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完成小题。 月光汤 (徐徐) ①乡下的夜空升起一轮明月,月光洒满了山林村舍,地面...

完成小题。

月光汤

(徐徐)

乡下的夜空升起一轮明月,月光洒满了山林村舍,地面上也凝起了一层透亮的“薄霜”。

②月光很亮,亮得连父亲也觉得,待在屋内睡觉未免太过可惜。于是,他便带我去村外的湖边夜钓。

③月光如水,湖平如镜,豌豆般大小的浮漂飘在水面上粒粒可见。先是点点浮颤,继而微微下沉,当浮漂猛地一沉,父亲便迅速起竿,一条白花花的鱼便在水中扑腾翻转了起来,上钩了!

④月光清激、白亮,想是鱼儿也不忍就此睡去,纷纷就着一盏月光灯,在湖中来回穿行。当鱼饵明晃晃地摇曳在水里,它们又怎会怀疑这份恬静背后的真相呢?纷纷咬钩,就这样,父亲的鱼篓,很快便满了。此时,明月依然高悬在夜空之中,意犹未尽的父亲,并不打算回家。

⑤但我们有些饿了,父亲就索性找来一个废弃的陶罐,就着湖水洗净,然后支在火堆上——他要煮一罐鱼汤。水,从湖里汲取而来,白白净净;鱼,是刚刚钓上来的,也白白净净;月光,自星空流淌而来,更是白白净净。父亲说,喝下这白白净净的汤,心里就会安宁无比,少怨,无烦。

⑥很快,鱼汤泛起了奶白色,像一捧捣碎的月光,皎洁地盛在罐子里。没有碗,父亲便让我对着罐子先喝,喝剩下的再给他,好东他总是让我先尝。这罐未放油盐酱醋葱的鱼汤,竟将鱼天然的鲜美展现得淋漓尽致,没有一丝的鱼腥!

⑦父亲还不忘在一旁说道:“这可不是一般的鱼汤,而是一罐月光汤,只不过是里面游进了几条白白净净的鱼。”记忆中,这是父亲说过的最富诗意的话,让我终身难忘。那一刻,眼前黝黑、整日忙碌的农民父亲,俨然像个白面书生,中年文艺男,只是他把精力全给了日复一日的田间劳作。

⑧是的,为了家人,父亲不得不埋身田间地头。每遇旱季,我们都要用好几台水车,将山下的泉水往高处的梯田里翻送。白天轮不到我们翻,只有等晚上,月光下,父亲、我和妹妹,一人负责拉动一台水车,一阶一阶地朝上翻送水。

⑨父亲的水车放得最陡,梯度也最大,拉起来格外费劲,他把平缓的梯度留给了我和妹妹。即便如此,他也总是快速地拉几十下自己的水车,随后便过来帮我和妹妹。一车车白花花的月光泉便是这样,从低处翻淌进我们的梯田里。常常一忙就是一整夜。累了,父亲便以堤埂为床,躺在月光里,小睡一会儿。有时,我会抱怨,觉得这活太累,收益小,可父亲却说,百滴水就能救活一棵稻,只要水到了,就不会颗粒无收。 “莫要怨了,月亮不都在陪着我们,给我们照明嘛! ”

⑩暑假时,父亲常去集市卖红薯。凌晨2点便要担货出发,夜行山路,我替他打手电筒照路,给他壮胆。倘有月光明道,父亲便会独自上路,不要我陪。月光,便是他的伴,他的明灯,他的保护神。

⑪中考那年,我考得不好,没能被县城里最好的高中录取。一天晚上,父亲和我纳凉说闲话,他说:“你别看现在天这么黑,等月亮一出来,这里便会亮堂起来,你要相信明天一定会好起来的!”父亲的话点拨了我,让我重拾信心,后来,我考上一所重点大学。

⑫多年后,父亲才告诉我一个很大的秘密:他曾是地方政府宣传部门的一名公职人员,写得一手好文章,前途无量。可在我两岁时,他因违背了当时的计划生育政策,多生下一个孩子,也就是我的妹妹,被解除了公职,回乡种田。可我从未见过他因丢了公职和乡下的清苦而抱怨。

