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知一重非,进一重境 张勇 ①随园主人在《续诗品,勇改》中写道:“千招不来,仓猝忽...

    知一重非,进一重境

张勇

①随园主人在《续诗品,勇改》中写道:“千招不来,仓猝忽至。十年矜宠,一朝捐弃。人贵知足,惟学不然。人功不竭,天巧不传。知一重非,进一重境。亦有生金,一铸而定。”他认为诗歌有弊病,就当勇于改正。其实,不论作文还是做人,都须“知一重非,进一重境。”

②《醉翁亭记》里的“环滁皆山也”,这么简单一句据说是撕烂好多稿才得出来的。宋代朱熹《朱子语类》19卷,曰:欧阳公文亦多是修改到妙处。有人买得他《醉翁亭记》稿,初说滁州四面有山,凡数十字。末后改定,只曰:“环滁皆山也。”5字而已。欧阳修讲究文字简洁,不述废语,不置闲墨,他同宋祁等人合编《新唐书》,曾以“其事增于前,其文省于旧”而被夸耀。白居易的诗文脸炙人口,其遗稿“涂改甚多”“竟有终篇不留一字者”,因为这样,他给后人留下了不少经典诗文。现代大画家徐悲鸿新作“写东坡春江水暖诗意”,内中有麻鸭尾羽卷曲如环。一乡下土老倌对他说:“先生,你这幅画里的鸭子画错了,你画的是麻鸭,麻鸭尾巴哪有恁(这样)长的?”徐氏当众承认疏于写生,深深致谢而退。也有知名作家介绍写作经验说,把作品当成不是自己的,从别人的角度旁观,才能冷静地修改。叶圣陶讲过,审慎的作家写作,往往斟酌又斟酌、修改又修改,字一句都不肯随便。故陀斯妥耶夫斯基说:“作家最大的本领是修改。谁善于修改自己的东西,他就前程远大。”

③人生如作文,也需要不断地修改。《寄园寄所寄》中有一则主考官向考生认错的故事,是对“知一重非,进一重境”很好的诠释:徐存斋,30岁时就进了翰林院当编修,朝廷派他到浙江主考,是何等的年少气盛。阅卷中,他发现一名士子在八胶文中用了“颜苦孔之卓”这个典故,他眉头一皱,拿起笔来,划了条黑杠,批上两个字:杜撰。凡是有主考的不佳评语,考生要到堂上“领责”。这位士子棒着卷上去,一看年轻的主考大人满面愠色,不知该如何应对。但不得不为自己申辩:“大宗师见教诚当,但此语出自《扬子法言》,实非生员杜撰也。”徐存斋颇有点肯于道歉的气度,敢于认错的作风,连忙从太师椅上站起来,“本道侥幸太早,未尝学问,今承教多矣!”然后,“改置一等”。这位年轻的翰林可谓中国科举史上的一个特例。

④“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一个人在工作生活中出现过失不要紧,关键在于能够正确对待、及时改正。错误有大有小,有的关涉原则立场,有的属于学艺不精,有的就是一时疏忽,但如何面对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或失误,每个人的态度各有不同,由此,人品高下立见。故列宁说:“聪明的人并不是不犯错误,只是他们在不犯重大错误的同时能迅速纠正错误。”

⑤须知,诚心认错是改过向善的前提。“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懂了“知耻而后勇”的道理,才能发挥出力量和勇气来改正错误,奋发进取,努力向上。“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及时省察、反思,经常观照内心,不仅是先贤名人的闪光点,也是每个人的修身之要。

(选自《做人与处世》2019年第22期,有删改)

1.下列对选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不管是因原则立场、学艺不精,还是一时疏忽造成的错误,都不要紧,关键是要能够正确对待和及时改正错误。

B.文章既有事实论据,也有道理论据,其中,徐存斋的事例尤为具体,使文章的论证过程更充分,同时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C.第①段引用随园主人在《续诗品·勇改》中的一段话,旨在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作文和做人都须“知一重非,进一重境”。

D.本文论证严密,例如第③段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首先提出观点,然后列举《寄园寄所寄》的故事进行对比论证,最后得出结论。

2.第②段哪个事实论据使用不当?请说明理由。

3.结合选文联系自己的经历,谈谈如何做到“知一重非,进一重境”。

 

