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节选自马南邨《不求甚解》

材料二  如果把阅读分开来说,一般科学的教科书应该偏重于阅,语言文字的教科书应该偏重在读。一般科学的教科书虽也用了文字写着,但我们学习的目标并不在文字上,譬如说,我们学地理、学化学,所当注意的是地理、化学书上所记着的事项本身,这些事项除图表外还用文字记着,但我们不必专从文字上记忆揣摩,只要从文字去求得内容就够了。至于语言文字的学科就不同,我们在国文教科书里读到一篇文章——假定是韩愈的《画记》,这时我们不但该知道韩愈这个人,理解这篇《画记》的内容,还该有别的目标,如文章的结构、词句的式样、描写表现的方法等等,都得加以研究。如果读韩愈的《画记》,只知道当时曾有过这样的画,韩愈曾写过这样的一篇文章,那就等于不曾把这篇文章当做国文功课学习过。我们又在英文教科书里读华盛顿砍樱桃树的故事,目的并不在想知道华盛顿为什么砍樱桃树,砍了樱桃树后来怎样,乃是要把这故事当做学习英文的材料,收得英文上种种的法则。所以阅读两个字不妨分开来用,一般科学的教科书应懂它的内容,不必从文字上去瞎费力,只要好好地阅就行,像国文、英文两门是语言文字的功课,应在形式上多用力,只阅不够,该好好地读。

——节选自夏丏尊 《怎样阅读》

材料三  无论谁,在那生涯中,总有一个将书籍拼命乱读的时期。这时期告终之后,才始静静地来回想。自己从这几百卷的书籍里,究竟得了什么东西呢?怕未必有不感到一种寂寞的失望的人罢。这往往不过是疲劳了眼,糜烂了精神,涸竭了钱袋。我们便也常常陷于武断,以为读书是全无益处的。然而,再来仔细地一检点,就知道这大抵是因为没有研究读书的方法,所以发生的错误。在天下,原是有所谓非常的天才的。这样的人们,可以无须什么办法,便通晓书卷的奥义,因此在这样的人们,读书法也就没有用。例如,有一回,大谷光瑞伯看见门徒的书上加着朱线,便大加叱责,说是靠了朱线,仅能记住,是不行的。但这样的话,决不是我们凡人所当仿效。我们应该一味走那平凡的,安全的路。

——节选自《鹤见佑辅:读书的方法》

1.以上三则材料主要围绕读书的哪些方面展开论述或说明的?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三则材料在表达方式上是有所不同的,材料二属于说明性文字,材料一、三属于论述性文字。

B.材料一提倡学习陶渊明的“不求甚解”,提出读书时要虚心,不要固执一点,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C.材料二中认为“阅”和“读”是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阅”指不必从文字上记忆揣摩,只要从文字去求得内容就够了;“读”不仅指浏览,更强调“从文字上去费力”。

D.材料三作者认为大谷光瑞伯之类的天才可以不讲究读书的方法,但我们平凡的人读书一定要讲究正确的读书方法。

3.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了《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这是其中的一张表格,请根据表格内容,写出你从中获得的信息。

我国成年国民各 类媒介人均阅读时长(单位:分钟/每天)

年份

纸质媒介

数字化媒介

图书

报纸

期刊

互联网

手机

平板电脑

电子阅读器

2017年

20.4

12.0

6.9

60.7

80.4

12.6

8.1

2018年

19.8

9.6

5.6

65.1

84.9

11.1

10.7

 

 

 

4.怎样理解材料一所说的“不求甚解”?联系你的学习生活,谈谈对此的看法。

5.材料三作者谈到读书的方法“书上加着朱线”即下划线的方法,你还知道哪些有效的读书方法,请写出两种。

 