⑬一罐月光汤,一车月光泉,一弯月光路,我终于读懂了父亲:因为心中始终有月光,他才能在岁月的千沟万壑中岿然不动,且从不发一声怨言。

(选自2019年第5期《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文章以“月光”为线索,写了月光下父亲① _______;②带我和妹妹用水车灌溉梯田;③__________;④以“月光” 等事鼓励我。

2.按要求赏析。

①很快,鱼汤泛起了奶白色,像一捧捣碎的月光,皎洁地盛在罐子里。

②我终于读懂了父亲:因为心中始终有月光,他才能在岁月的千沟万壑中岿然不动,且从不发一声怨言。(赏析划线词语)

3.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①段的画线句。

4.结合全文内容,谈谈第⑦段的作用。

5.文中“我”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概括写出来。

6.请你谈谈题目“月光汤”的含义。

 

1. ①带我去湖边夜钓并给我们煮鱼汤; ③凌晨2点去集市卖红薯; 2.①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鱼汤在月光的照耀下洁白明亮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月光及父亲做的月光汤的喜爱之情。(言之有理即可) ②“岿然不动”,意思是像高山一样挺立着一动不动。形容高大坚固,不能动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在岁月的磨难中的父亲比作一动不动的高山,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的坚强与高大,表达了“我”对父亲的敬佩与赞美之情。(言之有理即可) 3.运用景物描写,表现了月光的皎洁,渲染了静谧、清幽的美好氛围,为下文写父亲带我们夜钓并给我们煮鱼汤喝做铺垫。(言之有理即可) 4.承上启下, 承接上文写父亲月光下给我们煮出了鱼汤,又因父亲这一番富有诗意的话从而引起下文写父亲的相关经历。从而表现了父亲困难面前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言之有理即可) 5.“我”的父亲是一个爱子,勤劳,乐观,喜爱乡村生活,富有生活情趣的人(言之有理即可) 6.题目“月光汤”一语双关,既指月光下,父亲给我们煮的一罐洁白的鱼汤,又指父亲对我们成长的影响,他任劳任怨、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希望、在困难面前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帮助我成长。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此题先找出父亲与月光的事件,再以“人+事+结果”的模式概括。第②至④段写月光下父亲带“我”去村外的湖边夜钓;第⑤至⑦段写月光下父亲给我们煮鱼汤;第⑧⑨段写月光下,父亲、“我”和妹妹用水车,将山下的泉水往高处的梯田里翻送;第 ⑩段写父亲在月光的陪伴下凌晨2点去集市卖红薯;第⑪段写父亲以“月光”鼓励“我”,“我”重拾信心考上重点大学。可据此做答。 2.①考查赏析语句。赏析句子的解题思路:选角度+表达效果关键词+内涵(景物人物特点)+感情、主题。“鱼汤泛起了奶白色,像一捧捣碎的月光”,把“鱼汤”比作“捣碎的月光汤”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鱼汤的洁白、浓香,表达了作者做出“月光汤”父亲的爱。 ②题要在理解词语本义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句理解其语境义,“岿然”指高高挺立而显得稳固的样子,联系父亲失去公职、在乡下过清苦生活的经历,这里表现了父亲面对生活困境,坚定乐观,表达出“我”对父亲的敬佩与赞美之情。 3.考查赏析语句。本题要求从描写角度着手,这一句是景物描写,月光皎洁,渲染了静谧、美好的氛围,这是父亲带“我”夜钓时的夜景,引出下文的内容。 4.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此题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在内容上,由父亲“月光汤”的话引发“我”的感慨,“那一刻,眼前黝黑、整日忙碌的农民父亲,俨然像个白面书生,中年文艺男”表达出对父亲的赞美之情。在结构上通常是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这一段承接上文父亲带“我”夜钓和煮鱼汤,“只是他把精力全给了日 复一日的田间劳作”开启下文翻送水和父亲人生经历的内容。 5.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找到与人物相关的文章原句,从语言、动作及神态等描写中把握人物,分析人物形象要客观全面,并且要言之有据。如:“我们有些饿了,父亲为我们煮一罐鱼汤。……父亲让我先喝,喝剩下的再给他,好东西他总是让我先尝。”突出其爱孩子的特点;“父亲的鱼篓,很快便满了。”突出其钓鱼技术高超的特点;“百滴水就能教活一棵稻,只要水到了,就不会颗粒无收。莫要怨了,月亮不都在陪着我们,给我们照明嘛!”突出其乐观开朗的特点;“为了家人,父亲不得不埋身田间地头。”突出其勤劳能干的特点;“乡下很好呀,晚上还有很白净的月光,有什么可抱怨的呢?你在城里,要是累了,烦了,就回来看看乡下的月光吧!”突出其喜爱乡村生活的特点。 6.本题考查对标题含义的理解。标题往往传达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感情。表层含义指标题在文中所指的内容;深层含义指标题的引申义,需要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及主题来领悟。“月光汤”表面上指父亲在月光下煮的一罐鱼汤,联系本文对父亲形象特点的刻画可知,深层含义指父亲面对生活困难,坚强乐观、积极生活的态度,“因为心中始终有月光,他才能在岁月的千沟万壑中岿然不动,且从不发一声怨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为庆祝这一文化节日,学校决定以“书香满校园,共享读书乐”为主题开展一次读书活动。请你随我们到下列站点参加活动。

