亡。而国王本人,自从登基以来,已觉察到显赫的王权在他跟臣民之间正在垒起一堵无形的墙壁,而且越垒越高,根本用不着设岗戍卫,却比王宫的高墙更加难以逾越。而今国王就是想打破这种局面,方法虽然天真一些,却是体面的。总之,陛下的主意已定:每月都要到他治下的百姓家里进餐一次。内阁的好几位大臣为此很不高兴,警察总长尤为惶恐。他对付街头群众集会、防范爆炸暗杀事件之类是装备有余的,而对付一家一户、日常生活诸环节的问题,例如菜里放毒等,却毫无经验。其他大臣害怕的却是另一回事:过去,他们是国王得到消息的唯一来源,现在如果陛下忽然发现大臣们自己原来一无所知,而他们却一直在谎称民意,那可如何是好!那些高官显贵、朝廷的在野派、新闻界、各种工会无不声称自己是代表民意的,可是当人民真有机会开口说话的时候,他们又惊恐万状。谢天谢地!好在老百姓早已丧失了讲话的可能,甚至失掉了讲话的兴趣,可是谁又能保证在家庭场合的饭桌上……

②国王陛下对受到的款待和吃的饭菜都非常满意。在豪华的王宫里,有一道菜是国王不好意思点的,那就是布纪侬风味牛肉。但是这个普通的家庭主妇怎么就偏偏猜到了国王想吃这个菜呢?她又怎么知道国王一直盼着能大杯痛饮都兰纳的葡萄酒?

③国王陛下询问了五个孩子的情况:名字叫什么,学习怎么样,身体有没有病等,然后,他很不自然地笑笑,试探着说道:“咱们来谈点儿政治吧!”

④“谈这个有什么用,”孩子们的父亲说道,“俺倒不是恭维您,我们在这玩艺儿上想的跟您一样。俺常叨咕——不信您问孩子的妈,俺说,俺要是个当官儿的,想办的事也不是别的,就是现在他们办的那些。”他的妻子表示同意,但又有点难为情地补充说:最好能改动一下学校放假的日期。

⑤国王听了大为高兴,说:“这正是最近教育大臣向我提出的建议。年轻人,你们呢?没有什么不顺心的事要说一说吗?—一太太,能不能给我再来点儿布纪侬牛肉?”

⑥“要说的事倒没有,”大孩子的话音渐渐平稳起来,“但是关于服兵役,我有个请求。”

⑦他所提的问题,同样是在内阁会议上有人提出过的。这时候,孩子们的胆子越来越大了,每个人都提了一条建议,每条建议都是同样年龄的孩子所感兴趣的改革,而且这些建议几乎全都是在朝里议而未决的问题,其中有几个,恰恰是国王本人在内阁会议上一直持反对意见的。这时,他嘴里不说,心里暗记着,准备予以重新考虑。这是个好心眼儿的国王。

⑧半夜十一点,国王和老百姓分别了,彼此都感到十分满意。一直在简陋的屋门外,焦急地等候着的三位大臣和警察总长从国王的脸上看出了这一点。

⑨一位大臣说,“我们冒昧地给这户人家带来了一些礼品,请陛下俯允!”“这个主意不错,”国王说,“如果以我本人的名义来送,倒可能引起误解。明天见吧,先生们,我真的非常高兴!”四位大臣向国王行礼告别,然后他们进了屋,向出场的七个演员付了预定的酬金。正当他们要离开的时候,忽然听到脚底下似乎有些什么响动。

⑩“哎呀,”警察总长大声喊叫,“我差点儿把他们忘了(原来,三个半钟头以来,这所房子真正的主人一家一直被关在地窖里,悄悄地呆着,感到时间太漫长了)。我希望还能剩下点儿布纪侬牛肉给他们……”

(选自《总统之夜》)

(概括)

1.阅读本文,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发现)

2.结合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伏笔,是文学创作中叙事的一种手法,就是上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或者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某种提示或暗示,或者说是前文为后文情节埋伏的线索。

文章的结局在前文中已有伏笔,请在前文内容中找出两处伏笔,并说说理由。

3.结合链接材料,具体说说本文结尾的独特之处。

 

短篇小说大师们常常在文章结尾时突然让情节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这些变化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实际,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

(探究)

4.你觉得文中的国王能改变百姓和朝廷隔阂的局面吗?请结合文本阐述理由。

 

查看答案

请在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

(任务一)

《世说新语》的第六门是《雅量》篇,雅量指宽宏的气量。魏晋时代讲究名士风度,宽容、平和、见喜不喜、临危不惧、处变不惊,这才不失名士风流。请选择下面人物中的一个,结合他的故事说说体现了其怎样的“雅量”。

A.谢安(小儿破贼)     B.嵇康(广陵散绝)           C.王羲之(东床快婿)

(小助手)人物后括号内的成语来自于该人物在《雅量》篇中的相关故事。

(任务二)

《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说自己的作品是一本“孤愤”之书。这种“愤”既有对社会的批判,对世人的规劝,也有对真情的渴望……请选择下面篇目中的一个,结合具体故事内容说说故事中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孤愤”之心。

A.《叶生》(叶生-秀才,丁乘鹤-县令)

B.《王六郎》(王六郎-溺死鬼,许某-渔夫)

C.《画皮》(王生-书生,陈氏-书生妻子,无名女郎-厉鬼)

(小助手)篇名后括号内的内容是该篇主要人物的身份。我选做任务         (填序号),选       (填人名或篇名),          

 

查看答案

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宝钗点了一出(1)《    》。宝玉道:“只好点这些戏。”宝钗道:“你白听了这几年的戏,那里知道这出戏的好处,排场又好,词藻更妙。”宝玉道:“我从来怕这些热闹。”宝钗笑道:“要说这一岀热闹,你还算不知戏呢。……那词藻中有一支《寄生草》,填的极妙,你何曾知道。”宝玉见说的这般好,便凑近来央告:“好姐姐,念与我听听。”宝钗便念道:

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二回

注释:①揾:揩拭。②“那里讨”几句意思是:“独自云游四方,任凭我自由自在,化缘度日,这样的生活向哪里去讨呢?”说的是自得其乐的意思。

(1)按照选文的含义,宝钗点的这出戏,戏名应该是_______

A.鲁智深醉闹五台山              B.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C.花和尚大闹桃花村              D.花和尚单打二龙山

(2)选文借宝钗之口引述《寄生草》,点出天孤星鲁智深的人生实质:表面上热闹,实则孤独。请结合《水浒传》阅读体验,说说书中哪些地方体现了鲁智深的“孤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联系我们熟悉的成语有助于更好地掌握文言词汇。仿照示例,完成下面表格。

文言词汇

例句

成语

释义

至于负者歌于途

负荆请罪

背着

薄暮冥冥

义薄云天

    

②选择正确的例句(   )

A.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B.上下一白

一座皆惊

秦王色挠

③    

脸色

老夫聊发少年狂

聊以自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