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请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文内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人名、地名、否则...

请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文内不得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人名、地名、否则扣分。

题目:真的不容易

 

参考例文: 真的不容易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遇到了好些困难,酸甜苦辣样样俱全。与好友分离,老师不信任我,无人与我竞争……这些问题天天困扰着我,让我不知用什么办法能解决得了他们。下面,同学们来听我说说吧! 酸 在七年级时,我的一个竞争对手(也是唯一的竞争对手)转学了。而同学们却在谈论“现在他开心了”(她指我)。难过呀!原本我只想她有个什么小病小痛,根本没想到让她走呀!为什么传到同学们的耳朵里,却是这个样子呢?而且,连和我最要好的同学也加入了她们的讨论?让我陷入了孤独之中?辛酸呀! 甜 在八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了四、五年级参加“全国数学邀请赛,我超常发挥,得了铜奖,面对同学们、对手、好友们羡慕的目光,我好开心。 苦 在八年级的第二学期的期末,学校开展班级舞蹈比赛。老师点了几个同学去跳舞,而且指明让我领着练习。我们先选中了劲舞,可跳了不到一星期,都累趴下了,累呀!时间整整七分三十三秒呀!这么长的时间,谁受得了呢?因此,我为了同学们,将舞蹈改成了柔的舞蹈,却因此遭到了那些跳舞能手的厌恨,但实在办法呀!面对着这个天文数字:七分三十三秒,我不改,不行呀!可为什么同学们都不了解我呢? 辣 在我九年级的时候,我被老师安排和一个满头赖疮的同学同桌,我尽量不跟那位同学说话,因为他那满头赖疮实在是可怕,而同学们却说我臭美,要和成绩好的同学同桌。我真是比窦娥还冤呀!天知道我为什么不跟他同桌。被冤枉的我脸上热辣辣的。 这酸甜苦辣,这悲悲喜喜,让我偷偷地哭了一次又一次。不正说明了这一句话:成长,真的不容易呀! 【解析】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的关键词语是“不容易”,用副词“真的”加以限定,表明随着认知的深入,感悟也越来越深刻,产生“真的不容易”的感慨。“真的不容易”是一个很宽泛的题目,有个人成长经历的学生,都会冒出思想的火花。小到身边事,大到国家大事,都可以作为素材。写身边事可以写学生自己经历某方面的挫折,最后经过努力实现了目标;或者写看到社会面貌哪方面的巨大变化,甚至经常关心国家大事的考生,还可以写我国科技、国防、经济方面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作为中学生,写自己最容易,可以针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情感等现状,写成长过程中的困难,以及如何迎难而上、解决困难,收获新的成长感悟,可以写学习上取得的一些进步,策划、组织、参与一次难忘的活动,某个领域或项目中的一个新的尝试、挑战与突破,努力克服自身的某些陋习与缺点,主动承担一份责任或践行一个承诺,努力坚守自己的一个爱好与梦想等;还可以写妈妈真的不容易,爸爸真的不容易,老师真的不容易,成功真的不容易,坚持真的不容易等等。本文适合写作记叙文或记叙散文,以记叙为主,适当的加入议论或抒情来表达自己的感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1.下列对本诗的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

A.此诗意在写山寺,但并不从正面描摹,而侧写周围的景物,来烘托映衬山寺之幽胜。

B.诗人访香积寺,却又从“不知”说起,“不知”而又要去访,表现出诗人的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倔强。

C.古树参天的丛林中,杳无人迹,忽然又飘来一阵隐隐的钟声,在深山空谷中回响,使得本来就很寂静的山林又蒙上了一层迷惘,神秘的情调。

D.看到深潭已空,想到佛经中所说的其性暴烈的毒龙已经制服,喻指只有克服邪念妄想,才能悟到禅理的高深,领略宁静之幽趣

2.赏析“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一句。

温馨提示:先解释诗句所描写的景色,然后从听觉、视觉的角度或动静的角度或修辞的角度等来赏析。

 

