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按要求作文。 当今人们常常在微信、QQ聊天时用“表情包”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常常...

按要求作文。

当今人们常常在微信、QQ聊天时用“表情包”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常常在朋友圈里用照片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有人认为这是时代进步的表现,有人则对此表达了忧虑。

上述内容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作文。可以叙写自己的经历和见闻;可以发挥想象,创作故事;也可以对这个话题发表见解。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字数600至800字;②不得抄袭、套作;③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例文: 爱上文字,爱上生活 卡佛曾告诉我们:“每天写一点,既不抱希望,但也不绝望,用你最大的努力去写。” 这是我所见到过关于文字最为精彩的解释。 有时我也质疑在每日的生活中我们面对的东西是否真有其面对的必要。在那些琐屑的事务中,有自己乐于做的;在那些所谓至关重要的事务中,有自己无意执行的;在那些已成定局的往事里,有自己不希望的;而自己希望的,偏又有力所不能及的。 每日的生活,每日的忙碌奔波。在纸张与钢笔面前,他们就淡成一片模糊,而又恰是在这一片模糊之中,往往衍生出点滴清晰的记忆,当这些记忆的碎片聚为一桢明朗的图画或一条愈发明晰的线索时,手中的笔就能轻快起来,划过纸面,留下余痕。提笔收官之时,思维中的痕迹也就跃然显现为纸上的痕迹----那一个个文字。 每一日,都在享受着这纯朴的快乐。可我始终在疑虑,既然最终在这份模糊到清晰的蜕变中,我们走向了清晰,那么为我所舍弃的模糊的那一片有价值何在?如若没有了这些为我所遗忘的模糊,又能够出现为我所铭记的清晰吗? 答案藏在了卡佛的那句话中:不抱希望,也不绝望。不抱希望,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次极平淡的经历,再辉煌的时刻也不能无尽地重现,一切都必须回归于生活之中。而生活则意味着琐屑,纷繁的人与物的出现与消亡,五颜六色不大不小的诱惑。对生活本身报以太大的希望,本就极为愚蠢。也不绝望,只是因为许多生命中最珍贵的礼物就是隐匿在这些平淡的生活之中,亟待发觉的。那些激情的光彩也诚然需要平和的生活去酝酿储蓄。如若只被那些苍白的模糊所诓骗,终究是看不到希望的。 如此说来,文字也和生活有着惊人的相似。不过,难道不该如此么?懂了文字,也就懂了生活。而爱上了文字,不也就爱上了生活么? 【解析】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材料的主要内容是:在信息化的今天,很多人喜欢用“表情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用照片来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唯独不愿意用文字来表达。他们认为这是时代进步的表现,但也有人对此表示担忧,包括主流媒体的《中国青年报》也由此忧虑。因此,我们可以叙写自己的经历和见闻,我们和朋友在微信、QQ上交流的方式,如果是以文字为主,就写出文字交流的好处,比如表达的意思明确,易于理解;可以训练人的思维和反应等。如果是以表情包为主,也要写出表情包交流的好处,比如交流方便快捷;表情包丰富生动,可以增加生活的乐趣等。我们可以也发挥想象,创作一个用“表情包”交流的故事,但故事的主题一定是积极向上,正能量的。我们还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表明自己是支持表情包交流,还是支持文字交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临近春节,你最想给谁送上新年的祝福?请你把最想说的话用现代诗的形式写在书签上,赠送给TA。

(要求)发挥想象,借助意象,表达你的情思;语言凝练,简洁,有节奏感;不少于5

行,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回答问题。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登金陵凤凰台①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②,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③,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①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②半落青天外:形容极远,看不大清楚。③陆贾《新语·慎微篇》:“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

两首诗词都在说“愁”,但“愁”的内涵各不相同。请加以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并序

欧阳修

有蜀君子曰苏君,讳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也。君之行义,修于家,信于乡里,闻于蜀之人久矣。当至和、嘉祐之间,与其二子轼、辙,偕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得其所著书二十二篇献资朝。书既出,而公卿士大夫争传之。

君之文博辩宏伟读者悚然想见其人。既见,而温温似不能言,及即之,与居愈久而愈可爱,间而出其所有,愈叩而愈无穷。呜呼,可谓纯明笃实之君子也!

君少,独不喜学,年已壮,犹不知书。职方君纵而不问,乡闾亲族皆怪之。或问其故,职方君笑而不答,君亦自如也。年二十七,始大发愤,谢其素所往来少年,闭户读书为文辞。岁余,举进士再不中,又举茂材异等不中。退而叹曰:此不足为吾学也。悉取所为文数百篇焚之,益闭户读书,绝笔不为文辞者五六年。乃大究六经、百家之说,以考质古今治乱成败、圣贤穷达出处之际。得其粹精涵蓄充溢,抑而不发。久之,慨然曰:可矣。由是下笔,顷刻数千言,其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自来京师,一时后生学者皆尊其贤,学其文以为师法以其父子俱知名,故号“老苏”以别之。

