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秋涛宫 余于午后往秋涛宫前楼。坐待移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秋涛宫

余于午后往秋涛宫前楼。坐待移时,而对江极远处,忽起红白数道,白即潮痕,红是为斜阳所衬,瞬息间变为银山万道,杂遝而至,倏在眼底,楼前栏槛俱若有动摇之形,楼上人无不失色者。时江中有弄潮十余船,忽出忽没,尤堪震骇。未几而岸土崩颓,水变黄色,而潮已过矣。此潮直趋此地,而此楼适压其冲,若稍高一二尺,鲜不为潮所打者。

(选自《浪迹丛谈》,有删改)

(乙)六和塔夜玩风潮

浙江潮汛人多从八月昼观鲜有知夜观者。余昔焚修寺中,燃点塔灯。夜午,月色横空,江波静寂,悠悠逝水,吞吐蟾光,自是一段奇景。顷焉,风色陡寒,海门潮起,月影银涛,光摇喷雪。云移玉岸,浪卷轰雷,白练风扬,奔飞曲折,势若山岳声腾,使人毛骨欲竖。古云“十万军声半夜潮”,信哉!过眼惊心,因忆当年浪游,身共水天飘泊,随潮逐浪,不知几作泛泛中人。此际沉吟,始觉利名误我不浅。遥见浪中数点浮沤,是皆南北去来舟楫。悲夫!二字搬弄人间千古,曾无英雄打破,尽为名利之梦,沉酣风波,自不容人唤醒。

(选自《四时幽赏录》)

(注释)①焚修:焚香修行。②浮沤:水面上的泡沫。

1.关于(甲)(乙)两文的内容或写法,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甲)文是在秋涛宫观看潮水,(乙)文是在寺庙中观看潮水。

B.(甲)文观看潮水是在下午,(乙)文观看潮水是在半夜。

C.(甲)文与(乙)文都从视觉、听觉角度,表现潮水壮观。

D.(甲)文与(乙)文都以船在江水中沉浮出没衬托潮水之大。

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

A.未几而岸土崩颓

B.顷焉,风色陡寒

C.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D.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3.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浙 江 潮 汛 人 多 从 八 月 昼 观 鲜 有 知 夜 观 者。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此潮直趋此地,而此楼适压其冲,若稍高一二尺,鲜不为潮所打者。

5.(乙)文作者借观看潮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C 2.D 3.浙江潮汛/人多从八月昼观/鲜有知夜观者。 4.潮水直接冲向这里,而此楼正好处对着潮水,如果(潮水)再稍微高一两尺,那么人很少会不被潮水打湿。 5.作者借潮水的汹涌和舟楫在潮水中浮沉的景象,表达了对争名逐利、不能自拔的世风的悲叹与批判。 【解析】 1.C.【甲】文只有视觉,没有听觉。【乙】文既有视觉,也有听觉。故选C。 2.D.“久之”:过了一会儿。而“未几”“顷焉”“俄而”的意思都是不久、一会儿。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这句话的大意是:浙江的潮汛,许多人都知道应该八月的早上观赏,很少人知道晚上也可以观赏。故停顿是:浙江潮汛/人多从八月昼观/鲜有知夜观者。 4.这道题考查的是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这句话重难点词语有:趋,冲向;适,正好;若,如果;稍,稍微;鲜,少。 5.这道题考查对文段情感的理解。“浪卷轰雷,白练风扬,奔飞曲折”写出了潮水的汹涌;“遥见浪中数点浮沤,是皆南北去来舟楫”写出了舟楫在潮水中浮沉的景象。从“悲夫!二字搬弄人间千古,曾无英雄打破,尽为名利之梦,沉酣风波,自不容人唤醒”可以看出,作者对追逐名利,深陷其中的世风的感叹和批判。据此整理出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图文,完成下列小题。

1.根据图文内容,指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赵养的小型犬已在公安机关登记并按时年检,他可以携犬乘坐公交车。

B.小钱携犬出户没有拴绳,还不清除狗排泄的粪便,应当处以100元罚款。

C.小孙办理完年检手续后,可直接领取动物健康免疫证,无需再打疫苗了。

D.小李不幸被自己家养的猫咬伤,父母带她及时去医院注射了狂犬病疫苗。

2.小赵制作了一张“狂犬病”的科普宣传单,请根据图文内容,将宣传单填写完整。

“狂犬病”科普宣传单

别名

就诊科室

传染科

传播途径

人被病兽咬伤而感染狂犬病

常见症状

治疗手段

临时处理

用20%的肥皂水反复冲洗;接种狂犬病疫苗或注射血清。

 

 

 

3.说明性文字中,对条件所限不能做到精确测算的数据,可用概数。请从图文中试举两例,并说说其作用。

4.小赵是爱犬人士,他做了一份“养犬自测”的问卷调查(见下图),请你根据他的回答情况,给他一些养犬方面的建议。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甲)别一出校门就梦想当马云

2014年8月28日,美国彭博新闻社发布的亿万富豪指数显示,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成为中国内地首富。马云的成功让我们赞叹羡慕,但许多人并不知道马云有过吃9个月泡面的艰苦创业期。

