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日出日落,花开花谢是风景;云起云涌,山长水阔是风景……风景是大自然的恩赐。静阅万卷是风景,洞察世间百态是风景……风景是生活的馈赠。慢慢走,细细品,美的风景处处在。
请以“我眼中的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字数600字以上。(2)不得抄袭,不得套作。(3)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
话筒里的妈妈
杨熹文
①我四年前离开家,一脚迈入九千多公里外的土地,把那个曾经为我洗衣做饭唠唠叨叨的妈,留在了话筒里。
②我性格独立,脾气刚烈,一双眼只看见这外面世界的精彩,却看不见那扒着机场栏杆送我远行的妈。那最初的一年里,我几周打一次电话回家,有时甚至要隔上几个月,一整年都没有用完一张电话卡。这电话是妈的牵挂,却成为我的负担,她不懂我要的自由,我不懂她的担忧。话筒中妈急急地问我,“你吃饭了吗?”“你怎么十点钟还不睡觉?“你那里冷不冷?“每天很累吧,妈妈给你寄点钱?”我总是在这电话中不耐烦地答着她的话,“嗯”“好”“那就这样吧”“有空再打给你”。我在电话的这一头,翻着白眼,翘着脚,故意冷着场。我已经二十几岁,哪里还需要这样的关怀?然而我总是忘记,那话筒里嘟嘟的声音,是妈妈所接收的,来自女儿的唯一讯号。
③我渐渐体会到自食其力的辛苦。多少次我做完一份十几个小时的体力活,赶着漆黑的夜路饥肠辘辘地回到家。在打开房门的那一刻,房间里潮湿的冷气渗出来。我的房间角落堆着未洗的衣服,我的信箱里躺着数份催缴的账单,我的饭桌上摆着冷冰冰的剩菜。我一个人哭,原来,没有妈妈的地方,永远不算一个家。
④我给妈的电话不知不觉地频繁起来。孩子永远是自私的,需要关怀时便无度地索取,不需要时就把父母推得远远的。我的妈妈,为我这突然频繁起来的电话欣喜着,她讨好般地只说着我爱听的话,好似生怕这话筒哪一天又静下来。原来,人在真爱面前,才甘于变得如此卑微,卑微到有一天我听见妈妈带着微微的哽咽和我说,“妈真开心啊,这一年打的电话比以前那几年加在一起的都多啊。”这话匕首般插进我的心房,惊醒了做女儿的良心。
⑤我变得耐心起来,不再对那些细小的关心不耐烦,我也学会问着她,“妈妈你今天吃了什么?”“妈妈你周末干嘛去?”“妈妈你那里冷吗?多穿一点。”我这做女儿的,在内疚中反省着自己的角色,握紧话筒,把从前不肯思考就脱口而出的话都用理智过滤着——我生活中的那些事,有些是“能讲的”,有些是“不能讲的”,“周末和朋友去泡温泉了”能讲,“我们老板请吃大餐哦”能讲,“我涨工资了”也可以讲,而不能讲的那些是“被拖欠工资崩溃到大哭”,是“在生活里挣扎连病都不敢生一场”,是那些说了“晚安我爱你”又转身去熬的夜,是那明明不开心却说着的“我很好”。
⑥可妈总是在话筒里明察秋毫我高亢声音背后隐藏的疲惫,为此她总是痛心地说:为什么我的女儿要这么辛苦?”多少次啊,我无法回答妈妈的话,我握着发着烧的话筒,能感觉到那头的眼泪,湿热地传到了这一边。
⑦我该如何向她解释,这世间没有一件事是不辛苦的。我甘愿辛苦,是因为见证了她作为一个母亲那么久的辛苦,而我再也不想让她在女儿长大后,再重复从前那般的苦日子。
⑧我会努力拥有一间小房子,那房子后就有妈心爱的小花园,我会为她备好种子,我们一起蹲在地里满手泥土,肩并肩等待一朵花的盛开。我会带她去超市,再不会如从前那样“只逛不买”;我要带她去西餐厅,教会她如何用刀叉切一块牛排;我会带她去酒吧,告诉她该怎么品一杯红酒;我还会带她去钓鱼,去露营,去泡温泉,去为她开一间不大的小餐馆,去还给她在那年轻时因为我错过的生活和梦想。
⑨这些话,有一天我会当面说给妈听,再也不要把她孤零零地,留在那遍远的话筒里。
1.文中“我”对母亲的情感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厌烦—— ⑴________ —— ⑵_________ —— 体贴
2.结合语境,品读下面的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一双眼只看见这外面世界的精彩,却看不见那扒着机场栏杆送我远行的妈。
3.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1)我在电话的这一头,翻着白眼,翘着脚,故意冷着场。(人物描写角度)
(2)这话匕首般捅进我的心房,惊醒了做女儿的良心。(修辞角度)
4.文章以“话筒里的妈妈”为题,有什么好处?
为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宣部施行“全民阅读”的举措,一时间,全国掀起了一股阅读热潮。学校亦响应号召,开展“尚阅读·启人生”的读书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观点论述)班里有部分同学认为现在学习压力过大,名著又“没意思”,所以不愿意花时间阅读名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发表议论,写出观点、理由及结论。(80字以内)
(2)(故事链接)下图是一个有关读书的故事,请将故事简要叙写下来。(60字以内)
(3)(对联续写)学校准备举行读书报告会,会场需要悬挂一副对联,请你续写下联。
上联:阅读经典赏名家风采
下联:
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2)冰霜正惨凄,__________________。(刘桢《赠从弟》)
(3)庭中有奇树,_________________。(《庭中有奇树》)
(4)____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王绩在《野望》中抒发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愿望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按提示默写曹操的《龟虽寿》。腾蛇乘雾,终为土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疑邻盗斧
人有亡斧者,意①其邻人之子。视其行步,窃斧也;视其颜色,窃斧也;听其言语,窃斧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斧者也。俄而,掘其沟而得其斧。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其行步、颜色、动作态度皆无似窃斧者也。
(注释)①意:通“疑”,怀疑。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视其行步 其: (2)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 复:
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俄而,掘其沟而得其斧。
3.请结合文章,谈谈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二)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五色交辉 天山共色
B.清流见底 回清倒影
C.夕日欲颓 士别三日
D.夕日欲颓 实是欲界之仙都
2.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念无与为乐者
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念无与为乐者
C.自康乐以来 自非亭午夜分
D.实是欲界之仙都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以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
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是从仰视、俯瞰两种角度描写山之高、水之清。
C.“猿鸟乱鸣”通过描写山猿啼叫、林鸟相鸣,表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但猿叫、鸟鸣传入耳际,让人感到繁多杂乱。
D.本文描写景物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使景物充满生命活力,洋溢着欣喜之情。
4.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