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①连续三夜,红军把部队分成西、南两个纵队。第四天...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①连续三夜,红军把部队分成西、南两个纵队。第四天晚上他们出其不意地进发了,几乎同时攻打湖南和广东的碉堡线。他们攻克了这些碉堡,敌军惊惶奔逃。红军猛攻不停,一直到占领了南线的全部碉堡工事封锁网,这就给他们打开了通向西方和南方的道路,红军的先锋部队就开始了他们轰动一时的进军。

据红军告诉我,成千上万支步枪和机枪,大量机器和弹药,甚至还有大量银洋都埋在他们从南方出发的长征途上。他们说,现在遭到成千上万警备部队包围的红区农民有朝一日会把它们从地下挖出来,恢复他们的苏区。他们只等着信号——抗日战争也许就是那个信号。

③自红军主要部队从江西撤退之后,隔了好几个星期,南京军队才能够占领重要的红色城池。成千的农民、保卫队、游击队团结在一起,由几个红军正规军队的士兵领导着,举行了一次坚强的抵抗。这些红军领袖们很英勇地主动地停留下来,他们的牺牲精神至今为红军用许多方法来纪念着。他们尽了后方防卫的责任,在南京还不能动员充分的军力,去在路上包围和消灭他们之前,他们使主要的部队能够很好地前进。即在一九三七年的今天,在江西、福建和贵州,还有一些区域被这样的红军残部所占领着,所以在最近南京政府又宣称要在福建开始另一个“最后肃清”的“反赤围剿”了。

——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有删减

1.文中第②段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文内容节选的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第五次“围剿”。

B.选文第①段中的“敌军惊惶奔逃”与“红军猛攻不停”,一褒一贬,表达了作者对敌军的嘲笑和对红军的赞扬。

C.从选文我们不难看出红军领袖们的英勇品质和奉献精神。

D.文章第①段中提到了“轰动一时的进军”具体指的是正面进攻敌军。

3.《红星照耀中国》中写到:“四川军队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你认为红军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请结合整本书阅读,阐述你的观点与理由。

 

1.说明信息的来源是真实可靠的,体现了纪实作品“用事实说话”的特点。 2.D 3.示例:我认为红军是人,是平常人,有平常人的喜怒哀乐,也有平常人的爱好。如有的红军战士喜欢打兵乓球,有的喜欢唱歌等。 【解析】 1.考查名著语言的分析。《红星照耀中国》是纪实性的作品,因此对文中信息要求真实可靠。“据红军告诉我”和“他们说”标明了信息来源,说明不是作者猜测的,是有依据的,体现了纪实作品语言的准确性特点。 2.考查对名著内容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要将每一个选项都放在名著文本中进行比较,然后辨析正误。 D.“文章第①段中提到了‘轰动一时的进军’具体指的是正面进攻敌军”错误。“轰动一时的进军”根据第二段中“从南方出发的长征途上”,可知是红军长征的途中,并非是“正面进攻敌军”; 故选D。 3.考查名著阅读的感悟、观点及理由。解答时,要结合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如果认为是“疯子"或“神”,还要从喻义方面进行分析。 “人”的角度示例:我认为红军是人是平常人,有平常人的喜怒哀乐,也有平常人的爱好。如有的红军战士喜欢打乒乓球,有的喜欢唱歌,有的特别爱马。 “疯子”的角度示例:我认为红军是“疯子”,他们面对困难,坚定不移,有时采取异乎寻常的甚至极端的方式,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如在“飞夺泸定桥”一役中,泸定桥上面一半木板被撬走,下面是湍急的河流,对面是敌军的机枪阵地,没人会想到红军竟然在这样情形下过桥。 “神”的角度:我认为红军是神,红军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他们翻越数座大雪山,渡过几十条河流,穿过遍布沼泽的草地,徒步二万五千里,最终突破敌军的重重包围,真是神奇。不管选择那个角度,都要赞扬红军的优秀品质。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蚊烟中的往事

