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古人神奇的御寒术 李小天 ①才刚刚立冬,天气就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古人神奇的御寒术

李小天

①才刚刚立冬,天气就骤然转冷。气象学家预测,受拉尼娜现象影响,今年的冬天可能会被冻哭。所以有些人早就穿好秋裤、裹紧棉衣,打算待在暖气房里宅过一冬了。可没有暖气没有秋裤没有暖宝宝甚至没有现代防寒建筑的古人们,怎么挨过冰天雪地的冬季呢?殊不知,在与冷空气作战的漫长历史过程中,勤劳勇敢的中国古代人民研制出诸多神奇的御寒术。

②在建筑方面,古代的房屋大都坐北朝南,以便依靠日照采光取暖,而且房屋都有厚厚的墙壁和屋顶,有利于保暖。在汉朝,更有以花椒和泥涂壁来增强保暖效果的方式。这时候的皇宫出现了“温室”与“椒房”。“(昌邑)王入朝太后还,乘辇欲归温室”中,温室即指汉武帝时修建的温室殿。温室殿里,花椒和泥涂壁,壁面披挂锦绣,以香桂为主,设云母屏风,有鸿羽帐,地上铺着西域毛毯。花椒因其驱寒祛湿的功效,成为冬季取暖的主要用品,在汉代,更有宫殿名为椒房殿。

③除了注重房屋建筑,古人们也使用火炉、火盆及类似于暖水袋的“汤婆子”来焐手焐脚暖被窝。盛唐的《开元天宝遗事》记载了帝王、贵宦冬日的取暖方式:“西凉国进炭百条,各长尺余。其炭青色,坚硬如铁,名之曰瑞炭。烧于炉中,无焰而有光。每条可烧十日,其热气逼人而不可近也。”到了宋朝,烧炭取暖更为普及,宋史里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形:“繇京西、陕西、河东运薪炭至京师,薪以斤计一千七百一十三万,炭以秤计一百万”。电视剧《甄嬛传》里的贵妃寝宫里总会点着带有香气的薰笼,无疑是清朝贵族们的“取暖神器”。

④除此之外,古代房屋中的取暖设施还有火塘、火墙、壁炉和炉灶。火塘是设于门口附近的灶炕,是一种集炊事与取暖于一体的设施,它既能吸收自室外吹入的氧气有助于燃烧,又能阻挡冷风穿堂而过。火塘在半坡、姜寨等人类遗址的原始房屋中就已出现,历史尤为悠久。考古工作者们在咸阳宫殿遗址的洗浴池旁还发现三座壁炉,炉膛为覆瓮形,可使热焰在膛内有充分回旋的余地,炉顶为“入”字形,有较大的散热面积;秦长乐宫遗址也曾发现使用火墙取暖,即用两块筒瓦相扣,做成管道,包于墙内,与灶相通,用来取暖。

⑤造纸术出现后,古人还会身着“纸衣”御寒,原料一般采用较厚而坚的楮皮纸缝制而成,质地坚韧,揉皱之后不但耐穿,还可以抵挡风寒,透气性也相对较好,加上造价便宜,简直是贫民士子出门必备首选之物。

⑥此外,还有两个很有意思的记载。对于农业为主的古代社会而言,冬天是一个可以偷闲的时间,老百姓常常会一家人围坐在炉火前聊天,尽享天伦之乐。而北方少数民族则是围坐在火炕上,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老婆、孩子、热炕头”。

⑦在唐宋时期,由于诗词的发展鼎盛,大多数的诗人士子们也会围炉夜话,不过他们更多地会吟诗作对,这种喜好一直到清朝仍然流行于文人雅士之间。有时这种聚会还要安排赏雪、探梅的主题,雅趣十足。

⑧看完古人的御寒术,会发现那才不是一个“取暖基本靠抖”的时代。果然,追求保暖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啊!

(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火塘历史悠久,是一种集炊事与取暖于一体的设施。

B.勤劳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研制出的御寒术形式多样。

C.围炉夜话,吟诗作对是古代人的御寒方式之一。

D.因为花椒有驱寒祛湿的功效,所以古人用其和泥涂壁来保暖。

(2)第⑤段中“原料一般采用较厚而坚的楮皮纸缝制而成,质地坚韧”一句,去掉“一般”,可以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3)阅读全文,说说文中介绍了古代几种御寒术?

