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读懂中国,先读懂十大流行语
①“文明互鉴真硬核,融梗柠檬谁觉得。霸凌第一九九六,块链不知太难了。”
②12月2日,《咬文嚼字》编辑部以一首“顺口溜”发布“2019年度十大流行语”。“文明互鉴”“区块链”“硬核”“融梗”“xx千万条,xx第一条”“柠檬精”“996”“我太难/南了”“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霸凌主义”十条流行语入选。
③语言是社会生活的符号。流行语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其中既有个人表达,也有宏大叙事。羡慕他人时的“柠檬精”心态,对“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式霸道的反感,是不少年轻人的共性特征。从更大层面看,“区块链”是技术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文明互鉴”是向世界宣示交流对话的中国主张。面对霸权主义的遏制打压,近14亿人民同心协力,用“硬核”的心态和反制,彰显出中国维护民族利益和国家尊严的信念和决心。
④流行语中,也自然存在一些带有负面情绪的词汇。今年评选出的“我太难了”,是一些人面对生活压力时的真实感受。但从当年的“蓝瘦香菇”“佛系”,再到“扎心了,老铁”“我太难了”,不少流行词本身带有幽默调侃、自我解压的色彩,也折射出通过网络社交抱团取暖的心态。进一步说,“996”对企业的时间管理提出更高要求,“融梗”与“抄袭”界限不清倒逼法律进一步细化。正视流行语中折射出的问题与挑战,个人才能在克服困难中成长,社会才能在解决问题中进步,进而激发出更多向上向善的能量。
⑤年度流行语的变迁展现出时代的变与不变。以科学技术领域为例,从几年前的“互联网+”“引力波”,到时下的“5G”“区块链”,日新月异的革新不断拓展着生产生活的疆域。从“两弹一星”“陈氏定理”,到“神舟飞船”“粤港澳大桥”,中国科技的历史性跨越,成为新中国70年辉煌历程的生动注脚。流行语持续更新,归根结底是因为时代在变化、国家在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铁人精神”还是“蛮拼的”态度,无论是“个体户”首吃螃蟹还是“创客”掀起创业热潮,拼搏奋斗的精神始终不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始终不变,这些都将汇聚起推动中国向好发展的磅礴力量。
⑥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临近年末,很多机构相继发布了不同版本的年度流行语,其选择各有不同。即便如此,这些流行语恐怕还不能勾勒出社会生活的多样性以及时下中国的全景。回溯古代,由于中国在数千年间保持了较为稳定的传统秩序,古代汉语也成为了历朝历代沿袭相传的系统,新鲜词汇并不多见。反过来说,流行语选择愈多样、变化愈快速,越说明我们这个时代充满了进步的多样性,越说明中国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从这个意义上说,要读懂中国,必须读懂更多的流行语。
⑦新与旧,小与大,正面与负面,变与不变,古与今,这或许就是流行语背后的辩证法。
(选自《人民日报评论》,有改动)
1.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的流行,反映了人们对霸道人格的认同。
B.面对霸权主义的遏制,中国维护民族利益和国家尊严的表现很“硬核”。
C.在科技领域,革新不断拓展生活的疆域,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也随之改变。
D.每一年的年度流行语都是由各机构相互协商、临近年末时共同发布的。
2.“我太难了”带有负面情绪,请结合文本,说说它入选十大流行语的理由。
3.“语言是社会生活的符号”,请结合全文谈谈对“读懂中国,必须读懂更多的流行语”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河西走廊的风
王小洲
①河西走廊的风真大,一刮起来就停不下来,没有一丝一毫的疲倦,没有一点停下来的意思。
②第一次穿行在河西走廊,这里的风就给人来了个下马威。太阳白花花照得人睁不开眼睛,风呼呼刮着,带着响亮哨子。风不仅来势凶猛,而且持续时间长,从长安刮到中亚、欧洲从汉代刮到今天。
③车驶出兰州,越过黄河,一路西行,进入狭长的河西走廊。遥望南面,祁连山和阿尔金山绵延千里,一路逶迤前行,顶上是常年不化的洁白积雪。举目远眺,北边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光秃秃的,满目苍凉,隐隐听到漢北两千多年前匈奴的铁蹄声。车行半小时后,河西走廊豁然开阔起来,顷刻间“大风起兮云飞扬”。风很猛烈,高大的白杨在劲风中起舞,低矮的庄稼在西风中抗争,稀落的村庄在烈风中歌唱。
④河西走廊在甘肃西北部,因在黄河以西,两列山系夹峙,狭长的堆积平原就像一条长长走廊而得名。走廊东部常年以西北风为主,民勤县素有风库之称;走廊西部嘉峪关以西的玉门、敦煌等地,常年以东北风和东风为主。西北风和东北风在河西走廊撕咬、融合。河西走廊是东西方文化和思想融合的黄金通道。汉唐“丝绸之路”经这里通向中亚、西亚,最终到达欧洲。
⑤在河西走廊,回荡着带着血腥味的历史之风。看,手持汉节的张骞带领136人走进了河西走廊。张骞被匈奴扣留囚居十年,然他“持汉节不失”,伺机逃脱,历经千难万险到达大月氏。听,未央宫里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一声令下,李广、卫青、霍去病率大汉铁蹄,挥师河西,驱逐匈奴,设置武威郡、酒泉郡、张掖郡、敦煌郡,史称河西四郡。打通了的走廊把东西方紧紧连在了一起,中国风一下子刮到了中亚、西亚和欧洲。
