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根据阅读的名著,完成题目。 1.西西发现《水浒传》中经常出现“话说”、“且说”、...

根据阅读的名著,完成题目。

1.西西发现《水浒传》中经常出现“话说”、“且说”、“我且问你”、“且听下回分解”等语句,于是做了如下的摘记:

第五回     看官牢记话头,这李忠、周通自在桃花山打劫。

第八回     毕竟看林冲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十六回   我且问你: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这七个。

请你结合《水浒传》全书的内容,分析这些词句在小说中的作用。

2.请结合相关内容分析古典小说《水浒传》在结构上的特点。

3.西西对阮籍这个人物很感兴趣,于是他把《世说新语》中有关阮籍的文章找出来集中阅读。你觉得这样的阅读方法好吗?请结合书中相关内容简述理由。

 

1.《水浒传》受众主要是市井民众,“说话”的方式就迎合普通百姓的口味,用他们熟悉的方式来讲他们喜爱的故事;运用“看官牢记”“且听下回分解”“我且问你”等放在开头结尾的语气词起到起承转合、停顿、提起的作用;自问自答式的结束语,先将读者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或将后面的情节卖个关子不说,然后告诉读者要继续看下一回的内容,来吸引读者。 2.作者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第四十回以前先讲单个英雄人物的故事,然后百川汇海,逐步发展到水泊梁山大聚义。第七十回以后,写他们归顺朝廷,走向失败;可叙述性,要求情节连贯,故事完整,意向明朗,叙事角度基本上是第三人称;分章回叙事的白话小说,是我国古典小说的主要形式,分回标目,段落整齐,首尾完整;采取单线结构,即用一条线索把若干故事连缀起来,顺时记叙;在情节的设计上,善于设置悬念、误会,追求离奇巧合;善于在矛盾冲突中推进情节,快速转化场景,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3.好,集中阅读的方式,能够概括收集阮籍的相关事例,有利于全面了解阮籍人物的形象。《世说新语》中阮籍是任诞风流的人,在《世说新语》描写阮籍这个人物形象的篇目共有二十八处,而这二十八处中《任诞》篇就占据十处,相当于三分之一,阮籍不拘礼俗,任性、放达,“阮籍遭母丧,在晋文王坐进酒肉……籍饮啖不辍,神色自若”,此则讲到阮籍母亲去世,在文王面前却仍然神色自如,正常饮酒吃肉,被小人谗言,文王却“爱其通伟”,并不加害他。阮籍母亲去世,自然悲伤哀痛,而在统治者面前不拘礼俗,其目的其实是打破当权者的伪善伪礼教;阮籍不贪图功名利禄,阮籍作为一个贤名远播的名士,肯定会有诸多有权有势之人招揽他,例如兖州刺史王昶曾在听闻他的贤名后邀请阮籍见面谈话,但是阮籍却整日都不开口说一句话;又有太尉蒋济听闻他非常有才之后邀请他来自己手下做事,阮籍又加以拒绝。甚至在之后对于朝廷多次的征召,阮籍也都以生病为由推辞掉。可见阮籍并不热衷于功名富贵,对于那些名利看得非常淡。由此可看出,集中阅读的方式非常好,能够全面透彻分析出阮籍人物形象的多元性。 【解析】 1.本题考查章回体小说《水浒传》中的语言特点。章回小说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一种,章回体小说大部分有以下一些特点:每一章回的篇幅长短大部分是差不多的,这是因为讲故事的艺人每次讲述都会控制一定的时间,不会过长或者过短;每回书开头都有至少一首定场诗或者词,现在被称为“回前诗”。这是由于艺人在讲故事前需要将听众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或者将潜在的听众吸引到自己这里来;每回书正文通常以“话说……”口头,这是讲故事人的习惯或者叫口头禅;每回书结尾总要设计一个悬念,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结束。这是艺人为了听众继续来听自己讲故事设的“包袱”。 2.本题考查章回体小说《水浒传》艺术结构上的特点。它是分章回叙事的白话小说,是我国古典小说的主要形式,分回标目,段落整齐,首尾完整,是其主要特点。小说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前四十回主要叙述单个英雄人物比如林冲、宋江、杨志、鲁智深等的故事;第四十到七十回主要叙述各路英雄人物陆续达到梁山,与官府作对,反抗欺压,逐步发展到水泊梁山大聚义;七十回以后主要叙述他们归顺朝廷,走向失败的过程,包括接受招安,征辽,打方腊以及宋江被毒死等故事情节。小说采取单线结构,即用一条线索把若干故事连缀起来。比如鲁智深的故事,第三回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第四回是“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第五回是“花和尚大闹桃花村”,第六回是“鲁智深火烧瓦罐寺”,第七回是“花和尚倒拔垂杨柳”,第八回是“鲁智深大闹野猪林”。小说在情节的设计上,善于设置悬念、误会,追求离奇巧合。比如第三回到第八回叙述完鲁智深的故事,在“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时运用巧合法让林冲出场,于是有了第九回“林冲棒打洪教头”,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第十一回“林冲雪夜上梁山”,第十二回“梁山泊林冲落草”。接下来又是巧合法杨志出场。正是在这些矛盾冲突中推进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3.本题考查阅读方法以及阮籍的人物形象分析。中国早期的长篇白话小说,都是从国家政治、社会批判的角度来立意构思的,展现的是宏大的社会历史背景,很少涉及家庭生活和个人情感世界。这些小说都带有明显的“说书人”的痕迹,具有英雄传奇色彩。因此,很难从这些小说中了解到历史人物的全貌。借助《世说新语》中的文章来加深对阮籍的认识和了解,这是很好地学习方法。比如《世说新语》中写阮籍“晋文王功德盛大,坐席严敬,拟于王者。唯阮籍在坐,箕踞啸歌,酣放自若”。晋文王功劳很大,恩德深厚,座上客人在他面前都很严肃庄重,把他比拟为王。只有阮籍在座上,伸开两腿坐着,啸咏歌唱。痛饮放纵,不改常态。由此可以看出阮籍不拘礼俗,任性、放达。再比如,司马昭为了拉拢阮籍,就想和阮籍结为亲家,阮籍为了躲避这门亲事开始每天拼命地喝酒,每天都是酩酊大罪,不醒人事,一连60天,天天如此,那个奉命前来提亲的人根本就没法向他开口。最后,只好回禀司马昭,司马昭无可奈何地说:“唉,算了,这个醉鬼,由他去吧!”由此可以看出阮籍不贪图功名利禄的特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班级开展“轻叩诗歌大门——与诗同行”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登高览诗情

