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搭档”指协作、合作的人。生活中,我们要具备“与人合作”的重要素养。在学习互助、体育竞技、家务劳动、同台比赛等合作中,老师、同学、亲人都曾经是你的好搭档。
请以“我的最佳搭档”为题,写一篇以记人为主的文章,不少于600字。
要求:(1)要把人写“活”,写出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动作和心理;(2)要把人放在具体事件中;(3)要恰如其分地表达你的真切感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七年级正在进行《文学部落》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小题。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以其独特的美感形式,陶冶性情,滋润心灵,伴随我们成长。当网络、游戏、电视、电影充斥你的课外生活时,不要忘记文学这片精神的家园。
(读书交流)
一位同学提供了A、B两段文字,设计了两个问题,请你回答。
A.“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你的心怦怦直跳,唯恐意外发生。……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
(《再塑生命的人》)
B.“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罗刹无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个霜刃青锋甚紧稠。劈面打,照头丢,恨苦相持不罢休。”
(《西游记》)
(1)①A段中是 给予了“我”光明,“再塑”了“我”的生命?假如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了挫折和困难,我们可以课外阅读《 》,从中感受“我”在逆境中奋进的精神和意志。
②B段中“裙钗”指的是 ,她因为 而“仇恨”孙悟空。猴王有意“说亲由”是指 。作者用了三个章节的篇幅来讲述这个故事,场面宏大,情节曲折,人物鲜明,值得 (填读书方法)。
(调查建议)
材料一:
材料二:某地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近40%的家庭“三无一有”,无文学书、无杂志、无报纸,有电视。大人和小孩每天一块看电视的时间可能超过一个小时,一起读书的时间却不到十五分钟。
(2)请根据上面的两则调查材料,提出两条改善国民阅读的建议。
(创立班刊)
(3)班刊编辑部向全班同学征集班刊刊名,其中“花开的声音”、“奔跑的青春”两个刊名得票较高,你较认同哪一个?请简要说明理由。
阅读《皇帝的新装》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皇帝亲自带着他的一群最高贵的骑士来了。两个骗子每人举起一只手,好像拿着一件什么东西似的。他们说:“请看吧,这是裤子!这是袍子!这是外衣!……这些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穿的人会觉得好像身上没有什么东西似的——这也正是这些衣服的优点。”
“一点儿也不错。”所有的骑士都说。可是他们什么也看不见,因为什么东西也没有。
“现在请皇上脱下衣服,”两个骗子说,“好叫我们在这个大镜子面前为您换上新衣。”
皇帝把他所有的衣服都脱下来了。两个骗子装作一件一件地把他们刚才缝好的新衣服交给他。他们在他的腰周围弄了一阵子,好像是为他系上一件什么东西似的——这就是后裙。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
“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一套贵重的衣服!”
“大家都在外面等待,准备好了华盖,以便举在陛下头上去参加游行大典。”典礼官说。
“对!我已经穿好了,”皇帝说,“这衣服合我的身吗?”于是他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因为他要使大家觉得他在认真地观看他的美丽的新装。
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取起衣裙似的。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
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
A“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
B“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似乎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不过他自己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1.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一套贵重的衣服!”(连用四个“多么”有什么表达效果?)
2.选文划横线的AB两句在讲述方式上有什么不同?分别刻画了人们怎样的心理?
3.“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篇末让小孩子揭穿真相有什么深意?
阅读《五猖会》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为那会是全县中最盛的会,东关又是离我家很远的地方,出城还有六十多里水路,在那里有两座特别的庙。一是梅姑庙,就是《聊斋志异》所记,室女守节,死后成神,却篡取别人丈夫的;现在神座上确塑着一对少年男女,眉开眼笑,殊与“礼教”有妨。其一便是五猖庙了,名目就奇特。据有考据癖的人说:这就是五通神。然而也并无确据。神像是五个男人,也不见有什么猖獗之状;后面列坐着五位太太,却并不“分坐”,远不及北京戏园里界限之谨严。其实呢,这也是殊与“礼教”有妨的,——但他们既然是五猖,便也无法可想,而且自然也就“又作别论”了。
因为东关离城远,大清早大家就起来。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船椅,饭菜,茶炊,点心盒子,都在陆续搬下去了。我笑着跳着,催他们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我知道有些蹊跷,四面一看,父亲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书来。”他慢慢地说。
这所谓“书”,是指我开蒙时候所读的《鉴略》,因为我再没有第二本了。我们那里上学的岁数是多拣单数的,所以这使我记住我其时是七岁。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赛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就是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记得那时听人说,读《鉴略》比读《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为可以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知道从古到今的大概,那当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粤自盘古”就是“粤自盘古”,读下去,记住它,“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
应用的物件已经搬完,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晴朗。母亲,工人,长妈妈即阿长,都无法营救,只默默地静候着我读熟,而且背出来。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他们都等候着;太阳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经很有把握,使即站了起来,拿书走进父亲的书房,一气背将下去,梦似的就背完了。
“不错。去罢。”父亲点着头,说。
大家同时活动起来,脸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将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贺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最前头。
我却并没有他们那么高兴。开船以后,水路中的风景,盒子里的点心,以及到了东关的五猖会的热闹,对于我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现在,别的完全忘却,不留一点痕迹了,只有背诵《鉴略》这一段,却还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还诧异我的父亲何以要在那时候叫我来背书。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工人的脸色很谨肃了”,是因为看到父亲就站在“我”背后,侧面写出了父亲的严厉。
B.“‘粤自盘古’呵!‘生于太荒’呵!”两处的感叹号写出“我”背书投入、感情丰富的情态。
C.“朝阳照着西墙,天气很清朗”“太阳也升得更高了”运用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内心的焦急。
D.选文以“五猖会”为线索,描写生动,情感真挚动人,表达了鲁迅对儿童教育的思考。
2.结合语境,揣摩加点词,赏析下列语句。
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
3.选文划横线处“家中由忙乱转成静肃了”与选文开头的什么场景相呼应?有什么作用?
4.文末写大家高兴,而“我”却觉得“似乎都没有什么大意思”,这里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①,熏渍陶染②,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③,较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勿友不如己者。”颜闵④之徒何可世得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颜之推《颜氏家训》
(注释)①款狎:亲近,亲昵。②熏渍陶染:熏炙、渐渍、陶冶、濡染。③操履:操守德行。艺能:技艺才能。④颜、闵:指颜回和闵损。他们都是孔子学生中的杰出人物。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
(2)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
(3)自然似之(______)
(4)勿友不如已者(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学无以广才。
(2)君子必慎交游焉。
3.对文中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颜闵之/徒何可世/得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B.颜闵之徒/何可世得/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C.颜闵之/徒何可世/得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D.颜闵之徒/何可世/得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4.甲乙两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甲文诸葛亮诫子的中心内容是:______;乙文颜氏训儿的中心内容是: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泊舟北固山下有感而作此诗,诗题“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宿”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客路”“行舟”暗含着诗人的漂泊羁旅之情,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C.颈联妙在“生”和“入”二字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日”和“春”以人的意志和情思,蕴含了新旧变化的规律。
D.全诗写景逼真,抒情真挚,通过对江南秀丽景色和自己处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家乡的思念。
2.“风正一帆悬”一句中,“正”字写出了冬末春初一帆风顺的航程,此处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