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请以“从此,我不再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

请以“从此,我不再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提示与要求)

(1)请从“悲伤”“懦弱”“自卑”“骄傲”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

(2)可以选择你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4)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

 

范文: 从此,我不再悲伤 在人生的长河中,唯有狂风才能掀起人生的波澜壮阔。 ——题记 那是一个初秋的清晨,月考的失利让我的心万分焦躁。于是自己独自去爬山。初秋的山林,早已淡却了昔日的朝气蓬勃,有的只是一片寂静。我穿梭林间,感伤着这个寂静的秋。 驻足远眺,我欣赏着远处随风飘动的红叶。忽然,一个黑影掠过了我的眼帘。咦?飒飒秋风还有什么未带去。我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硕大的螳螂。枯黄的身躯,与周围枫的世界极相协调;威武的双臂,明晰的翅膀,好一个大将军形象!但它干瘪的肚子还是暴露了它的年岁,它是经岁月洗礼的啊! 秋风吹开心底的那一颗芽,吐出好奇的芬芳,驱使我捉住了它。自然,我不费吹灰之力就俘获了它。它也毫无反抗,顺从的被我用草拴住了一条腿。“中看不中用”,我心里有些轻蔑,擒着它向山顶爬去。 走着走着,我想看看那小家伙痛苦挣扎的样子。但出人意料,草上空空如也,唯有一条腿在风的吹拂下不停摇晃,像是在嘲笑我。我的脸涨得通红,满是不服,一个箭步冲上去,仍旧用草拴住了它的另一条腿。我嘴角露出一丝奸笑,满是得意。谁知,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螳螂竟当着我的面抬起那只锋利的手臂向大腿砍起来,狠狠地摔在了地上。从那微冷的眼光中,我看到了一个目瞪口呆的自己。 我惊呆了,想象不出它是如何忍受着断腿之痛。也许我想错了,在这寂静的山林中仍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它对生命的渴望与追求,不容得任何人去剥夺它对生命的拥有全和自由权。我们人类根本无法与之相比! 螳螂挪动着疲惫的身躯,逐渐消失在那一丛淡黄的草中。我轻轻的放下手中的草,向着螳螂消失的方向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坚定地向山顶大步走去。我相信,我不会再悲伤了。面对人生的失利,我更要以坚定的信念去迎接它。 清风去,但看烟雨苍茫;波潮起,笑对沧海浮沉。总有一天,我会带着成功的喜悦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解析】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作文题目是“从此,我不再_____”,“从此”指明了叙述的时间范围,“不再”表明了写作的重点应放在“不再怎么样”上。横线上补充的内容,题干要求只能从“悲伤”“懦弱”“自卑”“骄傲”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也就意味着我们不能选择其他词语。在写作时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从此”,点明了这件事情的重要性,这应该写一个给“我”留下较大震撼的场面;二是“我不再”,即指停止了自己错误的言行。本次作文,这两方面的内容都要兼顾,既要有以前行为的表现,更要有这之后“不再……”的具体描绘。写作时应采用第一人称。本文适合写记叙文,或者以记叙为主的文章。“从此”应该有与之对应的细节描写:动作、语言、外貌等等;“我……”应该是心理描写与之对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同舍生皆绮绣           被:

(2)媵人持沃灌             汤:

(3)白玉之环               腰:

(4)其欣悦                 俟:

(5)不敢稍逾约               逾约:

2.翻译下列句子。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4.文是作者写给马生的赠言,为什么要用大量文字写自己的求学经历?

 

查看答案

七十二个存折

朋友姓骆,叫其父为骆父吧。骆父瘦,腿长,更显瘦,杆子似的。我见骆父三次, 骆父不爱说话,爱运动,日日带着干粮上路,奔波在满山遍野,把力气和脂肪全通过汗水,洒在路上。

骆父年轻时在石灰厂做工,双肺吃足尘灰,年纪轻轻,落下慢性支气管炎,未及中年,已同老人一样虚弱,气力不足;生产队劳动,评工分,别人家十分,他要打八折,因为身子虚弱嘛。