(注释)①职方君:指苏序,苏洵的父亲。②乡闾:乡亲、亲族。③茂材异等:出众的优秀人才。④六经、百家:《六经》指孔子整理先秦典籍,后成为儒家经典。百家指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

1.小胡在阅读本文时,不理解“即”的意思就去查阅了字典,他发现,“即”原本写作如图,左边一个和“豆”一般的食器,右边一个人跪坐在食器旁边张着大大的嘴巴,准备享用食器中的美食。由此可以推测,“即”的本义是_______。现在,“即”有下列几种意思:①就是;②到;③当下,目前;④靠近,接触;⑤就,便。文中“及即之”中的“即”的意思是________

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君 之 文 博 辩 宏 伟 读 者 悚 然 想 见 其 人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悉取所为文数百篇焚之,益闭户读书,绝笔不为文辞者五六年。

4.小胡在批注此文时点出了“久之”和“顷刻”两词,请你结合词义谈谈这两个词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5.班级讨论时有同学提出,苏洵多次科举“不中”就“退”而放弃,范进从20岁考到54岁最终中举,范进比苏洵更能够证明君子应自强不息的观点。你是否认同该观点?请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阐述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       

蒋肖斌

①在童话故事里,公认的大团圆结局就是公主和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孩子们看到这一幕,往往就知道故事结束了,该睡觉了。可是,如果公主和王子没有在一起呢?

②在第九届中国儿童戏剧节近期上演的剧目中,有不少由经典童话改编而来,《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小飞侠彼得·潘》《彼得兔和他的朋友们》《小王子》……其中有两部比较特别,分别是有着“中国版灰姑娘”之称的《叶限姑娘》和改编自安徒生童话的《小美人鱼》。

③在原著故事里,“灰姑娘”的成功靠的是“神力”的帮助和王子的垂怜,纯属运气好,和她个人努力没有什么关系。而在《叶限姑娘》剧中,编剧孙梦竹把情节改为,叶限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救助了有“神力”的小鱼,所以后来能得到小鱼的帮助。而更进一步的,孙梦竹提出了一个现代审美的问题:对一个女孩来说,嫁给王子就是终极幸福吗?

④“我认为不是,任何一个人的终极幸福都不应依托在别人身上,而应该回归到自我。”所以,孙梦竹把故事的结尾改为:叶限向着远方走去,她的朋友小鱼相随左右,溅起点点水花。“这个结尾接受起来或许稍显沉重,但打破了‘公主梦’,让孩子们体悟到自己才是自己的终极支撑,对当今时代的孩子们来说,或许更有价值。”

⑤如果说《叶限姑娘》还算是一个开放式结尾,那《小美人鱼》,原著堪称安徒生童话中最让人伤感的故事之一,化为海上泡沫的小美人鱼,似乎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悲剧形象。

⑥儿童剧版《小美人鱼》由中国儿艺和丹麦艺术家联手打造,情节基本忠于原著,但在结尾,小美人鱼是为了获得一个永恒的灵魂而付出自己的生命,和王子已经没有必然联系。关于王子是不是“渣男”尚无定论,但孩子从这部剧中了解了生命的另一种价值,除了爱情,我们还有更珍贵的灵魂。

⑦丹麦戏剧中心首席执行官亨利·科勒说:“对于每个丹麦人来说,安徒生都是他们童年生活的一部分,我们不避讳给孩子们讲述悲伤的故事。孩子们需要了解这些内容,从而感受到生命不一样的层次和方面。”

⑧在著名文艺评论家钟艺兵看来,貌似“悲伤”的故事,内核并不一定都是“悲剧”。《小美人鱼》《叶限姑娘》就传达了一种现代的生命观和价值观。

⑨如果说童话故事尚且还能以不真实感来自我安慰,那现实主义题材的儿童剧,就更毫无遮拦地直戳人心。

比如,改编自曹文轩作品《山羊不吃天堂草》的同名儿童剧,被定义为国内首部“成长戏剧”,关注少年的心灵成长历程。来自盐淮穷困山区的少年明子来到城市,跟着师傅学木匠手艺。在城市中,明子遇见了因患腿疾、坐着轮椅的同龄少女紫薇、遇见了形形色色的雇主……而打工的同伴们,有的因病回乡,有的道德沦丧……童工、城乡矛盾、道德迷失……这些沉重而真实的话题,该不该搬上儿童剧的舞台?

钟艺兵说:“孩子需要真善美的教育,但如果只告诉他们真善美,当他们接触社会后,发现真实的社会和自己知道的不一样,那谈何融入社会?而且现在媒介发达,孩子很容易看到不是真善美的东西,文艺作品也不必忌讳,儿童剧的题材应该广泛多样。”

不一定是大团圆结局,不一定是英雄的赞歌,不一定是唱唱跳跳的娱乐,儿童剧展现给孩子的不能仅仅是美好的幻象,当是一个多元的世界。毕竟,孩子会长大,毕竟,大文学家罗曼·罗兰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⒀有一部罗马尼亚木偶剧,或许可以阐释“悲剧”的价值所在。《想要见到太阳的雪人》,听名字就是个悲伤的故事:雪人在阳光下渐渐融化,他想求太阳不要把自己晒化。在寻找太阳的旅途中,他得到了一群动物的帮助。终于到达终点了,雪人却没有开口为自己请求什么,而是请太阳帮助他的动物朋友们……雪人最终融化了,但太阳告诉他,来年冬天,你就又回来啦!

