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秋天的怀念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秋天的怀念

①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

⑤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在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本文主要讲了什么?

2.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什么?

3.文中母亲说“好好儿活”和我说的“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义?

4.文章的结尾写“我”去北海观赏菊花,你认为这样安排有哪些作用?

5.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写出第⑥段“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1.本文主要讲了:病重的母亲为了照顾瘫痪的儿子,终于倒下了。儿子终于懂得了母亲的苦心,他要跟妹妹坚强地活下去。 2.①“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②“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③“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3.母亲说“好好儿活”--母子两都要战胜病魔。我说的“要好好儿活”——为了母亲,我和妹妹要坚强地活下去。 4.照应前文,含蓄地揭示了主题。从烂漫的菊花中,记起母亲的话“要好好儿活”。 5.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重新扬起生活的希望,坚强的活下去——这是母亲最后的,也是最大的心愿。(意近即可)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本文叙述了“我”双腿瘫痪以后,脾气变得暴怒无常,病重的母亲为了鼓励“我”,想推“我”去北海看花,最终未能成行便已去世的事情,歌颂了母亲伟大的爱以及“我”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2.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阅读全文,了解内容可知,全文的中心事件,就是母亲想带我去看花,以此来帮“我”赶走心灵深处的阴霾,给“我”以鼓励,因此“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我看到五颜六色的菊花,“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从而明白了生活的真谛,明白母爱,因此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 3.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结合第①段语境,我在自暴自弃的时候,母亲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是不希望儿子失去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也流露出自己也要坚强活着的意思,带着几分无奈,几分互依,几分顽强。第⑥段中“我”说“要好好儿活”,是在母亲去世后,我终于明白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找到了生活下去的勇气,为了母亲,我和妹妹都要坚强地活下去。体现出了心中的坚强与自信。 4.本题考查结尾段的作用。结尾写“我”去北海观赏菊花照应了开头“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含蓄的表达出我重拾生活的信心这一主题;我双腿瘫痪后,母亲一直想办法让我走出阴影,带我看花是想让“我”散心,结尾写“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说明了“我”在烂漫的菊花中,记起了母亲的话“要好好儿活”,明白了母亲的良苦用心。 5.本题是对补写人物心理的考查。首先要明确人物此时所处的情境和此时应有的、合理的心理内容。语言表述时要注意人称,很多题目暗含要求用第一人称:要用“我”,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如用第三人称,则是在陈述人物心理。注意要符合人物性格,符合当时情况。文中母亲一直想帮“我”走出疾病的阴影,想让“我”好好的活下去,“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后面没有说完的话应是表达对儿子女儿能好好活下去的希望和期盼,作答时要用母亲的口吻,语言要通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填补下列句子的空缺处。

(1)树木丛生,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

(2)__________________,随君直到夜郎西。

(3)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5)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

(6)子夏曰:____________________,仁在其中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注释:①据:统治。 ②贻:赠送财物之意。 ③讫():完毕,终了。④实钉:用钉子钉实、钉牢。⑤弥束:全部紧束 ⑥胠箧(qū qiè):打开的箱子。⑦六幕:文中指立方体的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相持:互相支撑。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乃以瓦/布之 B.密使其妻/见喻浩之妻

C.但/逐层布板讫 D.人/皆伏其精练

2.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1)其塔动:        (2)如此: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皓笑曰”中的“笑”表现了喻皓当时怎样的心态?

5.请你对文中匠师的表现,作一个评价。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注释:① 郎中:官名。②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1.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中的“地白”,是在描写庭院中的地面在皎洁月光照射下,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

B.第二句“冷”字描写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独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

C.第三句“人尽望”写明月当空,庭院中明如白昼,各种景物、人都可以清楚地看到。

D.第四句的意思是,在这十五之夜,不知那深深的秋思落在谁那里,表达了诗人的怀乡之情。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开篇描绘出十五夜的明朗素洁的景象,为下文写秋思作铺垫。

B.“冷露无声湿桂花 ”中的“桂花”,固然是写庭院中的桂花,但又可联想到神话故事里的月中桂树、吴刚、嫦娥等,诗的意境十分悠远。

C.诗的最后一句写“秋思落谁家”,一个“落”字,用得十分妥帖新奇,给人以动的形象感觉,仿佛愁思在随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

D.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优美的想像,渲染了元宵佳节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思,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查看答案

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克林顿当选为美国总统,成为举世瞩目的风云人物。当谈及自己的成长经历时,总统先生不无感慨地表示:这完全得益于中学时代的一次总统模拟活动。          

A.从小立大志,定能从此走向辉煌。

B.学生时代的生活经历,对人的影响实在重要。

C.要想把理想变为现实,就一定要经历生活的磨难。

D.多方面开展模仿活动,对人的成长不无裨益。

 

查看答案

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比如微信4.2就作出了两个重要更新----视频通话和网页微信(让用户能够使用网页版的微信和朋友聊天)。

②微信,正在快速向着创新的议程前进,我们期待腾讯继 QQ 之后的下一场互联网变革。③微信每一次更新所带来的新功能总能让人眼前一亮。

④这一切,将由微信主导。

⑤不少人已经开始畅想,认为这种新的视频通信或将成为未来主流的通信方式。

A. ②①⑤④③    B. ②⑤④③①    C. ③①④②⑤    D. ③①⑤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