查看答案

    田畴,字子泰,右北平无终人也。好读书,善击剑。初平元年,义兵起,董卓迁帝于长安。幽州牧刘虞叹曰:“贼臣作乱,朝廷播荡。身备宗室遗老,今欲奉使展效臣节,安得不辱命之士乎?”众议咸称畴。虞乃备礼请与相见,大悦之,遂署为从事,具其车骑。将行,畴曰:“今道路阻绝寇虏纵横称官奉使为众所指名。愿以私行,期于得达而已。”虞从之。

既取道,畴乃更上西关,出塞,傍北山,直趣朔方,循间径去,遂至长安致命。诏拜骑都尉。畴以为天子方蒙尘未安,不可以荷佩荣宠,固辞不受。朝廷高其义。三府并辟,皆不就。愿归侍虞。得报,驰还,未至,虞已为公孙瓒所害。畴至,谒祭虞墓,陈发章表,哭泣而去。瓒闻之大怒,购求获畴,谓曰:“汝何自哭刘虞墓,而不送章表于我也?”畴答曰:“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章表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且将军方举大事以求所欲,既灭无罪之君,又仇守义之臣,诚行此事,则燕赵之士将皆蹈东海而死耳,岂忍有从将军者乎!”瓒壮其对,释不诛也。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十一》,有删改)

(注释)①牧:官名。②备:作为。③奉:派遣。④署:任命。⑤循间:顺着小路。⑥蒙尘未安:意为流亡在外。⑦荷佩:承受。⑧三府并辟: 三公官府同时召他做官。⑨章表:奏表,奏章。⑩购求获畴:悬赏捉拿将他捕获。

1.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

A.今道路阻绝/寇虏纵横/称官奉/使为众所指名

B.今道路/阻绝寇虏/纵横称官奉/使为众所指名

C.今道路阻绝/寇虏纵横/称官奉使/为众所指名

D.今道路阻绝/寇虏纵横称官/奉使为众/所指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今欲奉使展效臣节,安得不辱命之士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况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畴想以私人身份暗自上路,说明他很聪明谨慎。

B.官府同时召他做官,他都没有应命。希望回去为刘虞做事.说明他重情重义

C.田畴的下属全都推举他;刘虞慧眼识才,赏识并肯定田畴的能力。是田畴成功的原因之一。

D.公孙瓒很佩服他的回答,就没有杀他,并且向他人解释最后释放了他。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诗文,回答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

A.月色入(窗户) B.上下白(全,都)

C.日更定矣(这) D.湖中得更有此人(怎么)

2.翻译下面的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请比较两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在写景手法上的异同。

 

查看答案

    《儒林外史》节选

荏苒三年,(周学道)升了御史,钦点广东学道。这周学道虽也请了几个看文章的相公,却自己心里想道:“我在这里面吃苦久了,如今自己当权,需要把卷子都细细看过,不可听著幕客,屈了真才。”主意定了,到广州上了任。

周学道坐在堂上,见那些童生纷纷进来,也有小的也有老的,仪表端正的,獐头鼠目的,衣冠齐楚的,模楼碳烂....后点进一个童生来,面黄肌瘦,花白胡须,头上戴一顶破毡帽。广东虽是地气温暖,这时已是十二月上旬,那童生还穿著麻布直祖,冻得它乞乞缩缩,接了卷子,下去归号。周学道看在心里,封门进去。出来放头牌的时节,坐在上面,只见那穿麻布的童生上来交卷,那衣服因是朽烂了,在号里又扯破了几块。周学道看看自己身上,绯袍金带,何等辉煌。因翻一翻点名册,问那童生道:“你就是范进?”范进跪下道:“童生就是。”学道道:“你今年多少年纪了?”范进道:“童生册上写的是三十岁,童生实年五十四岁。”学道道:“你考过多少回数了?”范进道:“童生二十岁应考,到今考过二十余次。”学道道:“如何总不进学?”范进道:“总因童生文字荒谬,所以各位大老爷不曾赏取。” 周学道道:“这也未必尽然。你且出去,卷子待本道细着。”范进磕头下去了。

