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刚刚过去的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纪念大会出现了意想不...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刚刚过去的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纪念大会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花絮”,校长林建华在致辞中将“鸿鹄”一词中的“鹄”字念错。第二天,林建华发文向学生致歉。此事迅速在网上引发讨论。以下为网友的一些观点:

网友“大圣归来”: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校长的专业不是语言文字方向,念错个字也无可厚非,情有可原嘛!

网友“小桥流水”:不知则问,不能则学。“北大校长念错字”要的不只是致歉,更重要的是要知其不足与短板,加强这方面的修养。

网友“我爱范丞丞”:读错字虽然是小事,但是说明其事先并未审读发言稿,而这种错误完全是可以避免的,太不应该了!

网友“美美与共”;林校长的致歉信处处透着真实、坦诚,值得点赞。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2)文体自选(3)不得抄袭套作;(4)文中不得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例文: 白璧微瑕,又有何妨 《论语》中有言,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是人就不可避免会犯错。北大校长进行校庆致辞时犯了一些文学上的低级错误,虽已致歉但遭诟病。在我看来,他应被宽宥。 主动认错,弥足珍贵。《师说》中韩愈写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林建华并非文科专业出身,他在自己的领域本可圈可点,但其他领域不可同等要求。至少从这一点上看他不应该过分被指责。再者,他主动在BBS论坛上发帖,向公众致歉,并表示会吸取教训,足见其诚意。或有人言,他代表的不仅是他自己,还代表着北大和中国的颜面。的确,林建华的错误,是给社会带来了不好的影响,但我们要做社会的“明白人”,明白“往事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明白我们要做的是反思,而不是指责,正如贺友直所说:“明白人才是聪明人。”事后反思,难能可贵。最近网络上当红女主播莉哥因污辱国歌而锒铛入狱,事后,她非但不反思,悔改,在草草道歉后,又变本加厉,“重出江湖”。与之相比,林建华的认真反思更应受鼓舞与原谅。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诚如斯言,我们应以一副更宽大的胸襟,感化林建华,使其在日后的任职中更小心谨慎,殚精竭虑,使北大甚至中国的教育事业蒸蒸日上,使中国的文化建设清香满乾坤。 付诸行动,更显宝贵,我们在希冀林建华校长能将自己的承诺付诸行动时,我们也应反思自己,面对这个重理轻文的时代,面对这个文化渐趋消亡的社会,我们能做些什么?古有秦始皇焚书坑儒,今有多数人以理为尊,如此观之,不亦悲乎,所以说,如果我们仅将视线集中于指责别人的过错时,这又何异于买椟还珠呢?正如雨果在《悲惨世界》中写道:“不犯错误,那是天使的梦想。”如东格拉底之于苏格拉底,谢国民之于刘永妇,一个让柏拉图明白什么叫宽容,一个让公众认识什么叫“得理亦让三分。”当我们叹息于某些乱象时,更应注视解决之道。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纪伯伦的话仍萦绕耳畔,古人说:白璧微瑕,所以我愿意原谅林建华这块美玉上不足言道的缺点。 【解析】 本题考查材料作文。首先,审题。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内容进行思考、立意。针对北大校长读错字然后致歉这个事件进行思考立意,人应该如何对待错误:人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勇于承认错误是一种高贵的品质;珍视自己的错误,它可能会带来机遇等。其次,对于这件事,网友们的态度大概分为两个方面,有持肯定态度的,有持有异议态度的,就网友的态度进行立意:要学会宽容他人的错误;宽容对待他人的错误是一种胸怀;面对错误,不仅要诚恳,更要奋进等。其次,思路。本文可以写成记叙文或者议论文。记叙文则要由此次事件以及网友的评论,想到自己的生活,自己是否曾经犯错错误,如何对待错误的,周围的人是如何做的,通过具体的生活事例,写出自己的感悟和思考。议论文则要找到一个适合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且用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条理清晰,逻辑分明。第三,语言。记叙文要重点抓住生活的细节,越是细小,越是能够展现生活的真实面貌,越是能够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扩大文章的内容、内涵。但是也要有适当的议论,通过议论表现自己的思考,让文章主题更加清晰、深刻。议论文则要轻记叙,对于素材要精练的概括,更多的是针对素材表达自己的观点、思考,用议论性的语言分析素材,证明论点。可以采用并列式结构,用分论点证明观点。第四,主题。材料作文要从材料出发去思考,但是不能够局限在材料中,要透过材料联系生活实际,或者是自己的生活,或者是古今中外其他人的生活,用丰富的联系、联想来展现文章主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日前,浙江省政府出台《浙江省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