①如果是夏天,如果火烧云又把西边天映红了的话,我们喜欢将饭桌放置在院落里吃晚饭。当然,这时候必不可少的,是笼蚊烟,因为傍晚的蚊子很活跃。

②笼蚊烟其实很简单,先是用一蓬干树枝将火引着,让它燃烧一会儿,就赶紧抱来一捆蒿草,将它们均匀地散开,压在火上。这时丝丝缕缕的青烟就袅袅升起了,蚊子似乎很不习惯这股在我们闻来很清香的烟,它们远远地避开了。我们就可以轻松地吃晚饭了。

③这样对着青翠的菜园和绚丽晚景的晚饭,是别有风味的。饭桌上通常少不了一碗酱,这酱都是自己家做的。每年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一过,寒风还在肆虐的时候,做酱的工作就开始了。家庭主妇们煮熟了黄豆,把它捣碎,等它凉透了,再把它们揉捏成砖头的形状,用报纸一层又一层地裹了它们,放置起来。到了清明之后,自然风干了,将酱块身上已经脆了的报纸撕下来,将酱块掰开,放到酱缸里,兑上水和盐,酱就开始了发酵的过程。酱喜欢阳光,所以大多数的人家不是把酱缸放在窗跟前,就是搁在菜园的中央,那都是接受阳光最多的地方。阳光和风真是好东西,用不了多久,酱就改变了颜色,由浅黄变为乳黄直至金黄,并且自然地把酱汁调和均匀了,香味隐约飘了出来,一些贪谗的人受不了它的诱惑,未等它充分发酵好,就盛着它吃了。

④夏日的晚餐桌上,占统治地位的就是酱了。那些蘸酱菜有两个来源:野地和菜园。野地的菜自然就是野菜了,比如明叶菜、野鸡膀子、水芹菜、鸭子嘴、老桑芹和柳蒿芽。野菜通常要在开水中焯一下,让它们在沸水中打个滚,捞出来,用凉水拔了,攥干了再吃。

⑤因为有了酱,就有了采野菜的乐趣,你可以堂而皇之地提着篮子出了家门,就说是采野菜去了,你愿意在河边多流连一刻,看看浸在水中的柔软的云,是没人知道的;你愿意在山间偷偷地采一些浆果来吃,大人们依然是不知道的;反正有那么几种野菜横在篮子中,你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踏入家门。

⑥天气越来越热的时候,野菜就老了,吃不得了,这时伺候晚餐桌上酱碗的,就得是园田中的蔬菜了。青葱、黄瓜、菠菜、生菜、香菜和小白菜水灵灵地闪亮登场了。园田中的菜适宜于生吃,只需把它们在清水中洗过则是。一家人围坐在饭桌旁,这个人拿棵葱,那个人拿棵菠菜,另一个人则可能把香菜卷上一绺,大家纷纷把这些碧绿的蔬菜伸向酱碗,吃得激情飞扬的。而此时蚊烟静静地在半空浮悬,晚霞静悄悄地落着,天色越来越黯淡,大家的脸上就会呈现出那种知足的平和表情。

⑦我最钟情的酱,是炸鱼酱。鱼来自草甸子中的水泡子。水泡子里有鲫鱼、柳根和老头鱼。父亲用柳条为我做了根鱼杆,虽然它不直溜,但钓起鱼来却不含糊。水泡子中的鱼不似河里的,它长不大,都是小鱼,而且由于是死水,鱼有股土腥味,所以决不能清蒸和调汤喝,只能放上浓重的调料煎炒烹炸。我钓回来的鱼,基本都是把它连着骨头剁成泥,舀上一碗黄酱,炸鱼酱吃了。只要晚餐桌上有一碗鱼酱,园田中的蔬菜就遭殃了,一盆青菜往往不够,再拔上一盆,可能还是不够,不把酱碗蘸得透出瓷器的亮色,我们的嘴是不会罢休的。

