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作文。 请自选角度,以“我心中的英雄”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

作文。

请自选角度,以“我心中的英雄”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袭;④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范文: 我心中的英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题记 一杯香茗,一盏明灯,一手长卷。呷一口清茶,慨然长叹一声,梦回烽烟遍地的三国。 东汉末,天下乱,豪杰蜂起。诸侯逐鹿中原,究竟鹿死谁手?曹操,孙权,刘备各展雄才,坐镇一方,三足鼎立,最终却三家归晋。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曹操在乱世中锋芒毕露,破黄巾,诛吕布,平袁术,灭袁绍,收刘表,败张鲁,逐马超,挟天子而令诸侯。是治世之能臣!他创造了中华五千年历史上的辉煌。他让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寻兄,孙膑的兄弟庞涓没有这么大度;他赤壁惨败,败走华容道,三次朗声大笑,毫无痛意,乌江自刎的项羽没有这么豁达乐观;他为国行刺董卓,事败,推献刀为由,星夜离京,刺秦的荆轲没有这么机智。他是世之枭雄! 刘备胸怀鸿鹄之志,欲伸大义于天下,然智术浅短,遂用猖獗,东西奔走恨无家。三顾茅庐,终于先取荆州后取川,在天府之土霸业图王。一个人,树立远大志向,不管前方有如何艰险,勇敢无畏地走下去,坚持自己的梦,必将成就事业。刘备梦想兴汉室,可事与愿违。他亲率几十万大军伐吴,为二弟报仇,却在猇亭之役落荒而逃。他虽报了兄弟之仇,却违背了隆中对里孔明的策略。曹丕篡汉,神人共怒,他没有依从人民的心愿,错过了千载难逢的战机。又与孙权结怨,无法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只能出于运粮不便的秦川。倘若他当初舍小义、 勤王室,历史就可能改变。他回想这一切时,又怎能不跌足长叹?一次次的打击,使他心力交瘁,遗恨千秋,白帝城托孤。他可听到?滔滔江水在悲鸣,蜀汉人民在哀泣! 南阳三顾情何深,鞠躬尽瘁死方休。他“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联吴抗曹;他作《出师表》,竭忠进谏;他明知汉室天数已尽,却庶竭驽钝,几番伐魏。他愿以只手补天,却出师未捷身先亡。五丈原,大星陨,风萧瑟,云翻滚。这里留下了太多的遗憾,流下了太多的泪水,留下了太多的痛楚!可扶不起的阿斗,不战而降,令多少人拍案而起、潸然泪下。那一刻,最痛苦的是他!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报国的赤胆忠心,难道不令我们敬佩吗? 历史不是一帆风顺的。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为了不被社会所淘汰,我们需要发展、强大,励精图治,完美走过一生。 滚滚长江,滔滔东流。白浪朵朵,英雄几何。仰天太息,泪湿衣襟。 【解析】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中的“英雄”有三个义项:(1)指才能勇武过人的人;(2)指具有英雄品质的人;(3)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令人敬佩的人。“英雄”的来源有听到的、看到的或者记忆中的。可以从自己的亲身经验中提取材料,并进行筛选,选择具有英雄品质的人、事,让我感动佩服的人、事,融入自己的感受,书写对英雄的敬佩之情。叙述事件、展现人物时,应从小处着手,竭力刻画人物形象、性格特点、精神品质,使之鲜明而生动。还要注意文中要有一定的“情”。本作文最终表达的主题是:通过人物精神、品质的感触,写出“我”“心中”的“英雄”或者是他们的精神品质对我深刻的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窑变

周伟  余显斌

鲁山花瓷是瓷中名品,百闻难得一见,因此,市场上算稀罕物,可是,他的店里,有时也做着鲁山花瓷的生意。

他开一爿(pán)店,在一弯水边,上写铺名:名瓷之家。各种瓷器,琳琅满目。客人来寻,踏过石桥,转过一道竹林,沿一道逼仄的门进去,眼前一亮,面前柜上摆着罐、杯、壶、瓠(hù)等,有的天青色,有的白如银子。还有一种瓷,胎质厚实朴重,黑色质地上流淌着白斑蓝彩,泛着幽幽蓝光,让人眩晕。

