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扬自强之精神做中流之砥柱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 ①“...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扬自强之精神做中流之砥柱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

①“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同学们,你们正处在砥砺奋进的新时代,生逢其时、重任在肩。你们要“扬自强之精神,做中流之砥柱”,以赤子之心,凯歌前行!

②自强者,强在自胜。《道德经》有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一切真正的强者,从不以战胜别人为目标,而以超越自我为追求。自强者要主动克服自身的弱点和不足,努力完善自我、提升自我,不断成就更好的自我。

③自强者永远以国家至上,以人民为先。上世纪60年代初,今年90岁高龄的“两弹一星”元勋周光召正在国外工作,他毅然放弃已取得重大突破的理论物理研究,回国参与原子弹研制。他参加并领导了爆炸物理、辐射流力学、高温高压物理等研究工作为我国国防事业和科学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可谓中流之砥柱同学们,希望你们永远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中最崇高的位置,在服务祖国、人民的奋斗中绽放自我。

④自强者永远不惧风雨,在逆境中始终保持奋进的姿态。奋斗的道路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真正的强者总是在挫折中不断奋起、永不气馁。清华大学本科生特等奖学金获得者江国琛同学,承受着父母身患重病、家庭经济困难的巨大压力,始终坚定自立自强的信心。他学习刻苦、进步显著,还能饮水思源、热心公益,成为了一名清华大学五星级志愿者。同学们,让我们为江国琛点赞!也为你们每一个人的成长成熟和你们呈现出的自强精神点赞、喝彩!

⑤自强者永远以创新为矢志不渝的追求,总是满怀壮志豪情。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个蕴含无限可能、充满无限挑战的大时代,创新精神是自强精神的最好体现。同学们,希望你们将自强不息的精神融入对创新的不懈追求之中,努力破解时代难题,服务国家发展,促进人类福祉,为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出全部的热情、智慧和力量。

⑥“未逢黄石书谁授,不坠青云志自强。”新时代的青年要自觉听从历史的召唤,不断超越自我,厚植家国情怀,无畏艰难困苦,敢于引领创新,扬自强之精神,做中流之砥柱!

(选文有删改)

1.作者在选文中提出了什么论点?又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阐释和论证的?请简要回答。

2.结合上下文,揣摩下面句子,回答后面的问题。

(1)一切真正的强者,从不以战胜别人为目标,而以超越自我为追求。(“一切”用在这里是否太绝对?请简要分析。)

(2)他参加并领导了爆炸物理、辐射流力学、高温高压物理等研究工作,为我国国防事业和科学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可谓中流之砥柱。(“中流之砥柱”这个比喻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

3.下面链接材料最适合做选文第几段的论据?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

我来自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交通不便,教育资源有限,经济相对落后。…因为基础薄弱,我做微积分作业要比别人多花三四倍的时间…后来,我参加了辩论赛,当上了班长也开始指导实践支队,还顺利拿到了学业优秀奖学金。我没有辜负自己当时在日记中写的那句话:“无论如何,不许退缩,不许不努力,决不许放弃。”

(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张薇的毕业演讲)

 