西西登城隍阁时,极目远眺,感慨万千,写下一段文字,想作为小组展示的讲稿。

◆登高远眺,游目骋怀,不仅可以在西湖的四月天里赏鸟的流盼、树的摇、草的丰润。还可以领略历史文化的底蕴——随形(xiāo   骨立的艾青站在破碎山河上,含泪呐喊《我爱这土地》;看贬官后的苏轼      zī zī)不倦地造福一方百姓,引来无数赞誉;还有那年少有为的周瑜,羽扇纶巾,意气风发……

◆世界之广袤让人顿开茅塞,哪怕冰塞黄河、雪满太行,在间不容之际我们仍能以高挂云帆济沧海的气势向着远方前进,所以怀古伤今大可不必,心无旁   )地做好眼前的事才最要紧。

1.西西有些字不会写,用拼音替代,请你根据拼音,帮他填上正确的汉字。

1)形(xiāo_____骨立     2 zī zī_____不倦   3)心无旁(_____

2.西西对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没把握,请帮助他选择正确的读音。

1)摇A.yè  B.yì    2)间不容A.fā B.fà

3.组长小胡审核时对讲稿中画横线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流盼”的意思是“歌声灵动,婉转”。

B.“赞誉”的意思是“赞美,称扬”。

C.“纶巾”的意思是“古代用青色丝带做的头巾”。

D.“怀古伤今”的意思是“追念古代的事情,感伤现在的事情”。

活动二:聚集议诗作

4.小胡看了西西的文稿后,和他展开了交流,请你帮忙把对话补充完整。

小胡:西西,你这段话借用了________(人名)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可现在是冬天,用在这里是不是不妥呢?

西西:你这就不懂了吧,这叫联想想象,你看《岳阳楼记》中,不论是“________,山岳潜形”,还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也都是联想想象啊!

小胡:对哦,这样诗歌的境界就扩大了很多。不过古代写岳阳楼的诗文真不少呢!我觉得陈与义的那首《登岳阳楼·其一》写得很好,每每读到“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我就会联想起许浑《咸阳城东楼》的“________,________”同是登高生发的情绪,一“悲”“愁”,令人感慨!

西西:别那么悲观嘛!要是李白的话,肯定会给你讲“闲来垂钓碧溪上,________”的故事的,而且李白也写过一首《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小胡:其实也不止是“楼”,古人们对“亭台楼阁”可谓情有独钟,张岱就特别喜欢在湖心亭看雪,他笔下的雪西湖“________,上下一白”,可美啦!

