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临近考试,同学们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B.学校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助于更多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C.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课堂外、在生活中学语文。
D.同学们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下列词语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污秽(huì) 惶恐(huáng) 诘问(jí) 酣然入梦(hān)
B.烦躁(zào) 伛偻(yǔ) 霹雳(pī) 气冲斗牛(dǒu)
C.门槛(kǎn) 震悚(shǒng) 塌败(tā) 目不窥园(kuī)
D.滞笨(zhì) 疮疤(chuāng) 愧怍(zuò) 锲而不舍(qì)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山界》是回忆长征的经典名篇,展现了红军队伍的革命风貌和伟大品质。作者是无产阶级革命家陆定一。
B.司马光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资治通鉴》是他写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孙权劝学》就是从中节选的。
C.《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文是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臧克家纪念闻一多先生所作,文章语言精致,富有诗意。
D.《木兰诗》是北朝乐府民歌,它是一首叙事诗,它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乐府双璧”。
按课文内容默写。
(1)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韩愈《晚春》)
(2)________,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3)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士别三日,________。(《孙权劝学》)
(5)昨夜见军帖,________,军书十二卷,________。(《木兰诗》)
(6)《逢入京使》中写思乡之情奔涌而出不可遏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作文。
中华民族有一种传统美德叫“孝”,古人云:“百善孝为先”,羊有跪乳之恩,鸟有反哺之情,大地乃万物之源,父母是我们的生命之本。请把你身边的“孝老敬亲”故事分享给大家。要求:自拟题目;叙事具体,感情真挚;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几生修得到梅花
①在万紫千红的花的世界,梅花是最特立独行的一种。
②江南的冬天还未过去,寒风肆虐,雪花纷飞,万木都在沉睡之中,而梅花却在这时,绽开一树树的花朵,向人们报告着春之将至的讯息。她不管桃儿、杏儿们嫉妒的流言,也不贪图蜂儿、蝶儿们嗡嗡的追捧,孤傲豪迈地开在漫天飞雪中,不畏严寒,独步早春。
③怒号的狂风不是不想吹灭她的火焰,漫天的大雪不是不想掩息她的娇媚,而她却在凌霜斗雪中更加灼灼有神。那纷纷扬扬从天而降的雪花,似乎成了他玉洁冰清的知音,心魂相印的伴侣。
④在无锡梅园观赏过梅花,走进梅花,你会感到诗意像湖水一样漫上心头。润如凝脂的红梅,洁如瑞雪的白梅,碧光盈盈的绿梅,明艳灿灿的黄梅,构成了一个缤纷多彩的梅的世界。小小的花朵似乎不受半点尘埃的侵染,宛若悄然飘落凡尘的仙子,真正是冰肌玉骨。你若拿俗常的桃花、杏花和她们对照,越发显得梅花的脱俗。置身花下,你会被随之而来的清幽的芳馨环绕,使你立刻想到“暗香浮动”。梅花的香气不像梨花、水仙花那样肥硕袭人,她若有若无,清逸幽雅,它是那么婉约和内敛。观赏梅的枝干,姿态极美,有的疏影横斜,有的奇崛突兀,有的苍劲朴拙,有的狂放洒脱。怪不得古人说“梅以形势为第一”。
⑤最喜欢看那棵古梅,虬曲盘错,势如游龙。铁骨嶙峋、古朴苍劲的枝头,绽放着朵朵温润率真的红梅,那种强烈的对比给你以心灵的撞击,无法用语言描述。仿佛眼前的梅花是从悠远的历史深处走来,她曾与宋代林和靖相伴相守,在西湖孤山朦胧的月色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她曾和画家王冕相交,是王冕笔下“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那幅墨梅的范本,在王冕精心经营的梅园里度过许多春夏秋冬。她是陆游一生痴迷的梅花,她是王维、苏轼、杨万里、范大成他们曾经反复歌咏的梅花,她是被鲁迅识为“只有梅花是知己”的那一树,她是历代有道的君子仰慕钦敬,视为修养的典范,感叹“几生修得到梅花”那一树。
⑥特立独行的梅花从历史深处走来,那冰肌玉骨的韵致,高标清雅的圣洁,横斜疏美的仙姿,傲岸坚贞的风骨,凌霜斗雪的意志,独步早春的气魄,铸成了华夏民族的心魂,成为了中华民族代代相袭的品格和精神。站在梅花前,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心境,还是陆游说的好啊,“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1.梅花的哪些特点让作者感受到了诗意?请结合第④段概括。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巧妙的将叙述经历、描摹梅花、表情达意融为一体。
B.文章第③段选用两个“不是不想”,写出了狂风和大雪的无奈,作为梅花的知音和伴侣,只能手下留情。
C.文章引用大量诗句,既表达了作者的心境,又丰富了文章的意蕴,语言典雅,令人回味。
D.文章第⑤段中“有道的君子”指那些仰慕梅花的人们,他们有高尚的志趣,把梅花当作自身修养的典范。
4.文章第⑥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分别从结构和内容角度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