这,就是闻名的鲁山花瓷。

买家只许看,选准了,他才拿出瓷器让对方细看。在他这买瓷的,尤其是鲁山花瓷的,一般都信任他。因为,他是鲁山花瓷的权威。一尊鲁山花瓷拿来,不要放大镜,他用手一摸,鼻子一嗅,嗯,宋代的,绝对宋代的,瞧这质地,这手感。一查,果然是宋代的。也因此,他的那家店,人来人往,生意很好。

当然,有时买主一个电话,他也会乐呵呵地送货上门,仅限于本市。以他的说法,不为挣钱,只为交友,志同道合嘛。

有人出三万元钱,想买他这个罐。那天,是个细雨天,天青色的烟雨无边无沿地下着。他用纸盒随手装了个小小的鲁山花瓷罐,提着,走了出去。

由于路近,他没有打车,走过小巷,出了竹林。这时,一辆三轮车冲了出来,他躲闪不及,手一松,纸盒落地,的一声全碎了。

三轮司机傻了眼,跳下来道:没事吧,大哥?他火了:没事?瞧我这罐。三轮司机说:不就一个罐吗?多少钱!

就在这时,买主打来电话,说三万元已备好,罐怎么还没送来?他将电话让司机听了。三轮司机顿时结结巴巴道:——三万元啊?他眼一翻:现在知道不是你家腌菜罐子了吧?三轮司机呆了一会,一咬牙:我赔!”他哼了一声:民工吧,你有钱吗?算了算了,就当我募捐了,做了善事。说着,他不想再纠缠下去,转身就走

回到家,他拿了另一件鲁山花瓷罐,四耳的,黑底白釉,装入一个纸盒子,去了买主那儿。三万元钱也就到了手里。

这样的生意,他一天会做几起。所以,撞碎鲁山花瓷的事,他也就慢慢忘了。

一个冬日的早晨,他刚开门,一个人影戳在眼前。抬眼一望,不是别人,正是那个民工司机。司机吸溜着鼻子,显然站了一会儿了。看见开门,司机连忙把手上紧紧裹着的蛇皮袋层层打开,抖抖索索捏出几卷钱,一张张地数,整整三万,放在他手中。

司机交了钱,嘘了口气,好像多大一个心事了了。他张张嘴,想说什么,可又没说出来。直看着那民工骑上三轮车,嘟嘟嘟地走了。一直消失在晨雾中,消失在他视线的尽头。

他拿着钱仍呆呆地站在那儿,心中有股烈焰在燃烧,在蒸腾,在激流澎湃,以至于他虚汗淋漓。因为,只有他知道自己卖出去的鲁山花瓷里,有个别是赝品,是自己手制的。

那天,民工撞碎的就是一尊赝品。 他当时之所以没让赔,一则赝品不值钱。再则怕闹开了,被行家发现,看出其中的猫腻。

鲁山花瓷,是高温下的一种美丽的窑变。

他没想到,一个民工司机,竟让自己心中发生了剧烈的窑变,也如鲁山花瓷一样,放射着一片洁净的蓝色。当天,他找到民工退还了钱。以后,他的名瓷之家中,再也没有赝品了。

(选自20175月《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的民工司机言行一致,说“赔”就赔,是一个讲信用,有担当的人。

B.联系标题“窑变”,可以看出,这篇小说重点刻画的人物是卖鲁山花瓷的“他”。

C.从第⑭自然段画横线句可以揣摩出“他”此刻的内心是既震撼又愧疚的。

D.第⑨自然段画横线句子“他不想再纠缠下去,转身就走”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同情农民工的人。

2.请在横线上补全小说情节。

出门送赝罐 →① ________→ 换罐去交易→②_________ →③_______

3.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⑫自然段划波浪线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看见开门,司机连忙把手上紧紧裹着的蛇皮袋层层打开,抖抖索索捏出几卷钱,一张张地数,整整三万,放在他手中。

4.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标题“窑变”含义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信息时代更需经典阅读

①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便利,世界变得既立体又平面。所谓立体,是指信息的丰富性使我们容易较为全面地了解事物,使我们处在一个与世界的立体联系之中;所谓平面,是指大家处于同一个平面上,凌驾于人们之上的权威似乎在逐渐消逝。