⑥历史的风中不全是血腥味,也有平和虔诚。看,印度高僧鸠摩罗什一心弘扬佛法,一路东行,从西域进入河西走廊,被凉国大军所掳,滞留凉州十数年。然法师佛心不改,一路弘法至长安,在终南山下结草庐悉心译经。瞧,玄奘大师正冒着生命危险,一心寻访佛祖,决然向西而行,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那烂陀寺,觅得佛教真谛满载而归。波斯传教士阿罗本风尘仆仆地走进河西走廊,把基督教传入中国。这一切,被镌刻在石碑上,成为历史永久的记忆。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兴冲冲地带着罗马教皇的复信,来到繁华富庶的东方之国。中国之行的所见所闻,让他满眼惊奇、满心欢喜。回到故国,他用一本《马可·波罗游记》,在欧洲掀起了一场持续几百年的中国风。
⑦季羡林先生认为,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就是中国的河西走廊和新疆地区。东西方文化在此交汇,东西方思想在此撞击、融合,产生了新的火花。正是河西走廊的风,让中国走向了世界,也让世界走进了中国。
⑧高速路边休息区里,遇到一群金发蓝眼高鼻的马可·波罗的后代们,嘴里哇里哇啦说着,手里的相机不住地拍着。交流后得知,他们是一群社会活动家,沿丝绸之路探访呢。
⑨迎着河西走廊的风,我们依然西行。马可·波罗的后人们,依然在风中东行。
(选自《西安晚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西走廊因地处黄河以西,两列山系夹峙,地形狭长而得名。
B.印度高僧鸠摩罗什、波斯传教士阿罗本都经河西走廊来到中国。
C.季羡林认为,世界四大文化体系汇流地只有一个——河西走廊。
D.自汉唐以来,河西走廊就是东西方文化和思想融合的黄金通道。
2.“河西走廊的风”在文中有哪两方面的含义?
3.有人认为文章第①段可以删掉,你认为可以吗?为什么?
4.结合上下文品析词句。
(1)解释文章第②段画线句“第一次穿行在河西走廊,这里的风就给人来了个下马威”中的加点词。
(2)从修辞及写法角度品析文章第③段中画线句。
5.“迎着河西走廊的风,我们依然西行。马可·波罗的后人们,依然在风中东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余性疏脱,不耐羁锁①,不幸犯东坡、半山②之癖,每杜门③一日,举身如坐热炉。以故虽霜天黑月,纷庞冗杂,意未尝一刻不在宾客山水……竟日惟以读书为事,然书浅易者,既不足观,艰深者观之复不快人。
天气稍暖,登临最佳,而此地去惠山最近。因呼小舟,载儿子开④与俱行。茶铛⑤未热,已至山下。山中僧房极精邃,周回曲折,窈若深洞,秋声阁远眺尤佳。眼目之昏聩,心脾之困结,一时遣尽,流连阁中,信宿始去。始知真愈病者无逾山水。
(选自袁宏道《游惠山记》,有删改)
(注释)①羁锁:羁绊,束缚。②半山:王安石。③杜门:闭门。④开:袁宏道之子。⑤茶铛:温茶的器具。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始知真愈/病者/无逾山水 B.始知真愈/病者无逾/山水
C.始知/真愈病者/无逾山水 D.始知/真愈病者无逾/山水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意未尝一刻不在宾客山水。
(2)因呼小舟,载儿子开与俱行。
3.作者说自己“性疏脱,不耐羁锁”,请你联系文中内容,谈谈对此句的理解。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阡陌交通(《桃花源记》) ________________ (2)其岸势犬牙差互(《小石潭记》) ______
(3)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____________ (4)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 ______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下面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即笼罩在伤春的悲凉气氛中,行人绝迹,孤雁叫声愈显凄切。
B.颈联借写兄弟分散,反映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丧乱的普遍遭遇。
C.尾联进一步抒发作者内心的忧虑,战事频发,家书难通,生死难料。
D.整首诗结构严谨,前两联写景,后两联由望月转人抒情,过渡自然。
2.“月是故乡明”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诗的?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小题。
闲xiá①( )既是一种精神现象,也是一种灵魂的状态。它是人类精神的自由和解放,人们得以沉思默想并和外界和睦相处,心灵因而获得力量和滋养。由此,我们把握住了理解整个世界及其最深邃本质的qì②( )机。古人曾经深谙(甲)(A.熟悉 B.背诵)闲情之妙,“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________________;“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__________________;“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___________________。而今,这种状态不知不觉消失殆(乙)(A.疑惑 B.几乎)尽,我们忙碌到没有时间体验自然、感受生活,更没有时间去思考人生的严肃问题。
(1)文中①②处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处___________ ②处___________
(2)为文中甲乙处加点字选择符合语境的解释,只填序号。
甲处___________ 乙处___________
(3)在文中横线上依次填人下列三个句子,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①意境馨香而又空灵 ②心绪寂寞而又安适 ③情致随性而又自然
A.②①③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①③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