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绣眼与芙蓉》,完成下面小题。 绣眼与芙蓉 ①我曾经养过两只鸟,一只绣眼,一...

阅读《绣眼与芙蓉》,完成下面小题。

绣眼与芙蓉

①我曾经养过两只鸟,一只绣眼,一只芙蓉。

②绣眼体型很小,通体翠绿的羽毛,嫩黄的胸脯,红色的小嘴,它黑色的眼睛被一圈白色包围着,像戴着一副秀气的眼镜,绣眼之名便由此而得。绣眼是江南的名鸟,据说无法人工哺育,一般都是从野地捕来笼养。它的动作极其灵敏,虽在小小的笼子里,上下飞跃却快如闪电。它的叫声并不大,但很奇特,就像从树林中远远传来群鸟的齐鸣,回旋起伏,变化万端,妙不可言。

③那只芙蓉是桔黄色的,毛色很鲜艳,头顶隆起一簇红色的绒毛,黑眼睛,黄嘴,黄爪,模样很清秀。它的鸣叫婉转多变,如银铃在风中颤动,也如美声女高音,清泠百啭。晴朗的早晨,它的鸣唱就像一缕缕阳光在空气中飘动

④两只鸟笼,并排挂在阳台上。绣眼和芙蓉能相互看见,却无法站在一起。它们用不同的鸣叫打着招呼,两种声音,韵律不同,调门也不一样,很难融合成一体,只能各唱各的曲调。它们似乎达成了默契,一只鸣唱时,另一只便静静地站在那里倾听。

⑤在鸟儿的欢唱中,日子不知不觉也欢快起来。

⑥一次在为芙蓉加食后我忘记了关笼门,发现时已是一个多小时以后,想那笼子可能已经空了。没想到,芙蓉依然在笼中欢快地高歌,全然无视洞开的笼门。更没想到的是,从此以后,绣眼的鸣唱声却莫名其妙地消失了。阳台上只剩下芙蓉的独唱,时而高亢,时而低沉。

⑦有一天,我突然发现,芙蓉的叫声似乎有了变化,它一改从前那种清亮高亢的音调,声音变得轻幽飘忽起来。那旋律,分明有点像绣眼的鸣啼。莫非是芙蓉在模仿绣眼的歌声来引导它重新开口?然而绣眼不为所动,依然保持着沉默。芙蓉执着地独自鸣唱着,而且唱得越来越像绣眼的声音。而绣眼不仅停止了鸣叫,也停止了那闪电般的上下飞跃。它只是瞪大了眼睛默默地立在那里,仿佛在回忆,在思考。它是在回想自己昔日的歌声,还是在回忆那遥远的自由时光?我感到困惑。

⑧日子一天天过去,芙蓉照旧每天欢歌,已多日无语的绣眼显得更落寞了,它整日在笼中一声不吭,常常一动不动地呆立在横杆上。一天下午,我从外面回来,刚进门,就听见阳台上传来很热闹的鸟叫声,那是绣眼的鸣唱,但比它原先的叫声要响亮得多,也丰富得多。我感到惊奇,绣眼重新开口,竟会有如此大的变化。走近阳台一看,我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鸟笼外,来了另一只绣眼。笼中的绣眼在飞舞鸣叫,笼外的绣眼围着笼子飞舞,不时停落在鸟笼上。那只自由的野绣眼,翠绿色的羽毛要鲜亮得多,相比之下,在笼里的绣眼毛色显得黯淡无光。不过此刻它一改前些日子的颓丧,变得异常活泼。两只绣眼,面对面上下飞窜,鸣叫声激动而急切,仿佛在哀哀地互相倾诉,在快乐地互相询问。

⑨那两只绣眼此刻的情状,让我看到了“欢呼雀跃”是怎样一种生动的景象。这情景深深震撼了我:从野地捕来笼养的小鸟,无奈进入人类的鸟笼,痛苦地做了人类的囚徒。绣眼的重新开口,应该是对自由的呼唤吧。想到这里,我小心翼翼地伸出手去,还没碰到鸟笼,就惊飞了笼外那只野绣眼。我打开笼门,再退回到屋里。笼里那只绣眼对着打开的笼门迟疑了片刻,便一蹦两跳,飞出了鸟笼,它拍拍翅膀,飞过楼下的花坛,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⑩它一定是飞到了那个郁郁葱葱的鸟的世界。这样想着,我的内心不觉欣慰起来。

1.请从绣眼的角度概括文章情节。

________→绣眼冷看芙蓉→⑵________→绣眼回归自然

2.根据要求,品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⑴晴朗的早晨,它的鸣唱就像一缕缕阳光在空气中飘动。(从修辞角度)

⑵它只是瞪大了眼睛默默地立在那里,仿佛在回忆,在思考。(从描写角度)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运用了对比手法,表达出作者对绣眼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B.第③段写出了绣眼毛色鲜艳、容貌清秀、动作敏捷、鸣叫婉转多变的特点。

C.文章中芙蓉长时间被关在笼中,已经习惯舒适的生活,失去了对自由的追求。

D.文章第⑨段中“这情景深深震撼了我:从野地捕来笼养的小鸟,无奈进入人类的鸟笼,痛苦地做了人类的囚徒”一句表达了作者对失去自由的绣眼的同情,也谴责了人类让鸟儿失去自由的行为。

