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袁枚一首孤独了300年的小诗《苔》,在狗年春节火了。《苔》所咏唱的,不仅仅是个体的信心、生命的希望、未来的畅想,也是真实的人生处境。
根据你对上面文字的理解,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体验、感悟和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半命题作文
央视前期推出节目《厉害了,我的国》。该节目向全国观众发出邀请: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下身边的发展变化,讲述百姓眼中的中国故事,这让很多人能有机会说出内心的自豪。
你的亲人、你的朋友、你的老师、你的校园、你的家乡、你欣赏的一处风景、你喜欢的一件物品……他们的厉害之处,你发现了吗?
请你以“厉害了,我的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文中不出现可能泄露考生自己信息的真实人名、地名、校名等,字数在600字以上。
综合性学习
(1)根据下面两则材料,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学习古诗文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
材料一 目前中小学教材中的优秀古诗文比例已经提升了,这很必要,诗歌朗朗上口,又有节律,读起来能调节身体,还能调节心情,孩子们会很喜欢。
材料二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郦波说:“只要是中国人,不论你会背多少诗,在成长过程中总是有诗词记忆的。幼儿园至少都接触过‘鹅鹅鹅’,接触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中国诗词大会》很容易唤醒我们的成长记忆,继而形成一种文化共鸣。”
(2)班级开展以阅读唐诗宋词、楚辞汉赋等作品为主要内容的“古诗文诵读”活动,同学们想拟一则对联作标语,有同学已想好了上联,请你对出下联。
上联:诵读唐诗宋词,感受经典魅力 下联:
(3)世界读书日(每年的4月23日),初三(1)班要向学校图书馆借五本《唐诗三百首》传阅,一周后归还,请你以班委会代表李明的名义写一张借条。
比较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①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②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③梦中初遇洛神④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释)①保叔塔:即保俶塔,在西湖边的山上。②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③东阿王:曹植。④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1)余拏一小舟 拏: (2)是金陵人,客此 客:
(3)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 突兀: (4)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时: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余游西湖始此。
3.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划两处。
午 刻 入 昭 庆 茶 毕 即 棹 小 舟 入 湖 。
4.(甲)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5.(甲)文有关“湖上影子”的描写采用的是近似图画中的______手法,不加渲染,用语朴素;(乙)文画线句子连用4个比喻,其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1.试简要分析颈联所含的深意。
2.诗歌尾联写到“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请联系全诗,说说作者心中的“悲”有哪些方面呢?
3.“白头吊古风霜里”一句中“风霜”一语双关,请分析双关所指的具体内容及表达作用。
阅读下面非连续性文本,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雁是出色的空中旅行家。每当秋冬季节,它们就从老家西伯利亚一带,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飞到我国的南方过冬。第二年春天,它们经过长途旅行,回到西伯利亚产蛋繁殖。大雁的飞行速度很快,每小时能飞68~90公里,几千公里的漫长旅途得飞上一两个月。
大雁队伍纪律严明,他们飞行时始终排成“人”字或“一”字形,古人称之为“雁阵”。因为它们整天飞,单靠一只雁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互相帮助,才能飞得快、飞得远。雁阵中飞在最前面的大雁,是很有力量、很有经验的,称为“头雁”。头雁飞行的过程中在其身后会形成一个低气压区,紧跟其后的大雁飞行时就可以利用这个低气压区减少空气的阻力,有利于整个群体的持续飞行能力。
相同的原理在田径场上也有,中长跑的比赛中一些有经验的运动员不会一开始就去跑在第一位,而是紧跟前几个人后面跑,因为这样空气对他的阻力会比第一位的小,跑起来也更省力。
另外,大雁排成整齐的“人”字形或“一”字形,也是一种集群本能的表现。因为这样有利于防御敌害。雁群总是由有经验的老雁当“队长”,飞在队伍的前面,幼鸟和体弱的鸟,大都插在队伍的中间。雁群停歇在水边找食水草时,也总由一只有经验的老雁担任哨兵。如果有大雁掉队落单,失去团队的保护,孤雁的存活率就很低了。
(材料二)[注]下边漫画标题为“雁殉侣”,画中文字为:王一槐司铎铜陵时,言有民舍除夜燎烟,驱除不祥。一雄雁触烟而下。家人以为不祥也,烹之。明晨,又一雁飞鸣绕檐数日,亦堕而死。
(材料三)大雁,貌不惊人,类不珍稀,却以其独有的特质,牵动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情思。
小标题一:托雁足传书,寄相思之苦
“雁足传书”的故事,使大雁成了信使的代词。于是诗人词家借雁寄相思之情,便一发不可收。杜甫在《天末怀李白》中写道:“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诗人急盼友人音讯,借问“鸿雁几时到”,实则表达了对友人强烈而深挚的思念之情。而“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则巧妙化用典故,抒写了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婉曲而绵长。
小标题二: ,
《礼记·月会》中说:“仲秋之月,鸿雁南飞。”雁为候鸟,春来北归,秋至南翔,每年准时往返,于是,借雁南归而衬人不归的愁苦情思,便成为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温庭筠《苏武庙》中写道:“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这是一幅典型的望雁思归图。又如“夜闻归雁生乡思,病人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珍》),诗人远离山乡,心情苦闷,夜不能寐,卧听归雁,勾起了无尽的思乡之情。
(材料四)三月的大雁则不同。尽管它们在冬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可能受到枪击,但现在却是休战时刻。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在我们的沼泽上空做了几次试探性的盘旋之后,它们白色的尾部朝远方的山丘,终于慢慢扇动着黑色的翅膀,静静地向池塘滑翔下来。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我们的大雁又回来了。
(选自利奥波德《大雁归来》)
1.(材料一)中的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结合(材料四),体会该段画线句子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3.结合前三则材料内容,写出三点大雁身上值得称颂的美好品质。
4.仿照(材料三)“小标题一”的形式,从内容、情感两方面将“小标题二”填写完整。(前后各5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