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按要求写作。 走近自然,心头一亮,发现了自然的美好;亲近他人,心头一亮,欣赏了他...

按要求写作。

走近自然,心头一亮,发现了自然的美好;亲近他人,心头一亮,欣赏了他人的美德;反思自我,心头一亮,改正缺点提升了自己;遇到挫折,心头一亮,找到办法克服了困难…心头一亮,就是提升,就是成长!

请以《那次,我心头一亮》为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②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③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范文: 那次,我心头一亮 那是我生命中的一抹惊鸿。 ——题记 暮色四合。一天中最后的光线在窗外浓得化不开的雾中渲染出一圈又一圈的光晕。桌前,是很早就开始思考一道数学题的我。 “唰唰唰”,笔尖在草稿纸上暴力地滑动着,撕裂着一处又一处错误的思路,划开的痕迹似乎是一条又一条无法逾越的深沟。我坐在桌前,视线紧盯着桌上的试卷,一只手撑在额上,不停地卷着上面的碎发,一分钟、十分钟……沉重的笔杆已经在指尖划过了几百下,眉毛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越皱越紧。又过了十来分钟,我变得更加焦躁不安,转着的笔被转飞出去,时而两只手抱在后脑上,来回挠着上面的头发,时而抬起头深呼吸一口,呆呆地看一会儿屋顶。但很快又冷静下来,继续皱着眉,继续转着笔,继续走上我那艰难的、长满荆棘不见光明的梦想的蜀道。 低头,再看向那幅已经在一次次的描画推演中变得模糊不堪的图,脑中的思绪像是即将凝固的混凝土,慢吞吞地运转着。吸气,吐气,拿起套尺,在稿纸上严格按照数据勾勒着那幅像一朵残缺的花朵一般的几何图形。思路也跟着一笔一划明朗起来,一条条的辅助线在脑中出现再排除,设想再否定,终于,思绪定格在其中一组上,在纸上画出,有意无意间,那朵残缺的花朵逐渐圆满起来,醍醐灌顶般,心中刹那间明朗起来,灵感终于跨过千山万水与我相逢。 蛰龙已惊眠,一啸动千山。 原本死寂的思绪变得活跃了,恬静的灯光变得飞溅了,困倦的世界变得亢奋了。原本在草稿纸上一下下缓慢敲动的笔尖此刻笔走龙蛇,原先宛如天堑般难以跨越的困难此刻变成了一座座渺小的土坡,我势如破竹,节节朝着正确答案冲击,宛如古代剑客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终于,我证了出来。 合上笔盖的刹那,似乎有着剑客收剑入鞘的豪情。 站在十四岁,站在青春转弯的地方,站在一段生命与另一段生命的罅隙,我终于又一次杀出重围。那次的成功,让我心头一亮。 【解析】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 首先审题。题目“那次,我心头一亮”中“心头一亮”是关键词,提示语中展示了不同场景下“心头一亮”后发现的不同的美,有自然之美、有欣赏之美、有自省之美等,意在引导我们发现生活、发现自我,从而获得自我发展与提升。除了提示语中所说的美之外,我们还可以写孜孜不倦、勇攀知识高峰的拼搏,敢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的勇气,善于关心身边的人、乐于帮助同学的善良等。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写出“心头一亮”是的感受,即“那次”的感受和顿悟;而是要写出自己“心头一亮”之后获得的提升。 选材要从自身写起,这样才能突出真情实感,进而打动读者,注意安排好文章的详略和结构,重点详写的是发现过程和之后的感受,可以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和表达方式使文章出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一棵桃树

⑴我家侧屋后门有块小小的空地。这方地界实在是小,不过是由隔壁两家猪圈墙根围成的一个直角,三四尺见方的样子。我们爱管它叫后园子,灶间里吃饭剩下的番薯皮、菜帮子,妈妈随手往这里一丢,母鸡全都飞快地逃开去,过一会儿,再慢慢地踱回来。

⑵那一年,从园里长起来一棵小桃树,大概是谁往那里扔过一个桃核儿。这是园子里的新客。但我们对它的热情,仅止于把外祖父拉过来,认明了它确是一棵桃树。没有人去管它,它就慢慢自己长着,枝条是那样细而纤弱,叶子是那样软而稀疏。秋风一起,很快吹尽了稀落落的几片桃叶,伶仃剩下的细枝,望去没有一丝生意。我们想着,大概撑不过这一年的冬天了吧。

⑶不料第二年春初,这小而瘦的树苗,又自己绽出芽,发出叶来。母鸡们照例爱到园里盘踞。它们奓开肥壮的翅膀,越过砖墙,飞将上去,常把小桃树的枝条扇得断折掉。夏天的下午,西晒的太阳光正照着它,细长的叶子望去没有一丝生意,大概撑不过这一年的冬天了吧。

⑷结果又出乎我们的意料。冬天过了,它还好好地长在那里,只是总一副小而干瘦的模样。外公说,这棵桃树,恐怕是个“老不大”。“老不大”是乡下称呼总不长个儿的孩子的绰号。下大雨了,雨水敲得桃树枝叶羸弱而剧烈地颤抖。但雨过天晴,它又怯生生地立直在了那里。