⑧酱缸其实是很娇气的,它像小孩子一样需要精心呵护着。它讨厌蚊虫,因此脸上总是蒙着一层白纱布,防止蚊虫飞进去,弄脏了它;它喜欢晒太阳,似乎很害痒,要经常用一个木耙子捣一捣,把白醭撇出去;它惧怕雨水,所以身旁通常放着一块玻璃,一看雨要来了,就把它盖上去_。我就很心疼家中的酱缸,有的时候在学校上课,一听到雷声轰隆隆地响起,就举手跟老师请假,撒谎说要上厕所,而我出了教室后会一路飞奔回家,冲进菜园,盖上酱缸。酱没被淋着,我却会在返回的路上被雨水打湿。

⑨蚊烟稀薄的时候,火烧云也像熟透了的草莓似的落了。我们吃完了晚饭,天也就越来越陈旧,蚊子又三三两两地回来了。我们把饭桌撤了,打扫干净笼蚊烟的灰烬,站在院子里盼着星星出来,或者是打着饱嗝去火炕上铺被窝。我还记得父亲酒足饭饱在院子中看天时,如果被飞回的蚊子给咬着了,他会得意地喊我妈妈出来,说他很招人稀罕,母蚊子又啃他的脸了!我们那时就都会发出快意的笑声,以为爸爸在开玩笑。长大后我才知道,父亲说得也没错,吸食人的血液的确实都是雌蚊,而雄蚊吮吸的则是植物的汁液。如今曾说过这话的父亲早已和着飘渺的蚊烟去另一个世界了。

⑩菜园依然青翠,火烧云也依然会在西边天燃烧,只是一家人坐在院落中笼起蚊烟吃晚饭的岁月一去不复返了。我在回忆蚊烟的时候,为那股亲切而熟悉的气息的远去而深深地怅惘着。

1.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并未用大量的笔墨写蚊烟,而是写了做豆酱、采野菜、炸鱼酱、盖酱缸等往事。

B.文章信笔所至,无拘无束,看起来很“散”,始终没有一条主线在贯穿着。

C.作者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情,娓娓道来,平淡自然,却饶有趣味。

D.文中第⑩段的画线句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回忆和对故乡亲人的怀念,还有对岁月逝去的惆怅和失落。

2.第①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第⑧段的画线句。

4.文章以“蚊烟中的往事”为题,有什么好处?

5.往事如烟,生活美好,你有什么难忘的记忆?写下来,说说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古人过年的“钱习俗”

①在古代过年的“钱年俗”中,“压岁钱”是最重要的一种。清代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中称:“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这个说法,反映的就是“压岁钱”的本义。在同一词条中,富察敦崇又称:“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

②压岁钱包含着长辈对孩子的祈望,所以准备压岁钱时都要讨个吉利,多“以百为数”,即压岁钱一般一百文,既不多给也不少给,取“长命百岁”之意,故民间又称压岁钱为“百岁钱”。

③“百岁钱”风俗在民国时仍很流行,民国二十六年《衢县志》记载:过年时,“尊长选大钱数十枚分赐孙子,曰‘压岁’。多至百文为度,亦曰‘百岁钱’。置之卧所,是为‘压岁’。”老家在浙江绍兴的周作人,在其《儿童杂事诗》中便曾回忆了小时候在故乡得压岁钱的情形:“昨夜新收压岁钱,板方一百压枕边。”

④过年时流行的“钱年俗”还有“挂门钱”,这种“年俗”有些地方至今尚存。门钱,顾名思义是挂在门上的钱,又称“黄钱”、“红钱”,在民间眼里它是“喜钱”。但并不是真的流通货币,乃五色纸钱。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岁晚节物”条记载了当时的年俗:“至除夕,则比屋以五色纸钱、酒、果,以迎送六神于门。”挂门钱风俗是为了迎接门神,到后来挂门钱又被赋予抵御“疫神”的作用,成了避灾驱疫的需要,与门挂桃符是同一原理。

