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消失的星星之神 ——刘允侠 (1)“妈妈快看,那是什么? (2) 暑假带女儿回老...

消失的星星之神

——刘允侠

(1)“妈妈快看,那是什么?

(2) 暑假带女儿回老家,夜晚无事,母亲就带着我和女儿兴致勃勃地去她的小“菜园”摘小番茄。走着走着,草丛里飞出一个亮亮的小东西,女儿惊奇地问我。

(3)“萤火虫啊!你不认识?”我诧异地问道。

(4)女儿摇摇头。

(5)长到十几岁的女儿竟然不认识萤火虫!那么,“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这优美而灵动的古诗的意境她是无法欣赏了,晋时好学而家贫的车胤借萤火虫之光彻夜苦读的故事她是没法体会了,“老翁也学痴儿女,扑得流萤露湿衣”这个学小儿扑流萤的可爱又可笑的“老翁”她也一定无法理解了。

(6)萤火虫,这夏夜的小精灵曾给了小时候的我们多少乐趣啊!

(7)记得从前,家门口是一片一片的麦田和玉米地,一条小马般奔腾不息的小河,小河的两旁站着两排“哗啦啦”唱着歌的大树。一到夏天,我们就拿了个瓶子出去,在玉米叶子上捉金龟子,在树上逮还没来得及蜕变的知了,有时会捉到头上长着两条长长的触角、漆黑的身上点缀着白点点的“天牛”。

(8)但在夏天,没有任何一只小虫会比萤火虫更加浪漫和美好。捉一只萤火虫放在掌心里,你的手掌亮晶晶黄澄澄,好像充满魔法;一只装满萤火虫的小瓶子走在路上,仿佛周身都在梦幻里,放飞几只萤火虫在蚊帐里,就像天空里的小星星落到了你的家。

(9)“萤火虫为什么会发光?”女儿问。

(10)小时候,我也这样问过奶奶。

(11)奶奶说,从前有两只相亲相爱的萤火虫,它们本来不发光的,后来其中的一只走丢了,另一只就整日整夜地去找它。到了晚上什么都看不见了,萤火虫开始绝望地哭泣。哭着哭着,它的身体发光了。 这样它在夜晚也能寻找另一半了。然后,所有的萤火虫都开始发光了。为了找到那只只属于自己的爱人,它们努力地让身体发出光芒,在黑暗的夜空中,亮起一盏小小的灯。如果等的那只没有来,它就会一直亮下去。

(12)奶奶还说,萤火虫住在龙的鱗片里。每天五更时分,它就会飞回龙鳞去。如果你不信,你就跟着它去看看。

(13)在奶奶低沉而缓慢的声音里,在美好而浪漫的故事里,在幽幽的光、淡淡的夜色里,我很快就甜甜地睡去了,夜里的梦也是一闪一闪的。

(14)“清夜长,梦回廊。夏日流萤篱笆上。幽草舞螳螂。”那时的夏夜多美啊!暑热散尽,黑夜来临,萤火虫三三两两地打着小灯笼出现了。接着,越来越多,亮亮闪闪地飞舞着,只要一伸手就可以碰到。 它们把小河照得亮晶晶,好像银河一般。一群孩子沿着银河嬉笑着追逐了很长一段路,为了要看一看龙的样子。

(15)席幕蓉在《夏夜的传说》里写道:“在银河漩涡的触手间/据说要用五十亿年/才能到太阳的光芒/巨大的星云里/要怎样孕育/才能等到一场相遇……”

(16)一只萤火虫要用五十天时间才能变蛹成虫,然后换来五至十天的生命。在它短短的一生里,为了求偶,它可以持续明亮一二十分钟,之后逐渐死去,它们熠熠生辉的时光越长久,剩下的生命也就越短暂,那是它们一生中最隆重也最凄美的时刻。

(17)哦,这喝着露水、不染尘埃的小生命,这饮着花粉、满身仙气的小可爱,这为了爱而勇敢地燃烧自己的小精灵!在玛雅人的记载中,萤火虫是携带着神圣的星之光芒的神灵,被奉为“星神”。

