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中“________”这几个字,写出了战乱时间之长;“抵万金”形容家书珍贵,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一名句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1. 连三月 对家乡和亲人(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2.国都沦陷而山河依旧,春天来临眼前却乱草丛生,这种反差强烈的景物描写,痛切的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要有写作手法(或其它)和思想感情两个方面的表述。) 【解析】 1.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意思是“战火硝烟三月不曾停息,家人书信珍贵能值万金”。“连三月”写出了战乱时间之长;“抵万金”的含义是家书珍贵能值万金,战争是一封家信胜过“万金”的真正原因。“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之情。 2.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意思是:国都沦陷而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荒草满目。 “破”字使人触目伤心,“深”字令人满目凄凉。“国破”和“城春”表现了两幅截然相反的景象,形成强烈的反差。表现了诗人深重的忧伤和无限的忧国伤时的情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富贵不能淫》)

(乙)海瑞,字汝贤,琼山人。署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官,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其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曩胡公按部,令所过勿供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四十》,有删改)

(注)①脱粟:吃糙米饭。②艺:种植。③曩:从前。④ 发:打开。⑤橐(tuó):口袋的一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岂不大丈夫哉(是) B.得志,与民之(遵循)

C.御史学官(到) D.属吏伏谒(都)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倒悬/父命 B.独行道/迁淳安知县

C.顺为正者 /谒当属礼 D.是焉得大丈夫乎/昨闻海令母寿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围绕“何谓大丈夫”的问题,景春提出观点,孟子反驳,又破有立。

B.甲文中孟子先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表达了对景春推崇的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屑和鄙视,接着从正面提出自己心目中大丈夫的标准。

C.乙文中海瑞在南平和淳安的言行,体现了甲文中大丈夫标准中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D.乙文通过“布袍脱粟,艺蔬自给”和胡宗宪的话,分别从正面和侧面表现了作为淳安知县的海瑞生活的清贫。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得志,与民由之。

(2)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5.包拯、海瑞在民间人称“包青天”“海青天”。在“苍蝇、老虎一起打”的今天,请结合甲乙两文,谈谈老百姓心中的“青天”应该是怎样的人。

 

查看答案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①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诞生于数千年前,不仅融天文、地理、历法、气象、农事、养生等多门学问于一体,而且还蕴含着以德修身的深刻内涵,以其强大的生命力,渗透到中华民族发展的每一个历史阶段,指导人们进行农事活动。

②节气表明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也就是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中国古代先民们是如何测定节气的呢?这要从我们非常热悉的计时工具——“表”和“圭”说起。

③表,最早诞生于中国。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们在地面上立一根八尺长的竹竿来测量日影,这根竹竿最初就称为“表”。

④“圭”曾作为测量土地的标准尺子广泛使用过,后来把测量日影的工具也称为“圭”。圭和表的结合,就构成了一种非常重要的天文仪器“圭表”。1276年,元代杰出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在河南登封建造了一座观星台,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天文台建筑。整个观星台就相当于一个量日影的圭表。

⑤古人利用圭表观测日影后,将每年白天最短的那天,叫“日短至”,又称冬至;白天时间最长的那天,叫“日长至”,又称夏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昼夜时间长短相等,这两天便分别定为“春分”和“秋分”。

⑥在此基础上,诞生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用今天的天文学知识来解释,地球公转平面投影到天球形成的坐标系,为黄道坐标系。黄经,指这个坐标系的天球经度,以春分为起点,自西向东度量,分360度,共有24个等份,每份15度,为一个节气。基本规律是: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是6日和21日,下半年是8日和23日。

⑦古人将每月的第一个节气称为“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称为“中气”。“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左右,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如:在4月份有清明和谷雨两个节气。二十四节气中,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秋天的六个节气 :立秋、            、霜降。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4个节气。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二十四节气传是统历法的关键和核心。

⑧二十四节气是中华祖先馈赠给每一位子孙后代珍贵礼物,拥抱它,就是拥抱我们自己的生命质量与智慧命运。

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古人用圭和表测定日影的长短,从而推算出二十四节气。

B.郭守敬在河南登封建造的观星台,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代天文台建筑。

C.春分和秋分,其实就是分别把春季和秋季平分的那几天。

D.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四季的变化、温度的变化、天气现象和物候现象。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说明了中国节气文化的特征。

B.第④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C.第⑦段“各历时15天左右”中的“各”去掉后,表达的意思有改变,用“各”体现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

D.第⑧段总体概括了传承二十四节气的意义。

3.请根据你对秋天节气的理解,填入第⑦段中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B.秋分  处暑  白露  寒露

C.处暑  秋分  白露  寒露 D.秋分  白露  处暑  寒露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B.《昆明的雨》选自《汪曾祺全集》。作者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

C.散文类型很多,朱自清的《背影》是典型的托物言志散文,茅盾的《白杨礼赞》是象征手法使用的典范。

D.古代有很多年龄称谓,如《愚公移山》中“始龇”,指儿童换牙,七八岁。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活得洒脱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拘谨的人,容易烦恼。

B.高尔基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C.近年来,禁止使用手机进校园的呼声不绝于耳。看来,中小学是完全杜绝使用手机?还是有选择地使用手机?这已成为人们共同思考的问题。

D.一个十七、八岁的健美青年向我走来,他阳光、帅气。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要担负起发扬、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B.“戏剧进校园”成效不显著,原因是学生对戏剧不了解、不感兴趣造成的。

C.不管鸟的翅膀多么完美,如果不凭借空气,就永远不能飞到天空。

D.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阅读爱好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要培养阅读兴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