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①本报记者田利平报道 记者在阜外北大街一幢居民楼的地下室内见到了王小草。除了11...

    ①本报记者田利平报道 记者在阜外北大街一幢居民楼的地下室内见到了王小草。除了11岁过春节时穿过一次新衣外,至今17岁的她穿的还是别人送的旧衣服。小草现在在某出租汽车站打工,每天干些擦桌子的杂活儿,一个月能挣400元钱。

②这是她自13岁来京打工以来拿到的最高工资,两个月前她每月只挣300元。再往前,她在餐馆里刷碗,端盘子,挣钱就更少了。

③但是一个月前她刚给家里寄了600元。她上初一的大弟弟刚刚辍学务农,此外母亲身体也不好,家里的重担一直由她弱小的肩膀承担着。

④在她记忆中,父亲一直很陌生,十天半月见不着一次面。据妈妈说他们结婚时父亲已开始赌博成瘾,为此夫妻俩不是打就是吵。小草的父亲也曾去陕西的小煤窑里打过工,但每次都是借钱买车票去,借钱买车票回。

⑤小草13岁时,得食道癌的爷爷住到她家。那年夏天爷爷一个多月吃不下去饭,劝父亲戒赌也不起作用。有一天下雨,家里屋顶哗哗地往下流水,爷爷拉着小草的手说:"出去打工吧,这个家只能靠你了,弟弟上学得靠你,你妈身体不好也得靠你,将来挣了钱,盖间好房。"

⑥13岁的小草找到北京一家小餐馆干些刷碗之类的零活儿。半年过后,居然攒了1000元。

⑦带着这1000元她回到家乡,她跟母亲说,她要用自己挣的钱交学费读书。于是她又接着上了5年级的最后一个学期,居然考上了初中。(当时升初中要考试)

⑧初中上了一个学期之后,她交给妈妈的1000元用完了,不得已再次被迫离乡进京打工。在这一个学期中,她在河南岳城中学初一年级200多名学生中,考试成绩一直是第二或第三,还拿过4个奖状。

⑨1997年春节她第二次来京时继续在餐馆里做勤杂工,后来当了服务员。餐馆一年之后拆迁,老板娘看她可怜,就把她介绍到丈夫所在的单位某出租汽车站工作。

⑩打工期间她继续地给家里寄点儿钱。今年4月份她回家收割麦子时,从邻居口中得知,钱被父亲从邮局取走后赌了个精光。

家徒四壁,上初一的弟弟不得不辍学,这让小草很伤心。她看"实话实说"征集节目话题,就写信建议做一个关于赌博的节目,前天她成为这个节目的现场观众。

在节目嘉宾中两位戒赌者致了富,小草说:"我不羡慕他们致富,我只想有个安宁祥和的家庭,穷点儿没关系,父亲能戒了赌,回家过正常生活就行。"

她说自己特想用自己挣的钱继续上学。不久前她刚从一个电脑培训班结业,现在她还想学英语。白天干完活儿后,小草便回到宿舍读书看报。令记者惊讶的是,她写了很多记录自己经历的文章和上千首歌谣。在一首《爸爸你别赌了》中,她写道:"爸爸,是你赌博害了这个家,让它一直在风雨里挣扎。我多么希望你不再赌了,让可怜的妈妈享一天福吧。答应我好吗,爸爸,回到这个社会回到这个家,在我心中你将仍然是一个好爸爸。"

1.找出对这篇新闻的内容概括不当的一项()

A.叙述了王小草的现状。

B.叙述了王小草的家庭状况。

C.叙述了王小草打工奋斗的经历。

D.叙述了社会各界对王小草的关心,援助。

2.第(7)段中“居然”一词用得恰当吗?为什么?

3.从最后两段看,王小草目前有两个强烈的愿望,这两个愿望是什么?

4.你觉得王小草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

 

1.D 2.恰当。“居然”是副词,表示出乎意料。王小草只是一个十多岁的女孩,却背上了沉重的家庭负担。她是靠自己打工赚来的线断断续续地学习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如还能考上初中,这是多么不容易呀。作者用“居然”一词,突出了小草刻苦学习的精神和她优异的成绩。 3.一,爸爸不再赌博,有一个安宁祥和的家;二,用自己挣来的钱继续学习。 4.符合题意,语句通顺即可。 【解析】 1.D. 有误。1、2段,叙述了王小草的现状。3、4、5段叙述了王小草的家庭状况。6-13段叙述了王小草打工奋斗的经历。而“社会各界对王小草的关心,援助”在文中找不到依据。故选D。 2.本题看出重点词语的含义及作用。在理解其本义的基础上,要结合上下文分析其语境义。“居然”本义是副词,表示出乎意料。结合王小草的年龄和家庭状况分析。王小草只是一个十多岁的女孩,可是家庭负担极其沉重:“她上初一的大弟弟刚刚辍学务农,此外母亲身体也不好,家里的重担一直由她弱小的肩膀承担着”“父亲已开始赌博成瘾”“得食道癌的爷爷住到她家”。王小草在餐馆里刷碗,端盘子攒了1000元,只是上了5年级的最后一个学期,却还能考上初中,作者用“居然”一词,突出了王小草的不易,突出她刻苦学习的精神。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可想而知,王小草的愿望就是解决自己的和家庭的困境。由王小草对学习的渴望和学习成绩的优秀,可以想到她对于自己的的愿望就是能用自己的挣来的钱继续学习,完成学业;由王小草写的《爸爸你别赌了》一文中的内容可知,王小草对于家庭的最强烈的愿望即是希望爸爸不再赌博,回归家庭,让妈妈幸福起来,让家庭安宁祥和。 4.本题考查阅读感受。结合文章内容和人物品质来谈。示例一:王小草只有十多岁,却担负起照顾家庭的责任,她的这种勇于担当的责任感让我感动;示例二:她靠自己打工赚来的线断断续续地学习,竟然能考上初中,她的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让我感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7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文中说“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结合对全文的理解,请简述其原因。

2.本文采用的表达方式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正人君子”具体指什么人?此处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比较阅读甲文《答谢中书书》和乙文《记承天寺夜游》,完成下面小题。

(甲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晓雾将________        (2)未复有能其奇者______________

(3)无与为乐者_______   (4)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答谢中书书》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写人间奇观,表达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愁绪。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这两句话描写了高山、白云、流水三种景观,是由仰观、俯察两种视角来写的。

C.“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寥寥数语,感慨深长。它包含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籍的心情。

D.从思想感情看,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闲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闲人”。

 

查看答案

阅读古诗,完成各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下面对王维的《使至塞上》一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以简练的笔墨写此次出使的经历:诗人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去慰问边境将士。

B.颔联写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入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内心的激动和兴奋之情。

C.尾联写作者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D.这首诗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实为边塞诗之名作。

2.诗人睹物生情,把自己比作“________ ”和“ ________”,流露出诗人被排挤出朝廷幽微难言的情感。

3.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查看答案

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_,壮心不已。

(2)________________,将以遗所思。

(3)柴门何萧条,_______________

(4)春冬之时,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鸢飞戾天者,________________;经纶世务者,________________

(6)爱看电视的小鹏,在《请您欣赏》栏目中看到了水中映月和云霞飘飞的画面,不禁引用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诗句赞颂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     》是美国著名记者     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2)作者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他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

A.八一三事变  B.双十二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

(3)“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的他走上前来,用温文尔雅的口气向我打招呼:‘哈喽,你想找什么人吗?’”他是用英语讲的,这个人物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