融化是必然的,但还会回来。看剧的孩子们可能还不明白成年人生活的艰难,但在他幼年的心里,将埋下一个信念:悲伤的故事会结束,美好的事物终将归来。

1.下列哪一项最适合做本文的标题?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述理由。

A.童话塑造孩子的生命观

B.故事让孩子看清生活的真相

C.孩子为什么需要看“悲剧”

2.你觉得下面这则材料放在文章第几段的后面最合适?请简要阐述理由。

(材料):此前,中国儿艺上演过同为安徒生经典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不幸的故事中蕴含着希望:虽然人群漠视、冲撞、指责她,却有怕老婆的面包师傅呵护小女孩的自尊;虽然已经饥寒交迫,小女孩却将自己唯一的面包施舍给了乞丐;虽然最后被洗劫一空,直至生命垂危,但擦亮的火柴却给她带来天堂的希望。“小女孩最终冻死了,这样的故事会引发孩子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对扼杀美好的环境有自己的态度,这也是对孩子的陶冶和教育。”钟艺兵说。

3.请你从阅读过的文学作品中选择一个人物(上述文章中的人物除外),借这一人物谈谈你对“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这句话的理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两棵枣树

生晓清

①院里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院里住着两户人家,一户是刘师傅,另一户也是刘师傅,都是师傅,不必客气,东边的叫西边的为刘大哥,西边的称东边的为刘二哥。两个哥哥,必有两位嫂嫂,她们不是一家人,却胜过亲姊妹。瞧,天下雨了,刘二嫂家没人,刘大嫂帮着收衣裳。刘大嫂上夜班,儿子小龙就在刘二哥家吃住,幸亏他家也有个小虎陪他玩,两个男孩睡一头。

②不知怎么的,两家哥嫂忽然成了仇人,见面不理睬,进屋就关门,再也听不到两位嫂嫂的说笑声,再也见不到两位哥哥在枣树下扳腕劲的情景。

③于是,院里的两棵枣树也陌生起来了。风和空气告诉着它们之间的距离。

④二十年后的一天,大人们不在家,明明(刘老大的孙子)和英英(刘老二的孙女)在院里办家家。一阵秋风过后,“叭嗒!叭嗒!”几粒熟枣落到地上,明明说是他家树上掉下的,英英却说是她家树上的。两个小家伙争执不休,最后,你揪我的头发,我揪你的头发,纠缠在一起。刘老大和刘老二回来见此情景,眼睛红红的,脸色沉沉的,空气紧张极了,有点火星就能爆炸。然而,他们毕竟是老头子了,两人像两条牯牛对视了足有三分钟后,便抱走了自家的孩子,一句话也没有说。

⑤这天三更时分,月亮又圆又亮,刘老大睡不着,拿起一把铁锹,悄悄来到院里,在两棵枣树中间划了一条细线,然后就一锹一锹地挖起沟来。他要趁着夜深人静,分清各家枣树根须,明日好用红砖在院中砌一堵墙,把两棵树彻底分开。挖着挖着,他忽然发现大根小根、粗根细根纵横交错,越往深处挖根须越多,分不清它们是从哪棵树上生长出来的。他愣愣地望了一会,突然发疯似地将土又全部填上了,最后还用脚把土踩得结结实实。他悄悄回到屋里,愧疚地站在窗前,久久地凝视着那两棵枣树。

⑥四更天,圆月西转,银河南移。

⑦刘老二也拿一把铁锹来到院中,也是先在两棵树中间洒一条白线,然后一锹锹挖土,后来又将土全部填上,回到屋里,愧疚地站在窗前,久久地凝视着院里的枣树。

⑧院里还是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选自《中国微型小说名家名作百年经典》)

1.有人认为本篇小说在结构上运用了“圆转技法”,使文章妙趣横生,请你联系链接材料,结合文章内容,列举一例加以说明。

(链接材料)

圆转技法又称圆形结构技法。它是指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人或物等从原点开始,经过一番运动之后,又回到原点的写作方法。作家晓苏把这种技法称为圆形结构,在这种圆形结构中,往往上一个片段的结尾是下一个片断的开头,如此循环往复之后,便构成了一个意味无穷的圆。

一选自陈堂军的《结构文章的圆形技法》

2.品读小说第5段画线句,揣摩刘老大的心理,结合内容加以分析。

3.文中有多处运用对比的写法,请列举两组,分别分析其效果。

4.读完《两棵枣树》一文,小胡用艾青的诗歌《树》表达自己的阅读感悟。联系小说与诗歌的内容,结合你的思考,推测小胡选择这首诗的理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