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
青出于蓝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出自于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的《劝学》,后人也常用由此衍生出的成语“青出于蓝”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者后人超过前人。可是,从科学角度探究,你知道“青出于蓝”的本义吗?
②在荀子那个时代,“蓝”指的是以菘蓝草为代表的蓝草植物,可作染料;“青”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颜色“蓝色”,是从蓝草中提炼而成的,但颜色比蓝草更深。中国古代用的染料,大都来自于植物、动物以及天然矿物,而植物染料最为普遍。古人将染料原色分为青、赤、黄、白、黑,称之为“五色”。其中的青色染料,就是从菘蓝、蓼蓝草等植物中提取的靛蓝染料。
③以菘蓝草为代表的植物,虽然被我们称之为“蓝草”,但是它们的花却颜色各异,或紫红色,或艳黄色……其叶子则呈绿色。我们根本无法想象,它们与蓝色之间究竟有何关系。其实这些植物能作为染料原料的,是它们的叶子。这些植物的叶子中有种叫做靛甙的物质,含有这种物质的绿叶经过发酵后,会与糖化酶或碱溶液发生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和羟基吲哚酚。经过处理后生成的无色羟基吲哚酚,发生氧化作用,再发生缩合反应,最终生成了一种蓝色的沉淀物,这就是植物染料——靛蓝。古人最初通过简易的发酵,然后用石灰来水解大量发酵后的菘蓝叶子,才能提取到少量的靛蓝染料。明代以后,蓼蓝等植物被大规模用作靛蓝的原料。后来发明了酒糟发酵法,进一步提高了植物染料的产量。
④几千年来,靛蓝作为染料普遍运用于人们的生活;今天,这种植物染料在很多地方的工艺品制作中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甲)蓝草中制取到的靛蓝产品除用于染色外,也可药用。靛蓝产品含有多种成分,当其中的靛蓝成分满足一定的质量要求后,也就成了一味中药——青黛。青黛性寒、味咸,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泻火定惊等功效,主要用于温病热盛、斑疹、吐血、咽痛口疮,还可治疗小儿惊痛、蛇虫咬伤等。
⑤中国的靛蓝早在隋唐时期就已经出口到西亚,并流传到了欧洲,向东则传到了日本。在化学合成靛蓝染料出现以前,中国的靛蓝制品在国际市场上一直享有盛名。(乙)1897年,德国化学家拜耳通过化学方法成功合成出的化学靛蓝染料,以原料充足、生产简便、纯度高、易贮运、使用方便等优点后来居上,迅速普及开来,使我国这一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植物靛蓝染料黯然失色,逐渐走向了衰落。
⑥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注意到有机染料工业带来的诸多弊端。合成靛蓝染料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有机化工原料会导致工人急性或慢性中毒,对周边人群的呼吸道、中枢神经及肝脏也有一定的伤害。同时,工业生产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这些现象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痛定思痛之余,人们开始重新关注低毒性的天然染料,植物染料又一次得到了人们的青睐与肯定,它也恰逢其时地再次显示出自己的独特魅力,重获新生。
1.下列对第⑤⑥两段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中国的靛蓝制品在国际市场上一直享有盛名。
B.化学靛蓝染料的出现曾经使植物靛蓝染料黯然失色。
C.合成靛蓝染料生产过程中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
D.人们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注意到有机染料工业带来的诸多弊端。
2.下列对短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说明对象是“青出于蓝”,对“青出于蓝”的文学与科学意义进行了生动说明。
B.第②段采用作诠释的说明方法,简明扼要地介绍了“青出于蓝”的本义。
C.第③段中加点的“大量、少量”两词,说明了古人最初提取靛蓝染料时,产量很低。
D.第③-⑥段依次介绍了靛蓝染料的提取方法、靛蓝的功用、中国靛蓝染料的兴衰。
3.下列这段文字可以放在本文(甲)(乙)中的哪一处?请具体闸述理由。
浙江温州苍南一带就是利用靛蓝来制作“夹缬”而颇负盛名。其他地区的苗、瑶、侗、金等少数民族,至今也仍然在用蓼蓝所制取的靛蓝,通过扎染、蜡染等方法来加工民族工艺品,展现出了靛蓝无可替代的魅力。
(注)①夹缬(xié):用雕版夹染印花技术制成的锦、绢等丝织物。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黄生借书说
袁枚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①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②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③灰丝④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为一说,使与书俱。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
(注释)①庋(guǐ):放置、保存。②通籍:出仕,做官。做了官,名字就不属于“民籍”,取得了官的身份,所以说“通籍”。③素蟫(yín):指蛀食书籍的银白色蠹虫。素,白色。④灰丝:指虫丝。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子孙弃者无论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B.必高束焉/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C.姑俟异日观/俟其欢悦(《送东阳马生序》) D.故有所览/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B.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C.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D.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虚线的句子。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4.认真研读文本。思考本文和《送东阳马生序》这两篇文章的写作目的有何相似之处。宋濂和袁枚两位大学问家的求学经历和性格各有什么共同之处?
古诗文阅读。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对全诗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写自己早就对洞庭湖充满向往,为下文蓄势。
B.颔联用比喻写洞庭湖的阔大,境界宏阔,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境界更高远。
C.颈联是诗歌意旨所在,写自己的身世,表现自己的处境凄凉落寞,流露孤苦无依的悲伤。
D.尾联“凭轩涕泗流”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初闻涕泪满衣裳”所蕴含的情感一致。
E.写景句既是写实,又寓想像,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丽而又生动。
2.岳阳楼是江南名楼,古往今来,无数文人登临揽胜,留下许多名篇佳作。将杜甫的《登岳阳楼》与范仲淹《岳阳楼记》比较,杜诗和范文的借景抒怀,哪个给你的触动更大?为什么?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观基本理念的凝练。请从这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结合读过的名著,谈谈你的理解。(100字左右)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尼摩船长和保尔都曾为了苏维埃英勇奋战身负重伤,都是捍卫自由、追求正义的斗士。
B.《琐记》看似在冷静叙述衍太太对自家儿子狠,对别家孩子好,实则讽刺她自私阴险。
C.“义”贯穿《水浒传》的主要情节,如鲁达拳打镇关西、大闹野猪林都是因为“义”。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分两个部分,先描写国内战争,后描写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
古诗文填写。
“酒”是中国古代文人特别钟情的一个传统意象。有人以酒激壮志,抒豪情: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中①“________”,苏轼于中秋夜②“________”(《水调歌头》),于《江城子·密州出猎》中③“________”;有人以酒寄乡思,说失意,范仲淹④“________”(《渔家傲·秋思》),李白则面对⑤“________”(《行路难》其一)仍感慨“行路难”。(温馨提示:以上均默写该诗词中含“酒”字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