(18)可是,如今,我们的星星之种在哪里呢?我们在草丛里找来找去,就那么一只孤独的萤火虫, 没有更多……

1.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情节

“我”的心理

发现女儿不认识萤火虫

   

 

回忆童年捉萤火虫的乐趣

   

   

轻松愉悦

我们在草丛中再找不到更多萤火虫

   

 

 

 

2.请从修辞角度对第(8)段划线语句进行赏析。

捉一只萤火虫放在掌心里,你的手掌亮晶晶黄澄澄,好像充满魔法;拎一只装满萤火虫的小瓶子走在路上,仿佛周身都笼罩在梦幻里;放飞几只萤火虫在蚊帐里,就像天空里的小星星落到了你的家。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用女儿的一句问语开头,作用是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自然引到萤火虫上。

B.文章写儿时夏天去野地里捉金龟子、逮知了、捉“天牛”等趣事,是反衬捉萤火虫的有趣。

C.女儿竟然不认识萤火虫,因为她接触大自然太少了,引出倡导人们亲近自然的文章主题。

D.萤火虫虽生命短暂,但是在有限的生命里尽情绽放,令人感动又敬佩。

E.文章中多处引用有关萤火虫的诗文,为文章增添了丰富的文学内涵。

4.阅读文章第(18)段划线句子,再结合本文的题目,说说你对本文主旨的理解。请结合文章和“链接材料”,谈谈你对“绿色情书”的理解。

(链接材料)2019年2月12日,NASA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兴奋地发了一条推特:“好消息,如今的地球比20 年前更绿了。卫星资料显示,是中国和印度的行动主导了地球的变绿。”人们把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称为一封“绿色情书”。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的演进,尤其是城镇化,很大程度上是以破坏绿色植被为代价的。这一趋势一度认为是不可逆的。而NASA的这个研究显示,近20年来,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大规模的绿色植被增加。 这是非常见的,几乎没有先例。在全球性的人工努力中,中国占比高达四分之一,且其中42%为森林—— 这意味着,中国的绿化更多归功于中国人的植树造林工程。

 

1.①诧异 ②怀念 ③(回忆)奶奶给我讲萤火虫的故事 ④失落(遗憾/惋惜) 2.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闪光的萤火虫喻为天空里的小星星;使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岀了萤火虫纯洁、梦幻、美丽的特点;集中对萤火虫发岀了赞美,表达了作者对萤火虫的喜爱之情。 3.BC 4.文章主旨:表达了作者对昔时萤火虫的喜爱;和对如今环境污染形势下萤火虫消逝的无限惋惜之情; 呼吁人们重视并保护生态环境。对“绿色情书”的理【解析】 “绿色情书”是指近20年来,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大规模的绿色植被增加,如今的地球比20年前更绿了。在文中,随着环境污染的加重,萤火虫逐渐消失,令人惋惜。而材料显示,中国和印度的行动主导了地球的变绿,中国人正在大力植树造林。这说明当代人们的发展观念已经发生转变,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并已初见成效(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内容梳理和概括。阅读文本,理清故事情节,根据题目要求筛选相关的词句概括作答。答题时要尽可能仿照题目中的示例形式作答,抓住文章中的心理描写,概括要求填写的内容。女儿不认识萤火虫“我诧异地问道”体现出“我”心里诧异。回忆儿时捉虫的经历,作者感叹“这夏夜的小精灵曾给了小时候的我们多少乐趣啊”字里行间充满怀念之情,第9段以一个问句引出小时候奶奶给我讲的萤火虫的故事,让“我”感到轻松愉悦。作者一直喜爱萤火虫并赞美它短暂的一生为“爱而勇敢地燃烧自己”,如今找不到萤火虫,自然流露出失落与惋惜之情。 2.本题考查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对修辞及其作用意义定位以后,以句子字面意义理解为基础,重点分析修辞的使用,再联系上下文或背景、全文主旨、中心形象或人物心理、情感等全面分析,准确把握。本句从“好像”“仿佛”“就像”看出这是一个由三个比喻句构成的排比句。将萤火虫比作小星星,写出了作者对它的喜爱,连用三个比喻写出了萤火虫纯洁、梦幻、美丽的特点,表达出作者对萤火虫的赞美。 3.B. 文章写捉金龟子、逮知了、捉“天牛”与捉萤火虫都是趣事,运用正面衬托的手法; C. 女儿竟然不认识萤火虫,是因为适合萤火虫生存的环境被人们污染了,由此作者呼吁人们重视并保护生态环境; 故选B C。 4.本题考查主旨的理解和主观拓展。作者描写了儿时捉萤火虫的趣事,表达出“我”对萤火虫的喜爱。儿时常见的萤火虫现在却不见了,引发人们对“消失的星星之神”去了哪里的思考。萤火虫出现在儿时夏夜的野地里,现在由于环境的污染再没有这样适合萤火虫生存的环境了,在文章结尾作者升华了文章主旨,呼吁人们重视并保护生态环境。从材料可知“绿色情书”是一则消息,具体是指“近20年来,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大规模的绿色植被增加”“如今的地球比20 年前更绿了”,作者在文中借萤火虫的消失呼吁人们重视并保护生态环境,而材料中提到“是中国和印度的行动主导了地球的变绿”,说明中国人已经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并采取了措施,而且初见成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时间的厚度