西西:那我来考考你,你能再说出带“亭”(或“台”“楼”“阁”)字的连续的两句古诗句吗?(本卷中出现的古诗句除外)

小胡:这可难不倒我,________________

5.说起湖心亭,两人立刻来了兴致,打算去看一看。一路上,两人又交流了不少关于诗歌的看法。他们的对话中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西:读诗词,我们要关注意象。我们学过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本意是指妇女容颜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这句除了寄托思念之情,还表达了美好的祝愿。

B.小胡:是的,《无题》中有一句“青鸟殷勤为探看”,其中“青鸟”就是大雁,因其往来迁徙,后来就成为信使的代称。

C.西西:诗歌是情感的抒发。“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出自唐朝诗人杜甫写的五言律诗《月夜忆舍弟》,在对比中表达了对自己弟弟的无限思念之情。

D.小胡:我国的古典小说十分喜欢引用诗句,例如罗贯中《三国演义》里“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就引用了“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这句诗来赞美诸葛亮。

活动三:真情诵诗文

6.在学习成果展示活动中,小胡决定朗诵《唐诗三百首》中杜甫的《登岳阳楼》,他向你请教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请帮他确定并说明理由。

登岳阳楼

唐·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查看答案

按要求作文

帮助有许许多多种方式,可以是劝说,可以是告诫,可以是赏识,也可以用人生经验感染……你的成长过程中也不乏帮助你的人,他(她)又是怎样帮助你的呢?

请以“他(她)这样帮过我” 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内容具体,不得摘抄试卷中的材料文字;②书写工整、卷面整洁;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④字数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骆驼祥子》中,曹先生已经答应祥子带小福子一起到他的家里,祥子非常高兴,可后来祥子为什么决定不上曹宅了?

 

查看答案

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海底两万里》中“诺第留斯”号潜艇是船长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洋发电。___________

(2)《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和阿龙纳斯在海底环球探险旅行时,经历了搁浅、土著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险情。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手机正成为教育关注的焦点话题。近日,湖南湘潭市教育局发布“禁机令”,禁止全市中小学生在校内使用智能手机和个人平板电脑。自2018年8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以来,多所中小学禁止“手机进课堂”的措施引发了家长们对于平时给不给孩子用手机的担忧和争论。手机方便了学生与家人的联系,丰富多彩的网络生活更增加了学生课余生活的兴趣选择,通过屏幕看到外面的世界,无形中也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丰富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有人指出在校使用手机显露出诸多弊病,严重地影响了学校的管理和学生的学习,应禁止在学校使用手机。

(材料二)

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上网的情境(2018)

(材料三)比起禁止学生用手机,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手机观”更为迫切。我们不能把对学生监督不力的责任,完全地推给手机,更不能无视家长在家庭的缺席,只看到孩子沉溺于手机的表象,手机不是教育缺席的挡箭牌。学校应发挥教育的专业引领作用,引导、教育广大家长重视培养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手机的良好习惯,积极开展各类校园娱乐活动,让生动活泼、健康益智的校园活动,主动引导、提升孩子们的兴趣爱好,陶冶学生的情操。家长要强化监护职责,引导孩子树立自辨能力,戒网络之瘾,辨不良之讯;要营造和美家庭,増强亲子感情等。家校联手为孩子们网上健康成长保驾护航,有健康的陪伴才有健康的成长,莫让手机成为陪伴孩子成长的替代品。

(材料四)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兴起,互联网的触角无处不在。然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成长的孩子,却渐渐养成“不移动”的生活方式。孩子太“宅”,如今已成不少家长的心病。缺少锻炼和运动,孩子的健康直接受到影响。北京儿童医院眼科主任于刚介绍说,有三四成小学生是近视,高中生近视率更是高达80%。“除先天因素外,过早过多接触电子产品是其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封闭、孤僻,是网络沉迷症的特征。迷恋智能手机和电脑等电子设备及其中的虚拟世界,淡化现实的人际交往,孩子的社交、语言表达能力会退化,回不到现实生活,跟父母沟通都困难。”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科教授贾美香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沈阳市盛京医院心理科教授王旭梅则认为,“很多迷上电子设备的孩子,注意力常难以集中,而且他们的兴趣点总游移不定。”当前,我国网站没有分级,任何人都可以获取网络上的任何信息,未成年人由于还没有形成良好自我约束和鉴别能力,极易受到负面影响。

1.下列说法不符合选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的颁发促使多所学校禁止“手机进课堂”。

B.学生使用手机有利也有弊,如何看待这一现象成为目前教育关注的焦点话题。

C.大约80%的学生在周末才使用手机上网,所以不应禁止学生在学校使用手机。

D.手机不是教育缺席的挡箭牌,引导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手机观”更为迫切。

2.阅读“材料二”,概括出你从中得到的信息。

3.阅读“材料三”,请简要概括应如何改变学生沉溺于手机的现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