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班级开展“轻叩诗歌大门——与诗同行”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活...

班级开展“轻叩诗歌大门——与诗同行”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登高览诗情

西西登城隍阁时,极目远眺,感慨万千,写下一段文字,想作为小组展示的讲稿。

◆登高远眺,游目骋怀,不仅可以在西湖的四月天里赏鸟的流盼、树的摇、草的丰润。还可以领略历史文化的底蕴——随形(xiāo   骨立的艾青站在破碎山河上,含泪呐喊《我爱这土地》;看贬官后的苏轼      zī zī)不倦地造福一方百姓,引来无数赞誉;还有那年少有为的周瑜,羽扇纶巾,意气风发……

◆世界之广袤让人顿开茅塞,哪怕冰塞黄河、雪满太行,在间不容之际我们仍能以高挂云帆济沧海的气势向着远方前进,所以怀古伤今大可不必,心无旁   )地做好眼前的事才最要紧。

1.西西有些字不会写,用拼音替代,请你根据拼音,帮他填上正确的汉字。

1)形(xiāo_____骨立     2 zī zī_____不倦   3)心无旁(_____

2.西西对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没把握,请帮助他选择正确的读音。

1)摇A.yè  B.yì    2)间不容A.fā B.fà

3.组长小胡审核时对讲稿中画横线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流盼”的意思是“歌声灵动,婉转”。

B.“赞誉”的意思是“赞美,称扬”。

C.“纶巾”的意思是“古代用青色丝带做的头巾”。

D.“怀古伤今”的意思是“追念古代的事情,感伤现在的事情”。

活动二:聚集议诗作

4.小胡看了西西的文稿后,和他展开了交流,请你帮忙把对话补充完整。

小胡:西西,你这段话借用了________(人名)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可现在是冬天,用在这里是不是不妥呢?

西西:你这就不懂了吧,这叫联想想象,你看《岳阳楼记》中,不论是“________,山岳潜形”,还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也都是联想想象啊!

小胡:对哦,这样诗歌的境界就扩大了很多。不过古代写岳阳楼的诗文真不少呢!我觉得陈与义的那首《登岳阳楼·其一》写得很好,每每读到“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我就会联想起许浑《咸阳城东楼》的“________,________”同是登高生发的情绪,一“悲”“愁”,令人感慨!

西西:别那么悲观嘛!要是李白的话,肯定会给你讲“闲来垂钓碧溪上,________”的故事的,而且李白也写过一首《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小胡:其实也不止是“楼”,古人们对“亭台楼阁”可谓情有独钟,张岱就特别喜欢在湖心亭看雪,他笔下的雪西湖“________,上下一白”,可美啦!

西西:那我来考考你,你能再说出带“亭”(或“台”“楼”“阁”)字的连续的两句古诗句吗?(本卷中出现的古诗句除外)

小胡:这可难不倒我,________________

5.说起湖心亭,两人立刻来了兴致,打算去看一看。一路上,两人又交流了不少关于诗歌的看法。他们的对话中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西:读诗词,我们要关注意象。我们学过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本意是指妇女容颜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这句除了寄托思念之情,还表达了美好的祝愿。

B.小胡:是的,《无题》中有一句“青鸟殷勤为探看”,其中“青鸟”就是大雁,因其往来迁徙,后来就成为信使的代称。

C.西西:诗歌是情感的抒发。“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出自唐朝诗人杜甫写的五言律诗《月夜忆舍弟》,在对比中表达了对自己弟弟的无限思念之情。

D.小胡:我国的古典小说十分喜欢引用诗句,例如罗贯中《三国演义》里“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就引用了“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这句诗来赞美诸葛亮。

活动三:真情诵诗文

6.在学习成果展示活动中,小胡决定朗诵《唐诗三百首》中杜甫的《登岳阳楼》,他向你请教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请帮他确定并说明理由。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 销 孜孜 骛 2.A B 3.A 4. 林徽因; 日星隐曜; 一上高城万里愁, 蒹葭杨柳似汀洲; 忽复乘舟梦日边; 天与云与山与水;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5.B 6.这首诗“孤”是本首诗的诗歌的诗眼。颈联,写出作者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尾联写眼望着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反映了其关心民生疾苦的风格。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注重字音字形方面的积累,字音、字形一一对照,熟能生巧,在考试中才能万无一失。“形销骨立”是形容人瘦到了极点,注意“销”的写法。“心无旁骛”意思是心思没有另外的追求。形容心思集中。“骛”指追求,注意“骛”和“鹜”的区别。 2.(1)A.“摇曳yè”:晃荡、飘荡。故选A。 (2)B.“间不容发fà”: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故选B。 3.A.“流盼”的意思是流转目光看,不是指歌声灵动,婉转。故选A。 4.此题考查课内古诗文默写。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而理解性默写则摒弃了死记硬背,要求考生通过反复诵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难度要大一些。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容易写错的字词有:徽、曜、蒹葭、柳、汀洲。 5.B.“青鸟”不是大雁,青鸟在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故选B。 6.这道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这首诗描绘了岳阳楼壮观的景色,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全诗以自叙和抒情为主,真挚感,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首联今昔对照,虚实交错,写洞庭湖早有盛名,到暮年才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写登上岳阳楼的喜悦,实际抒发早年抱负未能实现之情。颔联写洞庭湖的浩瀚无边,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尾联写国家动荡不安,却又无能为力的哀伤,体现出对民生疾苦的关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按要求作文

帮助有许许多多种方式,可以是劝说,可以是告诫,可以是赏识,也可以用人生经验感染……你的成长过程中也不乏帮助你的人,他(她)又是怎样帮助你的呢?