1.中心论点:扬自强之精神,做中流之砥柱。文章从“自强者,强在自胜”“自强者永远以国家至上,以人民为先”自强者永远不惧风雨,在逆境中始终保持奋进的姿态”“自强者永远以创新为矢志不渝的追求”(“不断超越自我”“厚植家国情怀”无畏艰难困苦”“敢于引领创新”)四个方面进行了阐释和论证。 2.(1)“一切”用在这里是合适的,不是太绝对。作者这里的“一切”是由论述问题的内涵所决定的,着重强调“超越自我为追求”对于“真正的强者”的重要;前面已经论证了“自强者,强在自胜”,所以真正的强者,就应该不断超越自我,这种精神是所有强者应该具备的;“一切”有“所有”之义,却更多了一种加重、强调的意味。 (2)“中流之砥柱”比喻艰难环境中起支柱作用的;这个比喻把在国家需要时,回国参与原子弹研制的周光召比作中流砥柱;生动形象地写出周光召在我国国防事业和科学事业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和所起到的支柱作用。 3.示例一:链接材料最适合做选文第④段的论据;张薇来自国家级贫困县,交通不便、教育资源有限,经济相对落后、基础薄弱都表明她所处的是逆境,但她努力学习,始终保持奋进的姿态,获得成功;与第④段“自强者永远不惧风雨,在逆境中始终保持奋进的姿态”这一分论点相一致。 示例二:链接材料最适合做选文第②段的论据链接材料中张薇同学考上清华后自身基础薄弱,但她愿意比别人多花时间,更努力,后来取得了一系列成绩,成就了更好的自我,与文段中的论述自强者“克服自身弱点和不足”“不断成就更好的自我”相一致。与第二段的“自强者,强在自胜”的观点相吻合。 【解析】 1.议论文中,论点是作者发表的主要观点。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本文的标题就是中心论点。回答第二问,可结合第②至⑤段的段首句“②自强者,强在自胜”“③自强者永远以国家至上,以人民为先。”“④自强者永远不惧风雨,在逆境中始终保持奋进的姿态”“⑤自强者永远以创新为矢志不渝的追求,总是满怀壮志豪情”概括作答。 2.本题考查对重要词句的理解。(1)首先表明态度:“一切”用在这里是合适的,不是太绝对。一切,泛指全部事物,有全部、所有、完全之意。代指范围广,包括宇宙万物。“一切真正的强者”,这里的“一切”强调“超越自我为追求”对于“真正的强者”的重要性;这里是强调。 (2)“中流之砥柱”,意思是指就像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他参加并领导了爆炸物理、辐射流力学、高温高压物理等研究工作,为我国国防事业和科学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这里把周光召比作“中流砥柱”;强调“他为我国国防事业和科学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比喻恰当。 3.考查观点与材料的关系。观点一定要能统率材料,而材料一定要能证明论点。材料与观点必须统一。论据与论点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因此论据与论点之间应有内在联系、有契合点才行,否则就不能证明论点。材料中张薇“因为基础薄弱,我做微积分作业要比别人多花三四倍的时间…后来,我参加了辩论赛,当上了班长也开始指导实践支队,还顺利拿到了学业优秀奖学金。”与第②段的“自强者,强在自胜”的观点相吻合;“我没有辜负自己当时在日记中写的那句话:‘无论如何,不许退缩,不许不努力,决不许放弃。’”与第④段“自强者永远不惧风雨,在逆境中始终保持奋进的姿态”内容一致。所以放在文中第②段或者第④段都可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小明同学设计的“自强不息”主题板报,请你阅读后完成下面小题。

(板块一 多样内涵)

自强不息是个人与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具有自强不息精神的人,绝不会因一时之困境而呼天(qiǎng/qiāng)地,而是志存高远、勇于开拓、面对逆境不屈不(②ráo/náo)。 宋濂衣着③lán lǚ,忍饥挨冻,依然勤学苦思;江姐面对严刑拷打死守党的秘密,绝不④xiè dú共产党员的称号;任正非站在信息改革的十字路口,没有⑤tíng zhì不前,带领华为自主研发,成功开启5G时代。正可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也。

对于国家而言,自强不息则表现为不断改革进取、自信自立。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攻陷一个个难关,取得一个个镌刻史册的辉煌成就,终于从贫穷落后、百废待兴走向了繁荣富强:而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时,既能以宽广的视野观察世界,又有洞察秋毫之末的敏锐,时刻准备以大国自信和大国担当迎接各种危机和挑战。

1.请根据拼音填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2.画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攻陷 B.镌刻 C.百废待兴

3.小明同学不理解“秋毫之末”的意思,查字典得知“秋亳”指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请你根据下面图片推测:“末的造字本义是_______;“秋亳之末”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

(板块二 诗文摘编)