1995年,马云从学校辞职,开始创业,他经历了一个不挣一分钱的艰难阶段。

刚开始,大家工作都很投入,一眨眼几个小时就过去了,常常肚子饿时才想起来吃饭,为了省时间,他们便吃快食面。

可是创业的困难程度是大家没有想到的。当初准备的钱都投进去了,而且都看不到个泡。由于没有钱,工资自然没得发,马云唯一满足大家的就是免费发快食面。为了省钱,他快餐都不舍得吃,经常煮包泡面对付着。

马云每个月入不敷出,被迫沦为“泡面党”。一日三餐都吃快食面,有些人不得不溜号走人了。也有些人开始叫苦:“这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吃泡面的日子何时才能结束?”马云总是学着电影里的口吻安慰大家:“快了,面包会有,一切都会有的。”

可是一个月、两个月、四个月、五个月,生意都亏本,马云也实在想不出辙来了,因为他天天从早忙到晚,一天工作二十个小时,仍然没有成功,他也没有底气说一定会成功。

那年大年三十,他还在工作。母亲放心不下他,于是打电话问他:“晚上吃什么啊?”他没有想,就说:“吃快食面。”母亲突然停住了,说:“那你回来,别干了!”“不行,弟兄们都还没走。”母亲哭了,说道:“你这是何苦啊,好好的固定工作不干,非要创业。”母亲专程赶过来,为大家做了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吃得大家舒舒服服的,但也流出了眼泪。

就这样,马云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虽然还是十分艰苦,但吃泡面的生活也过得有滋有味,浑然忘记身处低处与逆境。他乐观与从容,坚韧而有耐力,还有扛不住的苦难吗?就这样,他们在吃了9个月的快食面后,开拓出了一条生路。

(乙)我的成功是父亲铲出来的

马云

1964年9月10日,我出生在杭州的一户普通人家。从小身材瘦小的我有一个和自己身体条件很不匹配的爱好,打架,还因此转过三次学。父亲苦笑道:“那我就当把铁锹,一天一小铲,尽量挖出他的闪光点吧!”

有一天,父亲发现无论他对我唠叨什么,我都用学到的英语回敬时,他很有些大喜大悟:“你小子是不是在用英语骂我呢?那好,你好好学英语,学到能随心所欲地讲,那样骂人才会痛快!”"实际上,父亲看到了我对英语有兴趣,就骑着自行车带我到西湖边找老外聊天。

从初中到高中,我其他各科成绩都很平庸,唯有英语,我几乎包揽了大小英语考试的年级第一名。但这无法遮掩我严重偏科的事实,第一次高考,我英语成绩是全年级第一,数学是倒数第一。高考落榜后,我和表弟去一家宾馆应聘保安。结果,表弟被录用了,我却因个头矮被淘汰。那时,我的心几乎被各种打击敲碎了。父亲见我意志消沉,悄悄找了个关系,让我替杂志社蹬三轮车送书。沉重的体力劳动让我渐渐麻痹掉高考落榜带来的痛,我甚至开始接受这种生活方式。但父亲用他的“铁锹”,刻意铲凿我高考落榜的痛处。他对我说:“你每天踩20多公里路来来回回都不累,为什么就不能再走一遍高考的路呢?”父亲的话让我下了决心:我报了高考复读班。然而这次,我又没成功。

我自己执拗地决定第三遍走高考的路!父亲是全家唯一没有反对的人,并煞费苦心地为我请到了一名数学特级老师给我辅导。或许是我们父子俩的精神感动了上苍,我终于读上了杭州师范学院。

短短十几年,我的生活仿佛是《一千零一夜》里“芝麻开门”神话故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不会忘记,父亲像是一把铁锹,一铲一铲地,为我开凿出了最宝贵的成功。

1.人物传记有不同的类型,甲乙两文的主要人称不同。从叙述人称看,甲文是__________,乙文是__________

2.根据要求答题

(1)甲文中的画线句起到怎样的表达效果?

马云总是学着电影里的口吻安慰大家:“快了,面包会有,一切都会有的。”

(2)请分析乙文中的画线句的含义。

父亲像是一把铁锹,一铲一铲地,为我开凿出了最宝贵的成功。

3.乙文采用顺叙,记述了“我”在父亲帮助下一步步走向成功的过程,条理清晰,脉络分明。甲文采用了哪种叙述顺序?有何作用?

4.马云的人生经历给了我们哪些启示?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进行阐述。

 

查看答案

班级开展《红星照耀中国》读书活动,小明打算以电影《哪吒》中的台词“我命由己不由天”为主题,写一段人物评说。请你帮他从下列人物中选择一位,并结合其相关故事写一段文字,不超过80字。

备选人物:毛泽东   徐海东   彭德怀

 

查看答案

著名学者胡愈之高度评价《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_______,称他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_______的真实情况,是“第一个报春的燕子”。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中的“日中” 是正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中的“亭午”是傍晚,“夜分”是半夜。

B.对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中的“三词客”指的是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他们都是“唐宋八大家”。

C.《藤野先生》一文包含了鲁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既有对异国老师的怀念,也有对麻木无聊的国人的批判。

D.《列夫·托尔斯泰》选自《三作家》,作者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我们曾经学过的课文《伟大的悲剧》,就是他的作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