那时天色尚早,见那些童生交卷,周学道将范进卷子用心用意看了一遍,心里不喜,道:“这样的文字,都说的是些甚么话!怪不得不进学。”去过一边不看了。又坐了一会,还不见一个人来交卷,心里又想道:“何不把范进的卷子再看一遍,倘有一线之明,也可怜他苦志。”从头至尾又看了一遍,觉得有些意思:正要再看看,却有一个童生来交卷。那童生跪下道:“求大老爷面试。”学道和颜道:“你的文字已在这里了,又面试些甚么?”那童生道:“童生诗词歌赋都会,求大者爷出题面试。”学道变了脸道:“当今天子重文章,足下何须讲汉唐!像你做童生的人,只该用心做文章,那些杂览学他做甚公? 况且本道奉旨到此衡文,难道是来此同你谈杂学的么?看你这样务名而不务实,那正务自然荒废,都是些粗心浮气的说话, 看不得了!左右的, 赶了出去!”一声吩咐过了,两旁走过几个如眼似虎的公人,把那童生叉着膊子,一路跟头叉到大门外。周学道虽然起他出去,却也把卷子取来者。那童生叫做魏好古,文字也还清通。周学道道:“把他低低的进了学罢。”因取过笔来,在卷子尾上点了一点,做个记认。又取过范进卷子来看,看罢,不觉叹息道:“这样文字,进我看一两遍也不能解,直到三通之后,才晓得是天地间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可见世上糊涂试官,不知屈煞了多少英才!”忙取笔细细圈点,卷面上加了三系,即填了第一名:又把魏好古的卷子取过来,填了第二十名。将各卷汇齐,带了进去。发出案来,范进是第一。谒见那日,著实赞扬了一回。点到二十名,魏好古上去,又勉励了几句“用心举业,休学杂览”的话,鼓吹送了出去。次日起马,范进独自送在三十里之外,轿前打恭。周学道又叫到跟前说道:“龙头属老成。本道看你的文字,火候到了, 即在此科一定发达。我复命之后在京专候。”范进又磕头谢了,起来立着。学道轿子一拥而去。范进立着,直望见门枪影子抹过前山,看不见了,方才回到下处。谢了房主人,他家离城还有四十五里路,连夜回来,拜见母亲。

1.阅读选段,判断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

A.周学道看看自己身上,绯袍金带, 何等辉煌。此处外貌描写,传神揭露周进范进病迷于科举的原因。

B.学道变了脸道:“当今天子重文章,足下何须讲汉唐!”说明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文体严格限于八殿文,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

C.周学道又叫到跟前说道:“龙头属老成。本道看你的文字,火候到了,即在此科一定发达。”说明范进科举火候已到,才学过人,后来范进中举印证了这一点。

D.范进道:“童生册上写的是三十岁,章生实年五十四岁。”明清的科举制度,凡是习举业的读书人,不管年龄大小,未考取生员(秀才)资格之前,都称为童生。

2.结合文本,分析周学道的人物形象。

 

查看答案

    白头发,红房子

刘七平

彩霞一屁股坐到了床头,冲翻找储物柜的阿辉嚷道:“暂住证到底放哪儿了?别乱找了,用你的猪脑子好好想一想。”

“别急、别急,我再找找。”阿辉一边继续翻找,一边安慰道。

“暂住证明明是你上次放的。你每次都不上心,自己放的东西一转眼就忘记放哪儿了。”彩霞不依不饶,继续指责道,“你说你做事用点脑子行吗?我说过不止一次了,就是因为你不用脑子,所以你才不长白头发!你看看我,才这个年纪就一大把白头发了……”