⑸“老不大”就那么在斑驳的墙角慢慢地长啊长。有一天,居然它长过屋檐,把枝叶从墙头的屋顶上伸了开去,亭亭向天空,忽然有了些顾盼生辉的明丽。就在同一年,它开花了。细细的花蕾,开出来也是细细的几朵粉红,裹在稀疏的绿叶间,衬着墙角的斑驳和墙头的黑瓦,竟是好看。这小小的园子里有了一棵这样的小桃树,够叫人惊喜的了。

⑹花儿落了,结出尖尖的青色桃果,没等再长大些,就从枝上都落下来,不见了。野外自生自长的桃树,大抵都是这样不成器的毛桃树。

⑺次年,花开得又多了些,照例结了果。果子长到鸽蛋大小,我们忖着都该掉落了,它们却还驻在枝头,那样一副青青瘦瘦的模样。我们有些失望,桃树结的果子,到这个时候若还不成熟,也就不必长了,过不多久,它们自然就挂在枝上干瘪掉了。

⑻桃子们却不管这些,还是耐心地长着,只是长得缓慢。

⑼八月末的一天,从树上掉落下来一个拳头大的桃儿,不干,也不瘪。外公把它捡了起来。这是一个白桃子,新鲜细密的绒毛使它看上去泛出些青色,又因为掉在泥地里的缘故,更显得灰不溜秋。外公把它拿到河边,洗去绒毛,我一尝,甜得要命,糯白粉脆的果肉,殷红坚硬的果核,我的心中忽而生出些许羞愧,我竟小瞧了这桃树。

⑽此后年年,这个时节里,我们都能吃到从桃树上收摘的果子。因为从不修剪的缘故,桃树的枝条伸得越来越高,到了后来,外公索性把梯子横架到树身上,一手攀着树干,一手小心地往上探摘,那装桃的篮子就悬搁在树杈中央。

⑾嘿,这桃树,一年又一年,在我们不经意间,在这样小的园子里,竟能慢慢地长成这样粗壮健硕的模样!小小的桃树,真有着无穷的生命奥秘啊!

1.阅读全文,在横线上补全“我”的心理变化。

发现小桃树,“我”不太关注——小桃树开花,“我”___________——小桃树果子长不大,“我”有些失望——小桃树果子很甜,“我”

2.阅读全文,分析第⑵⑶段画线句两次写“望去没有一丝生意”有何作用。

3.请赏析第⑸段加点字“举”的妙处。

4.阅读全文,作者从小桃树的生长过程中明白了哪些“生命奥秘”?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行者心中不快,又见那八戒在旁冷笑,行者大怒道:“你这夯货怎的?如今有两个师父,你有得叫,有得应,有得伏侍哩,你这般欢喜得紧!”八戒笑道:“哥啊,说我呆,你比我又呆哩!师父既不认得,何劳费力?你且忍些头疼,叫我师父念念那话儿,我与沙僧各搀一个听着。若不会念的,必是妖怪,有何难也?”行者道:“兄弟,亏你也,正是,那话儿只有三人记得。原是我佛如来心苗上所发,传与观世音菩萨,菩萨又传与我师父,便再没人知道。也罢,师父,念念。”真个那唐僧就念起来。那魔王怎么知得,口里胡哼乱哼。八戒道:“这哼的却是妖怪了!”

他放了手,举钯就筑。那魔王纵身跳起,踏着云头便走。好八戒,喝一声,也驾云头赶上,慌得那沙和尚丢了唐僧,也掣出宝杖来打,唐僧才停了咒语。孙大圣忍着头疼,-着铁棒,赶在空中。呀!这一场,三个狠和尚,围住一个泼妖魔。

(节选自《西游记》第三十九回)

1.八戒为什么让悟空忍住头痛,让师傅唐僧念紧箍咒?请简要回答。

2.结合选段内容说说八戒具有哪些特点?

3.师徒离开了乌鸡国后,紧接着他们又遇到了哪个妖怪,是如何收服的?

4.下列关于《西游记》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儒释道三家学说在《西游记》中都有所体现,它是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

B.《西游记》善于塑造人物,无论是取经师徒还是各路妖魔人物,都个性鲜明,令人难忘。

C.《西游记》故事情节引人入胜,第十三回到第一百回是小说故事的主体部分。

D.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能识破一切妖魔鬼怪,是观音菩萨因其保护唐僧取经需要而赐的。

 

查看答案

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 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鸣急;狼闻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 卧,久之有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去:距离③跑:同“刨”用足趴地。④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其  一  犬  坐  于  前

2.解释加点词语解释。

①一狼______   ②野有麦场_______

③一狼其中______甚仓皇_______

3.翻译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4.阅读甲文,说说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甲文中的两狼和乙文中大狼的形象有何不同?

 

查看答案

阅读《夜雨寄北》,完成小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请说说“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有何作用。

2.诗歌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和“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都写了雨,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查看答案

诗、文名句填空。

①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苏轼 《水调歌头》

__________________,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③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_________________ ,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⑤刘禹锡的《秋词(其一)》中表达诗人奋发进取、积极乐观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