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杜甫的《春望》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

阅读杜甫的《春望》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首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分析其精妙之处。

2.请结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诗,说一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1.“深”字写出了虽然春天已降临长安城,然而眼前乱草丛生的景色,令人满目凄然,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2.诗人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移情于物,写花、鸟的落泪、惊心,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优伤国事)的深沉感情。 【解析】 1.此题考查了“炼字”。答题模式: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深”字写出了眼前乱草丛生的景色,令人满目凄然,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2.考查赏析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无情而有泪,鸟无恨而惊心,花鸟是因人而具有了怨恨之情。春天的花儿原本娇艳明媚,香气迷人;春天的鸟儿应该欢呼雀跃,唱着委婉悦耳的歌声,给人以愉悦。“感时”、“恨别”都浓聚着杜甫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忧愁。这两句的含意可以这样理【解析】 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我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人内心痛苦,遇到乐景,反而引发更多的痛苦,这是运用以乐景表现哀情的艺术手法。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伤痛。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诗、文名句填空。

⑴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               (晏殊《浣溪沙》)

⑵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

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

__________,猛浪若奔。                         (吴均《与朱元思书》)

⑸崔颢的《黄鹤楼》中抒发诗人思乡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⑹我报路长嗟日暮,___________。                  (李清照《渔家傲》)

⑺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

 

查看答案

某校八年级(1)班以“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古建筑”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下面是张红同学为班级黑板报写的一段文字,请你帮她修改。

古建筑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那精美的图案,那美丽的彩绘,那圆润的线条,给人带来猛烈的震撼。流连其间,常常令人叹为观止!

画线句有用词不当的毛病,应将“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

(2)你对古建筑情有独钟,但妈妈担心参加主题活动会影响学习。你这样劝说妈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班级组织一次户外采风活动,同学们兴致勃勃地来到涟水唐集,参观了古建筑——“月塔”。当看到一些不文明的游客在塔身乱涂乱画时,你感到非常痛心。你拟写了一条警示标语,呼吁人们保护文物。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结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壮,惟妙惟。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马可波罗十分    (推崇、崇拜)这座桥。

⑴给文段中的加点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

惟妙惟______       河______

⑵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______改为______   ______改为______

⑶在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文中横线处。

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作文

“独处”,就是一个人独自生活。有的人会认为,独处是一种孤独;有人说独处会寂寞;也有人认为独处会带来快乐……

请以“独处也快乐”为标题,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与要求:(1)写清楚“独处带来的快乐”的方面,充分表现“快乐”的处境。(2)立意明确,真诚地表达对生活的思考、感悟。(3)选择恰当的人称和角度。(4)文体明确。(5)不得套作、抄袭。(6)文中不可透露考生相关信息。

 

查看答案

参观图书馆时,学校小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员。请根据下面内容,推断小记者提出的两个采访问题。注意问题有针对性、语言得体。

小记者:①______

相关人员:“借阅的内容,读物出版的大概时间,比如是哪个朝代或哪个作家的读物。”

小记者:②______

相关人员:“书籍的未来是不可估计的,比如现在有的人读的电子书,通过网络就能搜到自己所要读的内容。所以,书籍的未来是未知数,不过会趋于现代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