(4)通读全文,说说对“追求保暖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理解。

 

(1)C (2)不能去掉。“一般”表示“纸衣”制作的材料经常使用的是楮皮纸,但也有可能用别的纸制作。去掉“一般”,则表示只用楮皮纸制作。使用“一般”更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的特点。 (3)①房屋建筑的朝向便于采光取暖;②房屋有厚厚的墙壁和屋顶,有利于保暖;③汉朝以花椒和泥涂壁增强保暖效果;④使用火炉、火盆等工具来暖和手脚及被窝;⑤唐宋时流行烧炭取暖;⑥利用火塘、火墙、壁炉和炉灶等设施来取暖;⑦穿着“纸衣”御寒。 (4)①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研制出许多神奇的御寒术;②人类从房屋建筑到内部取暖,到御寒衣物等方面都有不断的进步;③人类在御寒的同时还渗透了人文气息,有文化色彩,比如围炉夜话,吟诗作对。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C.有误。阅读第⑦段可知,“大多数的诗人士子们围炉御寒并夜话,但他们更多地会吟诗作对”。夜话,吟诗作对不是古代人的御寒方式,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的分析能力。第⑤段中“原料一般采用较厚而坚的楮皮纸缝制而成,质地坚韧”一句中的“一般”不能去掉。“一般”表示“纸衣”制作的材料经常使用的是楮皮纸,但也有可能用别的纸制作。去掉“一般”,则表示只用楮皮纸制作。太绝对了,使用“一般”更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的特点。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说明文内容的能力。作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仔细审题的基础上,筛选出与问题相关的答题区域,再进行提炼概括,就可得出答案。阅读全文,根据第二段“古代的房屋大都坐北朝南,以便依靠日照采光取暖,而且房屋都有厚厚的墙壁和屋顶,有利于保暖。在汉朝,更有以花椒和泥涂壁来增强保暖效果的方式。”第三段“古人们也使用火炉、火盆及类似于暖水袋的‘汤婆子’来焐手焐脚暖被窝。”第四段“古代房屋中的取暖设施还有火塘、火墙、壁炉和炉灶。”第五段“古人还会身着‘纸衣’御寒”等句子概括作答。 (4)本题考查理解语句的含义。“追求保暖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可理解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从房屋建筑到内部取暖不断研制出许多神奇的御寒术,同时还渗透了人文气息,从取暖材料的变化上也体现了社会的进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我们是一家人

①我进中学时就开始盼望独立,甚至跟母亲提出要在大房间中隔出一方天地,安个门,并在门上贴一张“闲人免进”的纸条。不用说,母亲坚决不同意,她最有力的话就是:我们是一家人。

②当时,学校里有位姓毛的女生,借居在婶婶家,但不在那儿搭伙,我看她的那种单身生活很洒脱,常在小吃店买吃的,最主要的是有一种自己做主的豪气,这正是我最向往的。也许我叙说这一切时的表情刺痛了母亲的心,她怪我身在福中不知福。我说,为何不让我试试呢?见母亲摇头,我很伤心,干脆饿了一顿以示抗议。母亲那时对我怀了一种复杂的情感,她认为我有叛逆倾向,所以也硬下心肠,准备让我碰壁,然后回心转意当个好女儿。于是,母亲改变初衷,答应让我分伙一个月。我把母亲给我的钱分成30份,我想就不会挨饿了。

③刚开始那几天,我感觉好极了,买些面包、红肠独自吃着,进餐时还铺上餐巾,捧一本书,就像一个独立的女孩,心里充满那种自由的快乐。家人在饭桌上吃饭,不时地看我。而且有了好菜,母亲也邀我去尝尝,但我一概婉拒。倒不是不领情,而是怕退一步,就会前功尽弃。

④这样自由自在地过了半个来月,我忽然发现自己与家人没什么关系了。过去大家总在饭桌上说说笑笑,现在,这些欢乐消失了。

⑤天气忽然冷下来,我患了感冒,头昏脑胀,牙还疼个没完,出了校门就奔回家。家人正在灯下聚首,饭桌上是热气腾腾的排骨汤。母亲并不知道我还饿着,只顾忙碌着。这时候,我的泪水掉了下来。我翻着书,把书竖起来挡住家人的视线,咬着牙,悄悄地吞食书包里那块隔夜的硬面包,心想:无论如何得挨过这一个月。