⑤因为放置手法的不同,挂门钱又叫“贴门钱”。乾隆时期的《石首县志》记载,当地大年三十,“贴五彩门神与桃符,并挂纸钱于门壁。”

⑥除了挂钱,有的地方还流行“挂锭”。当然“挂锭”并非是把金锭银锭挂在门上,也是仿的,用锡纸糊成。清顾禄在《清嘉录》中描绘了苏州岁末的“挂锭”风俗:“挂锭,锡纸糊成,间以彩牌方段,玲珑一串。先期买之,除夕接灶,悬于灶神龛之两角,为来年获利之兆。俗有‘一事无成,先买挂锭’之谑。”

⑦与“挂门钱”对应的,还有一种“封门钱”。古人在过年时会将店铺、仓库打封条,这时不说“封条”,而称之为“封门钱”。

⑧门钱并不是一直挂在门上,接下来还有除门钱的仪式,谓之“烧门神纸”,也叫“烧纸钱”。烧纸钱一般安排在新年正月初三,有的地方在正月初一烧。光绪时期的《怀来县志》记载,当地“神前及门户挂黄纸钱,初三日祭奠焚之”;光绪时期的《华容县志》也有类似记载,“正月三日,焚香烧挂门钱”。将门钱放在什么地方焚烧,也不是随便来,要查查老皇历,取喜神方位。

⑨之后“摇钱树”的概念被移植到过年风俗中。摇钱树,简称“钱树”,是民间传说中的一种神树,古人希望钱能生钱,像树上结果子一样挂满枝头,稍微摇摇就会落下金钱来。然而,摇钱树的最初出现并非吉祥物,而是当随葬的冥器来使用的,在汉魏以前特别流行。老北京过去也有岁末挂“摇钱树”以祈年的风俗,那时家家都会准备“摇钱树”,其制作方法在《燕京岁时记》里有记载:“取松柏枝之大者,插于瓶中,缀以古钱、元宝、石榴花等谓之摇钱树。”在南方,过年也流行挂“摇钱树”,与门钱一样,挂在门上,以求新年金钱多多。

⑩摇钱树制作起来并不难,但对普通人家来说还是挺费事的。于是以“摇钱树”为主题的年画应俗而生,“摇钱树”主题的年画成为旧时最受民间欢迎的年画品种之一,即老话所说的,“有钱没钱,买张画过年。”

……

1.文章第③段引用了《衢县志》的记载有何作用?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原文相符合的一项是(  )

A.“挂门钱”这种“年俗”在许多地方仍然得到了继承和发展,且史书有记载。

B.汉魏以后,“摇钱树”当随葬的冥器来使用,特别流行。

C.在民间压岁钱又被称为为“百岁钱”,是因为压岁钱有着“长命百岁”的寓意在其中。

D.“封门钱”习俗中,人们可将门钱随便放在什么地方焚烧,不需要有什么讲究。

3.综合全文,请你谈一谈对古人过年的“钱习俗”的看法。

 

查看答案

我市某中学开展“建国七十周年,向英雄致敬”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请你将这次活动的标语用正楷字抄写在田字格里。

不忘初心  砥砺奋进

 

(2)该校拟邀请曾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老英雄王先生于本月8日下午两点半在学校操场为师生作“讲英雄事,树英雄志”的专题报告。请你以学校政教处的名义,写一份邀请函。

(3)报告会后,学校在校园网还开设了“向英雄致敬”专栏。请你在留言区说几句话,表达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查看答案

按原文默写。

①天接云涛连晓雾,________。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

②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③陶渊明的《饮酒》中表现他超然物外的生活方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④晏殊在《浣溪沙》一词中表达对春光逝去的惋惜,惆怅之情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昆虫记》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足足三十年时间写就的十卷本科普巨著。

B.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四句。

C.朱自清的《背影》语言平实,饱含情感,文章看似平淡,其实极具表现力。

D.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