②对于年轻人来讲,这似乎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时代,也应该是一个幸福的时代。然而事实似乎并非如此,普遍的焦虑弥漫在年轻人中间:我想知道一切,我也似乎能够知道一切,但却不知道我应该知道什么——选择的自由,使年轻的朋友们感受到了前辈们从未有过的恐慌。

③网络信息与传统出版业最大的不同,是前者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网络上,越具有个人色彩的东西就越具有吸引力,越容易受到追捧,这样的东西有很大几率是“脾气”,而不是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的个性。阅读上的羊群效应使人产生从众心理,很多青年人在潜意识里以为通过这种“海量”阅读就可以产生知识和智慧,就可以建立“三观”。但最终,他们得到的却只有空虚和焦虑。

④这时候,基础阅读或者叫经典阅读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经典是什么,经典就是永不过时的东西,它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根本利益共同选择下来的文明成果,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文化基础。

⑤经典阅读,会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尤其是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比如读四大名著,孩子首先会为故事所吸引,而这些故事本身,都深深镌刻着中国人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故事的演进,会帮助孩子们辨别正邪、建立是非观念,也使他们从中感受到扶危济国、除暴安良的快乐和坚忍不拔的精神,燃起追求正义的热情等等。而这些,都是生活的精神原动力。

⑥如果说小说主要作用于人的思堆方式,诗词则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模式。比如小儿皆可诵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光美好,生命美好,不能因而错过,对春光的珍爱与对生命的珍惜已拆解不开,春光与生命,时代与生活是如此让人爱恋,以致使人们不愿放弃片刻的光阴;诗中即使含有一丝丝的伤感,也立刻在这种青春的情绪中蒸腾为对生活与生命的深情感受。爱读这些诗的孩子,一定是热爱生活的。

⑦打个比方,经典阅读带来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就像是我们大脑的最佳操作系统。越早安装越好,任何时候安装都不算晚。有了这个操作系统,我们就能更从容地面对海量的信息,摆脱喧哗和浮躁,消除恐惧和焦虑,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沉静下来,知道哪些是要选择的,哪些是可以忽略的,世界因此会变得更加真实和有意义。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通读全文,你认为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阅读文章第③自然段,谈谈网络信息与传统出版业相比具有哪些局限性?

3.文章第⑤自然段在论证过程中主要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4.结合本文内容和你的阅读经验,谈谈你对第⑦段划线句的体会。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复儿子书①

来信均悉②,兹③再汇汝日本洋五百元。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④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千金之资,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已告罄⑤?汝苟⑥在理应用者,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特⑦汝不应若是耳。汝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耗。且汝亦尝读《孟子》乎?大有为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困心衡虑之后,而始能作。吾儿恃有汝父庇荫,固不需此,然亦当稍知稼穡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非然者,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今汝若此,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余前曾致⑧函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负老人训也。

(选文有改动)

[注]①本文节选自张之洞回复儿子的书信。②悉:知道。③兹:现在。④业:已经。⑤告罄:财物用尽。⑥苟:假如。⑦特:不过。⑧致:给予。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儿自国至今   去:               (2)求学先刻苦      宜:

(3)特汝不应若耳  是:               (4)困心衡虑之后,而始能  作:

2.用“/”给下面的句子标出朗读节奏。(标四处)

用 钱 事 小 而 因 之 怠 弃 学 业 损 耗 精 力 虚 度 光 阴 则 固 甚 大 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

(2)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

4.作者给儿子写这封书信的目的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请你对“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一句作简要赏析。

2.对本诗有关词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采用乐府古题“行路难”,以叙事开篇,逐渐过渡到抒情。

B.诗歌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C.五、六句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D.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准备冲破一切阻力,去施展自己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

3.透过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出自《周易》。下面的活动围绕“自强不息”这一中华传统美德展开。请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不符合“自强不息”主题要求的是          。(只填序号)

①曲高和寡   ②孙康映雪    ③岳母刺字    ④三顾茅庐    ⑤孔融让梨    ⑥宋濂抄书

(2)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很多表现自强不息精神的名句,请写下两句:                                         

(3)作为当代中学生,你认为“自强不息”体现在哪些方面?(不少于三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