⑥到这个月的最后一天,早晨我就断了炊,喝了点开水,一个上午饥肠辘辘。放学回家,推开房门,不由大吃一惊,母亲没去上班,正一碗一碗地往桌上端菜,家里香气四溢,仿佛要宴请什么贵宾。母亲在我以往坐的位置上放了一副筷子,示意我可以坐到桌边吃饭。我犹豫着,感觉到这样一来就成了可笑的话柄。母亲没有强拉,悄悄递给我一个面包,说:“你不愿意破例,就吃面包吧,只是别饿坏了。”

⑦我接过面包,手无力地颤抖着,心里涌动着一种酸楚的感觉,不由想起母亲说的话,我们是一家人。那句话刻骨铭心,永世难忘。

⑧事后我才知道,母亲那天没心思上班,请假在家,要帮助她的孩子走出困境。当晚,一家人又在灯下共进晚餐。与亲人同心同德,就如沐浴在阳光下,松弛而又温暖。

⑨如今,我早已真正另立门户,可时常会走很远的路回到母亲身边,一家人围坐在灯下吃一顿饭。饭菜虽朴素但心中充满温情,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是一家人!

⑩人长大后都是要独立的,可家和家人却是永远的大后方,永远的爱和永远的归宿。

1.“我”从“盼望独立”到与家人重聚后感受到温暖,期间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简要概括。

(1)进中学后“我”盼望独立。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家人重聚后感受到温暖。

2.阅读下面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1)我翻着书,把书竖起来挡住家人的视线,咬着牙,悄悄地吞食书包里那块隔夜的硬面包。(从人物描写角度)

(2)“母亲没有强拉,悄悄递给我一个面包。”句中加点的“悄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3.你认为文中母亲是个怎样的人?选一个方面,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4.生动的细节描写是文章的亮点,请从“分伙”过程中找出一处家人一直在关注着“我”的细节,并分析其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下列小题。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

三房十四叔,非不勤读,只为傲气太胜,自满自足,遂不能有所成。京城之中,亦多有自满之人。识者见之,发一冷笑而已。又有当名士者,鄙科名为粪土,或好作诗古文,或好讲考据,或好谈理学,嚣嚣然自以为压倒一切矣。自识者观之,彼其所造,曾无几何,亦足发一冷笑而已。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诸弟平日皆恂恂退让,第累年小试不售,恐因愤激之久,致生骄惰之气,故特作书戒之。务望细思吾言而深省焉!幸甚幸甚!国藩手草。

(选自《曾国藩家书》)

(注)①嚣嚣:喧哗,吵闹。这里指沸沸扬扬。 ②恂恂:恭谨温顺的样子   ③不售:不中。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B.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C.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D.故吾人用功/力除傲/气力戒/自满毋为人所冷/笑乃有进步也/

2.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①四时_____

②夕日欲_____

好作诗古文_____

因愤激之久_____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务望细思吾言而深省焉!

4.所谓“见字如面”,就是“读这封信的内容就像是我当面跟你说话一样”。甲、乙两封书信“说话”的内容及写作目的有何不同?请简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属国”是古代官名典属国的简称,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的使者身份。

B.颈联描写边疆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画面感强。

C.尾联萧关为人名,都护为官名,交代了因都护勒守燕然山,萧关未能遇上都护。

D.这首诗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实为不可多得的边塞诗之名作。

(2)请对“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作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那些内心高贵的人,即使甲     (A.曲折 B.挫折)不断,即使被压迫在人生的谷底,他区别于他人的是拥有一张乙     (A.从容不迫 B.从容自如)的纯正的脸。脸如同一个人的心。林肯说,一个人活到四十岁,就该对自己的脸负责。在父母的无私之爱中孕育出的清纯美丽的脸,四十年后是否还能不染浊尘,无     Aā  Bē)谀之风、汲汲之气、躲闪之态,这取决于我们自己。

古往今来,那些优秀的、内心过着严肃生活的人,他们的外表。往往是本真的、朴素的:真正的清贵之气,不是一件精于裁剪的皮装,不是位高权重的地位,不是异常显     (A.赫   B.焃)的家世。或不是那种目空一切的傲慢行为,而是一颗对自己、对他人都无比真诚的心。

真正高贵的人,是那些能够超越自我,始终带着情感前行

(1)从文中甲乙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2)根据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为②处拼音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修改句:     

 

查看答案

下列内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答谢中书》中的“书”和《与朱元思》中的“书”都是指古代的书信。

B.新闻指的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具有时效性、真实性、客观性的特点。

C.《藤野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抒发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敬仰之情。

D.《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怀着悲痛心情写下的回忆性文章,全文按照不同的空间顺序概括了母亲勤劳的一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