(留言栏)(1)在读书心得栏里小华写下了“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留言。请你也摘录一则关于读书的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活动)(2)这次活动的成功举行离不开合理的安排,语文老师已设计好了两种活动形式,请你帮他(她)再设计两个。

活动一:举办“我的读书经验”交流会    活动二:举办“走进名著”读书报告会

活动三:__________          活动四:________

(仿写表达)(3)谈到读书的作用时,大家各抒己见,请仿照画线句在横线上写一句话,表达你对读书作用的认识。

读一本好书,犹如同一位高尚的人对话。读书,让我们体验生活的乐趣_______;读书,让我们懂得做人的道理;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共4分)

行者笑道:“嫂嫂要见令郎,有何难处?你且把扇子借我,扇息了火,送我师父过去,我就到南海菩萨处请他来见你,就送扇子还你,有何不可!那时节,你看他可曾损伤一毫?如有些须之伤,你也怪得有理,如比旧时标致,还当谢我。”罗刹道:“泼猴,少要饶舌!伸过头来,等我砍上几刽!若受得疼痛,就借扇子与你……” 

(1)这段文字选自《西游记》,作者是明代的      ,孙悟空借芭蕉扇是为了        

(2)铁扇公主为什么不肯把芭蕉扇借给孙悟空?

 

查看答案

用课文原句填空。

(1)天上的明星现了,______________。(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2)______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3)_______,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4)遥怜故园菊,___________。(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5)___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6)君问归期未有期, ___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7)《论语》中阐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想象奇特,借月抒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要求答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是一首    诗(体裁),抒发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历来为人所称道,你能说说它广为传诵的原因吗?

 

查看答案

    (甲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A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文)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忽然)一狼来,瞰(看,窥视)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狼)少却(退);及走,(狼)又从之。屠无计,默念狼所欲肉者,不如姑悬诸树而蚤(早)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即径归。昧爽(拂晓,黎明)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因有所顾虑而徘徊)近视,则死狼也。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革(皮)价昂,直(价值)十余金,屠小裕焉。

B缘木求鱼,狼则罹(遭遇祸患)之,亦可笑矣。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又从之(  行走 ) B.十余金(  同“值” )

C.两狼之井如( 原来  ) D.其一坐于前( 狼  )

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B.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不如姑悬诸树而蚤(早)取之

3.下列对(甲)(乙)文段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文的情节都围绕屠户和狼的斗争展开,故事的开端点明的时间都是天快黑的时候,地点部是途中,甲文表现的是屠户和两只狼的斗争,乙文表现的是屠户和一只狼的斗争。

B.甲、乙两文在故事的发展部分都刻画了屠户的心理活动,所用的相同的一个词是“ 惧 ”。

C.甲、乙两文在刻画屠户的同时,也刻画了狼,两文都表现了狼的贪婪狡猾的本性。

D.甲文中的屠户刀劈两狼突出了他的勇敢、警觉,乙文中的屠户最终取得胜利显示了他的机智聪明。

4.把(甲)(乙)文中A、B两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5.(甲)(乙)这两则故事的结尾段有何相同之处?说明了什么问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