4.文章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 ⑴绣眼莫名停止鸣唱 ⑵绣眼因野绣眼的召唤而重新开口 2.⑴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早晨芙蓉的叫声给“我”带来的愉悦,表现出芙蓉鸣叫声的优美婉转。 ⑵运用了动作、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绣眼失去自由之后内心的孤寂和难过,以及绣眼对于笼外的自由世界的向往。 3.B 4.表达了作者对失去自由的绣眼的同情,对人类让鸟儿失去自由的行为的谴责,对绣眼重获自由的欣慰。 【解析】 1.本题考查把握故事情节。必须细读文本,把握全文情节。文章开①—⑤段“在鸟儿的欢唱中,日子不知不觉也欢快起来。”写“我”在养的两只鸟的欢快的鸣叫声中欢快过日子。第⑥⑦段写“一次在为芙蓉加食后我忘记了关笼门,从此以后,绣眼的鸣唱声却莫名其妙地消失了”:绣眼莫名停止鸣唱;“芙蓉在模仿绣眼的歌声来引导它重新开口?然而绣眼不为所动,依然保持着沉默……它只是瞪大了眼睛默默地立在那里”这一情节写出不管芙蓉如何逗引绣眼开口,绣眼不为所动:绣眼冷看芙蓉;第⑧段绣眼重新开口……来了另一只绣眼……此刻它一改前些日子的颓丧,变得异常活泼:绣眼因野绣眼的召唤而重新开口;第⑨段“笼里那只绣眼对着打开的笼门迟疑了片刻,便一蹦两跳,飞出了鸟笼,它拍拍翅膀,飞过楼下的花坛,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绣眼回归自然。第⑩段表达“我”对绣眼重获自由的欣慰。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一般从三个角度入手:从修辞手法、词语运用或者是人物描写等角度来赏析。可概括为:运用了什么修辞(词语、描写);写出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三步回答。本题修辞赏析的具体格式为:修辞+修辞特点+内容+中心(情感)。(比喻形象生动;拟人生动形象;排比整齐,有气势;夸张突出特点;反问加强语气;反语增加讽刺意味)。 ⑴从从修辞角度赏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芙蓉的叫声比喻成一缕缕阳光飘动,同时,把听觉视觉互通(通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早晨芙蓉鸣叫声的优美婉转,及芙蓉的鸣叫声给“我”带来的愉悦,表达“我”对芙蓉鸣叫声的喜爱。 ⑵从描写角度赏析:运用了“瞪、立”这些动作描写和“默默地、回忆、思考”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绣眼失去自由之后内心的孤寂、难过、纠结、无奈,表现出绣眼内心对于笼外的蓝天白云、自由自在的、郁郁葱葱的鸟的世界深深向往之情。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 B.第③段“那只芙蓉是桔黄色的,毛色很鲜艳,头顶隆起一簇红色的绒毛,黑眼睛,黄嘴,黄爪,模样很清秀。它的鸣叫婉转多变”,很显然在写“芙蓉”,不是写“绣眼”;故选B。 4.本题考查对文章结尾段落的理解。首先应该通读全文,把握文章主题,文章结尾往往点明主题。本文通过鸟“绣眼”失去自由后和重获自由前的异常表现,写出了被人关在笼子里的鸟对自由的向往,结尾一段“它一定是飞到了那个郁郁葱葱的鸟的世界。这样想着,我的内心不觉欣慰起来”表达了作者对失去自由的绣眼的同情;对人类让鸟儿失去自由的这些行为的谴责;对绣眼重获自由的欣慰;也写出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与尊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

(乙)(郭伋)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伋辞谢之。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谓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伋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伋传》)

(注释)①(郭伋)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行部:出巡。②西河美稷:地名。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相当于随行秘书。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君与家君期日中                       ⑵相而去

⑶及事                               ⑷须乃入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遂止野亭        其一犬坐

B.计日告          而两狼并驱如故

C.相委去          人不知不愠

D.去后至          屠奔倚其下

3.将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⑵其为人若此。

4.请用“/”给文中画线语句断句(限断三处)。

行 部 既 还 先 期 一 日 伋 为 违 信 于 诸 儿 遂 止 于 野 亭

5.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____________,乙文侧重叙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公子行

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庭

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踏烂麦青青。

(注释)①锦衣:精美华丽的衣服。泛指显贵者的服装。②夺:赛过。③侵晓:天刚亮,拂晓。④野庭:田野。⑤骄骢(cōng):健壮的毛色青白相间的马。泛指骏马。

1.本诗描述了富家公子身穿“______”,骑着“骄骢”,天刚亮就到野外“______”,结果“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罗刹无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个霜刃青锋甚紧稠。劈面打,照头丢,恨苦相持不罢休。

这段文字中的“裙钗”指的是__________。《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_______________(请用四字词语概括)。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名著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是一本回忆性散文集,其中收录有《藤野先生》《父亲的病》《范爱农》《猫》《五猖会》等篇目。

B.屠格涅夫的散文集《湘行散记》创作于1934年初,是他构建“文学湘西”世界的一块重要拼图。

C.清代李汝珍的《镜花缘》一书,描绘了好学上进的淑士国、酸腐吝啬的黑齿国等30多个神奇国度,想象奇特,构思新颖,读来让人兴味盎然。

D.猪八戒本是天蓬元帅,他有很多缺点,如好吃懒做、见识短浅、贪恋女色等,但他又不失忠勇和善良,能知错就改,是一个惹人发笑的喜剧形象。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填写诗文名句。

⑴牛背上牧童的短笛,___________________。(朱自清《春》)

___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__________________,险躁则不能治性。(诸葛亮《诫子书》)

⑷人生自古伤离别,离别后的思念在诗人笔下化作绕指柔丝,牵动着人们善感的心灵。李商隐在巴山秋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期盼就体现了这种情感。

⑸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虽然年迈体弱,仍渴望戍守边疆、报效国家的愿望。

⑹同样描写自然景物,刘禹锡用“____________”描绘了秋天明艳的景致,而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____________”则写尽了秋天的肃杀之气。

⑺人们对于财富利益应该有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正如孔子《〈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一句提倡的安贫乐道思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