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淡 竹 ①初秋,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个叫“百草原”的山林...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初秋,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个叫“百草原”的山林中。他是竹——植物中的另类。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相对于百草原其他植物,像一个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

②稻子,正是扬花灌浆的妙龄,名牌大学新生般踌躇满腹;银杏终于褪去一身浓艳,和蓝天的高洁媲美;法国梧桐是老实人,沉浸在年代久远的优越感里,并不知道,有一种鹅掌梧桐,要悄然代替它无敌的位置;兰花三七,极像熏衣草,却更美,所有的花都虔诚地朝往一个方向,像被一种崇高使命蛊惑;浮萍无根,却有心有肺,挣脱着随波逐流的命运;被践踏的草,总是第一时间奋力挺直腰杆,挂着最底层最灿烂的笑;贪婪的蔓,不知羞耻地攀爬在高大的冷杉上,一边噬血,一边甜言蜜语……几乎所有的植物,都攒足劲儿,在喊——我要生存!我要开花!我要结果!入世让它们踌躇满志,灿烂而虚无的诱惑令它们不惜一切、倾其所能。甚至动物。几只小老虎,眼睛都未睁开,拼命争抢着妈妈的乳头。甚至那口奇异的千年古井,都像藏着无穷的欲望。日夜暗涌不息的水,居然漫过高出地面一米的井沿。如果将井沿继续垒高,水会怎样?

③他是竹,是植物中的另类。其实,名利、金钱、权势,如同阳光雨露的垂爱,蜜蜂花蝶的青睐,他不是不想要,可是,要弯下腰,要费心机——要将每一条根都变成利爪,抓住土壤,变成屈曲盘桓的藤萝,向百鸟献媚,与昆虫讲和,向风霜妥协,对强加在身上的种种不公委曲求全,才能安生立命,才有飞黄腾达的可能。

④可是,他的骨节生来就是直的,他不能弯腰。因为他的心生来就是空的,他不愿费尽心机。

⑤真是空的吗?不。那一节节空里,早已成就一个美妙的小宇宙——有与生俱来的一些坚持,有本性上的宽容与谦逊,也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豁达睿智。他与周围无数青光绿影的好友促膝长谈、开怀畅饮,在鸟儿偶尔驻足的呢喃和清风明月的和唱中,笑忘功名利禄、荒芜繁杂,每一秒时光都格外静谧而美好。那一节节空缺里,是永远的满盈。

⑥更让我惊异的,他不仅直,空,而且淡。他是“淡竹“——全球原始淡竹林最大群落中的一员。从外表到骨子,都是竹子中的最淡的颜色——淡紫、淡红、淡褐、淡绿、淡泊。所以,他与世无争到看淡生死。

⑦他可以很入世。生可以防风,成萌,美化环境;死可以做篾,成为最土最实用的晒竿、瓜架、凉席,竹桌竹椅竹蓝。他也可以很出世。他是箫与笛的前世,不死的魂魄随天籁之音往来天地之间,优雅散淡而隽永。当然,这并不表示他逆来顺受,他会和压在头顶上的积雪抗争,他不允许荒草占领脚下的领地,他摇曳着枝竿向毒蛇示威,他告诉所有的竹要独善其身,兼爱天下。

⑧他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是郑板桥,“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君子之豪气凌云,不为俗屈”。他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是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他是疯疯颠颠的释道济公,“数枝淡竹翠生光,一点无尘自有香”。他是岳飞,辛弃疾,他是中国儒家,“山南之竹,不操自直,斩而为箭,射而则达”……

⑨他是我们身边那些还坚守着什么的人。他们懂得,浓墨重彩是一辈子,云淡风清也是一辈子;奴颜婢膝是一辈子,坦荡潇洒也是一辈子。他们选择了后者,等于选择了物质上的清瘦,心灵的丰衣足食。

⑩于是,这些自由快乐的心灵,站在一个孤寂的阵营里,成为人世间越来越弥足珍贵的另类,风雨过处,仰天长笑。

1.第②段突出了所写事物有怎样的共同特点?描写这些事物有什么作用?

2.“直”“空”“淡”是淡竹的三方面的品质,其具体含义分别是什么?

3.第⑧段写了李白等诗人及其诗句,能否把这段内容删掉?为什么?

4.本文用“他”来代称“竹”,在写法上和感情表达上有何作用?