《办法》明确未分类投放生活垃圾,拒不改正的,对个人处200元以下罚款,对单位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对分类投放的生活垃圾混合收集、运输的,可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该办法将于4月1日起施行。

(选自2018年4月1日《浙江在线》)

该《办法》出台后,各地城镇居民反响很强烈。有的表示支持,认为处罚能更好地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有的表示反对,认为罚款不妥,应以正面引导为主。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说理清楚,至少用上一种论证方法,1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山之叟

冬月,山之叟担一牡丹,高可隐人,蕊丛丛以百数。主人异目视之,为损重赀。虑他处无足当是花者,庭之正中,旧有数本,移其位让焉。幕锦张烛,客来指以自负。亡何花开,薄如蝉翼,较前大不如。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墙,立枯死。主人惭其花,且嫌庭之空也,归其原,数日亦死。

客过而尤之曰:“子不见夫善相花者乎?宜山者山,宜庭者庭。迁而移之,在冬非春。故人与花常两全也。子既取以为良,一不当,暴摧折之,移其非时,花之怨以死也宜。夫天下之荆棘蔾刺下牡丹百倍者子不能尽怒而迁之也。牡丹之来也,未尝自言曰:‘宜重吾价,宜置吾庭,宜黜汝旧,以让吾新。’一月之间,忽予忽夺,皆子一人之为。不自怒而怒花,过矣!庭之故花未必果奇,子之仍复其处,以其犹奇于新也。当其时,新者虽来,旧者不让,较其开孰胜而后移焉,子亟亟焉,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喜而左之,怒而右之,主人之喜怒无常,花之性命尽矣!然则子之病,病乎其己尊而物贱也,性果而识暗也,自恃而不谋诸人也。他日子之庭,其无花哉!”

主人不能答,请砚削牍,记之以自警焉。

(选自袁枚《小仓山房文集》)

(注释)①“赀”同“资”。

1.给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

夫天下之荆棘藜刺下牡丹百倍者子不能尽怒而迁之也。

2.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主人惭其__________               (2)子既取以为良__________

(3)花之怨以死也__________           (4)请砚削牍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主人异目视之,为损重赀。

(2)然则子之病,病乎其己尊而物贱也。

4.这是一篇讽喻性文章,结合你的理解,说说文章所阐释的道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玄平为人,好用智数,而有时以多数失会。尝失官居东阳,恒大司马在南州,故往投之。桓时方欲招起屈滞,以倾朝廷;且玄平在京,素亦有誉,桓谓远来投己,喜跃非常。比入至庭,倾身引望,语笑欢甚。顾谓袁虎曰:“范公且可作太常卿。”范裁坐,桓便谢其远来意。范虽实投桓,而恐以趋时损名,乃曰:“虽怀朝宗,会有亡儿瘗在此,故来省视。”桓怅然失望,向之虚伫,一时都尽。

(选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屈滞:指被委屈、埋没的人才。②朝宗:谒见长官。③瘗():埋葬。④虚伫(zhù):虚心期待。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倾朝廷                                  皆美于徐公

B.有时以多数失会                          濯清涟不妖

C.实投桓                                不能察,必以情

D.范公可作太常卿                          焉置土石

2.《世说新语》根据内容分36门,根据你的理解判断本文出自(    )