1.D 2.“欧阳修讲求文字简洁,不述费语,不讲闲墨……”这个事实论据使用不太恰当。因为本段的论点是“知一重非,进一重境”,在不断地修改中得真知。这个论据讲述的是欧阳修的写作风格。 3.“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生活和学习中,每个人都难免犯这样那样的错误。遇到问题首先得有一个诚心认错的态度,虚心对待错误的原因。其次,认清错误原因,及时进行改正。 【解析】 1.D.第③段在结构上使用的是总分结构,列举《奇园寄所寄》的事例后,并没有进行结论总结。段中并不存在所谓的对比论证。故选D。 2.考查观点与材料的关系。观点一定要能统率材料,而材料一定要能证明论点。材料与观点必须统一。论据与论点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因此论据与论点之间应有内在联系、有契合点才行,否则就不能证明论点。此文第一段从清代的袁枚写过《续诗品,勇改》写起,引出中心论点“知一重非,进一重境”,第二段列举“欧阳修讲求文字简洁,不述费语,不讲闲墨……”的例子,论述的是欧阳修写作上的风格,与本文的中心论点“知一重非,进一重境”不吻合,所以是使用不太恰当。 3.考查学生的阅读拓展与感悟能力。解此类开放性试题:要紧扣文章的主旨;要紧密联系实际谈感想和认识,要真切,从生活中来;要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态度要正确、鲜明;如,一个人在生活学习中出现过失不要紧,关键在于能够明白错误的原因,并正确对待,及时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郑玄家奴婢皆读书。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曳著泥中。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节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旨:意思。②曳著:拉到。③胡为乎泥中:为什么在泥水中。语见《诗经·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④薄言往愬,逢彼之怒:我要去诉说心中的怨苦,正遇到他大发雷霆。语见《诗经·柏舟》:“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薄言,发语词。愬:诉说。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郑玄家奴婢读书/若空游无所依 B.使一婢/吾求古仁人之心

C.旨/交口 D.有一婢来/前行,欲穷其林

2.请用三条“/”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

将 挞 之 方 自 陈 说 玄 怒 使 人 曳著 泥 中

3.孔子云:“不学诗,无以言。”意思是,不学《诗经》,连说话也不会。选文是如何体现孔子这句话的?

 

查看答案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擎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日更定矣______  (2)毳衣炉火______  (3)______

2.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的“痴”表现在“痴行”“痴景”“痴情三方面,在文末通过舟子口中道出“痴”字,看似随意,实则意味深长。

B.本文写景奇绝,巧妙使用“痕”“点”“芥”“粒”等量词,按照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的次序将景物特点勾勒出来。

C.作者夜游湖心亭,实有舟子相伴,却说“独往”,这不是前后矛盾,也不是目中无人,而是他独立不羁精神的表现。

D.“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是金陵客人与作者共同的心语,与后文“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句相互映衬。

 

查看答案

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9月28日,中国女推以3:0击败塞尔维亚队,提前一轮锁定2019世界杯冠军。在9月29日的最后一战中,中国女排以3:0战胜阿根廷队,取得此次世界杯的十一连胜,完美收官。这样的成绩激动人心,这样的胜利酣畅淋漓。中国女排兑现了她们“升国旗、奏国歌”的誓言,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材料二)

刁琳宇和刘晏含虽然不在中国女排上场名单中,但两人还是积极配合参赛队员,全程参加了魔鬼训练。而作为队长的朱婷,以身作则,不但严格要求自我,而且不断鼓励队友。中国女排虽然已提前拿到本届世界杯冠军,仍未有一丝松懈,刚刚走下比赛场就转到训练场,直到练够了量才离开。每一位球员、教练从头到脚都被汗水泡透了。这让国际友人意大利体能师不停感叹,走过那么多国家,与多支国家队合作过,但从来没有见过像中国女排这样的团结精神和训练强度。

(1)请给材料一拟一个新闻标题,不超过15字。

(2)请结合材料二,仿照下面的例子,给中国女排写一个赞语。

例:所向披靡给国庆献礼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调换)

B.能否彻底治理环境污染,留住碧水蓝天,还我们一个纯净美好的家园,关键在于有关部门严格执法。(在“有关部门”后面加上“能否”)

C.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小欢喜》收视率之所以节节攀升,是因为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演员演技精湛、画面制作精良的缘故。(删去“的缘故”)

D.为加大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顺德中学语文科组大力开展“诵中华经典”“写规范汉字”等活动。(将“加大”改为“提升”)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飘逸的长发像风中轻轻摇摆的柳条,你明亮的眼睛像天上闪闪发光的星星。

B.新时代的青年要涵养一身浩然正气,坚守一颗执着初心,坚定一个理想信念。

C.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进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经济和文化水平相得益彰

D.人在走投无路时,常会着急、焦虑、恐慌,但不管如何,都要保持乐观心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