1.要有好读书的习惯,重在会意;读书要“阅”“读”结合,注重方法。 2.C 3.数字化阅读方式越来越普及,人们通过数字化媒介阅读的时间在增长。相较于2017年,2018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期刊的阅读时长有所减少。整体看来,纸质媒介的阅读时间整体较短,人均每天读书、读报和读期刊的时间总和不及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的一半。 4.主张读书要会意;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我们学习时不能骄傲自满,因为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并不是什么书一读就懂,所以平时在读书的时候要注意读书的方法,做到前后贯通、了解大意,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这对我们获取更多的知识会起到很大帮助。 5.①读书前先读图书的简介大纲,明确书中大概;②边读书边做批注,写出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启示 【解析】 1.考查信息的提取和概括。细读这三则材料,根据第一则材料的第一句可知这一则材料主要介绍了读书的习惯,说明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并通过陶渊明的例子说明读书要会意;第二则材料和第三则材料都是介绍读书的方法,由材料二中的“一般科学的教科书应该偏重于阅,语言文字的教科书应该偏重在读。”可知阅读还要“阅”“读”结合。 2.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 C.结合材料二中的“这些事项除图表外还用文字记着,但我们不必专从文字上记忆揣摩,只要从文字去求得内容就够了”这句话可知选项中的“‘阅’指不必从文字上记忆揣摩,只要从文字去求得内容就够了”这一说法与原文不符,少了一个“专”字,“专”是专门的意思,如果去掉,就变成了完全否定“从文字上记忆揣摩”,过于绝对,也与事实不符,所以不能去掉。 故选C。 3.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从表格内容进行横向比较可知,我国成年国民每天在图书、报纸、期刊等纸质媒介上阅读的时间不到40分钟,而在互联网、手机、平板电脑等数字化媒介阅读的时间超过160分钟,在数字化媒介上阅读的时间是在纸质媒介上阅读的4倍,由此可知数字化阅读方式越来越普及。从纵向比较来看,我国成年国民在2018年花在纸质阅读的时间比2017年的少,呈下降趋势;而花在数字化媒介阅读的时间有所增加,呈上升趋势。据此进行整理概括即可。 4.考查词语的理解及感悟。解答第一问,首先需理解词语的本义,其次结合具体的文本内容分析其语境义。“不求甚解”意思是指只领会全文大意不在字句上过分追究。结合材料一中的第二段内容可知,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他主张读书要会意。结合“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可知好求甚解需要做到虚心,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结合“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可知不求甚解的另一层含义指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据此对“不求甚解”的含义进行概括归纳即可。解答第二问,需结合“不求甚解”在文中的含义及结合自身的实际经历进行分析。如根据“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这一层含义可知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并不是什么书一读就懂,所以需要虚心,不要骄傲自负;根据“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一层含义可知我们平时在读书的时候要注意读书的方法,做到前后贯通、了解大意,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这对我们获取更多的知识起到很大帮助等等。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5.考查读书方法。除了题干中提及的读书方法,再列举两种有效的读书方法即可。例如读书前先读图书的简介大纲,明确目的;或者读书前先浏览,遇精彩部分时,再细读,划重点,做到烂熟于心。或者是一边读书一边做批注,写出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启示;也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书采用不同的方法,比如精读、略读等。据此列举其中两种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校团委举行“君子自强不息”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按要求完成题目。

(1)校团委将在11月8日下午两点在学校礼堂举行题为“青年当自强不息”的演讲,请拟写一则通知,通知九年级各班安排两名同学参加: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的古典诗文中有很多体现自强不息精神和风骨的作品,你写出两句:_____(注明出处及作者)

(3)这是张凡同学演讲稿中的一段,请完成后面的题目。

生活在蜜罐里的我们,常常没有感到幸福和快乐,常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闷闷不乐、顾影自怜、怨天忧人。一旦遇到挫折,往往自暴自弃、随波逐流。当我们向苦难和挫折俯首称臣,常常错过了历练自己的机会。

①文段中有错别字的的词语是“________”,正确的写法是“_________”。

②划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_________________

③请给张凡同学介绍一个我国的自强不息的人物故事,让他可以运用到到演讲中: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动作多么活泼,

精力多么旺盛,

在浪花里跳跃,

在大海里浮沉;

不幸遇到火山爆发

也可能是地震,

你失去了自由,

被埋进了灰尘;

过了多少亿年,

地质勘探队员,

在岩层里发现你,

依然栩栩如生。

但你是沉默的,

连叹息也没有,

鳞和鳍都完整,

却不能动弹;

你绝对的静止,

对外界毫无反应,

看不见天和水,

听不见浪花的声音。

凝视着一片化石,

傻瓜也得到教训:

离开了运动,

就没有生命。

活着就要斗争,

在斗争中前进,

即使死亡,

能量也要发挥干净。

(1)这首现代诗歌的作者是_______题为______________

(2)诗人通过对化石裹身岩层,虽重见天日,却没有了活力,没有了叹息,听不见浪花,看不见蓝天碧水的描写引发出的对_____的思考:“___________

(3)“依然栩栩如生”中在“栩栩”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照诗歌的第一节,另选择一物写段话。

动作多么活泼,

精力多么旺盛,

在浪花里跳跃,

在大海里浮沉。

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古诗文名句默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湘水无情吊岂知?(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④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⑤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⑥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用写景来道尽英雄失路的悲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典故写出了自己归来的感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巧克力香甜的味道让人满足;香茗甘醇的味道让人宁静;母亲的味道让人安心;友谊的味道让人愉悦……对你而言,世间一定有某个人或物或情埋藏在记忆深处,散发着它独特的幽香。请以“    的味道”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 字;(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3)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完成各题。

(1)填空题。

①《红星照耀中国》中“他惊奇地发现,在贫瘠的中国西北部,竟聚集了中华民族的精华”,这儿的“西北部”指斯诺采访的主要地点是_____

②“他是行伍出身,他小时候被继母赶出家门,做过各种工作,童年遭受了各种苦难。他十八岁当上了排长,参加了推翻当时一个姓胡的督军的密谋。”这里的他指_____,他读了《_____》一书后不再悲观,开始怀着社会是可以改造的新信念而工作。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我一边和他谈话,一边深感兴趣地观察他,因为在中国,像许多其他红军领袖一样,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个子清瘦,中等身材,骨骼小而结实,尽管胡子又长又黑,外表上仍不脱孩子气,又大又深的眼睛富于热情。他确乎有一种吸引力,似乎是羞怯、个人的魅力和领袖的自信的奇怪混合的产物。他讲英语有点迟缓,但相当准确。他对我说已有五年不讲英语了,这使我感到惊讶。

选段文字选自《红星照耀中国》,文中的“他”是________,在斯诺只身前往红都保安时,“他”给了“我”哪些帮助?请简述: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说出两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