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
(乙)海瑞,字汝贤,琼山人。署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官,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其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①,令老仆艺②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曩③胡公按部,令所过勿供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④橐⑤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四十》,有删改)
(注)①脱粟:吃糙米饭。②艺:种植。③曩:从前。④ 发:打开。⑤橐(tuó):口袋的一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岂不诚大丈夫哉(是) B.得志,与民由之(遵循)
C.御史诣学官(到) D.属吏咸伏谒(都)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倒悬之/父命之 B.独行其道/其迁淳安知县
C.以顺为正者 /谒当以属礼 D.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昨闻海令为母寿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围绕“何谓大丈夫”的问题,景春提出观点,孟子反驳,又破有立。
B.甲文中孟子先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表达了对景春推崇的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屑和鄙视,接着从正面提出自己心目中大丈夫的标准。
C.乙文中海瑞在南平和淳安的言行,体现了甲文中大丈夫标准中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D.乙文通过“布袍脱粟,艺蔬自给”和胡宗宪的话,分别从正面和侧面表现了作为淳安知县的海瑞生活的清贫。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得志,与民由之。
(2)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5.包拯、海瑞在民间人称“包青天”“海青天”。在“苍蝇、老虎一起打”的今天,请结合甲乙两文,谈谈老百姓心中的“青天”应该是怎样的人。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①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诞生于数千年前,不仅融天文、地理、历法、气象、农事、养生等多门学问于一体,而且还蕴含着以德修身的深刻内涵,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渗透到中华民族发展的每一个历史阶段,指导人们进行农事活动。
②节气表明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也就是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中国古代先民们是如何测定节气的呢?这要从我们非常热悉的计时工具——“表”和“圭”说起。
③表,最早诞生于中国。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们在地面上立一根八尺长的竹竿来测量日影,这根竹竿最初就称为“表”。
④“圭”曾作为测量土地的标准尺子广泛使用过,后来把测量日影的工具也称为“圭”。圭和表的结合,就构成了一种非常重要的天文仪器“圭表”。1276年,元代杰出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在河南登封建造了一座观星台,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天文台建筑。整个观星台就相当于一个量日影的圭表。
⑤古人利用圭表观测日影后,将每年白天最短的那天,叫“日短至”,又称冬至;白天时间最长的那天,叫“日长至”,又称夏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昼夜时间长短相等,这两天便分别定为“春分”和“秋分”。
⑥在此基础上,诞生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用今天的天文学知识来解释,地球公转平面投影到天球形成的坐标系,为黄道坐标系。黄经,指这个坐标系的天球经度,以春分为起点,自西向东度量,分360度,共有24个等份,每份15度,为一个节气。基本规律是: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是6日和21日,下半年是8日和23日。
⑦古人将每月的第一个节气称为“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称为“中气”。“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左右,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如:在4月份有清明和谷雨两个节气。二十四节气中,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秋天的六个节气 :立秋、 、 、 、 、霜降。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4个节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二十四节气传是统历法的关键和核心。
⑧二十四节气是中华祖先馈赠给每一位子孙后代珍贵礼物,拥抱它,就是拥抱我们自己的生命质量与智慧命运。
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A.古人用圭和表测定日影的长短,从而推算出二十四节气。
B.郭守敬在河南登封建造的观星台,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天文台建筑。
C.春分和秋分,其实就是分别把春季和秋季平分的那几天。
D.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四季的变化、温度的变化、天气现象和物候现象。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说明了中国节气文化的特征。
B.第④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C.第⑦段“各历时15天左右”中的“各”去掉后,表达的意思有改变,用“各”体现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
D.第⑧段总体概括了传承二十四节气的意义。
3.请根据你对秋天节气的理解,填入第⑦段中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B.秋分 处暑 白露 寒露
C.处暑 秋分 白露 寒露 D.秋分 白露 处暑 寒露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B.《昆明的雨》选自《汪曾祺全集》。作者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
C.散文类型很多,朱自清的《背影》是典型的托物言志散文,茅盾的《白杨礼赞》是象征手法使用的典范。
D.古代有很多年龄称谓,如《愚公移山》中“始龇”,指儿童换牙,七八岁。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活得洒脱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拘谨的人,容易烦恼。
B.高尔基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C.近年来,禁止使用手机进校园的呼声不绝于耳。看来,中小学是完全杜绝使用手机?还是有选择地使用手机?这已成为人们共同思考的问题。
D.一个十七、八岁的健美青年向我走来,他阳光、帅气。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要担负起发扬、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B.“戏剧进校园”成效不显著,原因是学生对戏剧不了解、不感兴趣造成的。
C.不管鸟的翅膀多么完美,如果不凭借空气,就永远不能飞到天空。
D.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阅读爱好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要培养阅读兴趣。
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超市开业第一天,闻讯而至的人们聚集在门口,摩肩接踵,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B.书法比赛的赛场,选手们自信满满,妙手偶得,令观众由衷赞叹。
C.你会发现,每个兵马俑的表情都惟妙惟肖,古代工匠人们的工艺实在令人震撼。
D.警方以摧枯拉朽之势,在全市发动大规模的“扫黑除恶”专项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