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老海棠树 史铁生 ①如果可能,如果有一块空地,不...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老海棠树

史铁生

①如果可能,如果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窗后,要是能随我的心愿种点什么,我就种两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奶奶。

②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象她们从来就在一起。

③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呆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老海棠树下,望着我……

④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叨唠:“就不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艺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了直腰,又凝神糊她的纸袋。

⑤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胡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

⑥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那时我大些了,在外工作,从陕北回来看她,奶奶已经腰弯背驼。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唰啦唰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你刚回来,去歇息着吧。”

⑦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再说,您学那玩艺儿有用吗?”奶奶立刻不语,惟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无对我的责备。

⑧……

⑨如今,奶奶已离我而去。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飘然而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望着我,或不时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1.从全文看,以“老海棠树”为题有什么好处?

2.赏析第③段画线句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3.品读第⑦段画线部分“‘奶奶。’‘奶奶!’‘奶奶——’”,从语气角度分析“我”心理变化的过程。

 

1.以老海棠树为线索,贯穿全文;老海棠树象征了奶奶,在“我”的记忆里老海棠树与奶奶的形象不能分开;记叙了老海棠树见证下发生在我和奶奶之间的往事,含蓄、形象地表现了奶奶和“我”之间浓浓的祖孙情。 2.“举”字形象地写出奶奶把盛好的饭菜送给成天呆在树上的孙子时的动作,体现了奶奶对孙子的慈爱体贴;“海底捞月”形象地写出“我”接碗筷的动作,体现了“我”的敏捷和调皮;一个“举”,一个“海底捞月”,体现了祖孙俩配合之默契,浓浓的祖孙情。(意对即可) 3.第一声陈述的语气写出“我”有一点不安,知道伤了奶奶的心;第二声感叹的语气写出“我”急于想得到奶奶的原谅;第三声无奈的语气写出“我”的哀求。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文章标题的作用。文章标题的作用通常有:①概括文章内容 ②揭示文章主旨 ③提示文章线索④紧扣文章内容⑤吸引读者注意 ⑥一语双关。文章的标题“老海棠树”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暗示了文章的主题,老海棠树象征着奶奶,作者与老海棠树之间的感情其实就是自己与奶奶之间的感情,对树的怀念就是对奶奶的怀念。据此理解作答。 2.此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赏析。我们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词语)+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生动细腻)+写出了的内容+表达的情感。“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句中“举”是奶奶的动作,表现了奶奶对孙子的疼爱,“攀”和“接”是“我”的动作,表现了“我”的敏捷,在这个句子中将奶奶的动作和“我”的动作一起写,可以看出祖孙俩的默契配合。据此理解作答。 3.此题考查的是对句子及句式的理解。“奶奶。”一句中用句号,表明这是一个陈述句,语气比较平淡,此时“我”只是意识到自己的话伤到了奶奶,所以内心有点不安。“奶奶!”一句使用叹号,此时的语气开始变得强烈,表明此时“我”急切地希望得到奶奶的原谅。“奶奶——”此时声音拖长,表现出了“我”对奶奶的请求和撒娇的神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曾子曰:吾日三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义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

A.吾身  责躬过   反躬自 B.淡泊志  弃暗投  眼手快

C.静以  茂林   修桥补路 D.悲守庐  山水尽  凶极恶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探究:从甲乙两文可以看出,古代治学之人都非常重视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丙)白浮游四,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

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注)①这是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落梅花:古代有笛曲《梅花落》,诗人这里有意写成“落梅花”。③宰:指县令。④辟:召,征召。

1.下列对甲、乙两首诗理解不正确项是(  )

A.两首诗歌都是七言绝句,写法相同,都是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B.甲诗首句选择“杨花”“子规”两个意象,写景兼点时令,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C.“过五溪”“去长沙”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甲诗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使者,乙诗由听到《梅花落》的笛声联想到漫天飘落的梅花,都体现了李白诗歌想像奇特的特点。

E.李白写过很多首表现友情的诗歌,比如送别孟浩然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赠给汪伦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浮游四\欲行(《狼》) B.至庭下\下车之(《陈太丘与友期行》)

C.卧庐山\年与驰(《诫子书》) D.姓名\诫子(《诫子书》)

3.下列对丙文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

B.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

C.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

D.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

4.甲诗中的“寄”和乙诗中的“望”两个动词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5.乙诗末句,诗人借想象之景,表现凄凉、感伤的心境。结合所选诗文,分析产生这种心境的原因。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乡愁是古诗词永恒的主题。马致远一句“夕阳西下,①________”诉说离家的愁思;王湾停宿北固山下,借“鸿雁传书”表达思乡之情②“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则在巴蜀羁旅中想象③“________________”,把眼前的凄苦兑换成未来团聚的快乐。

 

查看答案

综合运用。

成语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某班决定开展以“传承文化,走进成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你说我答)根据提示答出成语或根据成语给出恰当的提示语。

(1)你说:它的关键词是“孔子”“后辈”“称赞年轻人”,后常用来形容青年人能超过前辈。

我答:这个成语是______

(2)我说:__________

你答:这个成语是“杞人忧天。”

(火眼金睛)(3)下列成语跟相应的历史人物匹配错误的一项是____

A.祖逖——闻鸡起舞    B.韩信——十面埋伏    C.曹操——望梅止渴    D.诸葛亮——三令五申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中,悟空忍受不了五庄观仙童的毁骂,一气之下,径到人参园,推倒人参树。

B.《朝花夕拾》生动再现了鲁迅在百草园、三味书屋、江南水师学堂等地快乐的读书生活。

C.《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将封建社会家喻户晓的“二十四孝”分为可以效仿的、令人怀疑真实性的、使人不解甚至于反感的等三类,体现了他读书不迷信、敢怀疑、勇批判的精神。

D.《西游记》中的唐僧既有迂腐、有时不辨忠奸等缺点,又有信念坚定、仁慈善良等优点。

(2)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罗刹无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个霜刃青锋甚紧稠。劈面打,照头丢,恨苦相持不罢休。

——摘自《西游记》59回

“裙钗”指的是    。她因何“为子怀仇恨泼猴”?请简述缘由。

(3)人们常说“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请你打开思路,从所读过的诸多名著中任选一部,结合相关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