A.俭啬 B.尤悔 C.纰漏 D.假谲

3.范玄平“故往投之”,为何却对桓大司马说“故来省视”亡儿?你赞成他的做法吗?为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小题。

(甲)野望

(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木有涓埃答圣朝。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乙)秋兴

(宋)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道。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释)①迮:狭窄。②画角:古代乐器名,相传黄帝创造,一般在黎明和黄昏之时吹奏,相当于出操和休息的信号,发音高亢,振奋士气。

比较上面两首诗,结合诗句说说诗中流露出的情感有何异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光的力量

(美)辛格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纳粹把华沙犹太人区炸了又炸以后,有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躲在一个废墟里——男孩叫大卫,十四岁;女孩叫丽贝卡,十三岁。

②当时是冬天,外面冷得要命。丽贝卡已经有好几个星期没有离开过他们藏身的地下室。地下室很黑,部分倒塌了。每隔几天。大卫出去一次找吃的。所有的商店都在轰炸中被炸毁,大卫有时候找到一些不新鲜的面包、罐头食品,或者埋着的其他东西。他穿过那些废墟回来是很危险的。有时候砖头和灰泥板落下来,他又很容易迷路。可他和丽贝卡如果不想饿死,他就得冒险。

③这是最冷的一天。丽贝卡坐在地上,把她所有的衣服裹在身上,可还是不觉得暖和。大卫出去已经好几个钟头,丽贝卡在黑暗中竖起耳朵听,等着听到他回来的声音,同时心里明白,万一他不回来,她只有死路一条了。

④忽然她听到沉重的呼吸声,一包东西落在地上。大卫回来了。丽贝卡忍不住叫道:“大卫!”

⑤“丽贝卡!丽贝卡!我找到了宝贝!”

⑥“什么宝贝?”

⑦“干酪、土豆、干蘑菇,还有一包糖果。我还要给你一个惊喜。”

⑧“什么惊喜?”

⑨“等一会儿告诉你。”

⑩两个人都太饿了,不能长谈下去。他们狼吞虎咽地吃冻土豆、蘑菇和一部分干酪。他们各吃了一块糖。

⑪“你说的惊喜是什么?”丽贝卡问道。

⑫“丽贝卡,今天是修殿节的第一天,我找到了一支蜡烛和一些火柴。”

⑬“今天是修殿节?”

⑭“对。”

⑮“哦,我的上帝!”

⑯“我来点修殿节蜡烛。”大卫说。

⑰他擦了一根火柴,于是有了亮光。几星期来,丽贝卡第一次真正看到大卫。他的头发乱糟糟的,脸上有一道道的脏东西,可他的眼睛,闪着快乐的光。尽管挨饿受苦,大卫长高了,他看起来比他的实际岁数更大,有一副男子汉气派

⑱大卫对着修殿节蜡烛念感恩祷告,丽贝卡说了一声:“阿门。”他们双双失去了家人,完全有理由生上帝的气,因为他给他们这么多苦难,可是蜡烛的光把他们的心灵带入平和。被那么多阴影包围的闪烁烛光似乎在无言地说话:邪恶还没有完全统治一切,仍存在着一星希望之光。

⑲大卫和丽贝卡已经考虑过一段时间,想逃离华沙。可是怎么逃呢?犹太人区日夜被纳粹监视,每一步路都是危险的。丽贝卡一直推迟他们逃走的时间。她常常说,夏天逃走会容易些,可是大卫知道,按照他们这样的处境,他们没有希望维持到那个时候。现在,由于修殿节蜡烛的光,丽贝卡忽然觉得重新有了勇气。她说:“大卫,让我们离开这里吧。”

⑳“什么时候?”

