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独处”,就是一个人独自生活。有的人会认为,独处是一种孤独;有人说独处会寂寞;也有人认为独处会带来快乐……
请以“独处也快乐”为标题,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与要求:(1)写清楚“独处带来的快乐”的方面,充分表现“快乐”的处境。(2)立意明确,真诚地表达对生活的思考、感悟。(3)选择恰当的人称和角度。(4)文体明确。(5)不得套作、抄袭。(6)文中不可透露考生相关信息。
参观图书馆时,学校小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员。请根据下面内容,推断小记者提出的两个采访问题。注意问题有针对性、语言得体。
小记者:①______
相关人员:“借阅的内容,读物出版的大概时间,比如是哪个朝代或哪个作家的读物。”
小记者:②______
相关人员:“书籍的未来是不可估计的,比如现在有的人读的电子书,通过网络就能搜到自己所要读的内容。所以,书籍的未来是未知数,不过会趋于现代化。”
为了同学们在图书馆借阅的方便,某班班委准备制作“借阅提示”。下面素材中不必要的一项是( )
A.A B.B C.C D.D
近期,贵州省某学校对学生的读书情况做了一次调查。请根据下表信息,陈述五个阶段学生读书的变化。要求语言简明连贯、文从字顺。
年份 | 名称 |
六年级 | 背诵课本及老师推荐的课外诗词,读老师推荐的课外读物。 |
七年级 | 背诵课本内的诗词,细读课本要求的课外读物。 |
九年级 | 背诵课本内的部分诗词,粗读课本要求的课外读物。 |
高中阶段 | 背诵以前学过的诗词,粗读课外读物。 |
大学阶段 | 很少背诵诗词,基本不读课外读物。 |
示例:______。
语段(四)
西溪独泛
[唐]皎然
道情何所寄,素舸①漫流间。
真性怜高鹤,无名羡野山。
经寒丛竹秀,入静片云闲。
泛泛谁为侣,唯应②共月还。
(注释)①素舸:不加装饰的船。②唯应:只有。
1.下列诗歌中,情感主旨与本诗最接近的一首是 ______
A.王湾《次北固山下》 B.王维《竹里馆》
C.杜牧《泊秦淮》 D.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诗人为何不把“唯应共月还”写为“唯应共夜还”?请简要分析。
语段(三)
记游定惠院
苏 轼
黄州定惠院①东小山上,有海棠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携客置酒,已五醉其下矣。
今年复与参寥禅师②及二三子访焉,则园已易主。主虽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 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花白而圆,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此木不为人所喜,稍稍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既饮,往憩于尚氏之第。尚氏亦市井人也,而居处修洁,如吴越间人。竹林花圃皆可喜。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坐客崔成老③弹雷氏琴,作悲风晓月,铮铮然,意非人间也。晚乃步出城东,鬻④大木盆,意者谓可以注清泉,瀹⑤瓜李,遂夤缘⑥小沟,入何氏、韩氏竹园。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既辟地矣,遂置酒竹阴下。有刘唐年主簿者,馈油煎饵,其名为甚酥,味极美。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乃径归。道过何氏小圃,乞其藂橘⑦,移种雪堂之西。坐客徐君得之⑧将适闽中,以后会未可期,请予记之,为异日拊掌。时参寥独不饮,以枣汤代之。
(注释)①定惠院:在黄州东南。苏轼初到黄州时曾寓居定惠院,作此文时已移居雪堂。②参寥禅师:僧人道潜,苏轼友人。③崔成老:庐山道士,精古琴,苏轼的挚交琴友。④鬻(yù):卖,这是作“买”讲。⑤瀹(yuè):浸渍。⑥夤(yín)缘:循沿。⑦藂(cóng)橘:一丛橘树,藂,同“丛”。⑧徐君得之:徐大正,字得之,苏轼友人。
1.下列对文中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
B.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
C.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
D.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
2.游定惠院时作者经过了许多地方。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______
A.经过东小山,发现一株海棠。 B.山上老枳木散发不凡的香味。
C.喝酒后去吴越处休息。 D.到了晚上,徒步出了城东。
3.《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把月亮描绘的如此美丽:“月下如积水空明”。请摘抄本文中描写月亮的句子。
4.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A.则园已易主 寒暑易节(《愚公移山》) B.而居处俢洁 不可久居(柳宗元《小石潭记》)
C.既辟地矣 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 D.乃径归 女有归(《大道之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