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我们是一家人
①我进中学时就开始盼望独立,甚至跟母亲提出要在大房间中隔出一方天地,安个门,并在门上贴一张“闲人免进”的纸条。不用说,母亲坚决不同意,她最有力的话就是:我们是一家人。
②当时,学校里有位姓毛的女生,借居在婶婶家,但不在那儿搭伙,我看她的那种单身生活很洒脱,常在小吃店买吃的,最主要的是有一种自己做主的豪气,这正是我最向往的。也许我叙说这一切时的表情刺痛了母亲的心,她怪我身在福中不知福。我说,为何不让我试试呢?见母亲摇头,我很伤心,干脆饿了一顿以示抗议。母亲那时对我怀了一种复杂的情感,她认为我有叛逆倾向,所以也硬下心肠,准备让我碰壁,然后回心转意当个好女儿。于是,母亲改变初衷,答应让我分伙一个月。我把母亲给我的钱分成30份,我想就不会挨饿了。
③刚开始那几天,我感觉好极了,买些面包、红肠独自吃着,进餐时还铺上餐巾,捧一本书,就像一个独立的女孩,心里充满那种自由的快乐。家人在饭桌上吃饭,不时地看我。而且有了好菜,母亲也邀我去尝尝,但我一概婉拒。倒不是不领情,而是怕退一步,就会前功尽弃。
④这样自由自在地过了半个来月,我忽然发现自己与家人没什么关系了。过去大家总在饭桌上说说笑笑,现在,这些欢乐消失了。
⑤天气忽然冷下来,我患了感冒,头昏脑胀,牙还疼个没完,出了校门就奔回家。家人正在灯下聚首,饭桌上是热气腾腾的排骨汤。母亲并不知道我还饿着,只顾忙碌着。这时候,我的泪水掉了下来。我翻着书,把书竖起来挡住家人的视线,咬着牙,悄悄地吞食书包里那块隔夜的硬面包,心想:无论如何得挨过这一个月。
⑥到这个月的最后一天,早晨我就断了炊,喝了点开水,一个上午饥肠辘辘。放学回家,推开房门,不由大吃一惊,母亲没去上班,正一碗一碗地往桌上端菜,家里香气四溢,仿佛要宴请什么贵宾。母亲在我以往坐的位置上放了一副筷子,示意我可以坐到桌边吃饭。我犹豫着,感觉到这样一来就成了可笑的话柄。母亲没有强拉,悄悄递给我一个面包,说:“你不愿意破例,就吃面包吧,只是别饿坏了。”
⑦我接过面包,手无力地颤抖着,心里涌动着一种酸楚的感觉,不由想起母亲说的话,我们是一家人。那句话刻骨铭心,永世难忘。
⑧事后我才知道,母亲那天没心思上班,请假在家,要帮助她的孩子走出困境。当晚,一家人又在灯下共进晚餐。与亲人同心同德,就如沐浴在阳光下,松弛而又温暖。
⑨如今,我早已真正另立门户,可时常会走很远的路回到母亲身边,一家人围坐在灯下吃一顿饭。饭菜虽朴素但心中充满温情,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是一家人!
⑩人长大后都是要独立的,可家和家人却是永远的大后方,永远的爱和永远的归宿。
1.“我”从“盼望独立”到与家人重聚后感受到温暖,期间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简要概括。
(1)进中学后“我”盼望独立。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家人重聚后感受到温暖。
2.阅读下面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1)我翻着书,把书竖起来挡住家人的视线,咬着牙,悄悄地吞食书包里那块隔夜的硬面包。(从人物描写角度)
(2)“母亲没有强拉,悄悄递给我一个面包。”句中加点的“悄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3.你认为文中母亲是个怎样的人?选一个方面,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4.生动的细节描写是文章的亮点,请从“分伙”过程中找出一处家人一直在关注着“我”的细节,并分析其作用。
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下列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三房十四叔,非不勤读,只为傲气太胜,自满自足,遂不能有所成。京城之中,亦多有自满之人。识者见之,发一冷笑而已。又有当名士者,鄙科名为粪土,或好作诗古文,或好讲考据,或好谈理学,嚣嚣①然自以为压倒一切矣。自识者观之,彼其所造,曾无几何,亦足发一冷笑而已。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诸弟平日皆恂恂②退让,第累年小试不售③,恐因愤激之久,致生骄惰之气,故特作书戒之。务望细思吾言而深省焉!幸甚幸甚!国藩手草。
(选自《曾国藩家书》)
(注)①嚣嚣:喧哗,吵闹。这里指沸沸扬扬。 ②恂恂:恭谨温顺的样子 ③不售:不中。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B.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C.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D.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①四时俱备(_____)
②夕日欲颓(_____)
③或好作诗古文(_____)
④恐因愤激之久(_____)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务望细思吾言而深省焉!
4.所谓“见字如面”,就是“读这封信的内容就像是我当面跟你说话一样”。甲、乙两封书信“说话”的内容及写作目的有何不同?请简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属国”是古代官名典属国的简称,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的使者身份。
B.颈联描写边疆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画面感强。
C.尾联萧关为人名,都护为官名,交代了因都护勒守燕然山,萧关未能遇上都护。
D.这首诗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实为不可多得的边塞诗之名作。
(2)请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作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那些内心高贵的人,即使甲 (A.曲折 B.挫折)不断,即使被压迫在人生的谷底,他区别于他人的是拥有一张乙 (A.从容不迫 B.从容自如)的纯正的脸。脸如同一个人的心。林肯说,一个人活到四十岁,就该对自己的脸负责。在父母的无私之爱中孕育出的清纯美丽的脸,四十年后是否还能不染浊尘,无阿① (A.ā B.ē)谀之风、汲汲之气、躲闪之态,这取决于我们自己。
古往今来,那些优秀的、内心过着严肃生活的人,他们的外表。往往是本真的、朴素的:真正的清贵之气,不是一件精于裁剪的皮装,不是位高权重的地位,不是异常显hè ② (A.赫 B.焃)的家世。或不是那种目空一切的傲慢行为,而是一颗对自己、对他人都无比真诚的心。
真正高贵的人,是那些能够超越自我,始终带着情感前行。
(1)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2)根据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为②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修改句: 。
下列内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答谢中书书》中的“书”和《与朱元思书》中的“书”都是指古代的书信。
B.新闻指的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具有时效性、真实性、客观性的特点。
C.《藤野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抒发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敬仰之情。
D.《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怀着悲痛心情写下的回忆性文章,全文按照不同的空间顺序概括了母亲勤劳的一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树树皆秋色,_____。(王绩《野望》)
(2)_____,志在千里;烈士暮年,_____。(曹操《龟虽寿》)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_____。(《记承天寺夜游》)
(4)_____,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5)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岂不罹凝寒?_____。(刘桢《赠从弟(其二)》)
(7)柴门何萧条,_____。(曹植《梁甫行》)
(8)《黄鹤楼》中诗人从怀古之思中回到现实,写出登楼所见之明丽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
(9)《三峡》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与《与朱元思书》“_____,_____,”句有异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