我们不能增加时间的长度,但能增加时间的厚度。

——题记

①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虎啸深山,驼走大漠,这些雄浑开阔的场景让人陶醉:帝王将相,功过是非,钟鸣鼎食,琼楼玉宇,这些光芒四射的字眼让人目眩,但山河依旧,昔人已去,他们都已被时间涤荡得无影无踪。面对这,我们不要感喟人生易逝,岁月难留,我们要能把握时间,增加时间的厚度,让自己的人生厚重有分量。

②要增加时间的厚度,    (甲)    民族英雄岳飞被害风波亭,年仅39岁,正当壮年,上天留给他的时间实在太少。但他在金人入侵、朝廷偏安的多事之秋,刺上“精忠报国”,写下“还我河山”,高声吟唱着“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决心要直将黄龙府,打得金人惊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岳飞如一朵开得正艳的花被狂风吹落,短短的生命却是浓缩的精华,较之碌碌无为空活百年的人,其时间岂只厚百倍!

③要增加时间的厚度,就要于憧憬未来,不断挑战自我。年少的班超由于家境贫寒,只能替官府抄写文书,维持生计。面对岁月的流逝,他开始思考: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我该拥有的,人生纵使没有大志也不该整天只抄抄写写。于是他将笔重重一掷,说:“大丈夫应当像张騫那样到塞外去立功,怎么能老死在书房里呢?”便演绎出了出使西域的传奇人生。而他所做的,就是时时刻刻把握着时间,憧憬着未来。试想, 倘使没有那千均力的一掷,历史便少了一段传奇,而班超纵使长命百岁,也只会一辈子哀叹人生的无味。

④要增加时间的厚度,就要能够勇敢面对坎坷,向认定的目的地前进。“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昊。”这是蒲松龄对生命的理解,对人生价值的理解。蒲松龄的一生,确实很苦,他屡试不中,生活贫苦,始终在贫困线上挣扎,面对一次次打击, 蒲松龄从没放弃书写《聊斋志异》。好友劝他不要写小说,全心全意考功名,但他相信自己的选择,要证实自己的价值。于是,我国文言短篇小说的颠峰之作问世了。于是,一个失意文人终于懂得了怎样去把握 人生,呈现生命的价值。又如,    (乙)   

⑤上天赐给我们的时间是多少?不知道,也不需要知道。只要珍惜时间,让每一天过得有意义,勇于挑战,不畏挫折,以此来增加属于自己的时间的厚度。那么我们的人生就不会是过眼云烟,我们将会抒写出人生的传奇!

