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在传承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中,                         ,更要立志报效祖国。

①抑或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推己及人

②还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追求

③修身立德强调的从来不只是在私人领域做到“独善其身”

④无论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大义

A.③②①④ B.③④②① C.④①②③ D.④②①③

 

D 【解析】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是总领句表明作者观点,后面用“无论……还是……抑或是”的关联词引导④②①句,④句紧承“国”阐述“家国大义”,②句紧承“人”阐述“人生追求”①句紧承②句阐述“推己及人”,③句摆明观点:修身立德不只是“独善其身”,与结尾句“更要立志报效祖国”构成递进关系,强调观点。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爱慕    气慨    漠不关心    花团锦簇

B.恍惚    坍塌    沉默寡言    大相胫庭

C.琢磨    缥缈    眉开眼笑    不可救药

D.禁固    惩戒    怪诞不经    神采奕奕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临()    粗guăng)    悴(qiáo)     咄逼人(duō

B.弄(shì)   徘huái)     食(zhuó)     人迹至(hǎn

C.咒()   干)       闪shuò)     众目睽kuí

D.lán)   滑)       伤(zhòng)    随声附

 

查看答案

题目:最美的姿态

要求:除书信、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不得抄袭。

字数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一篇散文,完成各题。

明月出天山

梁衡

①月亮给人的一般印象是温柔、朦胧、美丽,但它也有雄浑、苍凉、悲壮的一面。记得小时候读的第一首写月亮的诗是就是李白的《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眼中的月亮是苍茫、雄浑、伤感的。

②原来月亮之美也是有婉约和豪放之分的。有人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有人望月问天,拍遍栏杆。李白不愧为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第一个将雄伟壮阔的天山和光明浩荡的月亮连接起来,展开了一个宏大的场景,从而也打开了我们心境的另一扇窗户。我喜欢这个意境,这和我的阅历有关。大学一毕业我就被发配到西北,那时“文革”动乱还未结束,工作不定,常一个人在黄河边,看月涌大河流,不知人往何处去。

③我曾在一首诗里说到“从来豪气看西北,涛声依旧五千年”。虽然同是一个月亮,但我总觉得西北的月亮比江南的圆,圆得结实、明朗、直爽,不朦胧、不矫情。古来西北多为征战、流放之地,又加上自然条件的辽阔苍茫,人生存之艰难,所以在西北看月与在江南不一样,豪放多于婉约,家国情怀多于儿女情长,自有几分悲壮与苍凉。名句如卢纶的“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如白居易的“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成,何处庭前新别离?”戊戌变法六君子谭嗣同曾仗剑游西北,有诗云:“我愿将身化明月,照君车马渡关河。”林则徐是福建水乡之人,曾是惯看清风明月、渔歌互答的。但他一踏上被发配新疆的漫漫长途就悲从中来,豪气溢胸,眼中的月色也为之一变。他在伊犁过中秋时有诗:“雪月天山皎月光,边声惯听唱伊凉。孤村白酒愁无奈,隔院红裙乐未央。”他出嘉峪关时感慨:“长城饮马寒宵月,古戍盘雕大漠风。”毛泽东很喜欢这首诗,曾抄写,现还挂在人民大会堂的甘肃厅。就是毛泽东一到西部,其诗也有“长空雁叫霜晨月”式的悲凉。

④西北我去过多次,西北月给我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上世纪80年代初,石河子是一片刚开发的绿洲,全市人口平均年龄才20多岁,充满朝气。我在那里采访并过中秋,月光中的农垦新城像一位熟睡的少女。上世纪90年代访伊犁,夜色中庄严的林则徐纪念馆就是一座沐浴着月光的历史丰碑。前几年还去过一次帕米尔高原,群山起伏,明月朗照,我已分不清这是地上的山还是月亮中的山。

⑤其实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就是因为它照到了西北,照进了我的心房。不管走到哪里,当我抬头望月时,总会想起西北那雄浑的大漠,那连绵的天山,那一代一代的拓荒者、西北人,还有那里的葡萄、歌舞和馕

⑥明月出天山,天山的月亮最圆、最纯、最明亮。

(选文有改动)

(注)①卢纶:唐代诗人,其诗多写军旅生活,风格雄浑,情调体慨.②伊凉:古由调名。指(伊州比凉州》二曲。③馕读(náng):一种烤制成的面饼,是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的主食。

1.依据选文,分别概括一般人、李白、“我”和卢纶等人对月亮的不同印象和感受。

2.联系上下文,谈谈第②段中“心境的另一扇窗户”的具体含义。

3.请从语言的角度,结合语境,赏析下列词语和句子。

(1)夜色中庄严的林则徐纪念馆就是一座沐浴着月光的历史丰碑。(赏析加点的词语)

(2)月光中的农垦新城像一位熟睡的少女。(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4.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天山的月亮最圆、最纯、最明亮”。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课内选文,完成各题。

《中国石拱桥》节选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在国内,这座桥也是历来为人们所称赞的。它地处入都要道,而且建筑优美,“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

1.说明文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请结合选文具体内容谈谈抓住了卢沟桥的哪些特征?

2.文中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几乎与河面平行”的“几乎”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