5.本文语言形象优美、含蓄隽永,请对画线句子加以赏析。

 

1.特点:有无穷的欲望,难以抵挡灿烂而虚无的诱惑。作用:为下文写竹作铺垫,反衬淡竹品质的高洁。 2.“直”是不能弯腰、正直;“空”是宽容与谦逊,;“淡”是与世无争、看淡生死。 3.不能。因为这一段由写竹到写人,拓宽了文章思路(或: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丰富了“竹”的内涵,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其它合理即可。 4.运用拟人化(托物言志、以物喻人、象征)手法,借对淡竹的赞扬来表达作者对正直品质的崇敬和赞美。(意思对即可。) 5.示例: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坚强不屈的性格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文章的写作手法。通常用到的写作手法有:对比、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衬托等。文章第二段中列举了“稻子”“银杏”“法国梧桐”“兰花三七”“小老虎”“千年古井”的多种事物,并进行了描写,目的是为了表现它们“灿烂而虚无的诱惑令它们不惜一切、倾其所能”“都像藏着无穷的欲望”,从而反衬下文中对竹子的描写,突出竹子淡泊名利的特点。 2.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感知和概括。文中重点描写和表现了竹的特质。通读全文,捕捉关键词句作答。其中“直”表现为“不能弯腰”,就是正直的品质;“空”是“本性上的宽容与谦逊”“豁达睿智”;“淡”指的是“与世无争到看淡生死”。据此理解作答。 3.此题考查的是文中情节的作用。对于此类试题,要把握好故事情节,从不同角度、结合上下文分析,对突出中心有作用的情节就需要保留,如果与中心关系不大的,就可以考虑删去了。文中第⑧段引用了大量的古诗文名句,这些从不同角度表现了竹的内涵,由写物过渡到写人,使竹的形象得到升华,同时引用古诗句还能增添文章的文学色彩。据此理解作答。 4.此题考查的文章的写作手法。通常用到的写作手法有:对比、托物言志、象征、借物喻人、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衬托等。文中将对竹的称呼采用了第三人称“他”,采用了象征的手法,借对竹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正直、宽容谦逊、与世无争的品质的赞美和歌颂。据此理解作答。 5.此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赏析。我们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词语)+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生动细腻)+写出了的内容+表达的情感。“被践踏的草,总是第一时间奋力挺直腰杆,挂着最底层最灿烂的笑”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小草人格化,“奋力挺直腰杆”“最灿烂的笑”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的顽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塞上燕脂凝夜紫。

(3)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

(5)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

(7)____________,贫贱不能移,___________。此之谓大丈夫。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宗泽(节选)

宗泽,婺州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靖康元年,命知磁州

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羸卒十余人。泽至,始为固守不移之计。上嘉之,除河北义兵都总管。二年正月,泽至开德,十三战皆捷。泽兵进至卫南,敌生兵至,前后皆敌垒。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泽下令曰: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金人大败,退却数十余里。

泽前后请上还京开封二十余奏,每潜善等所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翌日,泽无一语及家事,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

(注释)①婺州:今浙江金华。 ②靖康:宋钦宗年号(约1126年)。③磁州:今河北磁县。本句的意思是:任命他去磁州作知州。④率:都。⑤羸卒:瘦弱的士兵。⑥除:任命。这句的意思是:任命他为河北义兵都总管。  ⑦开德:今河南濮阳。⑧卫南:今河南濮阳西南。⑨生兵:指生力军。⑩本句的意思是:考虑到将孤兵寡,不深入敌营不能成功。⑪潜善:人名,即黄潜善。⑫薨:死亡。

1.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泽自幼豪爽∕有大志 B.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

C.泽前后请上还京∕开封二十余奏 D.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敌生兵至_____(2)每潜善等所抑_____

3.说说“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的意思。

4.宗泽为什么会“忧愤成疾,疽发于背”?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5.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对宗泽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

过湖

[宋]俞桂

舟移别岸水纹开,日暖风香正落梅。

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

1.下面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诗的第一句,可以看出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远离家乡后,在外地看到的风景。

B.由“日暖”“风香”“落梅”等词语可以推断出这首诗描写的季节是春天。

C.诗中描写山,具有一种朦胧美。

D.“白鸥飞处带诗来”一句表现了作者诗兴大发。

2.下面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写景的角度有视觉、嗅觉。

B.从写景的手法上看,动静结合,富有生机。

C.诗中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悦。

D.这首诗写景的顺序是由远及近。

 

查看答案

下面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梅尧臣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常被后人引用,借以说明    

A.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所爱。 B.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缺憾。

C.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千秋。 D.任何人和任何事物都各有短长。

 

查看答案

选出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

①理想是那么鲜明,看得见,而且同我们血肉相连。

②理想,是的,我又看见了理想。

③不管我是多么渺小,从它那里我可以吸取无穷无尽的力量。

④我指的不是化妆品,不是空谈,也不是挂在人们嘴上的口头禅。

⑤它是海洋,我好比一小滴水;它是大山,我不过是一粒泥土。

A.②⑤①③④ B.③②①④⑤ C.②①④⑤③ D.①④③②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