1.对本文的中心论点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要增加时间的厚度

B.我们要把握时间,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

C.要珍惜时间,让每一天过得有意义,勇于挑战,不畏挫折,以此来增加属于自己的时间的厚度。

D.增加时间的厚度需要挑战自我,勇敢面对挫折。

2.根据文意,从下列选项中挑选两段文字分别填入文中(甲)、(乙)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就不要哀叹生命的短暂,要打造精彩的人生。

②就不要害怕小人的嫉妒,要打造成功的人生。

③邰丽华,一位容貌出众的女子,不幸的是,她却是一个聋哑人,但她坚持不懈练习舞蹈,终于用“千手观音”感动了千千万万人的心,她将时间变成了台阶,一步一步往上走,走到生命的顶峰。

④刘翔,亚洲飞人,他用12.88秒的时间打破了世界纪录,让世人为他骄傲,为中国骄傲,如果不是他平时在训练中珍惜时间,秒秒必争,现在何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怎么能让全世界为他欢呼,为他鼓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文章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查看答案

自给自足的人体生物能发电

①随着煤炭,石油等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恶化日趋严重,一些科学家为了开发更多的新能源,已把研究课题转向人类自身的生物能这一领域,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已初见成效。

②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像新陈代谢过程中,葡萄糖和氧分子的反应就有能量释放出来,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始了人体生物电池的研究。

③据专家介绍,人体生物电池的电极是由两根长2厘米,直径约1/7000纳米的碳纤维制成,在每根碳纤维的外层还涂有一种聚合物,此外还有一种作为催化剂的葡萄糖氧化酶聚合物,它的作用是将碳纤维与葡萄糖氧化酶连接成一个电路,而葡萄糖氧化酶则是用来加速葡萄糖与氧分子的化学反应。这种人体生物电池在37℃,PH为7.2的环境下工作,这很接近人体血渡的温度和酸碱度。它产生的动力可以驱动一个监控糖尿病的小型传感器。

④人体生物能发电还有其它形式。当一个人坐着或站立时,就会持续产生重力势能。此时,若能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这种能转换成电能。美国有一家公司将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公共场所,外面是一排踏板,当行人从板上走过时,体重压在板上,使与踏板相连的摇杆向另一个方向运动,从而带动中心轴旋转,使与之相连的发电机启动。

⑤除此以外,人体生物能中的热能也可被利用。人每天都要散发大量的热能,而且是通过辐射传播出去。一般一个50千克重的成年人一昼夜所散发的热量约为2500千卡,利用人体的热能制成的温差电池, 可以将人体的热能转换成电能。这种温差电池做得很精致,只要放在衣服口袋里就能工作,它可以起到电源的作用,给助听器、袖珍电视机,微型发电机等供电,可谓是自己发电自己使用。

⑥人体能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没有污染,如此神奇的能源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充分利用它,便会为我们的社会节约更多的能源,希望这种新型的能源会越来越多地造福于人类。

(选自《能源科学的奥秘》有改动)

1.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事物性说明文,说明对象是人体生物能发电。

B.本文采用逻辑说明顺序,主要介绍了三种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的形式。

C.本文第四段,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利用人体产生的重力势能可以发电。

D.“人体生物电池的电极是由两根长2厘米,直径约1/7000纳米的碳纤维制成”中的“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下面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      )

A.科学家为了开发更多的新能源,已把研究课题转向人类自身的生物能这一领域,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现已有很大成效。

B.人体能源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C.利用人体的热能制成的温差电池,可以将人体的热量直接转换为电能。

D.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无时无刻不在产生化学能量。

3.研制人体生物电池依据的科学原理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和链接材料,说说人体生物电池有哪些优势。