阿辉没言语。他心里也很着急:没有暂住证,明天的自住商品房现场审核就不能通过。这个名叫幸福港湾的自住商品房项目,是他们早就相中的楼盘,均价比周边新房便宜不少。

阿辉翻找出自己的结婚证,发现暂住证就夹在结婚证里。他长舒了一口气,坐到彩霞身边,安抚了一番,准备洗漱睡觉。

阿辉躺在床上,久不能寐。他扭头看着月光下彩霞熟睡的脸庞,心里一阵愧疚。前年五月的一个夏日,他们裸婚了,无房无车,只办了一场简单的婚礼。如今,他还是无房无车。

第二天上午,自住商品房审核顺利通过。欣喜之余,阿辉开始担心选房当天还没轮到自己,楼盘就已经售罄。毕竟房源严重紧缺,供不应求,阿辉还是非优先选房者,不像本地人那样享有优先选房权。

果不其然,阿辉没能入住幸福港湾。选房当天回来后,阿辉搂着彩霞的肩膀,安慰道:“没事,咱们下次还有机会,楼盘多得是。从明天开始,我每天多干点活儿,每月多垒一块砖,房子很快就会垒起来的。”

彩霞苦笑着点了点头。攒钱垒砖买房,这是他多次提及的一个形象比喻。

接下来,阿辉加班的次数明显多了。

两个多月后,阿辉和彩霞终于抢购到一套另一个楼盘的两居室。在选房现场,彩霞临时决定不买一居室了,一跺脚买了一套两居室,为的是给未出生的孩子预备一个房间。

此后,阿辉加班的次数更多了。

在一次单位体检中,阿辉查出患有恶性脑瘤,并且已过手术最佳期。当天,阿辉提早下了班,望着卧室墙上挂着的一张售楼海报,泪流满面。那栋每天必看一眼的十二层红房子,就是他和彩霞即将入住的家。

病情迅速恶化,做了几次放化疗以后,阿辉的黑头发已经掉光了。在一个晚霞满天的黄昏,阿辉抚摸着彩霞黑白相间的头发,黯然神伤:“本来想跟你白头到老的,可老天不给我长白头发的机会。以前我是一头黑头发,现在直接掉光了。你看你,跟我受苦受累,白头发又多了好几根……原谅我,以后不能给你拔白头发了……”

“不许说丧气话!”彩霞打断道,把阿辉细如擀面杖的胳膊塞进了被窝里,“我去给你打些热水,洗洗脸,早些睡。”

彩霞躲在卫生间里,捂着嘴抽泣。

当晚,彩霞趴在阿辉的病床旁边,做了一个梦:她一夜之间满头白发,众人纷纷作鸟兽状逃窜。惊恐之余,她发现前方的薄雾里有一个黑发男人的身影。她拼命追赶过去,却始终追不上,最终被困在越来越重的浓雾里。

彩霞惊醒过来,发现阿辉已经走了。

按照阿辉的遗嘱,彩霞把阿辉的遗像做了处理:意气风发的面容,头顶一头白发,如雪。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运用了语言描写刻画人物,表现了阿辉的软弱无能,彩霞的强势与狠心。

B.“阿辉躺在床上,久不能寐”,因为他与妻子结婚五年了仍然无房无车,他觉得愧疚。

C.“阿辉没能入住幸福港湾”一句一语双关,反映了外来务工者在城市生活的尴尬处境。

D.文章结尾对彩霞梦境的描写,写出了她的恐惧担忧,也预示了阿辉的死。

2.阿辉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全文分析。

3.文章标题“白头发,红房子”有何作用?请结合链接材料谈谈你对“炒房”问题的看法。

(链接材料)人民日报微博发表微评:“房住不炒”何去何从?此前传言纷纷。坚持“房住不炒”定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锤定音。作为长期的住房制度安排,“房住不炒”早就写入十九大报告,不可能朝令夕改,投机客注定打错算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