㉑“在你认为合适的时候。”她回答说。

㉒“合适的时候就是现在。”大卫说,“我有一个计划。”

㉓大卫把他计划的细节向丽贝卡解释了很长时间。这计划比冒险还要冒险。纳粹用有刺铁丝网围住了犹太人区,周围屋顶上布置了卫兵,架着机关枪。夜里探照灯照亮了毁掉的犹太人区每一个可能的出口。可是大卫在废墟里走来走去时,发现了一条下水道的进口,他相信这下水道能通到另一边。大卫告诉丽贝卡,他们活下来的机会是很小的。他们有可能在脏水里淹死,有可能冻死。而且下水道里满是饥饿的老鼠。不过丽贝卡同意冒一次险:留在地下室里过冬意味着非死不可。

㉔在修殿节蜡烛熄灭前开始毕毕剥剥闪动的时候,大卫和丽贝卡收拾好他们不多的东西,很快就一路穿过废墟,走进一些通道。通道窄得他们只好用手和膝盖在地上爬。不过他们吃下去的食物和修殿节蜡烛,在他们心中唤醒的快乐给了他们勇气坚持下去。过了一些时间,大卫找到了那下水道的进口。很幸运,这条下水道冻住了,现在他们要做的就是找到路走出下水道,离开这个城市,越快越好。那个修殿节之夜好像发生了许多奇迹。纳粹因为害怕敌人飞机,下令完全灯火管制,到处一片漆黑。由于太冷,那里盖世太保(德语“国家秘密警察”)少了。大卫和丽贝卡终于出了下水道,偷偷逃出城。天亮时他们遇到一位游击队员,他是来为他的队伍弄粮食的。这个年轻人把大卫和丽贝卡带到在森林中活动的其他游击队员们那里。这是修殿节的最后一天,那天晚上,游击队员们点了八支蜡烛。有几个人在一探橡树墩上玩陀螺,其他人围着看。

㉕从大卫和丽贝卡遇到这些游击队员这一天起,他们的生活变得像故事书里的童话世界。他们参加到越来越多的难民当中,他们全都只有一个愿望——到以色列去。他们靠两条腿步行,在马厩,在烧毁的房子,在能躲过敌人的任何藏身地方过夜。终于在南斯拉夫海边某处,半夜里有一艘配备着抵抗卫军船员的小船在等着他们,所有难民连同他们很少的一点东西都给装上了船。这一切都是悄悄地、极度秘密地进行的。不过他们的危险远未结束。尽管已经是春天,但大海汹涌,作这样的长途航行,这艘小船也实在太小了。纳粹飞机发现了这小船,想要炸沉它,但是没有成功。他们终于安全地登陆了。

㉖丽贝卡和大卫在以色列找到了亲戚,他们张开双臂接纳他们。休息了一些日子以后,他们被送进一个特殊的学校。大卫和丽贝卡都是用功的学生……到了丽贝卡十八岁时,她和大卫结了婚。

㉗我知道所有这些,因为八年后的一个修殿节晚上,大卫和丽贝卡在他们拉马特甘家里把他们的故事告诉了我。修殿节蜡烛在燃烧,丽贝卡在给我们大家煎土豆饼。大卫和我在跟他们的小儿子梅纳海姆•埃列泽尔玩陀螺。大卫告诉我,这个木头陀螺就是那个修殿节晚上游击队员在波兰森林里玩的那一个。丽贝卡对我说:“等到梅纳海姆•埃列泽尔大到能够明白我们所经历的事情,我们将把这个陀螺送给他。”

(有删改)

1.小说中十四岁的男孩大卫多处表现出一副“男子汉气派”,请列举其中的两处。

2.联系上下文说说丽贝卡为什么“一直推迟他们出逃的时间”。

3.第25段中有句话“从大卫和丽贝卡遇到游击队员这一天起,他们的生活变得像故事书里的童话世界”,有同学认为这句话与作品中的内容不符,你的看法呢?请说说你的理由。

4.小说中多次提到“修殿节的蜡烛”,它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

5.小说结尾丽贝卡说等儿子大到能够明白他们所经历的事情时,再把陀螺送给他。到那时丽贝卡将会对儿子说些什么?请你以丽贝卡的口吻写一段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