(链接材料)美国宾厄姆顿大学研究团队研制出了一款新型生物电池这款生物电池是可穿戴设备(又称柔性设备)的一种,它的核心技术在于采用微生物作为储电材料,表现形式是纺织物(即衣服采用的纤维等)。与传统电池类比,这里的微生物就相当于现在电池里采用的锂离子;这里的纺织物即现有的电池芯;而人体内排出的汗水就是充电的能源。

为什么人体内的汗水是充电的电源呢?这主要因为研究人员采用微生物细胞作为储电材料。微生物细胞内的酶所带来的酶促反应(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就决定着电力的稳定供应问题,当这样的材料穿在人身上时,人体体表的汗水和分泌物中的有机物成分十分有利于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因此电池会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来焦山有四快事:观返照吸江亭,青山落日,烟水苍茫中,居然米家父子笔意;晚望月孝然祠外,太虚一碧,长江万里,无复微云点缀;听晚梵声岀松眇,悠然有遗世之想;晓起观海门日岀,始从远林薇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映射江水,悉成明霞,演漾不定。《瘗鹤铭》在雷轰石下,惊涛骇浪,朝夕喷激,予来游于冬月,江水方落,乃得踏危石于朝汐汩没之中,披剔尽致,实无不幸也。

(王士《焦山题名记》)

(注)①米家父子:米芾父子。②眇:树梢。③《瘗鹤铭》:六朝摩崖石刻。④披剔尽致:仔细而详尽的 地阅览、观赏。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米家父子笔意/屋舍俨    (《桃花源记》)

B.成明霞,演漾不定/男女衣着,如外人    (《桃花源记》)

C.乃得踏危石于潮汐汩没之/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予来于冬月管/皆若空无所依

2.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悠然有遗世

A.甚矣,汝不惠 B.女家,必敬必戒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 D.关关雎鸠,在河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始从远林微露红晕,倏然跃起数千丈。

4.仔细阅读文章,概括文中所写的游焦山四件快事。并简要分析本文与柳宗元《小石潭记》所表达情感的异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各题。

别严士元

刘长卿(唐)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睛。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日误儒生

(注释)①倚棹:停船。②阖闾城:即今江苏的苏州。③湖南:指太湖之南,严士元此行的目的地。④青袍:唐三品官以上服紫,五品以上绯,六七品绿,八九品服青。⑤儒生:诗人的自称。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句中“倚棹”二字,说明诗人与友人是在城江边偶然相遇,稍作停留。

B.“水国” 一句描绘时值春初,南方水乡还未脱去寒意,天气乍阴乍睛,变幻不定。

C.颔联写景观察入微,视听结合,诗人被伤心的泪水遮住了双眼,连雨都看不见了。

D.诗人与友人相遇又离别,情思复杂,从尾联可看出诗人对于自己的仕途是很失意的。

E.这首诗,运用一连串“景语”来叙述事件的进程和人物的行动,即叙事抒情是为了写景,整首诗的目的在于描山画水。

2.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下列关于名著《傅雷家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雷家书》是一部艺术学徒修养读物,傅雷在信中不仅与儿子讨论音乐,还讨论文学、戏剧、美术等。

B.傅雷在儿子年幼时,对其严加管教,甚至是残忍地“虐待”,以至于后来悔恨不已。

C.傅雷常常“逼”儿子多写信,是为了慰藉自己和妻子对远在国外儿子的思念了。

D.在信中,傅雷常以自己的经历为例教导儿子,要他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2.阅读《傅雷家书》中的一段书信,回答问题。

有件小事要和你谈谈。你写封信为什么老是这么不干净?日常琐事要做得干净,等于弹琴要讲究干净是一样的。我始终认为做人的作风应当是一致的,否则就是不调和;而从事艺术的人应当最恨不调和。我这回附上一小方纸,还比你用的信封小一些,照样能写得很宽绰。你能不能注意一下呢?以此类推,一切小事养成这种干净的习惯,对你的艺术无形中也有好处。

文中的你是 __________(姓名)。傅雷在这封信中,对他_______方面进行了教导。从这封信当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傅雷 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