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

(注释)①用事:执掌政权。②奇待:器重礼遇。③禁:宫禁,帝王的住处。④罹窜逐:遭遇放逐。⑤涉履蛮瘴:经历蛮荒之地瘴疠之苦。⑥堙(yīn)厄:指道路艰难。⑦蕴:积聚。⑧骚文:《离骚》一类的文体。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⑶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之  

⑷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奇待宗元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境过清                  写情叙事,动必

B.记之而去                  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C.潭中鱼百许头              高二黍许

D.蕴骚人郁悼                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⑵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4.柳宗元的山水游记非常有名,他把自己的不幸遭遇和胸襟气度寄托在山水之中,读者能通过文字感受到他情感的起伏变化。请结合(乙)文内容,理解分析(甲)文,完成下面的填空。

听到悦耳的水声,他“心乐之”;看到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潭中游鱼,他感觉“似与游者相乐”;最后“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从中传达出柳宗元久谪远荒的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5.这世界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慧眼。请你结合(甲)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简要概括“发现美”的过程,并谈谈你受到的启发。

(链接材料)

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

(选自《钴鉧潭西小丘记》)

(注释)①举:全部。②熙熙然:欢乐的样子。③回巧:指山水环绕回旋,好像在表演它的奇技。④献技:指浮云鸟兽漂浮嬉游,好像在表演它的技艺。⑤效:呈献。

 

1.⑴向西 ⑵静止不动的样子 ⑶以……为乐 ⑷特别,尤其 2.C 3.⑴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⑵(柳宗元)写了十几篇《离骚》体的文章,阅览的人都为之忧愁、悲伤。 4.孤寂、凄凉、哀怨(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5.示例:发现美的过程是艰辛、曲折的,发现小石潭需要“伐竹取道”,发现小丘需要砍伐草木甚至烈火焚烧。 启发:发现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有勇于克服困难,才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只有敢于挑战,才能发现美丽的风景。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⑴ 句意: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西,向西。 ⑵ 句意: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⑶句意: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乐,以……为乐。 ⑷句意:王叔文、韦执谊掌权用事,特别看重任用柳宗元。尤,特别,尤其。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以:因为\用; B.乃:于是\才; C.可:大约\大约; D.之:助词,的\代词,指左膝; 故选C。 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西南,向西南。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爬行一样。第一个“为”,写。第二个“为”,因为。 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分析乙文可知,柳宗元因为王叔文政治改革失败而获罪,被贬于荒凉之地,远离家人朋友,内心孤寂,又想到自己屡次遭贬的境遇,心中又有凄凉。自己空有才华与报国之志,却没有机会,不得施展,心中哀怨,不言自明。所以才会有甲文当中他被小石潭凄清环境引发难言心境,才“记之而去”的情节。 5.本题考查比较阅读和阅读启示,作者隔着竹林,听到水声,于是“伐竹取道”才“下见小潭”。小丘是“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后才发现的,可知发现美好的过程是艰辛曲折的。在谈阅读启示时,可以围绕着“克服困难,勇于挑战,发现美好”来表述,言之成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苏轼)

落日绣卷帘,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释)①张偓佺:张怀民字偓佺,谪居黄州,坦然自适,在其宅西南江边筑亭,作为陶冶性情之所。苏轼贬黄州后,与张怀民心境相同,为张怀民的亭台取名“快哉亭”,并以此词相赠。②平山堂:在今江苏扬州市瘦西湖蜀冈法静寺内,是苏轼的老师欧阳修于宋仁宗庆历年间修建。③醉翁:指欧阳修。④兰台公子:指战国时代楚国兰台令宋玉。宋玉陪同楚襄王游兰台之宫时,曾将风分为“雄风”与“雌风”以讽谏楚王。⑤庄生:指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⑥天籁:《庄子·齐物论》中曾有“天籁”“地籁”“人籁”的议论。天籁,指自然界的声响。

1.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知君为我新作”两句,是说知道你为接待我而修建了这座亭台,亭台窗户涂抹了青色和红色的油漆。“湿”字形容油漆未干,颇为传神。

B.“长记平山堂上”三句,描写曾在扬州平山堂观赏过的江南山色,旨在表现作者对江南生活的深深怀恋。

C.作者描写的对象主要不在“快哉亭”本身,其着眼点是“快哉亭”周围的广阔景象。

D.这首词把写景、抒情和议论融为一体,表现了作者身处逆境时,泰然处之、大气凛然的精神世界。

2.写出你最喜欢的词句,并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根据要求填空。

从他住进医院的那天晚上到现在,已经一年过去了,这十八个月来他的遭遇是难以用言语表达的。在医院,教授直截了当地告诉他,恢复视力已不可能。在希望渺茫的将来如果炎症能够消失,可以试试做瞳孔手术。

他躺在手术台上,死神的黑色翅膀曾经三次触及他,然而他的生命力十分顽强。他的爱人焦急不安地守候在外面,几个小时后,她看见丈夫的脸色像死人一般苍白,但仍然很有生气,而且像平常一样平静温存。

冬天过去了,窗外已春意盎然。他动完了最后一次手术,总算死里逃生,但已毫无血色,他觉得自己不能再待在医院里了。他在各种病人的痛苦和垂死者的呻吟、哀号之中生活了这么长的时间,这比忍受自身的痛苦更为艰难。医生建议他再做一次手术,他冷冷地、生硬地说:“到此为止,我可够了。我已经向科学献出了我的一部分鲜血,剩下的留给我自己做点别的事吧。”

上面文字选自《_____________》,文中的“他”是___________(人名)。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名著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他的家教如此之严,望子成龙的心情如此之热烈。他要把他的儿子塑造成符合他的理想的人物。这种家庭教育是相当危险的,没有几个人能成功,然而傅雷成功了。”这是施蛰存对《傅雷家书》的中肯评价。

B.朱光潜将一个基本理念贯穿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之中,即希望中学生既要发挥“好动”的天性去发展、创造,又要心境空灵,于静中领略人生的趣味。

C.《平凡的世界》的主人公是孙少安、孙少平兄弟。他们是两个平凡的农民,哥哥扎根乡村,弟弟走进城市。哥哥立志改变乡村贫困面貌,虽经历爱情挫折和事业困境,却始终不改初心,最终成为村里的“冒尖户”;弟弟渴望融入现代文明,他有强烈的自尊心,但物质生活贫困,精神孤独,最终心灰意冷,自甘堕落。

D.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都是人类历史上极富天才且贡献至伟的人物,但他们心中也埋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痛苦。即使面对各种困苦,也始终坚守着那份美好的理想,这是他们的共同之处,也是今天我们阅读《名人传》的意义所在。

 

查看答案

默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贺敬之《回延安》)

⑵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____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___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______________________。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

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

⑻怒而飞,__________________。(《庄子·北冥有鱼》)

⑼在《送友人》中,李白借离群之马的萧萧长鸣衬托离情别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⑽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展现了推己及人的济世情怀。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经》先秦时叫《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为《诗经》。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是古人对《诗经》艺术经验的总结。

B.白居易认为,新乐府诗“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C.故事“苛政猛于虎”和“不食嗟来之食”均出自《礼记》。

D.杜甫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他关注民生,忧国忧民,被后人尊为“史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