请以“他(她)这样帮过我” 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不得摘抄试卷中的材料文字;②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④字数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骆驼祥子》中,曹先生已经答应祥子带小福子一起到他的家里,祥子非常高兴,可后来祥子为什么决定不上曹宅了?

 

查看答案

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海底两万里》中“诺第留斯”号潜艇是船长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洋发电。___________

(2)《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和阿龙纳斯在海底环球探险旅行时,经历了搁浅、土著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险情。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手机正成为教育关注的焦点话题。近日,湖南湘潭市教育局发布“禁机令”,禁止全市中小学生在校内使用智能手机和个人平板电脑。自2018年8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以来,多所中小学禁止“手机进课堂”的措施引发了家长们对于平时给不给孩子用手机的担忧和争论。手机方便了学生与家人的联系,丰富多彩的网络生活更增加了学生课余生活的兴趣选择,通过屏幕看到外面的世界,无形中也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有人指出在校使用手机显露出诸多弊病,严重地影响了学校的管理和学生的学习,应禁止在学校使用手机。

(材料二)

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上网的情境(2018)

(材料三)比起禁止学生用手机,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手机观”更为迫切。我们不能把对学生监督不力的责任,完全地推给手机,更不能无视家长在家庭的缺席,只看到孩子沉溺于手机的表象,手机不是教育缺席的挡箭牌。学校应发挥教育的专业引领作用,引导、教育广大家长重视培养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手机的良好习惯,积极开展各类校园娱乐活动,让生动活泼、健康益智的校园活动,主动引导、提升孩子们的兴趣爱好,陶冶学生的情操。家长要强化监护职责,引导孩子树立自辨能力,戒网络之瘾,辨不良之讯;要营造和美家庭,増强亲子感情等。家校联手为孩子们网上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有健康的陪伴才有健康的成长,莫让手机成为陪伴孩子成长的替代品。

(材料四)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兴起,互联网的触角无处不在。然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成长的孩子,却渐渐养成“不移动”的生活方式。孩子太“宅”,如今已成不少家长的心病。缺少锻炼和运动,孩子的健康直接受到影响。北京儿童医院眼科主任于刚介绍说,有三四成小学生是近视,高中生近视率更是高达80%。“除先天因素外,过早过多接触电子产品是其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封闭、孤僻,是网络沉迷症的特征。迷恋智能手机和电脑等电子设备及其中的虚拟世界,淡化现实的人际交往,孩子的社交、语言表达能力会退化,回不到现实生活,跟父母沟通都困难。”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科教授贾美香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沈阳市盛京医院心理科教授王旭梅则认为,“很多迷上电子设备的孩子,注意力常难以集中,而且他们的兴趣点总游移不定。”当前,我国网站没有分级,任何人都可以获取网络上的任何信息,未成年人由于还没有形成良好自我约束和鉴别能力,极易受到负面影响。

1.下列说法不符合选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的颁发促使多所学校禁止“手机进课堂”。

B.学生使用手机有利也有弊,如何看待这一现象成为目前教育关注的焦点话题。

C.大约80%的学生在周末才使用手机上网,所以不应禁止学生在学校使用手机。

D.手机不是教育缺席的挡箭牌,引导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手机观”更为迫切。

2.阅读“材料二”,概括出你从中得到的信息。

3.阅读“材料三”,请简要概括应如何改变学生沉溺于手机的现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海棠树

史铁生

①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

②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呆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老海棠树下,望着我……

③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叨唠:“就不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艺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了直腰,又凝神糊她的纸袋。

④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就不能劳驾你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学上班,就是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

⑤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那时我大些了,在外工作,从陕北回来看她,奶奶已经腰弯背驼。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刷啦刷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你刚回来,去歇着吧。”

⑥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再说,您学那玩艺儿有用吗?”奶奶立刻不语,惟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无对我的责备。

⑦……

⑧如今,奶奶已离我而去。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飘然而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望着我,或不时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1.从第④段中找出与第⑤段画线句相照应的句子并写在横线上。

2.品读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中的“胡乱”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②“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中“凑”字有何妙处?

3.品读第⑥自然段中的划线句,从语气角度分析“我”心理变化的过程。

4.从全文看,以“老海棠树”为标题的好处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