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

(乙)(郭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

(注释)①(郭伋)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相当于随行秘书。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君与家君期日中                       ⑵相而去

⑶及事                               ⑷须乃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遂止野亭        其一犬坐

B.计日告          而两狼并驱如故

C.相委去          人不知不愠

D.去后至          屠奔倚其下

3.将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⑵其为人若此。

4.请用“/”给文中画线语句断句(限断三处)。

行 部 既 还 先 期 一 日 伋 为 违 信 于 诸 儿 遂 止 于 野 亭

5.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___________,乙文侧重叙述。

 

1.⑴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⑵舍弃 ⑶完毕 ⑷约定的日期 2.A 3.(1)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吗?”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2)他做人就是这样。 4.行部既还 / 先期一日 / 伋为违信于诸儿 / 遂止于野 5. 做人要讲信用 郭伋守信 描写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1)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2)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委:舍弃。 (3)等到事情办完。讫:完毕。 (4)必须等到约定日期才进城。期:约定的日期。 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平时积累一些常见虚词的用法。虚词本身没有意义,在翻译时,必须结合全句意思。 A.介词,在/介词,在; B.代词,他/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C.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 D.副词,才/副词,于是。 故选A。 3.本题考查重点语句的翻译。翻译时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还要注意句式变化,倒装句要在翻译时,把语序调整过来;如果有省略句式,翻译时,把省略的部分补出来。译文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语句通畅。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句重点词语:尊君,令尊,你父亲;至,到、来;去,离开;注意里面省略的两个人称,翻译时补出来。整句意为:那人便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2)句重点词语:其,他;为,做;若此,像这样。整句意为:他做人就是这样。 4.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这是个难点也是重点。答本题,必须先疏通全文翻译,准确把握题干中句子意思。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后,就比较容易断句。因为通常情况下,文言句子的结构与现代汉语的句子结构相似,都是由主语、谓语、宾语、补语等成分构成,朗读时主谓之间、动宾之间、中心词与补语之间要停顿。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一些特殊词语和句式:1、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2、注意那些在古文中是两个字表两个意思,要拆开,而在现代文中这两个字却是表一个意思,不能拆开,这样的词,要从当中断开:可/以一战。3、名词状语前断开:其一/犬坐于前。4、省略成分前断:一日/与裴论文/及坡(“与”前面省略了“欧阳公”)。5、专有名词后面断。表示人名、地名、年号名、官职名等的词语后面一般断开。注意在这些专有名词的中间是决不能停顿的。士大夫/不能诵坡诗 (“士大夫”是专有名词,中间是不能停顿的。)本题只需要翻译句子后,按句意断句即可。句意:巡视回来,比约定日期早一天。郭仍怕失信于孩子们,于是在野外亭中歇宿。可断为:行部既还 / 先期一日 / 伋为违信于诸儿 / 遂止于野。 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及主题的把握。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乙文“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都是以“诚信,做人要讲信用”为主题。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失约“无信”,出言“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的正面例子,“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讲的是郭伋守信;从表达方式看,甲文运用了:两人对话描写;友人“下车引之”和元芳“入门不顾”动作描写;友人“怒”和“惭”神态描写。所以侧重描写,乙文侧重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的叙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公子行

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庭

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踏烂麦青青。

(注释)①锦衣:精美华丽的衣服。泛指显贵者的服装。②夺:赛过。③侵晓:天刚亮,拂晓。④野庭:田野。⑤骄骢(cōng):健壮的毛色青白相间的马。泛指骏马。

1.本诗描述了富家公子身穿“______”,骑着“骄骢”,天刚亮就到野外“______”,结果“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罗刹无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个霜刃青锋甚紧稠。劈面打,照头丢,恨苦相持不罢休。

这段文字中的“裙钗”指的是__________。《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_______________(请用四字词语概括)。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名著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是一本回忆性散文集,其中收录有《藤野先生》《父亲的病》《范爱农》《猫》《五猖会》等篇目。

B.屠格涅夫的散文集《湘行散记》创作于1934年初,是他构建“文学湘西”世界的一块重要拼图。

C.清代李汝珍的《镜花缘》一书,描绘了好学上进的淑士国、酸腐吝啬的黑齿国等30多个神奇国度,想象奇特,构思新颖,读来让人兴味盎然。

D.猪八戒本是天蓬元帅,他有很多缺点,如好吃懒做、见识短浅、贪恋女色等,但他又不失忠勇和善良,能知错就改,是一个惹人发笑的喜剧形象。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填写诗文名句。

⑴牛背上牧童的短笛,___________________。(朱自清《春》)

___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__________________,险躁则不能治性。(诸葛亮《诫子书》)

⑷人生自古伤离别,离别后的思念在诗人笔下化作绕指柔丝,牵动着人们善感的心灵。李商隐在巴山秋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期盼就体现了这种情感。

⑸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虽然年迈体弱,仍渴望戍守边疆、报效国家的愿望。

⑹同样描写自然景物,刘禹锡用“____________”描绘了秋天明艳的景致,而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____________”则写尽了秋天的肃杀之气。

⑺人们对于财富利益应该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正如孔子《〈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一句提倡的安贫乐道思想。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由孔子及其弟子编纂而成,记录了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的言行,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

B.古人常以“加冠”“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代称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和六十岁。

C.古诗词中,“雁”可以代指书信,也可以表达思乡之情;“咏絮才”源出东晋谢道韫的诗句“未若柳絮因风起”,形容女子特别有才华、富有智慧。

D.古代称贬官为“左迁”。“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龙标”即王昌龄被贬到龙标去做官(县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