大家都以为他寿数长不了,是阎罗王随时要叫走的样子。却一路蹒跚,踉踉跄跄,挺到八十四,全村人当稀奇讲,织出各种故事。故事配角是朋友,讲他手眼通天,花钱收买了阎王爷。

朋友实是普通人,理工男,嘴笨性平,通人的功夫都不及格,谈何通天?只是做事钻,下海早,挣到钱。朋友就是在合适的时间做了合适的事,摇身成一个做八辈子梦都想不到的大款。却从不款待自己,标准的五好男人。唯一款待的是病父,把他当虾一样呵着养。

骆父的寿命一半是儿子花钱保出来的,一半是他自己用脚走出来的。医生建议:肺不好,用脚呼吸。他持之以恒,不论严寒酷暑,只要出得了门,绝不待在家里,从不懈怠,也得到好报。生命在于运动,骆父是顶好的例子。

但病肺终归不饶他,不时向他报警,二零一六年终因肺衰竭,撒手人寰。医生说老人家的肺像老透的丝瓜瓤,只剩网状的筋络,这样一对肺能活到这年纪,是奇迹。奇迹是儿子的孝心和父亲的双脚联袂打造的。

骆父还创下另一奇迹。

整理遗物中,朋友发现父亲房间里,那张他小时候曾做过作业的小书桌,有一只抽屉牢牢锁着:一把明锁,一把暗锁,双保险。

父亲是突然跌倒,然后在多家医院辗转、深度昏迷半年之久走的,没有临终交代,没有遗嘱,儿子不知道“重兵把守”的抽屉里藏着什么宝贝。当然要打开,兴许里面就有遗嘱。四方找,找不到钥匙,只好找刀钳帮忙。撬开看,小小的抽屉里塞满五花八门的存折,有的黄,有的红,有的蓝;有的新,有的旧,有的破;有的只是一页纸,是最老式的存单。数一数,总共七十二本(张),少则几千,多则几万,大多是一万整数,累计八十三万多。

朋友讲,些存折摞起来要排成两列,否则要坍倒;他瘫坐在父亲床上,足足一个下午,都在流泪、心痛,好像每一本存折都是一本令人心碎的书。存折有的已经存放二十多年,变色,发霉,房间也已经空落半年之久,在夏天的高温里,不可避免,散发着一种酸腐味。但朋友讲,这是他闻过的最好闻一种味道,一年多来,他坚持每周末回去,都要去父亲房间坐一坐,重温这个味道,好像是上瘾了。

我曾陪朋友去他父亲日日行走的路线去走过一趟,走得饥肠辘辘,看见一家野菜馆,便去就餐。当地有一种土制红薯烧酒,出名的,自然要尝一尝。菜端上桌,我们举杯。朋友举起又放下,流出泪,捂着脸出门,不回来。我付掉钱,追上去,什么都不讲,忍着饥,默默陪他走。我知道,他一定是想起父亲每天带着干粮走在这路上,就觉得没脸吃。

以一荤一素一碗饭,最节省的三十元一餐计,一年是一万多,二十多年是将近三十万。八十多万其实就是这么节约出来的。我纳闷,难道他不知道你有钱?朋友讲,总是知道的,只是苦出身,舍不得。我想也是,我母亲也是这样的,据说我给她的钱大多存在银行里,密码是我儿子的生日。我让她花掉,她总是讲,我少花一块,你可以少挣一块。我不知道这是什么逻辑,只知道,天下父母都这样,宁愿自己苦着、累着、熬着,啼着血,也要对子女道一声岁月静好。

1.“七十二个存折”题目有什么好处?

2.结合文中的内容分析父亲是个什么形象?

3.体会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撬开看,小小的抽屉里塞满五花八门的存折,有的黄,有的红,有的蓝;有的新,有的旧,有的破;有的只是一页纸,是最老式的存单。(从修辞角度赏析)

(2)菜热腾腾端上桌,我们举杯。朋友举起又放下,流出泪,捂着脸出门,不回来。

4.第七段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5.作者在本文中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读了本文你有什么启示,请联系实际谈一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涵养几分静气

宋威

①一则故事,读来耐人寻味。父亲丢了一块表,抱怨着四处寻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后,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父亲很好奇,儿子则回答:我就安静地坐着,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表就找到了。

②这就是“心静”的力量。“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事当前,苦恼抱怨无济于事,烦躁惊慌也于事无补,唯有稳住阵脚、静下心来、凝神细思,方能寻觅解决之道。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一语道破“静”的重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坚守内心的宁静,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见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那么,“静心功夫”从何处得来?