4.请你在画线处填写古诗文名句或评点。

精神表现

出处

古诗文名句

评点

志存高远

范仲淹《岳阳楼记》

______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以天下为已任,壮哉!

意志坚定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惜残年,忠心可见

___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其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满满正能量

总结:人生难免遇到坎坷,但一个自强不息的人不会退缩,正如苏轼在《定风波》中所言: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⑤_____________

 

 

 

(板块三·课本剪影)

5.下面是板报设计小组的讨论记录,请你补全对话。

小琳:“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些被鲁迅视为“中国的脊梁”的人,正是具有自强不息精神的人。

轩轩:南宋词人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马作的卢飞快”运用典故,表达诗人渴望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

小红:施耐庵的小说《水浒传》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以晁盖为代表的一百零八将,被逼无奈走上反抗道路,这正是自强不息的精神体现。

小明:你们的思路开阔,但①       (小琳/轩轩/小红)的发言有问题。

小辉:我认为《儒林外史》中的马二先生、匡超人执着于科举考试,也是自强不息的人。

小明:小辉说得不对,②       (马二先生/匡超人)不是一个自强不息的人。因为③  

小琳:寒窗苦读数十载,却走偏了路。假如我遇到了匡超人,我会用④    (填字母)这句话去敦促他改变。(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B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C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因为⑤      

 

查看答案

请以“难得这样”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文题抄写在答题卷“题目”后的横线上。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班级以“周末补习的利与弊”为辩题组织辩论赛。请你任选一方,以辩手的身份陈述己方观点,并说明两点理由,不超过8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十七日观潮

[宋]陈师道

漫漫平沙走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

晴天摇动清江底,晚日浮沉急浪中。

(注释)①瑶台:传说中指天上神仙居住的地方。

(1)三、四句诗以            陪衬江潮,突出了潮水的浩淼和盛大。

(2)“瑶台失手玉杯空”一句想象雄奇,请加以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秋涛宫

余于午后往秋涛宫前楼。坐待移时,而对江极远处,忽起红白数道,白即潮痕,红是为斜阳所衬,瞬息间变为银山万道,杂遝而至,倏在眼底,楼前栏槛俱若有动摇之形,楼上人无不失色者。时江中有弄潮十余船,忽出忽没,尤堪震骇。未几而岸土崩颓,水变黄色,而潮已过矣。此潮直趋此地,而此楼适压其冲,若稍高一二尺,鲜不为潮所打者。

(选自《浪迹丛谈》,有删改)

(乙)六和塔夜玩风潮

浙江潮汛人多从八月昼观鲜有知夜观者。余昔焚修寺中,燃点塔灯。夜午,月色横空,江波静寂,悠悠逝水,吞吐蟾光,自是一段奇景。顷焉,风色陡寒,海门潮起,月影银涛,光摇喷雪。云移玉岸,浪卷轰雷,白练风扬,奔飞曲折,势若山岳声腾,使人毛骨欲竖。古云“十万军声半夜潮”,信哉!过眼惊心,因忆当年浪游,身共水天飘泊,随潮逐浪,不知几作泛泛中人。此际沉吟,始觉利名误我不浅。遥见浪中数点浮沤,是皆南北去来舟楫。悲夫!二字搬弄人间千古,曾无英雄打破,尽为名利之梦,沉酣风波,自不容人唤醒。

(选自《四时幽赏录》)

(注释)①焚修:焚香修行。②浮沤:水面上的泡沫。

1.关于(甲)(乙)两文的内容或写法,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甲)文是在秋涛宫观看潮水,(乙)文是在寺庙中观看潮水。

B.(甲)文观看潮水是在下午,(乙)文观看潮水是在半夜。

C.(甲)文与(乙)文都从视觉、听觉角度,表现潮水壮观。

D.(甲)文与(乙)文都以船在江水中沉浮出没衬托潮水之大。

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

A.未几而岸土崩颓

B.顷焉,风色陡寒

C.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D.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3.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浙 江 潮 汛 人 多 从 八 月 昼 观 鲜 有 知 夜 观 者。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此潮直趋此地,而此楼适压其冲,若稍高一二尺,鲜不为潮所打者。

5.(乙)文作者借观看潮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