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只空瓶子的温暖 魏得强 ①星期天,一家人购物回...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只空瓶子的温暖

魏得强

①星期天,一家人购物回到小区,女儿把空的纯净水瓶子顺手放到了垃圾箱旁。13岁的女儿是进步了,以前她可是随手乱扔。但我没有表扬她,我想,这反倒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

②我不动声色,走过去把空瓶子又捡了起来,随手放进了我的手提袋里。这是我的习惯,我不会把它们扔掉的,我家里不缺几个瓶子的钱,但瓶子问题折射出来的是一个人的素养。今天,我更是要做给女儿看的。

③我知道女儿会不屑一顾,还会说我老土。如今的孩子,把面子看得很重要,穿名牌,吃肯德基,而且会比着谁会浪费。不过我会用事实告诉她,即使像有钱的比尔·盖茨,在生活中也是反对浪费的。

④果然,女儿看到我的举动很吃惊,她竟然要把瓶子从我手提袋中拿出来重新给扔掉。看女儿进入我设的圈套,我这才谆谆地教导她:“孩子,不是老爸吝啬,一只瓶子一毛钱,不值什么钱,但这也是钱,节俭是从一个空瓶子开始的。”

⑤我等待着女儿的惭愧,或者向我道歉,或者默默地从我身边走开。不想,她趁我不备,伸手把空瓶子从我手提袋里取了出来,回过头,又重新把它放到了原处。没等我反应过来,她又轻快地跑到我身边,拉着我的手臂撒娇:“爸,一个瓶子对咱们不算什么,但对一些人很重要。咱小区每天都有一个捡废品的老人在这转悠,好可怜哪!把瓶子放在这里,她就可以轻松地拿走。我知道,她不是乞讨的,她是靠劳动吃饭的……”

⑥看着女儿清水般闪亮的眼眸,我忽然有些惭愧了。那个老人我是知道的,每天靠捡一些废品养活自己,平时我见到她时,偶尔也会递上一两块硬币,想着自己的慈善,会自我陶醉上好一阵子。我怎么没有想到女儿说的这一层意思呢?帮助一个人,更主要的是给她劳动的尊严。

⑦我没有说话,只是感激地冲女儿笑,夸她长大了。我看到,暖暖的夕阳下,那只空瓶子稳稳地站在垃圾箱旁边,等待着一个真正需要它的人。

⑧它带去的,有温暖,有尊严。

1.爸爸本想教育女儿不要浪费,教育过后,为什么“忽然有些惭愧了”?

2.请从描写的角度对文中第⑤段画线句赏析。

她又轻快地跑到我身边,拉着我的手臂撒娇。

3.“一只空瓶子的温暖”这一标题有什么含义。

 

1.一是因为爸爸明白女儿把空瓶子放回到垃圾旁,是为了给捡废品的老人劳动的尊严— —靠劳动吃饭; 二是因为自己曾经给予老人的帮助是一种施舍; 三是因为对女儿的误解。 2.运用动作描写,“跑”“拉”等动词生动传神地表现了女儿完成任务后的一种轻松、愉快和十分自豪的心理。 3.示例:一方面是指女儿用空瓶子给捡废品的老人带去的温暖;另一方面是指爸爸看到女儿成长后内心感到的温暖。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本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答时,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具体情境进行作答。作者原本想教育女儿要节省,但女儿的话却引发了他更加深入的思考。作者曾将捡废品的老人当做乞丐施舍,没有认识到“帮助一个人,更主要的是给她劳动的尊严”,所以,他在听了女儿要帮助别人且考虑到对方的尊严的理由后,为自己以往的疏忽而惭愧,为自己曾经的做法而惭愧,为误解女儿而惭愧。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对文章关键句子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时,要联系文章内容和主旨,结合句子的意思和具体语境进行作答。动作描写: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等。该句运用“跑”“拉”等动词,写出了女儿在放好瓶子后回来的动作与撒娇的行为,借助这些动作展现了女儿因为可以帮助别人而愉悦、轻松、自豪的心理。 3.本题考查对标题含义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要结合全文内容,结合文章主旨来作答。文章记叙了女儿用一个空瓶子去帮助捡废品的老人的故事,通过女儿的做法,作者认识到女儿在成长,并明白了“帮助一个人,更主要的是给她劳动的尊严”的道理。所以,这份温暖一方面指女儿用空瓶子给捡废品的老人带去的有尊严的温暖;另一方面指爸爸看到女儿成长后内心感到的温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刘义庆《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乙)郭伋(jí)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请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略有改动)

(注释)①〔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行部既还, 先一日     日中,过中不至

B.君与家君期中         计告之

C.闻使君到,喜,来奉迎   温而知新

D.期日中,过中不        诸儿复送郭外

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伋请别驾从事,计日告

A.友人惭,下车引《陈太丘与友期行》 B.左将军王凝妻也。《咏雪》

C.知之者不如好者 《论语十二章》 D.学而时习《论语十二章》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

4.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至少两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 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之时。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中,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首诗写的是重阳节这一传统节日,从“九日”、“登高”、“饮酒”、“菊”等可以看出。

B.劈头一个“强”字,是不愿为之而又不得不为之的心态体现,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

C.诗中“遥怜”一词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直接表现出来。

D.“无人送酒来”句,实际上是在写旅况的凄凉,无酒可饮,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

E.“菊”是眼前之景,化用陶渊明因无酒而闷坐菊花丛中的典故。

2.这首诗借“菊”这个意象,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综合运用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人生在世,离不开朋友。然而,大千世界,鱼龙混杂,友分益损。古人这样告诫我们:“匹夫不可不慎取友”,可见,如何认识和选择朋友,是十分重要的人生课题。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你所在的班级正在举行以“交友之道”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我来设计)

学校将围绕“交友之道”的主题举行系列主题活动,已设计出“活动一”请你再设计出“活动二”。

活动一:举办“交友之道”为主题的黑板报;

活动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来参与)

举办“交友之道”主题黑板报时,有一个板块是搜集古今文人墨客关于友谊的诗句,请你提供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来讨论)

互联网丰富和改变了现代人的交友方式,多种多样的网络交友方式有利也有弊,讨论之中,请就以QQ和微信为代表的互联网交友,谈谈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句默写

(1)水何澹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流露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习和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下列关于文学名著《朝花夕拾》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________

A.《朝花夕拾》意思是早晨坠落的花下午捡拾起来 意味着回忆以前的点点滴滴的生活与情感. 鲁迅用它来命名自己的散文集意思是在他晚年的时候回忆他的童年故事。

B.《五猖会》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却被父亲要求强背《鉴略》的痛苦往事,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C.《琐记》中作者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天演论》,有“肚子疼”绰号的是沈四太太。

D.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藤野先生。

(2)依据名著《西游记》内容填空。

那毛女即便起身,转于洞内,对罗刹跪下道:“奶奶,洞门外有个东土来的孙悟空和尚,要见奶奶,拜求_____(填一物品),过火焰山一用。”……那罗刹出门,高叫道:“孙悟空何在?”行者上前,躬身施礼道:“嫂嫂,老孙在此奉揖!”罗刹咄的一声道:“谁是你嫂嫂!那个要你奉揖!”行者道:“尊府_____(填名字),当初曾与老孙结义,乃七兄弟之亲。今闻公主是我大哥令正,安得不以嫂嫂称之!”罗刹道:“你这泼猴!既有兄弟之亲,如何坑陷我子?”行者佯问道:“令郎是谁?”罗刹道:“我儿是号山枯松涧火云洞圣婴大王_____(填名字),被你倾了。我们正没处寻你报仇,你今上门纳命,我肯饶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