③“不奋发,则心日颓靡;不检束,则心日恣肆。”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毛泽东同志在湖南一师求学时,特意到最喧闹的地方读书,目的就是锻炼意志,让自己能够胸怀静气,心绪不受外界所扰。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有人给自己定下“静坐”的“日课”,坚持每天独坐两小时,终于改掉了身上浮躁的毛病。严格的自律,助人逐渐养成宁静、专一的心态,让人虽得意而不忘形、处困顿而不沉沦、临诱惑而不摇摆,也因静而明志,因静而生慧。

④有人说,每临大事有静气。大事当前的静心功夫,往往得益于艰难困苦的历练。苏轼《书舟中作字》记载,一次乘船途中,滩险舟危,舟中士子面无人色,唯独他“作字不少衰”。这份从容盖因其“更变亦多矣”,所以能临事不惧,处变不惊。可见,不惮于在难事、烦事、急事、苦事上多磨炼,就能将内心打磨得成熟豁达,沉稳有定力,不再拘泥于一时一事的得失;多经历几番雨疏风骤的洗礼,耐得几回兴衰荣辱的打磨,就能在大事来临之时,气定神闲、沉着冷静,抵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⑤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静心功夫”,还可从读书中来。寂寞忧愁时读一阙《定风波》,心会变得豁达敞亮;委屈不平时读一卷《宽容的哲学》,能收获“既忍且耐”的智慧。身处低谷之时,从书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纵使“山重水复”也终将迎来“柳暗花明”;得意之时,时常读书以自省,也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端起沉甸甸的书本,走进书中的世界,浮躁之气便能荡涤一空,久而久之,自然能寻得“此心安处”。

⑥古人云:“人心多从动处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冷然俱清,鸟啼而欣然有会,花落而潇然自得。何地无真境,何物无真机。”涵养几分静气,绝非暮气沉沉,而是多一些沉潜、少一些浮躁,多一些从容不迫、少一些进退失据。“静心”的功夫,助人眼界开阔,胸襟豁达,挺过如磐风雨,包容万千气象,寻得生命真谛。

1.下列对文章结构层次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2.文章开头从“找表”故事写起有什么作用?

3.文中第四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理解“身处低谷之时,从书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纵使‘山重水复’也终将迎来‘柳暗花明’”句子的含义?

5.结合本文内容说说怎么才能涵养静心功夫?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仅有嘉宾,德音孔昭。”

“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宝贝回家,路有多长?茫茫暗夜…”

2015年感动中国人物屠呦呦和张宝艳夫妻的颁奖词让人眼前一亮,其创作灵感来源于《诗经》《宋词》等国学经典。国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每个人都能从中汲取到成长所需的养分。请完成下列任务。

(1)识国学按要求填写书名。

国学经典不仅有《诗经》《宋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赞国学完成下列对联。

上联:读经典丰富人生

下联:______________

(3)荐国学

你的同学小杨打算在中考结束后多看电视剧和流行网络小说,你将如何说服他多读一些国学经典著作?

(4)议国学

下面语段中有三处语病,请根据提示加以改正。

①多数学者认为国学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张,目前所说的国学热实际上是传统文化热。②传统文化是否得到弘扬,不在于建设了多少“大项目”,而在于融入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③如何看待当前的国学热,不仅关系国学的发展方向,也涉及如何弘扬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意义重大。④学术理论界对此进行了思考和探讨,取得了一些重要的认识成果。

A、第一句句式杂揉,修改意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第二句搭配不当,修改意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第三句语序不当,修改意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1)《名人传》中所写的三位伟人除贝多芬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孙悟空大闹天宫后,回到花果山,在独角鬼王的提议下,号称__________。西天归来后,接受如来授职为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