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名句默写。
(1)虽贵不苟为,__________。(《吕氏春秋》)
(2)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3)__________,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4)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_____,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
(6)刿曰:“__________,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7)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运用典故,表明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表明自己无意功名、淡泊名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以“这位_______(如老师、妈妈、同学、医生……等),让我肃然起敬”为题,写一篇写人作文。
要求:(1)先在横线上填上合适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 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3)不抄袭、套作,有真情实感; (4) 文中不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阅读“今天,我们怎样阅读”的相关资料,回答问题。
今天,我们怎样阅读
(百家争鸣)
碎片化阅读的“美丽”与“忧愁”
近年来,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工具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地阅读逐渐盛行。不超过140字的微博、手机、平板电脑等掌上阅读成为时尚,这种阅读方式被称为碎片化阅读。
不少人觉得碎片化阅读是“美丽”的。无论是天文地理还是娱乐八卦,无论是耳熟能详的经典名作还是冷门生僻的知识,都可以通过碎片化阅读迅速获取。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也有人对此表示担忧。碎片化阅读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导致了知识来源的随意性和不可靠性。
(媒体信息)
近日,福州市中心硕果仅存的,承载几代爱书人梦想的晓风书屋屏山店正在悄悄打包,被细心的书友们发现,而创始人许志强在9月2日对外证实:最后一家传统意义上的晓风书屋真的要关闭了。
晓风书屋,对福州这座城市而言,不仅是一间书店,也是文化地标,更是这座城市不应失去的精神气质。但愿,在全社会的关心下,我们的实体书店能够兴旺起来。
(摘自《东南快报》2016年9月7日)
(它山之石)
在加拿大,人们喜欢全家逛书店,喜欢全家出动去图书馆,喜欢饭后一起围坐在暖烘烘的壁炉前读书。加拿大几乎每座图书馆都有儿童读书区,家长可以把孩子放在那里,自己放心地去阅读感兴趣的书籍。
有资料显示,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等国,对小书店的税率为零,瑞士、意大利的税率也只有2%。法国政府长期免征书店所得税。日本和韩国则由政府制定图书最低折扣以保证实体书店与网络书店处于平等的竞争舞台。此外,西方不少城市还有各类文化基金,为一些有地标景观性质的书店提供资助,用以保护城市文化的多样性。
(摘自《现代金报》)
1.结合“百家争鸣”中的材料,给“碎片化阅读”下个定义。
2.结合“它山之石”中的材料,为“媒体信息”中谈及的实体书店的兴旺提出两条建议。
①
②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问题。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下列说法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所以”连接的两个分句之间是必然的因果关系,这是在匿名信事件后,作者对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们歧视中国人的行为表现出自卑之情。
B.“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表示看枪毙犯人的人无一例外地喝采,表现这些人的精神麻木,也表现了作者面对这种状况的悲哀之情。
C.“……也无怪他们疑惑。”“——呜呼,无法可想!”这两句体现了作者激愤、悲愤的心情。
D.“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刺耳”的原因是伤害了“我”的民族自尊心。
2.文中划线的两个“他们”各指代谁?
3.“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表现了“我”怎样的思想认识?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母亲的诗
张望
①母亲不是诗人,母亲不会写诗,但是今天,当我坐在宽敞明亮的写字楼里,打开电脑写这篇文章时,竟忽然觉得,母亲似乎写过一首诗——
②十多年前,我上小学。冬天,家乡铺天盖地下了一场雪。风卷着雪花,狂暴地扫荡着田野村庄,摇撼着古树的躯干,把我家的门窗撞得哗啦啦地响。吃罢早饭,我背上书包上学去。打开房门,一股袭人的寒气迎面扑来,顿时让我打个寒噤。我赶紧把门撞上,哆哆嗦嗦地说:“哎呀,好吓人的风雪哟!”母亲从里屋出来,见我缩头缩尾的样子,瞥我一眼,深情地说:“孩子,风雪吓人吗?不,冬天的门就是风雪推开的呢。”说着她快步上前,哗地一声,房门大开,“走,我们上学去!”
③踏着洒满积雪的小路,母亲给我讲了许多有关季节的故事,而且全部和门有关。走到学校的时候,母亲有关季节的故事也讲完了,连缀起采,竟成了这么几句:“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了/绿阴把夏天的门推开了/果实把秋天的门推开了/风雪把冬天的门推开了……”
④说实话,我当时并不知道这是诗。但不知为何,母亲随口说的这些话,竟像母亲给我身上加的一件御寒的外衣,让我身子热乎乎的。从此,我天天念着它去上学,再不畏惧风霜雪雨。年年如母亲所说,飞雪送来了春,花朵盼来了夏,绿阴又迎来果实累累的秋……
⑤岁月如流,人生如流,转眼十余年过去。我从大学毕业了,正赶上就业艰难,许多单位下岗分流。毫无门路的我,只得像一只无头小鸟似的在人才交流中心乱闯,结果半年过去后,依然没有找到一份工作。
⑥那天,我又碰了一鼻子灰,悻悻地走出人才交流中心。抬头望,天空灰蒙蒙,弄得我的心情更加灰黯。既然城市容不下我,我便想到了回家去。于是,我搭上一辆便车,当天傍晚就来到乡下。
⑦乡村的夜说来就来,不一会儿,四周就拉起了黑色的帷幕。我独立门前,仰望长空,星星闪烁。可在我看来,那些星星却像在对我眨着嘲笑的眼。我低头哀叹道:“唉,人倒霉连星星都生厌啊!”然后咚地撞上房门,坐在屋内唉声叹气。
⑧母亲从里屋出来,见我垂头丧气的样子,瞥我一眼,深情地说:“孩子,星星生厌吗?不,黑夜的门就是星星推开的呢。”说着她快步上前,哗地一声,房门大开,“走,我们看星星去。”
⑨坐在满天星斗的院坝,母亲给我讲了许多有关人生的故事,而且全都和门有关。天快亮的时候,母亲有关人生的故事也讲完了,连缀起来,竟成了这么几句:“星星把黑夜的门推开了/黑夜把坚韧的门推开了/坚韧把成功的门推开了/成功把生活的门推开了……”
⑩说实话,我当时并不知道这是诗。但不知为何,母亲随口说的这些话,竟像母亲给我的心加了一件御寒的外衣,让我心里热乎乎的,我虽然未置一词,但是我却知道了自己应该怎样去做。
1.下列说法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主体部分采用了大致相同的结构方式,这种循环往复的方式,突出了母亲对“我”的影响。
B.文章中母亲随口说出的话语言朴实,却给了“我”极大的教育和鼓励,因而在“我”看来,母亲的话与诗一般优美。
C.文章采用插叙的方式,揭示了“我”在母亲的教育下成才的主题,引人入胜。
D.文章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2.文章写了母亲对“我”关心爱护的两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联系上下文理解第⑩段中画线句子的深刻含义。
4.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答出两点即可)
读下列文字,按要求作答。
他也乘着酒兴,都到外面看时,果然绿树上一个老鸦巢。众人道:“把梯子上去拆了,也得耳根清净。”李四便道:“我与你盘上去,不要梯子。”他相了一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拔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众泼皮见了,一齐拜倒在地,只叫:“师父非是凡人,正是真罗汉身体,无千万斤气力,如何拔得起!”他道:“打甚鸟紧!明日都看洒家演武使器械。”众泼皮当晚各自散了。
请用短语概括选段故事名称:_________,文中的“他”是___________,表现了他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