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佳肴》)

(乙)蓉①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经尺浸淫②日广。每履之,足苦踬③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④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⑤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⑥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选自《习惯说》)

(注释)①蓉:刘蓉,清代文学家。②浸淫:逐渐,渐进。③踬(zhì):被绊倒。④蹶(jué)然:跌倒的样子。 ⑤不与洼适:不能适应凹地. ⑥窒:阻碍。

1.用“/”线为下面句子断句,划两处。

室 有 洼 经 尺 浸 淫 日 广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 不知其________           ⑵ 然后能自________

而笑曰  ________           ⑷ 已而复    _________

3.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1)《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2)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4.甲乙两文有一个怎样的共同话题?作者表达的观点有什么不同?

 

1.室有洼/经尺/浸淫日广 2. (1)味美 (2)反思 (3)回头看 (4)这样 3.(1)《尚书·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2)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好,怎么能治理国家呢? 4.共同的话题:学习的方法。甲文表达的观点:教学相长(或“教与学相互促进”);乙文表达的观点: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或“学习贵在谨慎认真”)。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本句的意思是“这屋有处洼坑,直径一尺,逐渐的越来越大。”根据句意断句为:室有洼/经尺/浸淫日广。 2.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1)句意为: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旨:味美。 (2)句意为:然后能自我反思。反:反思。 (3)句意为:看到这屋地面的洼坑,笑着对刘蓉说。顾:看,回头看。 (4)句意为:后来还是有这样的感觉。然:这样。 3.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要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重点词语(1)学(xiào):通“敩”,教导。其:表推测,大概。(2)治:治理,管理。何……为:哪里还谈得上……。 4.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中心主题的理解和对比。要求在分析归纳原文有关内容的基础上,以推理的方式,分析和概括在某一叙述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的主张和看法。能结合文章做具体分析比较,意思表述合理即可。甲文以类比论证的方法,首先以“嘉肴,弗食,不知其旨”引出“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强调要学习,要实践。然后说到教和学中存在的“不足”和“困”等问题,进而提出解决的方法“自反”“自强”,最后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即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为了增强这一结论的说服力,又引用《兑命》中的名言加以强调说明。全文论证严密,结构浑然一体。乙文选取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小中见大,即事寓理,告诉了我们一个(习惯对人的影响是多么巨大的)道理。对学习的启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何是非常重要的,初始阶段的习惯非常重要,君子求学,贵在慎重地对待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因此两文的共同话题是“学习的方法”。两文的观点根据上面内容分别概括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节选自《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B.“何由彻”和前面的“未断绝”照应,表现了诗人盼雨停盼天亮的迫切心情。

C.选文中,诗人由自身处境联系到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D.诗人遭受夜雨的痛苦,期盼广厦与民,将苦难加以升华,情绪含蓄压抑。

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读书是长期的一个需要付出辛苦劳动的过程。因此,不能心浮气躁、①  (A.浮光掠影  B.浅尝辄止),而应当先易后难,由浅入深,②  (A.循序渐进  B.循规蹈矩),水滴石穿。正如荀子在《劝学》中所说:“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现实中,不少人都有长期坚持、积少成多,最后取得惊人收获的读书经历。

(1)根据文意,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文中的横线处(只填序号)。

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原句:读书是长期的一个需要付出辛苦劳动的过程。

修改句: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字注音和短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qiáo)        (yì)      目空一切      海枯石烂

B.háng)辈      (mù)      戛然而止      消声匿迹

C.(qiāo)        (jiān)    挑拔离间      格物致知

D.(piān)        (zhá)     行将就木      目炫神迷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

B.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它需要有鲜明的观点、明确的态度、清晰的思路、充实的内容。

C.《马说》中的“说”是古代的一种文学体裁,主要是就某一事物进行说明与介绍。

D.马克·吐温是美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⑴ 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_。窈窕淑女,________。(《诗经·关雎》)

⑵ 山光悦鸟性,_______________。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___________________,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________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⑸青树翠蔓,______,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

⑹白居易《卖炭翁》表现卖炭翁内心矛盾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